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07(1995/12)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九朵蓮花圖訓中訓 活佛老師慈訓
欲問世上以何為貴 以何為尊 有名利 有富貴
也只不過是過眼雲煙 何不奉獻一片愛心於人間
瞧斯今社會進步迅速 人情卻淡薄如紙
焉有真情真義關愛貧苦之人
焉有大慈大悲瀰滿人們心田
試問溫情何在 親情何在 機械人生意義又何在
失去了生命的軀殼 待爾發揮那光彩
迷失路途的羔羊心渺茫 修士呀且伸出你的手
去接引芸芸眾生 人人心中都有著善良的心
也有無窮的力量 且將你那光和熱 散發在人間
用誠感動那頑固的心靈
菩薩是永不懼怕污濁的苦海
是以修士更當發出無為精神於世上
智人呀你既有美好的人生 且將你那生命之光
永遠在天地之間發亮 學那蓮花般
有真君子之稱 方不負此生也
隆恩浩德 捨身難報 何木火於感恩樓
後學榮沾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敦化,點傳師慈悲成全,引保引進,於求道的當下,始恍然大悟,因而體會到﹃明德天經﹄一書中所言:﹃十字路口找真人﹄的涵意,原來此地是在己身上,內心澎湃盪瀁的迷惑,立刻煙消雲散,而綻放光明,試想一個在茫茫大海、流浪生死邊緣的迷子,終於找到﹃真我﹄之地、﹃心安﹄的所在,內心是充滿著何等法喜,實非筆墨所能形容啊!今榮沾老前人、前人之光,能夠沐浴在大道場的慈暉裡薰陶,因而更加了悟人世的一切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悲、歡、離、合;洞悉宇宙中的自然循環之道,從中體察萬事萬物,生發消長的妙諦,體現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一動一靜、一乾一坤、一剛一柔、一是一非、一善一惡等等,何處不是﹃道﹄的流露啊!師云﹃道在二六時中﹄,後學領受至此,內心備加感動,激盪不已。誠屬三生有幸,蒙受此等隆恩浩德,深感﹃捨身難報﹄啊!而今我們有幸,能蒙受著師尊、師母隆盛浩德的特殊因緣,自當深明﹃恩師﹄所示:
﹃今生不向此身渡,
更待何時渡此身﹄的慈語...
願徘徊的您我,切勿錯失良辰佳期,當矢志把握,如此的殊勝因緣,讓我們手攜手、心連心,一同來將師尊、師母的聖德與慧命,薪傳再薪傳,以﹃師心我心,師志我志﹄的大宏願,用﹃始終如一,永恆不變,堅定不移﹄的決心和毅力,永遠地來效法、推行,以臻﹃大同世界﹄、﹃蓮花邦﹄展現在人間。
徐燕妹點傳師結緣訓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奉天宮
歲次乙亥閏八月二十七日
白日東昇顯光明 照徹大地泰景星
流水不腐入佳境 至誠感天大道凝
老當益壯智慧應 不落人情困五行
神人共辦普渡慶 何患不成金丹靈
吾乃
白水老人 奉
母命 帶慈寧 來凡塵進壇參叩
皇母駕 再問大家別後可安平
定靜心氣主誠敬 待吾將訓一段評
哈哈
問大家別候可安 修天道天恩時沾
吾之話細細體悟 莫混淆是非云參
大道本是至公正 誰辦誰得呈天然
非是人語可評斷 胡言亂語說一翻
在世曾說之話語 可否細細品嚐端
鼓勵爾們盡心辦 天恩師德實容寬
吾們應當更盡力 代天宣化渡原男
而非斷章取其意 枉費天恩師德寬
掛心眾生未得解 老慈憫賜機談
可望大家真修道 善養其心達浩然
天命可畏非人意 只管盡心櫛風穿
為道費心盡力辦 上天不負有心男
今日特與慈寧下 不多言談止玉管
哈哈止
慈悲眾生佈真福 修道之人補不足
寧人息事忍處處 望能圓滿不含糊
菩提種子成大樹 苦心栽培方特殊
薩陀悠悠天神護 彌勒家園當下築
吾
慈寧菩薩 徐燕妹 跪領
母旨 重返東土 急急參叩
皇母 兒孫後學 速速百叩
天恩謝 吾方敢再下囑 咳咳
拜見前人陳大姑 後學一切感謝足
壇前點傳皆頂禮 感謝前人費心淑
新竹後學較不會 不懂之處有多處
還望前人多關照 指導他們向前努
實在感謝老前人 親自帶吾下東土
不知如何言感謝 叩謝前賢多關囑
前人您老很重要 身體保重常舒服
老前人他常掛念 掛念眾生心難舒
老前人說眾生啊 實在迷昧不知足
修道本來修自己 可是人們自找苦
前人您老請坐啊 勞駕您老太多處
在此感謝眾前賢 一時難將話說足
咳咳......
註:各位前賢,當您看完這篇結緣訓,相信更能體認,雖然我們敬愛的老前人已回天交旨,但不代表天命的結束,本結緣訓是由老前人親自帶回徐點傳師的本靈來結緣,在訓示中勉勵我們要真心修道、盡心辦道..,印證了天命的流傳..身為老前人後學的我們更要盡心修道、辦道,以報答天恩師德於萬一。編輯小組 啟
做人之道人格要健全(四) 韓點傳師慈悲
二、理智方面
要思慮通明,多思考,慎明辨,心如明鏡,可鑑照宇宙間一切物像,而對是非善惡便知所取捨,心性靈明,則可長善去惡。陽明曰:﹃學者欲為聖人,必須廓清心體,使纖翳留不得,真性始見,方有操持涵養之地。﹄故其主張反身求理於吾心中。若人理不明,智不聰,則氣質不純,其皆蔽於物慾之情如何清除淨盡,物欲渣滓多,其真性如何得見。中庸章句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此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即是廓清心體的功夫。我們遇事不能盲從,不可隨聲附和,必須慎思明辨,審其是非善恥,然後則行之可矣。孔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即是遇事冷靜的思考,眾人皆說好,也要審慎觀察,再定取捨;同樣的大家都說不好,也要經過一段觀察時間再做定奪,這才是理智通明的智者﹄。
三、求學方面
要好學,要勤學,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子張︶又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聰明睿智如聖人的孔子,尚且如此的好學勤學。因為人不學無以致知明理,能致知明理,可去愚除蔽。孔子曰:﹃好仁大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陽貨︶仁、知、信、直、勇、剛都是美德,如果只知好此美德,而忽略了學,就會有愚、蕩、賊、絞、亂、狂的流弊,由此可知修德彥在
於好學。然求學之目的,在於做人之道,如只知博覽群經,而心志沒有專務,極易為其所惑,而失去準繩。孔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博者廣也,約者約束也,禮者乃修齊治平之倫理,畔者叛也。君子如能廣謮群經,而以禮數實踐之,他就不會叛離正道矣。求學若能時時以道、理為主,則雖博學,然其是非有準則,善惡有依規,自能受其益,而不為其所惑,學者如是孜孜不倦,自然終身不會離道了。
人生無常有感 陳哲輝(高工教師)
常聽前賢講人生無常,自己也常警惕自己,更常告訴學生,然而,卻未曾真正感受過。
九月二十六日早上,還是一如往常於七時左右到學校,約七點十分,相繼有幾位老師到導師室,其中一位老師名叫楊淑娟,因位教學認真而被禮聘到本校〔瑞芳高工〕,剛調來不過一個多月,就在當天到校和我們幾位老師問早後,大家也開始聊起班級情況,霎那間,楊老師突然昏倒,從此沒有再醒來過!就這樣結束了人生。楊老師生前身體健康,並無不適現象,醫生也查不出其死亡原因;生命到此為止,真是多麼令人嘆息!三十一歲未婚,十月八日本來要訂婚,卻成為出殯,世事變化無常,真令人難測。然而,在導師室裡,眾人皆知人生無常,但又不去想自己的生命也如同她一樣無法預料。將會如何?是否應該深思,為自己離開人世之後的去路想一想,而不是只想著及時行樂、或是在名與利的無底深淵中迷失了自己...。歷經了這件事情,令人感到震驚與惶恐,自己更應該感受到生命的短暫與無常。第一次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的脆弱,在我們還有這個體、有這麼好的環境時,我們能不珍惜嗎?感謝天恩師德,自己有幸能夠求道,進而接近道場學道、修道、辦道,瞭解人生的生的真正意義,更能參與這場白陽盛會,才不致像失去燈塔指引的船,不知航向何方。在此,也願和各位前賢共勉,佛經云:人身難得,..;既然我們得了人身,應該好好認清真假,把握現有機會,用心規劃生命的每一刻,成長自己,利益眾人,才不致白來人世間一趟。
註:本文作者為臺北瑞芳高工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