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12(1996/05)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父母恩
一、懷胎守護恩
二、臨產受苦恩
三、生子忘憂恩
四、嚥苦吐甘恩
五、迴乾就濕恩
六、哺乳養育恩
七、洗濯不淨恩
八、遠行憶念恩
九、深加體恤恩
十、救濟憐憫恩
善歌(台語) 調寄:燒肉粽
透早沒閒到黃昏 辛苦打拼為子孫
無瞑無日錢財囤 身體操勞無怨恨
年老機器漸漸損 腰痠背痛沒人問
三頓目屎吞 ︵其一︶
家有二老第一好 妯娌兄弟要惜寶
互相原諒化干戈 寬宏大量人呵咾
好壞就要相照顧 富貴難換家祥和
隨緣斷因果 ︵其二︶
天下至善孝為先 孝子家門代代延
人道齊全誠感天 有求必應福報添
自古五倫不變遷 顛倒錯亂氣數變
改朝換代演 ︵其三︶
春花秋月年年過 人生罕有吃百歲
有錢有勢有一切 勇健身體真歹找
生老病死誰代替 人算天算失算多
世事怎分平 ︵其四︶
人情世故像張紙 趁早看破卡快活
厝邊相招老人伴 佛堂唸詩罔唱歌
遠離是非清心肝 平順過日較快活
等待返故家 ︵其五︶
註:時值溫馨的五月,特刊登老師所慈勉我們的訓示~父母恩,為人子女的我們可要用心體會以報答父母親的大恩大德 (節錄自:八十三年十月九日天佑宮台語法會)
南海古佛慈悲 八十五年三月三十日南投明善寺
賢士們都是知識份子,那麼所學何事?士農工商以士為最,你們都是知識份子,你們都是優異於人的一輩,是不是更應該有理想抱負呢?道之宗旨,提到什麼?︵點傳師帶著班員背誦道之宗旨︶這是很好的座右銘,是不是?裡面提到﹃孝父母﹄。父母就是一個小天,那麼在一個小循環裡,我們都不能做好了,如何去敬天地呢?法會殊勝是要靠自己去體悟的,道理的可貴,也是要自己去參悟,並不是人說說,你就聽聽,之後就不了了之,賢士們可懂?一班法會的成立是需要多少人力,需要驚動三曹才得以完成,所以更不應該坐在此而忘記你自己身繫的使命,要知道一人之生降維繫九玄七祖,不可以不謹慎。古佛今日來,跟賢士們結結緣,說說話,希望賢士們能夠體會一些道理,那麼也就不負這次機緣,也不會辜負你自己的人生。你們老師辛不辛苦?︵辛苦︶你們有沒有感恩?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就是因為一日為師,所以你們老師要為了你們身家性命處處奔波,到今天都不能卸下。你們才花了一天的時間去等待仙佛,可是你們老師花了多少時間等待你們,賢士們可了解?賢士們可曾想過,當你們在危及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誰?︵老師︶當你們遇到困難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誰?︵老師︶但是當你們在得意的時候,第一個想到的是誰?︵自己︶所以人自不自私?但賢士們有幸,入了佛門,明白這一點,就要更精進,更發心。更要去私回公。人不可以離群索居,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生存不下去的,所以要彼此相親相愛、互相扶持,一個群體能夠團結合作,在於每個人都有心去包容,而不是去遺忘,不是人家不好,你就推卸,就把人排擠掉,如果你看任何事,任何人都是不好,那麼你能夠排擠掉多少人?在我們周遭也是如此,壞的習慣不是遺忘掉它就不存在,你要能夠包容它,進而去提昇它,這才是一個重要的關鍵,才是昇華的要素,賢士們明白嗎?古佛講的道理淺,但是意義深遠,希望你們能明瞭。
做人之道人格要健全(本篇完) 韓點傳師慈悲
人道與天道,其理是相通的,所謂﹃天由道而生,地由道而成,人物由道而行。天地人物則異也,其于道則一也。﹄︵宋元學案︶故孔子很少談天道,而直接以人道為修持法門,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公冶長︶大概他認為天道遠,人道近,故他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也就是讓我們由人道開始做起,孔子將天形容為﹃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陽貨︶這段話在孔子認為天之道就是﹃行﹄與﹃生﹄,四時行﹃行﹄,百物生焉是﹃生﹄。易曰:﹃天地之大德昌生。﹄因為依此﹃行與生﹄才有四時萬物之化育,使宇宙間充滿了機。認為天地運行,就是宇宙生生不息的原理。易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就是說君子應效法天道之剛健,日復日,年復年,週而復始,君子法之以自強不息。蕺山曰:﹃易曰乾元統天,蓋曰天之所以為天也,仁者人也,蓋曰人之所以為人也。天地以生物為心,仁也,萬滋生,人與萬物皆生於仁,本是一體。...天地以生物為心,人亦以生物為心,本來之心便是仁,本來之人便是仁。﹄︵明儒學案︶高攀龍曰:﹃何以謂心本仁,仁者,生生之謂,天只一個生,故仁即天也。天在人身為心,故本心為仁,其不仁者,心蔽於私,非其本然也。﹄︵明儒學案︶所以孔子主張率性法天。率性者,率循人心仁性也,法者,取法天之仁德也,率性與法天,都是在強調﹃仁﹄為人道之本,故倡天人合一之道,所謂天人合一,就是要以人道合天道,以人心合天心,以人德合天德,也既是要以人生合宇宙,視天地萬物為一體,將仁道發揮至廣大精微。羅念菴曰:﹃仁者,渾然與物同體,同體者,謂在我者,亦
即在物,合我與物,同為一體。﹄︵明儒學案︶由此諸說,應對仁理有所體認,並由此仁理,來確定人道之所在,仁就其賦人性而言謂之理,就人之所應遵循而言謂之道,仁之為理,是通乎天人,仁之為道,在普於萬物,是以可知仁既為天人合一之路,仁是人生一切之根本,修天道,先由人道做起,人道之作為,須一本於仁,修身在此,德行在此,求聖求賢也在此,古來聖人教人千言萬語,不外明此仁理踐此仁道而已。望我修道之士,莫等閒視之,光陰可貴,人生無常,當以有限之生命,建不朽之聖蹟,及時努力,奮發而為,盡人道,合仁道,成天道,此三而一,一而三也,非更有天道可尋矣。(全篇完)
◎感謝點傳師慈悲為我們這些小後學的提攜與照顧,本篇﹃做人之道人格要健全﹄,更是點傳師的智慧結晶!期望大家在品格上更用心下功夫,才不會辜負我們點傳師的慈悲勉勵。
善歌~遊子 活佛師尊慈訓
離了故鄉 別了親娘 來到異地不覺已經六萬年長
世態炎涼 歷盡滄桑 面目全非昔日聖賢今在何方
原郎啊原郎 你莫再流浪 尋訪呀尋訪 你來時康莊
遊子啊遊子 你可想親娘 理天的老娘 祂日夜盼兒歸鄉
編後語
五月是個溫韾、感人的季節,我們都懷著一顆感思的心,來謝謝偉大的母親,她不辭辛勞的養育、照顧我們的心,實以殺身難報啊!為人子女的我們當要以實際行動來表示,也許一句話、一個小禮物,相信都會讓母親感到莫大的欣慰…,對於異鄉遊子,能給母親最大的禮物,不外乎『回家』團聚!同樣的,三山坡離別至今已六萬餘年矣,漫長的日子裡,老 祂日日夜夜依閭盼望我們這一群遊子;而我們卻迷失真如本性,將紅塵當作樂都,忘卻回家的路…如同活佛老師所慈悲批示的『遊子』歌詞中:「…遊子啊遊子 你可想親娘 理天的老娘 祂日夜盼兒歸鄉」!思及此處,怎能不精進?任由迷失?讓我們「以師心己心,以師志為己志」,積極同修共辦,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龍華會上謁母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