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47(1999/04)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
【仙佛慈示】 藍采和大仙慈悲
正心修齊物格致
宅心仁慈以樹德
正己成人篤實務
高潔清風以表心
正言規諫勸導善
敬儉莊重以化世
正義路廣胸宏朗
推心置腹以待人
正誠為人無虛妄
圓轉涉世以從容
正信乃修道之首
虛靈燭照以明理
正命真辦心持恒
堅忍不拔以擔承
【自我調適】 賴春玉講師
成長的過程,難免有偏激或衝動的行為,小一點的過失自己都比較不會察覺,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大錯,或許促成一件無法彌補的憾事。
所以要培養廣大的心胸,廣大的氣度,不要事事斤斤計較,沒順著自己的意思或想法就亂發脾氣,並導至很多的困擾,長年自己會被不好的觀念喪失理性態度,最後,周遭的朋友,會慢慢的疏離,導至人人敬而遠之,造成人際關係很多阻力,這真是很可惜。如何避免,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做好身心靈的調適,一個身心靈健全的人,不容易產生偏差的想法或發生脫軌的行為,並且對自己生涯規劃充滿信心。人與人相處要能愉快,第一要求是容得下別人,容得下別人優異表現,相反的也要容得下別人的反對、批評。
現今社會各式各樣的人都有,思想、觀念也都會不一樣,我們是群居的生活,不能單以自己的尺度標準來衡量一切,也不要硬著要求有志一同,只要大家不違反公共的規範,這樣才不會感覺痛苦。擇善固執雖是高貴的情操,可不是用來敵對的,當我們能真做到客觀尊重別人,相信這樣才會真正自在。
人生是漫長的,世界是遼闊的。難免遭遇挫折,遇到挫折難免陷於悲觀,也就會心灰意冷,再也提不起精神來奮鬥、、。相反的,人愈挫愈勇,能把挫折視為是一種考驗,雖是痛苦但卻能領悟人生奧秘。自我調適最好的途徑,不要忘記自我省思,也不要怨天尤人,用真心去接納別人,用愛去觀看整個世界,自己雖不是完人,能研究自己的缺點,毛病在那裡,勇於改除。
【活佛老師慈悲】 癸酉六月初六日學界北玄宮
人要隨時存著感恩的心,假如你在這裡成長,這地方的人對你非常照顧,你到外面工作,創一番事業是不是要還回來啊!假如沒有這些人栽培,你到外面工作,或許你不會這樣順利是不是﹖有人說木有本,水有源,這就是飲水思源,時時要懷著感恩的心。
人生很甜蜜,但體悟得深一點,道理不在深而在你知多少、悟多少、行多少﹖你悟得很深行得也很深,知道的更是深;而不要悟得深,做得淺,凡事不要敷衍了事,要深根徹底去做,紮實就不怕風吹,不怕雨打,根紮不實,風吹就倒,搖搖晃晃,根就是你的信心,信心要拿捏得準,要拿捏得準,得要定得穩。
學聖賢仙佛的足跡,不是學他們的形象,形象容易學,內心的涵養可不容易;要下一番功夫。譬如說:要雕刻一尊佛像,木材砍起來什麼都沒有,然後叫你雕刻一尊佛象,你要用什麼去刻去雕﹖(用刀去刻)除了用刀去刻之外,還要用什麼﹖用心、用手去刻。你用心去刻佛像的時候,就顯得特別的有神;假如你這邊刻一個洞,那邊刻一個洞,既不像佛,也不像魔,什麼都不像。要刻外面的佛像很容易,但是要把自己塑造成一個佛,是不容易。
你們都說修道要修心,要改毛病去脾氣,每個人都有毛病和脾氣,從大至小,從小至大。大的(脾氣毛病)呢﹖有的等你吃了虧後,才發現到小的(脾氣毛病)正在慢慢的形成;知道自己有過錯的時候,就要知過必改,知過得要改,不要怕人家取笑,取笑是他的事,然後你改了又是一回事,不要因為人家的取笑,而使你退了志,這樣就是對自己不負責,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要塑造一尊佛不容易,要把佛磨得光光亮亮的、平平的、沒有粗糙的地方,不容易;所以說:修道該修去的要修去,不該修去的要保存。
修道人就要修道,那道又從何修﹖(從心修)。你又修心了嗎﹖修道這一回事,並不是很困難,只是你的心願不願意做﹖想成佛大家都能成佛,所謂: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有為者亦若是。堯、舜他們天生下來,就是一位領導者嗎﹖就是一位皇帝嗎﹖那聖賢仙佛生下來就是聖賢仙佛嗎﹖聖賢仙佛是人修成的,你們有沒有這個志願﹖不要嘴巴光說〞有〞,對為師我敷衍了事啊!
有心要修道、辦道,但是不知道要從何修、從何辦、從何學﹖要從心修、從心學、從心辦,然後從心行,然後再從心成。要從心修得要先學,學得要從心,你要辦道也要辦你這個心,要先整理自己、渡化自己,以後才能夠去渡化別人,所以說:辦道也從心開始,行道也是要從心,心不誠,心成不了道,談何成道呢﹖先圓滿自己的心,你的心不圓滿、不夠光明、不夠磊落,如何成道呢﹖修道人就是要光光明明、磊磊落落、中中正正、堂堂正正,不要想一些歪理邪意的事,凡是妄想妄念、煩惱、恨、怒、怨、仇,應該一笑置之;凡事看得開、看得淡,所謂:無事一身輕。淡泊不要太在意人生順逆無常,你在意了,你就痛苦,你就把心門給封閉了!要常常開啟你的心門,廣納人家的善言良語,這樣你的心地才不會暗淡無光,快樂自己、充實自己、不要封閉自己、憂苦鬱悶自己,快快樂樂地享受這一人生,走完這一人生的路途,歡歡喜喜的來修這個道,我們要修道是修歡喜的天理,順著良心去做,凡事不要勉強,一切自然,自然就是道。
人生相聚不容易得要好好珍惜,而能得到這個肉體,更是不容易,又能夠得聞這個天理至道,聖道心法更是不容易,更應加好好的握持下去!
或許你會認為信仰一貫道,是不是愚昧的﹖他們所講的道理,是否可以考據的道﹖聖賢仙佛的行誼,是否大家都知道﹖那是不是講師們隨便胡說八道﹖既然不是胡說八道就是〞正道〞,凡是正道,就不是邪道,你們要走正道呢﹖還是要走邪道﹖正道得要正人君子來走,那邪人歪道,則不可以走呀!假如人有心要改過遷善可來行這個道,假如一個邪人來行正道的話,他會不會成為君子啊﹖那正人君子行邪道的話,他會不會被潛移默化啊﹖不一定,要看他的定力如何﹖人往往接受環境的影響,不被感染,污染到是很困難!人總是隨著環境轉變而轉變;假如環境好的話,可以造就人,環境不好的話,就可以害一個人。希望你們在這個紅塵世界裡,你們雖然選擇環境,但是也不需要被環境給選擇,凡是隨緣隨份,識時達務,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假如有心要修道的話,處處皆有道,道不遠人,人自遠之,要當個有道的仁君,當你自己的仁君,不要欺騙自己、隱瞞自己。
【八德淺釋(五):禮】 韓點傳師慈悲
何謂禮: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就是祭祀拜神以求福址,這是最初禮的意義,但是後來的演變由祭神的儀禮,而為一切社會人類風俗習慣行為模範圍的規矩,所以禮可稱之謂禮法、禮制、禮節,因為它是個人和國家的一種活動範圍的法則,所以稱為禮法;因為他是一種制度,所以稱之為禮制;因為他可以節制人們的行為,所以稱之禮節,節制人的行為。
孔子對於禮是非常重視的,一部論語中講到禮的有五十五章,共用七十五個禮,如:「不學禮無以立」、「不知禮無以立」(學而泰伯)。都是告訴我們不知禮不學禮就無法立身處世。孟子:「禮重於食色」(告子)、「無禮義,則上下亂」(盡心),荀子致士篇:「禮者,治之始也」,故「禮及身則修」,荀子他說:「禮起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乎物,物必不屈於慾,兩者相待而長,是禮之所起也。」由此可見禮就是禮儀、秩序、紀律、條理、制度的意思,是為個人立身處世之本,而欲明禮、守禮,則必須由敬入手,禮與敬是不可分的,故明禮的人其閑居也,必居敬、慎獨、以禮自持,以敬自守,其待人也,必莊肅,容止而無輕慢之行也,古今塵哲莫不由居敬守禮而行之也。
茲舉歷史故事二如下。
(一)子路:名仲由,孔子弟子,仕衛為孔悝吧宰,孔悝母伯與堅良夫,謀立太子蒯贖,迫孔悝與蒯贖盟,而劫出公 ,出公 ,子路將入,子羔止之,子路曰:「食焉不避其難」,遂入,蒯贖使人攻之,子路以戈擊之,斷纓,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乃結而纓死。
(二)孔融:東漢孔融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人間最大的福報】 李贊
這個故事,是我的好友阿卷親口告訴我的。
他說這個故事時繪聲繪影,令人不得不相信是一樁真實事件。
不過撇開真假,說到〝老母〞的價值性,的確真實不虛,而且無可取代!母與子之間,除了義務還有那一份不可磨滅的天性,儘管時空再怎麼乾坤大挪移,任何力量都沒有辦法使他消失。
無論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
由於我們已是久未謀面,他趁此次北上出差來找我敘舊。我逮到了機會,要他順道去佛堂求道,他竟然說,在當兵的時候已經求過了,讓我頗為訝異!於是他跟我說了這一段故事:
在軍中每一天,下午三點過後,申請補發品的單位都紛紛離去,我便早早將補給庫的大門關起,門口掛著告示:「站內盤點時段,拒絕受理申請業務。」於是我就帶起耳機,開著收音機,恣意享受午後那一份靜謐、脫俗的愉悅。有時候我會泡一杯咖啡,欣賞著小說,任由書中的情節將我推到無遠弗屆的情境裡。
那一天的下午,幾乎沒有什麼單位來申請物品,我樂得早早將大門關起來。三點多的時候,我那同梯的好友蔡坤聰就來敲門找我,他是接連部文書參三的工作,只因他的名字念起來像〝昆蟲〞,所以連部的弟兄平常就叫他「昆蟲」。
昆蟲向我抱怨說:「自從我父親過逝後,半年多來,我那幾個兄姊就一直嚷著要分財產,我母親堅持說要等到我退伍之後再來談這件事。每次他們一得知我放假回家,總會不約而同的回到老家,吵著要談這一件事,我母親被他們煩得快要崩潰了!」
「可是,要等到退伍還有半年呢!」我說。
「是阿!我真怕我媽沒有辦法堅持那麼久。」
「你媽是幾歲了?」
「快七十了,我上面有三個哥哥、二個姊姊,我是排行老么,可想而知我爸媽都很疼我的。」
「那你們家……是有什麼財產?」
「啊,我們祖先歷代都是務農,我們家也算是個地主,到我爸爸那一代,我們家的那些田地,突然都變更為建築用地的地目,不久就有建設公司來收購土地,一夕之間我們家成了暴發戶!
我爸爸耕田務農做了大半輩子,平常就撿吃撿用的,突然有這麼多錢,他也不會花用,幾千萬的財產都存在農會裡,說等我們幾個兄弟都結了婚再來分。
現在我的哥哥、姊姊們都已經結婚了,只有我還在當兵,也尚未結婚。沒想到,我父親在半年前突然中風死去,生前沒有對這些財產的分配做任何交代,現在他們回來一個個要爭財產,我媽媽也為了這件事煩惱不已!」
「那你媽媽平常跟誰住?」
「她一個人這啊!我哥哥他們結了婚有了各自的家庭,都搬往大都市去了,我的姊姊也都嫁了,現在只有我老媽一個人這在老家裡。」
「一個人有辦法嘛?」
「我老媽身體還算硬朗,自己一個人料理生活都不成問題,而且鄰居都很熟,也可以互相支援。」
「哎!」我嘆了口氣說:「人家說:『春冰薄、人情更薄』真希望你的哥哥姊姊不要太過分才好。」
差不多一個多月後。我聽說昆蟲的母親生病住院,他向連長請了三天的假,說要去看護母親,我當時內心嘀咕:會不會是因為財產的事引起的?
一個慵懶的午後,我正滿足在咖啡香和金庸小說的劇情之中。啊!管他什麼波斯灣戰爭,身為一個義務軍人,就是在當兵的兩年之中盡量將義務推掉,在這個補給庫裡,就好好的享受當兵的樂趣吧!
「叩、叩、叩!」叩門的音聲響起,我好像突然從無垠的時空裡被抓回來一樣,頓時跳了起來,以為是連長來督察了。
「阿卷,是我,快開們吧!」有氣無力的語調,聽得出來是昆蟲的聲音。我看到他昏弱的眼神,以及好像是融合了沮喪、哀傷、憤怒與仇恨,那種錯綜的表情,我心想:莫非是他媽媽出事了?就問他說:「你媽媽還好吧?」
沒想到他一聽到我的問話,立刻趴在桌上痛哭起來!我愣在哪兒不知道要對他說些什麼?
不久他就坐起來,老淚縱橫的對我說:「太過份了!實在太過份了!」
我急忙的問:「到底什麼事?」
他哭喪著臉娓娓說著:「我回去之後,我媽媽已經進了醫院,是隔壁的福叔福嬸送他去的。福嬸對我說:『哎唷,真是夭壽哦!你的幾個哥哥、姊姊和姊夫,好像已經事先說好,同時都到你家裡吵,較你媽媽今天無論如何都要有個交代,簡直是凶神惡霸,咬牙切齒對你媽大叫,連我在隔壁聽得都會起雞毛皮。
結果,你媽媽被他們氣得垂頭頓足,返身就從房間拿出農會的存摺和印章,丟在眾人的面前說:『這是欠你們的,要分你們自己去分!』說完將房門大力一關,把自己關在裡面。他家翻開存摺一看:「哇!三千多萬!」有人則說:『走、走、到屋外談,不要吵到母親。』大家還假意對你媽說:『阿母啊!你好好休息哦!我們不再吵你啦!』
他們走後,房子內一點聲音也沒有,你媽媽在房間內不曉得在做什麼?我跟你福叔發覺怪異,趕快到你媽的房間叫門,卻都沒有什麼回應,我叫你福叔把門撞開,一看,哎唷,真是夭壽,你媽媽在樑上吊頸自殺了!我們趕快把她抱下來,還好,還有氣,立刻將她送到醫院。
哎!這不知道是造了什麼孽?你爸媽一輩子省吃撿用,卻出了這樣的子女……。』福嬸說完,低著頭一直搖。
他們把財產都拿走了,只留下一個破舊的古厝和一個年邁的老母親給我,我真是怨嘆哪……。」
我聽了昆蟲的招遭遇,喃喃地叫著:「天底下竟然有這種事!天底下竟然有這種事!」可是我實在不知道怎麼樣安慰昆蟲?畢竟三千萬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文數字。按理來說,六個人平分的話,昆蟲起碼還可以那道五佰萬,喔!五佰萬對一個未出茅蘆的小子而言,可以少奮鬥十年,昆蟲的財產無端被奪走,他的哥哥姊姊未免太狠了!
我猛然響起對昆蟲說:「你等我一下,我去找輔仔來。」
「輔仔?」昆蟲疑惑地望著我說:「找輔導長做什麼?」
「輔導長人生經驗豐富,也許什麼方法可以教你也不一定?」
「不要啦,這種家醜還說給輔仔聽,實在太丟人現眼了!」
「也,你不用擔心,輔仔跟我很熟,他本身有在修行,他一定可以給你一些建議的。」
輔導長一到就對昆蟲說:「你再詳詳細細把你的事情說一遍。」
當昆蟲說完,輔導長竟然大笑說:「哈、哈、哎呀!蔡坤聰啊,我要恭喜你,哈、哈!」我和昆蟲倆個看輔導長這麼一笑,都覺得莫名其妙,我甚至有些慍怒對輔導長說:「輔仔,聽了這種事你還笑得出來,你有沒有良心啊?」
「也,為什麼不該笑?這是喜事啊!」
「喜從何來?」我開始受不了輔導長這種態度,頗生氣地問他。
「你們莫要生氣,昆蟲啊,一個能分到老母的人實在是人間最大的福報,何況你又有分到一個老家,這簡直是雙喜臨門,前世有修啊。」
昆蟲仍然一副不解的神情望著輔導長,我也是滿頭霧水地問說:「此話怎講?」
輔導長一臉老神在在的表情說:「多說無益,這樣吧,這個週末我帶你們去佛堂走一趟,也許你們就會更明白了。」
「可是,這個週末我們沒有放假耶!」
「沒放假!我帶你們出去,阿卷,你也要來喔!」
於是,週末的晚上,輔導長帶我們到台南的一間佛堂,才對我們說起求道一事,還說求道者的一些規定,當時我和昆蟲並沒有任何異議。
當我聽到講道的講師說:「道是根本、是原頭、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道是眾生本來面目。道就是生天、生地、生萬物的主宰,道就是上帝、就是老母。無極老母是一團靈光,我們都是祂的分靈,以後我們都要回到老母的身邊……,」我偷偷望著昆蟲,看到他神情專注地在聽講。
就這樣我們求了道,老實說我並沒有任何感應,我問昆蟲說:「感覺如何?」
他說:「是啦!天上有個老母,人間也需要個老母,沒有老母哪有我們,講師說得沒有錯。」
後來輔導長的確做到了輔導一職,不斷對昆蟲關懷與鼓勵,還跟著昆蟲到他家慰問他媽媽。我看到昆蟲的情緒也平順許多,只是,在言談中仍透露著無法原諒他哥姊的頑固語氣。
在我們退伍前夕,輔導長邀請我們參加暑假的大專法會-率性進修班。我本來沒有什麼興趣,可是昆蟲堅持如果我不去,他也不會去。我就說:
「那好吧,我們一起去,反正剛退伍沒有什麼事」
三天法會中,改變我們一生最大的,大概就是陳大姑講的「孝道」了。
陳大姑說:「孝是八德之首、萬善之先,『孝悌也者,其為人之本歟!』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啊!如果根本做不好,其他的事會做好是不可能的。如果我們對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想去進一步對別人好,要挽化人心移風易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所生、父母所養、父母栽培造就的,父母對我們的恩實在太大了!好不容易將我們生下來,由一尺三寸到六尺這麼大,慢慢的培育到我們二十歲,這二十年的過程,非常的不容易,父母付出的精氣神,點點滴滴用在我們兒女身上。
從小,關心我們冷、關心我們餓,關心我們出去是否平安回來,關心我們是否學壞,一切一切,操心太多了。不會走路,慢慢的教我們;不會吃飯,慢慢的餵我們;如果兒女有病,更是三更半夜找醫生跑醫院,為人父母太偉大了!
父母是兩尊活菩薩,有求必應,有時候我們不求,也自然給我們,這一切一切,都謂之恩,和海一樣深。」
我聽到這裡,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專心聽講,要把前人的智慧吸收過來,以後菜可以拿來鼓勵別人,至少昆蟲的心結,我能懂得如何安慰他。
陳大姑又說:「那麼二十年當中,我們欠父母的債多不多呢?父母在我們身上花的錢也太多了,比如說,我們吃父母的飯,我們穿父母的衣服,我們住父母的房子,父母給我們醫藥費,給我們教育費,一切的雜費,二十年多不多呢?太多了!以現在的錢來說,到大學畢業則要二百萬以上,經濟好的可能還不止!這只是有形的金錢,那無形的金錢,更是沒辦法計算。
古人說:欠恩要報恩,欠債要還債。這是做人的基本條件。烏鴉都知道反哺,羔羊還知道跪乳,一個禽一個獸,都知道孝。我們是人,為三才之一,為萬物之靈,如果不知道孝,不是人而不如禽獸嗎?
通常有朋也請我們吃飯一餐飯,我們耿耿於懷,都想找機會請回來,那麼我們父母請我們吃了二十年,是不是也應該請回來呢?我們的父母以後老了,父母活到六七十歲那個年齡,就是我們兒女報恩還債的時候。」
到現在我才真正為自己聽課,我長了這麼大第一次反省過父母對我們的重要性,那是人世間任何愛的力量,所無法取代的偉大。我開始正襟危坐,聆聽陳大姑如清溪般的話語,流過我的心頭。
「現在的孝子定義跟古代完全相反。一般人他的兒子說千句話,都會百聽不厭;但是他的父母一開口,便說是愛管閒事。大家應蓋多聽老人言,才不會吃虧在眼前。
有的人愛護孩子,總會問孩子喜歡吃什麼,很少聽說問父母喜歡吃什麼,供養父母要趁現在,否則『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就是終身遺憾了!
有的人為孩子清理屎尿,都不會討厭忌諱,但是父母親的涕唾涎溺,卻是嫌憎不已,也不想想自己的六尺之軀,來自何處?父母親在壯年時,為了你筋骨勞敝,現在你反過頭來嫌惡他們。
有的人看到孩子有一點點孝行,便大加誇讚,到處宣揚;可是父母親對自己有十分的詞愛,卻忘得一乾二淨。奉勸大家要記得父母的恩情,不要說孩子孝順,孩子孝不孝順只看自己孝不孝順啊!
有的人把奉養父母的事情推給兄弟、與兄弟爭執,自己養再多孩子都可以獨任,孩子饑寒就問長問短,雙親凍餓則事不關己,想想父母親養我們,有請誰幫忙過?」
我真是聽得膽戰心驚,感覺自己從來從來沒有盡過孝道。沒想到昆蟲更激動,他捏著我的腿顫抖的說:「我是個不孝子!」我看到淚水從他的臉頰落下來,然後他俯在自己的膝上抽泣起來。
後來陳大姑又講了很多行孝的方法和行孝的等級,我記得她說到行大大孝的方法,就是「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堂課真是讓我和昆蟲畢生難忘的一堂課。
三天的法會下來,昆蟲好像變了一個人。他看到輔導長來接我們時,又是擁泣,又是感謝,好像遇到了救命恩人一樣,他對輔導長說:「輔仔,這段時期如果不是你苦心的鼓勵成全,我可能會去自殺!的確,母親,才是世界上最大的財產,大姑的孝道,講的實在太感人了。」
後來,昆蟲一直在他彰化老家陪著他的母親,據說他也成了道場上的講師。最近他打電話給我說:「我要結婚了!」
「哇,可真快,那可要恭喜你。」
「謝謝,你也要加油喔,我會寄喜帖給你,你一定要來喔。我也邀請了輔仔,到時後我們可得好好聊一聊。對了,阿卷,我要告訴你一件秘密,你不要對別人說,」「哦?不會啦!」我馬上反應出人類的好奇心態說:「快說,快說。」
「我哥哥姐姐從我媽手中強行要走三千萬那一次,事實上我媽早就知道一定熬不過他們催索,她竟然早已在她的床下藏妥了一千萬的現金,說是要為我準備的,雖然我已不在意財產的問題,我也不計較我哥姐的行徑,但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數啊!我媽媽也很後悔,當時怎麼會一氣之下想去懸樑自盡?否則這筆錢又不知道是誰的了!」
我聽到昆蟲這番話,突然想到輔導長說:「一個能分到老母的人,實在是人間最大的福報。」我好像一時不能接受,昆蟲成了千萬富翁的事實,呆呆地望著天花板,喃喃地說:「天底下竟然有這種事,天底下竟然有這種事!」。
「哎呀!」當我聽說完了阿卷說的故事,我竟然叫了起來。
我感覺到歷經驚滔駭浪在海上行駛的小船,終於安然的靠港了一樣!這故事的後面,好像有一股排山倒海的勁道,打上了我的心頭,使得我猶自驚心動魄,久久不能自己……。
在阿卷離開之後,我很愧咎的馬上打電話給家中的母親,除了莫名其名妙地向她問安之外,我還說了這段故事給媽媽聽。
【天命寶貴”神鬼聽命”】 高秀黃
這件事發生在澳大利,亞旦地農區到墨爾本市佛堂約有一小時的車程,如無汽車接送就很不方便到佛堂。當時誠心的道親不少,也有五、六位道親吃素了,道親們就希望能在當地設有一間佛堂。
徐太太(本名王朝秀)之祖母在大陸辦道時代就曾安設佛堂,故徐太太也向點傳師報告,希望能在旦地農區成立一間佛堂,高點傳師就成全徐太太安家庭佛堂。徐太太家中暫時沒有適合安佛堂之處,但屋子旁原設計為車庫間裡面,隔有一間房間,內供奉著數尊大大小小的神像。點傳師就成全徐太太可將此房間整理作為老中佛堂用,裡面的神像也要先搬移至其他地方。和徐太太商量好了,高點傳師就幫忙訂製佛桌、佛聯等事,徐太太就整理環境,油漆清潔。
準備期間,點傳師又去拜訪徐太太,看房間整理得如何。徐太太請示點傳師選個好日子來安設佛堂,高點傳師就回答:「老中大典就是最好的日子了,已接近農曆三月十五日,可以選八十四年三月十五日開佛堂。」日子於是決定了。
當晚,徐太太就夢到一個很清楚的夢:她看到許多人,男女老少都有,似乎有些面熟,他們正在搬東西,說要與徐太太辭行;徐太太說要同行,他們就對徐太太說:「你是主人,不可以走。」他們又說,他們最遲可住到四月六號。
早上起來,徐太太還清楚的記著夢中之情景,就趕快翻日曆,一看:國曆四月六日即是農曆三月十五日。
過兩日,徐太太到佛堂就向高點傳師報告此夢,點傳師說:「那些人就是你房間所供奉無主的神祇、山神。因為聽到點傳師說你要安設老中的無極宮,故先準備搬家。因為此佛堂是先天的佛堂,有天命的點傳師一開口說某日要安佛堂,到時要淨壇,他們一定也要聽天命暫避的。」經過點傳師之開示,徐太太更歡喜了。這事實即是証明了 天命的至尊至貴。
「天命、天命,口出仙佛緊應! 天命、天命,口出神鬼也聽命!」
【懶惰的藉口】 禪宗公案
「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
百丈禪師倡導:「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他每天除了領眾修行以外,必親執勞役,勤苦工作。對於生活的自食其力,極其認真,甚至日常鎖碎的事務,也不肯假手他人。
禪師一直到老年的時候,還是堅持粗重的農禪生活。弟子們不忍心蟬師還是這般上山擔柴、下田耕種的工作,就將他所用的扁擔, 鋤頭等工具藏了起來。
百丈蟬師則以堅決的口吻說:「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且以不吃飯的絕食行為抗議,弟子們阻止不了,只好將工具歸還給師父,讓他隨眾生活。
百丈禪師為了拯救禪者的時病,不旦服膺「一日不工作,一日不食」的農禪生活,甚至認為搬柴運水皆是禪。
有人認為參禪不旦必須捨棄塵緣,甚至連工作也免了,祇要打坐即可。其實,不工作離開了生活就沒有禪,不管參禪也好,念佛也好,修行都不是懶惰的藉口。這是每一位修行者必須有所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