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50(2007/1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仙佛心曲】 調寄:採郎君(探君情涙)
修道修心無是非 逐工平靜過日子
會曉安分佫守己 自然快樂無底比(其一)
骨力做工未懶絲 喙講好話人歡喜
事事項項照道理 食飯會香夢會甜(其二)
有量的人有福氣 大事化小無代誌
這款可貴的智慧 愛靠平常來修持(其三)
各位可愛的徒兒 過去乎伊攏過去
就按即馬來開始 行功立德莫延遲(其四)
【有難,我來擔】 黃金益點傳師
傘下,你的心
一早醒來,這個乖巧有禮,還在大學讀書的女孩溫納迪,就大老遠從家裡跑來找我,用滿臉驚慌的神情對我說:『姐姐,游擊隊已經打到加德滿都來了!今天一早,兩個將軍同時在不同的地方被謀殺,一個當場死亡,一個送醫急救,情況很不樂觀,妳要小心一點,不要隨意出門好嗎?』
然後,很快的,我的左鄰右舍都開始加班,築高圍牆。
我的落腳處正是在使館區,附近都是住著各國的外交大使,再不然就是當地的高官、政要名聞,包括新舊任國王的皇宮都在這個區。
其實,對於大批軍隊在加德滿都的街道穿梭,全付武裝的藥彈氣氛早已司空見慣了,或是臨檢,或是宵禁,或是槍鳴…。從最初”內戰”的緊張印象,一直到如今,把軍隊的鎮暴視為「家常便飯」了,只是,外國遊客少了,這群孩子們擔心我的安危,頻頻的叮嚀著,要我不要隨意外出。
然後,一連幾天,游擊隊的「示威」手法果然強悍。在每個清晨,天剛翻亮的時刻,總要有一翻驚天動地的駭然事件發生。先是出其不意的謀殺新舊任的部長或官員,然後再隨興而發的槍殺無辜的百性。『槍桿子不長眼睛,誰倒霉誰沒命。』他們這樣說。
是的,誰倒霉誰沒命。一場政爭讓兩千萬的人口終日活在惶恐當中。血腥的發生似乎是一觸即發,一場兄弟骨肉殘殺的悲劇,彷彿已經是在刀口上了。
看到整日惶惶然的百姓,隨時準備殉國的阿兵哥和游擊隊,讓人見了於心不忍。於是,在遠方的我,想起了在遠方的你,同樣是穿著軍袍,偶爾也要披上戰甲的你們,此刻是否平安無恙呢?
然後,心中開始充滿了掛念。然後,憂慮開始不安份的在心中焦燥起來。顯然,沒有您平安的消息,憂慮似乎不肯安份。
晚間八點,窗外下著雨,天空一片漆黑。夜很沉很靜。不肯安份的心卻不斷的浮游攢動。再也忍不住要急著打個電話給你了!只不過是要知道您平安罷了,只是要問一聲好罷了。只是要讓那顆不安攢動的心放下來罷了!
但,這時候要上哪裡打電話呢?我知道,現在,街道是暗的,路上沒有行人,更遑論商店了。可是,我真的很想打電話聽聽您平安的消息啊!要上哪裡打電話呢?
阿姞,那個和我同住一起,善解人意的尼泊爾女孩,一眼洞穿我的焦慮說:『姐姐,這是一通什麼電話呢?再忍耐一下,明天一早,我一定帶妳去打電話,再忍耐一晚就好了…。』
我知道自己不能無理取鬧的要強人所難。但接受的同時,不小心的,我的眼眶不禁紅了起來。然後開始哽咽。
『姐姐,這通電話真的這麼重要嗎?』阿姞問。
『嗯!很重要、很重要!』點點頭,心裡想著,雖然只是問平安而已,但是,平安真的很重要。不是嗎?
就像那回,美國的九一一事件,恐怖份子攻擊雙子星大樓一樣,雖然,朋友並不是居住在紐約,但是,只因為他是美國人,然後,驚駭讓我不顧一切的打國際電話到邁阿密給他,要知道他平安的消息才肯放心一樣。
尼泊爾的將軍被謀殺了。雖然你不是尼泊爾人,你也不是將軍,但是,你的職務和將軍這名詞比鄰而居。
雨季的加德滿都,山崩的習慣早已成了難以醫治的舊疾,但是,唯一和文明世界聯繫的通訊,卻又因雨季的來臨而斷絕。電話通訊這近年來才竄起的文明,竟是這樣不堪一擊的成為首都的新傷。可是,在兩位異國將軍被謀殺的當下,知道您平安的消息,卻是我心裡多大的一顆定心丸啊。
打完電話回來,走在回家的路上,開始下起傾盆大雨了。
和我並肩同行的阿姞,突如其然的一手把我拉到屋簷下,用她的身體擋住了雨花,不讓那來勢凶凶的雨水濺濕了我。然後,她一手當傘,為我遮雨,一手卻匆匆的從揹包裡掏出傘來說:『姐姐,快撐傘,否則妳會淋溼。』
她替我撐傘,自己卻在傘外任狂雨澆淋。雨勢很凶,很快的,她全身都溼透了。我愣了一下,然後喚著她說:『快進來傘下啊!快來啊!不要淋雨呀!不要淋雨呀!』
喊著喊著,我眼眶裡不禁浮起了一眶熱淚來了。然而,她卻聽不到我吶喊的聲音,索性的她把傘交給我說:『沒必要讓兩個人都淋到雨呀…』說完,她便使勁的在雨中跑了起來。
我再也忍不住大聲的對她嘶喊說:『我是個肉身,妳也是個肉身。我是父母生養的,妳也是父母生養的,為什麼,在雨中,我撐傘而妳就要淋雨。有福同享,有難也要同當呀!…』
在濛濛的雨中,她轉過她濕著身的臉,含笑的對我說:『雨勢這麼大,兩個人撐一把傘,兩個人都會淋到雨的。如果一個人撐傘,那就只有一個人會淋到雨而已…。我從小苦命慣了,我們家沒錢買傘,下雨的時候,我們都淋雨,我已經習慣了。妳知道嗎?老天知道,我生不起病的,沒錢看醫生,所以,就算淋了雨,也不會感冒生病的。可是,你們台灣人不一樣,很容易生病,連喝生水都不行,一淋到雨就感冒了…。』
看著她穿著薄薄夏衫的身影,在雨中快步行走的笑容,她快速奔走輕盈的體態,始終在我淚水模糊的眼中晃動,我一路哽咽行走到家。
「我從小苦命慣了,我們家沒錢買傘,下雨的時候,我們都淋雨,我已經習慣了。妳知道嗎?老天知道,我生不起病,沒錢看醫生,所以,就算淋了雨,也不會感冒生病的。可是,你們台灣人不一樣,很容易生病,連喝生水都不行,一淋到雨就感冒了…」一路上,她無意間的話語,不斷的在我耳間盈繞。她,名叫阿姞,買不起傘,生不起病的窮苦人家女孩。這是我遇見到的阿姞,但是,在尼泊爾,到底還有多少我未曾謀面的阿姞,正在過著買不起傘,生不起病的生活呢?
一回到家門,打了幾個寒顫,開始流鼻水,我感冒了。然後,開始發燒…
捲在被窩裡,我聽到從廚房裡傳來,為我煮薑茶,阿姞的聲音說:『諾!妳看,感冒了!…』
我病倒了,一連躺了好幾天,她每天為我煮薑茶。看著她那雙為我煮茶,遮過雨的手,我默默的在心中對她說:「妳讓自己的身體淋濕,來為我擋去風雨,我將用我的幸福,來為妳的同胞擋去苦難…。」
默默的,我在心裡輕輕對她低語著說:「妳和妳的同胞有福了。福氣不是來自於我,而是來自於老天。妳的真誠感動了老天,老天選上了妳,要賜福氣給妳。」
「我是個傳道的人,被老天派來這裡,要替祂挑選善良的人,要賜福給他們,恭喜妳,妳被選上了,上天要賜給妳很多的福氣…。」
雖然,她聽不到我心裡說的話,可是,我知道,她的福氣真的就要來了。
2003/9/28
註:感謝正和佛堂黃點傳師慈悲授權刊登,另已出版第二輯:
「流浪,為了就是與你相遇」感動人心的故事,相關出版及義賣訊息請上「正和網站,http://www.cd.org.tw 」
【論語選讀】韓點傳師慈悲
☆☆其他☆☆
(十一)子曰:「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巽與之言,能無說乎?繹之為貴。說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子罕23)
此章蓋言學者受教之道,法語之言,義正辭嚴,聞之畏於理而從之,然徒順從而不改,非貴也。巽與之言,辭婉氣和,聞之樂於情悅於心,惟能繹思其意方為可貴,如只悅之而不細加玩索思維,從之而不能改過其錯失,則法言無法挽回其心,巽言無以悟其意,聖人也無如之何也。淮南子原道訓:「故聽善言使計,雖愚者知說之,稱至德高行;雖不肖者知慕之,說之者眾而用之者鮮,慕之者多而行之者寡,所以然者,何也?不能反諸性也。」學人應時反求諸己,則寡過矣。
【語譯】孔子說:「嚴正的訓語,能夠不聽從嗎?最要緊的是改正自己的錯誤才好。委婉和順的言語,他能不喜歡嗎?不過要尋繹出它的含義來才好。如果對於和順的話,只是喜歡而不去分析它的含義,對嚴正的話,只是聽從而不去改正自己,對於這種人,我實在也沒辦法了。」
(十二)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為可與權。」(子罕29)
此章在示為學的進境,學、適道、立、權四個層次。一、可與學,未可與適道,凡人可與同處師門,同在一個學習的環境中,是可以共同研討切磋的,但人心不同,志向迥異,有人求學志在名利,有人志在文詞,有人志在探求真理,趨向於仁義之道,所以未可與適道也。二、可與適道,未可與立,人在為學之初,雖志在適道,但在進德修業的漫長歲月中,難免中途受些挫折打擊,於是有人因為意志不夠堅強,見異思遷,半途而廢,不能守道卓然而立。所以說:可與適道,未可與立。三、可與立,未可與權,學至於能立,則意志堅定,道理通明,而可與權。然天下之理定而不易,而事則無一定不易之事,唯有意定理明之人,始能就事審機,惟理是從。易傳序曰:「謂隨時變易以從道。」孟子謂「權然後知輕重」。中庸謂「君子而時中」,皆能從權之謂也。世上之事,雖有常理常道可循,但不免有些人一昧守常而不知權變,則必致於過或不及,而不合乎中道,則知「權」非義精仁熟者不能也。王弼曰:「權者道之變,變無常體,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不可豫設,尤至難者也。」是故雖至於卓然有守而立,然性之篤者,未審於通變之方。守之專者,未達於時中之義,由未可與權也。故曰:可與立,未可與權。
【語譯】孔子說:「有的人可以和他共同學習,但未必能與他共同向道。有的人可與他共同向道,但未必可以與他共同卓然立於道上。可以與他共同卓立於道,但未必都能通權達變。」(十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11)
(十三)季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進11)
在整部論語中,可以瞭解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故有人說論語是一部仁書。他說:「仁者人也。」(中庸)亦就是說孔子之道即仁道,亦即人道,或稱其學說為仁學,也可以稱之為人道哲學或道德哲學。孔子不但講道德完備,同時實踐的很徹底。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主要的是對道德實踐的功夫。講道德是立言,實踐道德是立德,所以孔子是道德家,是實踐道德的聖人。因為孔子講道德,所以不語怪力亂神,(述而)人最重要的是把握現實的人生,以解決人的一切為前提。人若於人道有所虧欠,就談不到事奉鬼神。人之生不是為鬼神而生,何必以專心事奉鬼神為其人生觀,同時人生只是為人「生」,並非為人死,更無須顧及死的問題,但人類卻多是為死後計。生時用其精力、光陰,以及全部生命,謀得一口棺材,一塊墓地(骨灰罈),好像人生就是未死而來,有的甚至於怕死,而尋仙訪道,採藥煉丹,以求長生。將整個人生消磨在求不死的解脫,但終不得解脫,何苦來哉!所以孔子告訴子路,人生就是要把握人生,創造人生。易傳乾云:「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故而人之生不尚空談,惟務實行,勤懇以求盡其人生之本,而達其人生目的。孔子特別稱讚顏回,就是因為他對人生的體認與求知的精神,知之未嘗不行,行之未嘗不力。故孔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顏回也與……惜乎!吾見其進也;未見其止也!」(子罕)顏子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若非其壽命短促,他的成就何可限量。孔子之成為孔子,也是「好古敏求」和「不厭不倦」,這樣勇猛精進積極的人生而來。列子天瑞篇說:「子貢倦於學,告孔子曰:『願有所息。』孔子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子曰:『有焉耳!望其壙,睪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以息矣。』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生無所息,這確是孔子真正瞭解人生。人之一生,無論求學創業,無一不勉力以赴,來創造我們一己無窮的前途。若沒有這種勉力進取的精神,在那裡浪費生命,追逐些不可測知的鬼神事宜,及探討死後問題,不是白白浪費你的生命嗎?孔子一再地說「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矣」(子罕),「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陽貨),孔子並不是無神論,而是告誡我們不要借鬼神來祈福,所以他說:「務民之意,敬鬼神而遠之。」(雍也)「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務民之意及事事人,敬而遠之即是事鬼神。詩大雅抑之篇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孔子的理念是盡人事聽天命,他的思想是以天命為依歸,如他說「五十而知天命」(為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季氏),「不知命,無以為君子」(堯曰),「道之將行也與,命也。道之將廢也與,命也。工伯寮其如命何?」(雍也),「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後死者不得與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這是孔子自信天教他擔負起救人救世的責任,所以不論環境多麼惡劣,他都不憂不懼,也無疑慮,因為他相信上天會保護他的。對鬼神的事奉,其意在對神的恩典應思報答,對祖先的孝思是報本,不是以恐懼的心態而向鬼神祈福免禍。孔子說:「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八佾)一生若做些傷天害理的事,天理不容,禱告又有什麼用呢?
子路好勇,乃剛毅果敢之士,故孔子說「由也喭」「子路兼人」「由不得好死」之嘆。所以要他好好修養自己的人事,不要多想那些不可知之事,枉費你的生命,於人生毫無幫助。
【語譯】子路向孔子請問事奉鬼神。孔子說:「人還未能事奉好,怎能夠事奉鬼神呢?」又說:「冒昧的問死後是怎麼回事。」孔子說:「人生時的道理尚未明白,如何能明白死的道理呢?」
【王鳳儀嘉言錄】
第五節 破迷
○人迷在什么上受什么害,所以富的,死在富上;貴的,死在貴上;多情的,死在情上。能脫出來才算有道,脫不出來就是迷人。
○人說胡、黃、白、柳(狐仙、黃仙、蝟仙、蛇仙)會迷人,我說世上就是個萬迷陣,沒有一樣不迷人。上等人迷在理上,迷在文字或宗教上;中等人迷在名利、兒女上;下等人迷在酒、色上,一輩子也打不開陣;最下等人迷在鬼神、吃穿上,死了拉倒,實在可憐!必須四大界分清,才能不迷。
○世人都被鬼迷住啦!抱屈的是屈死鬼作祟,生氣的是凶鬼作祟,上火的是急鬼作祟,怨人的是冤鬼作祟,定不住性的是無常鬼作祟。此外,好酒的是被酒鬼迷住了,好煙的是被煙鬼迷住了,好色的是被色鬼迷住了。凡是有稟性、嗜好的,都是被鬼捉弄著啦!沒有鬼捉弄神的。
○世人學道,也被道迷。聽說誰有神通,就去恭敬誰,給他磕頭;聽說哪位神仙有靈,就供奉上,給他燒香;聽說哪位神明好,就給他修廟,以為是無量功德。這和小人諂媚有什么不同?那叫迷惑。還有貪心用事的,為了求福,離道就更遠了!我才說,他修廟、我修神,他修房子,我修人。
○人有迷於財色、有迷於煙酒、有迷於兒女的,沒有兒女盼兒女,過房兒子,抱養女兒,又為兒女爭貪,忘了孝道,世界才壞的。周圍的人迷我,恭敬我、抬舉我,說我有道,其實我沒有迷人,人偏來迷(信)我。
○世人都說念經是修好,只念不修哪能好?吃素的人,人稱他為善人,其實吃素只是了斷迴圈,你不吃它,它不吃你。燒化紙錢說是解冤,人的冤還不能解,怎能解鬼的冤呢?那年我在錦州,邱老伯念了一早晨咒,我問他念什么?他說念解冤咒,能夠解冤。我說,若能不怨人就可以解無量的冤。
○耍脾氣的人都有仗勢:貴人耍脾氣仗著勢,富人耍脾氣仗著錢,窮人耍脾氣仗著窮,小孩子耍脾氣仗著小,立業人耍脾氣仗著立業錢,都是迷人。看起來發大財,當大官也不是好事,被名利所累,為名利所迷,不如沒有倒輕快。人能在名利之中,超出名利之外,才算出數,才是真人。
○世人有迷信八門的,每逢要出門或作事,都要看八門。迷信八字的,常請瞎先生批八字。依我說,“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是極好的八門,人要由這些門走,那八字也沒個不好,成聖成賢都用不了。不過,也要看自己應該從哪個門進,就走哪個門進。我是由忠字門進來的,從小給人放牛,長大給人扛活,後來在家種田,入宣講堂勸善,辦女義學和道德會,我敢說沒有一件不是忠誠去做的,有了一個忠字其他的七德也就不缺了,我的八門和八字還會不好嗎?世人又何必迷信呢?
【仙佛慈悲白話訓】
對父母不孝順,說我們是修道人,別人是會看不起的,修道要守規矩孝順父母,做人有信用,別人才會尊敬我們。「為人能把父母孝」,孝順父母是最有福氣的事。沒有父母,就沒人疼我們;沒有了父母,賺錢買好吃的東西要給誰吃呢?我們成功、我們有好名聲、我們歡喜、我們一切的光榮,沒有了父母,就沒人替我們高興。所以有父母健在時一定要好好孝順,等到沒有了父母,任你怎麼喊、怎麼哭,還有機會看到嗎?沒機會了哦!父母還在,不要跟父母大聲說話,我們要尊敬,要讓父母歡喜,讓他們開心,等到父母過世後,心裡才不會難過。這是你們老前人的︹百孝經︺裡的一句,全世界都在推廣孝道,所有天道弟子大家也在講這個「孝」,想一想,要怎樣做出來?要怎樣推廣出去?我們「孝順」二字做得到,修道才有意義。
我們求道拜佛要知道,家裡的父母就是菩薩,活的菩薩、會講話的菩薩,會關心我們、照顧我們的菩薩,不是只有坐在上面的或畫的才叫菩薩哦!我們幫助別人,做好事、存好心、說好話,渡人來「開光」,人家有困難我們幫忙,每天做菩薩的工作,我們就是菩薩。做工的我們叫他工人,讀書的叫讀書人,做生意的就叫生意人,我們渡人講道理給人聽,做佛祖的工作,我們就是佛祖哦!
有些年紀大的人父母親已經不在了,怎麼辦?想要孝順都沒有機會了,很難過對不對?那要怎麼做呢?多做善事、多渡人、多成全人,有功德父母會沾我們的光。我從天上看你們,每個人都從自性的地方發出亮亮的光哦!雖然房子不是很大,也不是很漂亮,但是我們很有善心,這善氣都沖到天上去了
修道最重要的是什麼?來背背看修道四門功課?︵品格、功德、火候、禮節︶。修道人如果不注重品德,胡作非為,這樣修道是沒有用的。修道如果脾氣不好,很愛生氣,講話很大聲,這樣好不好?你說你是濟公活佛的弟子,但是又那麼愛生氣,我看你們老師也覺得不好意思。修道不只品德要子,更要孝順父母,體貼父母的心。
【從不澆水】
吉布斯醫生看上去跟我所認識的其它醫生完全不同,每次見到他,他總是穿工作褲,戴頂舊草帽,他的笑容和那帽子很相配;滿是皺紋,飽經風霜。吉布斯醫生要不是在救人命,就是在種樹,他的家園佔地一點六公頃,他的目的是讓這塊地漸漸變成森林。這位宅心仁厚的醫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派信徒,但是從不給新種的樹澆水。 我問他原因,他說澆水會讓植物的根長不深,不給樹澆水,樹就必須長出深根去尋找水份。他種了棵櫟樹不但不澆水,還每天用報紙捲成棍子拍樹根,發出「砰」、「啪」、「砰」的聲音。他說目的是讓那棵樹打起精神來。吉布斯醫生如今已跨鶴西遊,我漫步經過他的家園,望著他廿五年前栽種的樹,見到那些樹都健壯又穩固。我兩三年前也種了些樹,我每天提水給樹澆水,給方圓八公尺所有的樹澆水。現在,這些樹都要我細心周到的服侍、呵護。每當冷風吹來,這些樹必定不斷搖晃,樹枝沙沙作響。吉布斯醫生種的樹可不會這樣。它們從艱苦和匱乏所得到的好處,似乎不可能由舒適和安逸中得到的。
我每晚就寢前必定去看看兩個兒子,我看著他們小小的身軀,感到生命就在那裡面起伏。我常常為他們祈禱,求上天保佑他們一生順利。但最近我一直在想:「是應該改變禱文的時候了。」在人生旅途中,無可避免會遇到風霜。我知道自己孩子一定會遭遇困苦,因為人生總是荊棘滿途。我要祈求上天讓我兒子的根長得夠深,什麼狂風暴雨打他們不倒。(此篇文篇轉載自「把這份情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