感恩園137(2006/10)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歸鄉】 調寄:歸鄉
人生啊如夢般 潮起潮起落何時休
悲喜交替在胸中 多少歲月不知秋
苦海總沉淪 解脫何須待來生
流淚不知喜或悲 人生道路自己走
啊…金銀財寶一堆草
啊…安份守己是最好
(其一)
師徒呀重相逢 那個熟悉的顏容
故鄉才有那醇酒 月亮還是故鄉圓
再一次唱起 我的故鄉歌
就讓微風 吹斷我的煩惱根
尋覓過去 那段真心真情意
總是讓我 覺得刻骨又銘心
(其二)
【辛酸父親的啟示:再富也要窮孩子】
親愛的兒子:
儘管你傷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終究是我的兒子。雖然,自從你考上大學,成為我們家幾代裡出的惟一一個大學生後,心理已分不清咱倆誰是誰的兒子。扛著行李陪你去大學報到,掛蚊帳、鋪被子、買飯菜票,甚至教你擠牙膏,這一切,在你看來是天經地義的,你甚至感覺你這個不爭氣的老爸,給你這位爭氣的大學生兒子服務,是一件特沾光特榮耀的事。在你讀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們收到過你的三封信,加起來比一封電報長不了多少,言簡意賅,主題鮮明,通篇字跡潦草,只一個「錢」字特別工整,而且清晰。大二以後,從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們能感受到,言辭之急迫、語調之懇切,讓人感覺你今後畢業大可以去當個優秀的討債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學收費通知,虛報學費……沒想到你竟也運用這招,來對付生你養你愛你疼你的父親母親,僅僅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我一想起這事就痛苦,就失眠。這已成為一種心病,病根就是你:「我親手撫養大卻又倍感陌生的大學生兒子。不知在大學裡,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之外,還能否長一丁點善良的心?」
【難以兩全其美】
我執教的學校,有二男二女各取名為「歡、樂、新、年」的四胞胎兄妹。我常看到他們的爸爸拎著四份一模一樣的便當盒在籬笆外,分四次塞給四名可愛的孩子,而每次看到他們蹦蹦跳跳地回課室享用,便知道他們對便當的「內涵」相當滿意。我身為窮教員,如果孩子是結伴而來,我所能給他們準備的便當的內容,恐怕會顧得了「量」來顧不了「質」。
我之所有這種顧慮,主要受華人「再苦不能苦孩子」的傳統觀念所影響。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學回國探親,及時給我來個當頭棒喝。
據他說,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們在信奉上帝之餘更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的教育理念。他們認為,在過份呵護下長大的孩子,將無法自立並且不懂感恩。
他回國的第二天,我陪他冒著風雨出外辦點事,他指著一個被包裹得像棉花團的華人小孩說:「孩子應當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說在澳洲,即使冬天時也很難見到「棉花團」;如果是艷陽高照,母親們也會別有用心地故意不撐開嬰兒車的遮陽棚。我們東方家庭「再窮也要富孩子」的做法,看來有糾正的必要了。那天晚上,我思前想後,決定等將來孩子入學了,為他準備一些「其貌不揚」的便當,以窮他物質,富他精神,不同意義的象徵。
其實,以上辛酸的父親在信裡提到的不孝兒,恰恰是我們用傳統的「再苦不能苦孩子」模型塑造出來的典型「模」特「兒」。我手頭上有這麼一則資料:「美國費城納爾遜中學門口有兩尊雕塑,左邊是一只蒼鷹,右邊是一匹奔馬。雕塑所要表達的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鵬程萬里和馬到成功,而是象徵一只餓死的鷹和一匹被剝了皮的馬。
原來,那只蒼鷹,為了加速實現飛遍五大洲七大洋的偉大理想,練就了各種高超優雅的飛行本領,結果忘了學習覓食,只飛了四天就活活餓死了。那匹奔馬嫌第一位主人∥磨坊老板給的活多,就乞求上帝把它換到農夫家;而後又嫌農夫餵的飼料少,又要求與其他馬對調,最後到了皮匠家∥不必幹活,飼料又多,好不愜意。然而沒過多少天,它的皮就被皮匠剝下來做了皮革。
由此可窺見,一個缺乏起碼的獨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華,日後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個健全的人,都是一個生命有缺憾的人。
動物界有一套超越萬物之靈的育兒理念,許多動物在它們的幼兒很羸弱時,會把它的幼兒含在嘴裡或護在翼下,怕它們遇險而夭折;但當它們的孩子長大些,它們會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趕離自己身邊,讓它們獨自去經風雨、練本領,甚至不給孩子留下回頭路。只有這麼做,孩子才能經得起任何風浪之襲擊,才能夠絕處逢生。含在嘴裡護在翼下和趕離身邊(只掛在心上),都是父母對孩子不同的愛的體現,連動物也深懂慣子如殺子的道理。
再富也要窮孩子,才能逼孩子學習獨立前行,學會感恩惜福,畢竟,孩子的後半生我們已不能參與了……。
【論語選讀∣修身篇】韓點傳師慈悲
(十二)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述而10)
在孔子的心中,顏回是群弟子中最得孔子賞識的一位,學識德性的修養,非其他弟子所可比擬的。子貢在孔門中,也算是有數人物,孔子稱他為「達者」。可是他卻說:「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吾與汝弗如也。」(公冶長)正如哀公問:「弟子熟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庸也)孔子讚顏回好學在不遷怒於人,不貳過於己,都是克己的功夫,並未言及記誦文辭之類,足見真學問是繫於德行上,因為顏回具有高尚的學養。雍也篇顏回言志「願無伐善,無施勞」,無伐善是不著己能,惟備其在我。無施勞是不矜己功,惟竭力為人。這就是莊子所稱儒家內聖外王的功夫。子貢說:「夫能夙興夜寐,諷誦崇禮,行不貳過,稱言不茍,顏回之行也。若逢有德之君,世受顯命,不失厥名,以銜於天子,則王者之相也。」(孔子家語弟子行)因顏回具此德行,又有此才幹,由其高尚的才德,所發為志願者,也高於其他孔門賢弟子。因此孔子允其和孔子一樣具有「用之則行,舍之則藏」的風範。蓋言君子之出處,惟其時而已,時乎我用也,則與時偕行,而非有心於行也。時乎我舍也,即與時偕藏,而非有心於藏也。蓋用舍之權,非操之在我,而行藏之道卻主權在我。非具有圓融智慧,豁達的修養,是難以致之的。世人無論才德如何,莫不汲汲營營求其有所表現,但有時客觀的條件和機遇,卻不一定能得到。孔子卻不去汲汲營求,一切歸於天命自然。曰:「知我者其天乎!」孟子曰:「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又曰:「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盡心上)孟子稱孔子「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用之則可以仕也,舍之則可以止也。這種有道則見,無道則隱的胸懷,孟子以禹來比擬顏回曰:「禹稷顏回同道,用則為禹稷,舍則為顏回。」孔子稱讚顏回是有道理的。而子路卻認為「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是一般的通則,沒有什麼困難不可以做到的,為什麼特別推許顏回呢?他認為他也有顏淵不可及的長處,所以心中不服,因為子路好勇,所以就直率的問孔子,要是三軍作戰,你要和誰在一起,意即指非顏回吧!孔子則藉機說出他的短處。雖子路氣質的特別是勇敢,但應善用其勇,不作無謂的犧牲,「死而毋悔」表示行事不加思考,故訓之以「臨事而懼,好謀而成」才是處事的準則。我之所與者在此,徒具匹夫之勇何所取哉。
【語譯】孔子對顏淵說:「能夠受重用就把大道實行出來,不用就隱退自守。只有我和你才有這種胸懷吧!」子路則問道:「如果夫子統率三軍出征打仗,那麼你跟誰同去。」孔子說:「如果呈血氣之勇,空手打老虎,淌著水去渡河,死而不後悔的,我不和他同去。我所選取的是遇到事情有敬謹恐懼之心,事先策劃計謀,然後按步就班去完成的人。」
(十三)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述而18)
據史記孔子世家:齊景公卒之明年,孔子自蔡入葉,葉公問孔子於子路,計夫子時年六十三、四歲,故云老矣。其文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學道不倦,誨人不厭,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的一生以志於道,依於仁,游於藝為人生目標,此章正是孔子好學樂道的寫照。將他的生命精神和生活情調,在忘食、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中呈現出來。發奮忘食者,謂好學不厭,幾忘食也。樂以忘憂者,謂樂道不憂貧也。不知老之將至,言忘身之老,自強不息也。荀子勸學篇云:「學惡乎始,惡乎終……。其義則始乎為士,終乎為聖人。真積力久則入,學至乎沒而後止。若其義,則不可須臾舍也。」孔子一生即終乎為聖人之道,因為他體悟人生的道理,生命的真諦,故能不厭、不倦,年老還仍然熱心授徒。道不得行,則訂禮刪詩書,作春秋,奠定了中華道統的延續。雖然他憂道之不行,但卻沒有放棄傳道,仍盡心盡力,以致廢寢忘食,不受任何事物的牽累,其好道的興趣是多麼濃厚,其樂道的意志是多麼堅強。因而時人據以說孔子為聖人。如子貢問於孔子曰:「夫子聖矣乎?」孔子對曰:「聖則我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子貢曰:「學不厭,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聖矣。」(孟子公孫丑上)我個人認為為學是智,誨人是仁,不厭不倦是勇。人生最難能的是持久力,大都是「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而孔子在學問傳道上,無論環境之窮通利達,生活之憂喜甘苦,從未畏懼退縮,勇往直前,可謂既明且哲,夙夜匪懈,終為人類立下了典範,尊為萬世師表。
【語譯】楚之葉縣尹向子路問孔子的為人,而子路卻沒有回答。孔子知道了就對子路說:「你怎麼不這樣說,他的為人,發奮讀書學習時,竟忘了飲食。研究道理有所得時,快樂的忘了一切憂愁,甚至不知老年已經將要到來了,如此而已罷了。」
【愿力與業力∣范講師遊天堂】范聖杰講師
【求修辦道因緣】(九)
細說罪過樓:這裡頭記載著修道、辦道以來的罪過錯。
第十二條:不尊師重道
我們常在道場上討論事情、開會,很容易將炮火放在別人身上,而不是放在事情上。在佛堂討論事情,是檢討自己哪裡做不好,而不是檢討別人;因為我們講了自己師兄弟的不好,也就是間接辱沒了恩師,這叫做:「不尊師不重道」。
所以同修之間應該多讚美、成全、鼓勵,不要彼此責備、推卸責任、推過攬功,要學習隱惡揚善,道場的好事可以多宣揚,不足之處要多包容。最不可恕的,就是壞人名節,犯到這一點,就不配當修道人。
我們每一個人來佛堂都有辦事、了愿的機會,這些機會有時候是點傳師交辦,有時是講師交辦的;我們不可以因為是點傳師交辦的就接受,換成新道親轉達交辦的,你就說沒空!修道辦道是不可以看人面的!
★第十三條:造口過
上天怎麼看「造口過」這回事呢?好比說,有人跟後學講○○人怎樣,還特別交待不要講出去,結果!後學就講出去了,而且愈傳愈寬,這個消息傳到多少人的耳裡,你就要擔多少條的罪!上天斷我們的業力,就是依照影響有多大來判定的。這也會影響到道場的慧命,將來回天鐵定關天牢。所以,道場上千萬不要談是非,多鼓勵、多慈悲、多勉勵、多成全。
★第十四條:不清口茹素
立過清口愿,卻又開齋破戒;或道親有過,你就用惡語來考倒道親,迫使道親離開道場,這也算是不清口茹素。你看到別人有過,就是你的心地有非,表示你沒有清口。有些人很喜歡講人家的毛病,即使他已立愿吃素,這樣也不算是吃素。你自己的心念是否把握清楚了?能不能克制心念、克制嘴巴?不傷人、不考人。
★第十五條:藐視前人
我們可能以為「藐視前人」只是不尊重點傳師或講師而已,其實最重要的是指不尊重自己的引保師。當初後學很會渡人,就覺得後學的引師差了一點,產生輕視的念頭,覺得引師也不是很厲害,卻不知自己已犯了「藐視前人」的過。我們今天能在道場參辦,都是誰的功?引保師引薦的功!藐視引保師,就是背恩忘義,這不算是修道人。我們要每天感恩,不是每天獻香都有向引保師一叩首嗎?引保師對我們的恩是不可輕忽的。
★第十六條:供果、香掉落地上
整理供果時,如果供果掉在地上,我們通常都是不再獻上去了;但是,不再獻上去的問題來了,這些供果都是你佈施的嗎?是不是佛堂先準備好,才讓你來行功了愿學習的呢?你還未學習就先蹧蹋掉眾生的錢。
所以,當你將水果掉在地上時,自己要用錢補回來,這是錢財清喔!要知道,佛堂的一切物品,都是眾生福慧的佈施,所有的事務都要小心謹慎;如果我們隨便減損了人家的福德,將來會從你身上報回去,也就是損自己的壽命,不要以為來佛堂就一定長壽,那要看你惜不惜福?不惜福壽命不會長。
還有,獻香的香與檀香棒,是不是偶爾也會掉下來?那個掉下來的香,跟水果一樣,也是犯了罪、過、錯,而且掉香的罪、過、錯,遠比掉供果的罪過大,因為香通常都擺在佛前,你把香掉在地上,就表示你在佛前不夠誠心敬意,你沒有恭敬心啊!
★第十七條:隨意毀壞、焚燒表文
表文與佛堂都是屬於辦道的法器,辦道的表文寫錯可以改,但如果錯太多,要整張都圈掉,你就犯了浪費表文的罪、過、錯,在上天看來,就跟收掉一間佛堂的罪、過、錯一樣。表文升天,就天榜掛號,是最重要的憑證,如果沒有表文,佛堂就沒有作用。
以後不會寫表文的人,一定要有會寫的人在旁教授,如果你會寫又寫錯,又不當一回事,那個過就更大!寫錯的字要圈掉,還要在八卦爐中燒,不能放在別的地方亂燒!而且要懺悔叩首;若是練習用的,要統一報備,跟仙佛講這是練習用的。表文要會背,如果表文不會背,以後如果沒有表文,臨時要辦道該怎麼辦?所以表文不會背,就愧對天恩師德。
★第十八條:陽奉陰違
來佛堂看到點傳師,就很恭敬的跪拜參駕;如果剛好來到佛堂都沒人在,是不是就連三鞠躬都省掉了?那你來佛堂到底是做給誰看的?如果是這樣的心態,就是著人我相,陽奉陰違。還有,在表面上對前賢很恭敬,可是碰到新道親,就頤指氣使,這也叫陽奉陰違。
【人生大道理小提醒】
《人生小提醒》不要熱衷於眼前的顯赫
只強調現在的惡意競爭,指主張瞬間的標新立異,指圖一時痛快,指為一點浮光,則是急功近利,明顯的短期行為。若是此風成為一種潮流,那是絕不可取的。人生猶如一場馬拉松賽跑,還得考慮長遠功業。
《人生小提醒》學會道歉
人生有太多的地方,要誠心地說:「對不起」。道歉是人生的處世藝術,不會說「對不起」的人,必定是孤家寡人。有時一聲「對不起」,可以消去對方莫名的怒火,而刻意去狡辯的話,則可能爆發劇烈的爭吵。切記:有些話,等冷靜後再說。
《人生小提醒》不要計較小事
不要理睬不愉快的事,全當沒有發生一般。為吃半點虧的小事大氣一場,為頭低一毫的小事大怒一次,為話多半句的小事大罵不絕,想一想有沒有這個必要?!一個人總計較小事,說明他的思想是混沌的,智力是低下的。切記:別為小事煩惱,快速忘掉它!
《人生小提醒》避免招風惹雨
不要把自己當成救世主;不要認為委曲求全,就是窩囊做人;不要惹事生非;不要招搖過市;不要不請自來;不要誇誇其談;留點精力多讀書,多自省,多思考,該有多好!
《人生小提醒》別興趣太廣
一個人此生精力畢竟有限,若事事感興趣,則可能事事無成果。另外,「萬事通」讓人厭惡。克制好奇心,專注某一事情,你可能會很快脫穎而出。千萬別學狗熊掰棒子,掰一個,掉一個,最後,懊悔莫及。
《人生小提醒》尋求好的生活
創新比守舊好,合作比對抗好,釋仇比結怨好,寬容比苛刻好,創造比破壞好,智能比愚蠢好,微笑比憤怒好,沉默比亂言好,節制比貪婪好。
《人生小提醒》學會大度處世
愛一個值得你愛的人,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恨一個令人憎恨的人,也是一件相當容易的事。難的是如何去「愛」你的仇人,這是人生的大智慧。因為憎恨去報復,會令你的健康大減,卻讓你的仇人大笑不已。大度容人乃智者的處世方式。
《人生小提醒》不要急
每個人都會碰到上急事,若是遇事太急躁,有百害無一利。急不僅容易把事辦糟,而且會使身體受到傷害。假如急能解決問題,那急一急也許管用,問題是「乾焦急沒有用!」想想辦法,穩穩神兒,也許能夠急中生智。
《人生小提醒》避免有損大腦的不良行為
醫學專家經常告誡,要避免有損大腦的不良行為:不可絕食終日,絕食會使大腦遲純,甚至早衰。不可疲勞思維,過度用腦會導致腦功能弱化。不可情緒抑鬱,焦慮不安會加速腦衰老。不可煙酒刺激,煙酒會造成智力下降,思維紊亂。
《人生小提醒》不要光嘆息
嘆息是無用的,重要的是行動。若嘆息自己是一滴水,那麼投身激流不會泯滅;若嘆息自己是一粒沙,那麼置身沙灘便不會流失。面對人生,面對生活,面對社會,面對現實,積極努力,奮力拼搏,才有絢麗多彩人生。
9/17省分會園遊會剪影:
上圖為讀經及學界活動表演,第二頁的照片為我們菩提禪院攤位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