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34(2006/07)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人生的路】獻給沈點傳師 菩提創作曲
詞曲:劉鈞洋、張力文 (可上菩提網站聆聽)
人生這條路 有時歡喜 有時艱苦
來來去去變化無常 看開一切來了悟
人生的路途 有人過溪 有人來撐渡
若是無人流汗 就無人通享福
樹木會大欉會勇壯 總有一日也會落土
經過風呷雨來阻檔 猶原站穩伊的腳步
抱著信心力量 咱就不通擱再耽誤
親像樹木 用生命無私的照顧
永遠訖立在後學們心中的一棵大樹!
【故沈點傳師樹木老先生】生平回顧
沈點傳師樹木老先生乃係彰化縣花壇鄉人,生於民國二十七年九月六日,家中排行老大,自小家境困苦,十九歲時父親就離開人間,從此以後就與母親和六位兄弟姐妹胼手胝足,同心協力,才使家境漸趨小康。
沈點傳師,秉性敦厚,待人親切,原從事營造業,後來為了方便照顧家庭改以務農,自幼即跟隨父親學習中醫推拿,所以在家中開設雜貨店兼接骨所,一人身兼數職,勤儉持家。二十四歲那年與花壇鄉岩竹村呂翠娥小姐共結連理,結婚之後,夫妻同心同德家庭和樂美滿;之後並育有二男三女,長男世欽目前在台中市經營汎星事務機器公司,次子世凱經營腦力開發事業,目前是艾迪爾智能生活館執行經理;長女愛珠、次女麗珍、三女麗玲個個家庭也都和諧美滿。
沈點傳師在地方上熱心公益,曾任長青會會長,出錢出力嘉惠老人,同時擔任太極拳小組班長十餘年,並榮任守望相助顧問,照顧鄉里等…,更於民國九十三年榮獲第三十屆全國模範父親之殊榮。
民國六十八年社會經濟漸趨好轉,沈點傳師夫妻卻相繼因工作勞累過度而病倒,從此沈點傳師便感受到人生不只是追求三餐的溫飽和名利富貴而已,心靈寄託與精神層次的提升來的更重要,因而對人生的價值有了不同的體悟。機緣成熟,在引保師引進之下求得一貫大道,並於六十九年一月六日受到聖慈大仙慈悲成全,在開過法會後,深感道場提倡淨化人心、推行儒家聖學,有助於家庭和諧和改善社會風氣;所以在民國六十九年三月二十七日由韓點傳師慈悲成全,在家中設立沈氏佛堂,在設壇一兩年內,即渡了不少的道親求道。
韓點傳師與聖慈大仙(曾點傳師)關懷道務及道親的成長,期望能成立一處較大規模的佛殿,一則為道親能有更好的修辦環境,再則能為大道場盡一份心力,提供一處開法會的場所,沈點傳師乃發大心愿,又蒙仙佛慈悲撥轉,於民國七十年,發心捐獻廟地,也就是現在的菩提禪院。
當時韓點傳師恭請前人老慈悲,來看這塊地,前人老看了很高興的說:「這個地方好啊!」;於是就在沈氏佛堂成立了興建委員會,訂定良辰吉日,於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吉日恭請老前人慈悲親臨主持動土典禮。但由於經費不足,蒙受仙佛慈悲顯化,籌措經費,韓點傳師率先捐獻,後學們紛紛響應,終於有成。就在民國七十三年(歲次甲子)六月十二日,再度恭請老前人慈悲親自為菩提禪院舉行安座大典,從此菩提禪院成為台中道場道務運作、舉辦法會的場所。沈點傳師擔任菩提總務,只要一有法會或開班,便一大早到菜市場買菜購物,忙裡忙外、爬上爬下,他常說:「雖然覺得辛苦,但是每當看到班員畢班後下樓的神情,他的內心就充滿感恩與欣慰!」。
民國七十八年,菩提道務也逐漸由國內開荒到國外,沈點傳師跟隨聖慈大仙到泰國幫辦,從此沈點傳師便對國外道務持續不斷地付出關心,財施、法施、無畏施,三施並行,不遺餘力,嘉惠無數眾生。
民國八十七年在前人老慈悲提拔之下,領受點傳師之最高天職,沈點傳師深感任重道遠,唯有全心付出,才能報答天恩師德於萬一,於是常常利用推拿的時候,一邊幫客人推拿,一邊傳播真理,渡化有緣人上岸;同時更以興建菩提禪院各項建設為己任,從開始興建至今已歷經多次工程,沈點傳師皆一一關懷督導,近期重建廚房與加蓋講堂,沈點傳師仍然一如往昔親自監工,以便工程進度順利進行。
另一方面,沈點傳師對於道務的推動與道親的參訪,更是不落人後,經常利用時間拜訪成全道親,風雨無阻。孰料六月十二日晚上於奔忙聖事的回程,因意外功果圓滿回天交旨!道親聞訊皆感到不捨與難過,久久不能自己!
沈點傳師一生行善積德,為道犧牲奉獻,能夠在壯年聞道,得受明師一指,即能體會到天恩師德浩大,而聞道不捨;在家是個負責任的父親,在鄉里是位熱心公益的長者,在道場是一位肯為道犧牲奉獻的點傳師,如今沈點傳師雖然遭此不測,大家都萬分悲慟與不忍,但誠如韓點傳師慈悲的一句話:「將軍戰死在沙場上,修道人犧牲在道場,雖死猶榮」,沈點傳師可說是實至名歸的最佳寫照。
【治喪委員會奠文】台中道場代表張勝安點傳師慈悲
人生本無常,日月不停轉,
命中有定數,善良壽可延,
公今六十九,噩耗突然傳,
親友深感傷,淚水流潸潸,
慈祥老人家,永懷眾心間,
自幼勤又儉,孝悌人道圓,
醫德惠桑梓,遠近多讚言,
教子有義方,兒女效聖賢,
公自得道後,明理速奔前,
尊師又重道,犧牲肯奉獻,
捨地建禪院,無悔也無怨,
不怕己勞累,愛心真呈現,
財施無畏施,盡心了宏愿,
法施不間斷,時常渡有緣,
有功不自居,延壽十二年,
知足感天恩,樂道忙不閒,
兒孫皆沾光,幸福實無邊,
皇丹書召,撒手返理天,
明師聖德崇,前人德浩瀚,
公在歸空後,身軟面安然,
今日行奠禮,哀榮而莊嚴,
仙靈在上兮,何時再相見,
他日顯化兮,護道更宏展。
【菩提禪院奠文】
黃點傳師慈悲及黃江汶講師
嗚呼哀哉 嘆人生無常 遽然別離
噩耗傳來 晴天霹靂
奈何生命之脆弱 不堪一擊
魂兮魂兮我心悲 怎堪回首!
為道奔馳 為法忘軀
蒙恩召返無極
回憶既往 同修互勵 發心獻地 出錢出力
天恩加披 法會設立 進修班多 功在菩提
三施並濟 毫不猶豫 工程進度 規劃詳密
四代同修 道化家齊 推動讀經 帶動社區
蔚為風氣 崙雅稱許 太極練習 不計風雨
敦親睦鄰 惠和鄉里
嗚呼
值此修辦好佳期 各方因緣皆聚集
闔家修道無阻力 聖凡並進皆如意
後輩人才又積極 努力道場好成績
遭此不測何說起 莫非上天之用意
歸根復命理天返 豈可因此亂心緒
重發心願為道趨 效法前賢之美儀
為道奔馳無止息 多方照顧常提攜
而今身雖不在矣 精神不朽存心底
但願菩提眾賢契 戮力道場心永繫
永懷前賢身影兮 好自為之創佳績
菩提!啊菩提! 那是我們的園地
就像沈點傳師您
對菩提的一片心意
永遠永遠常駐在我們的心底
咱們心相攜 咱們心相攜
師尊慈示民國七十七年七月五日於台南育正壇)
◎不知師命,辦道無益;不培內德,行功無益;不知自性,坐禪無益。
◎辦道要以無所求、無所怨之心精進不已,人虧天補。
◎老道親應重視內聖外王的功夫,對新道視啟信即可。
◎道術曾失傳一時,現被巫師所學,其術厲害,如有病手一摸即好。而那是短暫的,並非真正的好。你們現在辦道雖然沒有法術,但是依理而修,以正氣克萬邪,如關聖帝君沒有持齋,唯憑一股浩然正氣成道。
◎外道只是興一時,但是不能長久,應依五教聖人之經典理路去修持,才是正道。
◎修道最重要就是守住「忠、孝、節、義」,不能到處亂接靈駕以通靈,這不是正法,那是左道旁門。此時不是通靈的時機,通靈反而使你的心靈更不靜,通靈的人以後會很多,你如果去久了,天盤自然會鈎出。但是我們須依理分析,使他了解道之尊貴,如遇機緣成熟那他依然再回來向道,上天依然接受他,若去久了,心靈被其控制,就無法挽回了,你想接他回來也沒辦法,只好聽其自然了。碰到這種不修不辦或離道的道親,我們也應該以理相待,不能有對待心。
◎欲學他心通,不如學他心法,如對方有痛苦,你去了解他,幫他解決痛苦。
◎人就是人,一定有差錯。沒闗係,有錯趕快改,不要一直錯下去,免得愈陷愈深。
◎辦道要注意身體,不好時要調(療)養(一、物品治療─即食補;二、藥理治療─即吃藥;三、心理治療。如:不要認為自己有病,心若清,食用的藥品,才能吸收),該補時就要補,該吃藥時就要吃藥。老師雖然是萬能的,能夠千變萬化,但不要刻意求老師慈悲,老師在無形中助你。(要自助然後師助)
◎你們現在辦道心常外放,容易把精氣神耗費掉,也應該知道如何收回來,可以在子時打坐十分鐘,八分閉,二分睜,舌搭天橋,自然眼觀鼻,鼻觀心,也可默念五字真言或心經,使之心無雜念妄想,即可恢復氣神。
◎有事委曲時,就要說出來,可以找幾位知心的人傾訴,不要憋在心中(憋久了會憋出心病),或唱善歌、或想想老師瀟灑自在的法相,甚至想哭時就大哭一場。
◎辦道有時停下來,那不是過,這是一種過程,應該趕快自己迴光返照。(他人不要以為他退道)
◎要面對現實,腳踏實地,老師要的是腳踏實地的徒弟,不是虛名的徒弟。
◎眾生不一定每個都能求道,各有各的因緣,我們可以給他講理,給他一種助緣,他能夠自修,等到機緣成熟,也可以有所領悟。
◎以後千門萬教齊發,修道辦道是平淡自然的,才能夠長久。修道本是自自然然,是在日常生活中磨煉自性,使之圓滿。(要將道親往這方面引導)
◎你們遇到困難時,可以多多研讀六祖壇經,因為六祖壇經─字字見性。(老師再三強調老道親應該多參研六祖壇經)
◎當前人、點傳師對你說一句較重的話,不要有怨心,那是因為前人、點傳師看重你,這是你的福氣。(玉不琢,不成器)老師在世時,對左右手特別嚴格,只因為「愛之深,責之切」,這是「恨鐵不成鋼」。如三教聖人在多少人中,才煉出十大弟子。
◎老師平常法會沒說這些,今天是一種因緣,才跟你們老道親說這性理心法,希望你們老道親注重內德修養。
◎我們要盡心盡力去播種,怎麼播種,就怎麼收穫。
◎為師借竅顯像只是短暫的,徒兒能問的還是有限,如果老師不借竅,徒兒的問題怎麼問?但願老師永遠印在徒兒心中,老師無形中,能讓你們認明真理,解除心中疑惑。
【論語選讀∣修身篇】 韓點傳師慈悲
(五)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17)
見賢者而能心儀之,且作為典範,是為進德之階。見不賢者而能自省,則可改過遷善。此章孔子教人與人相處時,對方無論賢否,自己都要用心去觀察,用「思」「省」來要求自己,便可在賢德之人處學得才德。也可從不賢者那裡得到警惕,可以減少自己的過失,這全都是自省的功夫。一般人看到別人的賢德而羨慕,看到別人的過錯則責難,少有自我省思的功夫,甚而有忌賢妒能的心態,怎能進德修業呢?孔子對門弟子不輕許人,獨稱賢哉回也,對於子張子夏則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曾參及子貢則「參也魯,賜也達」,可見賢德之人的修養不易得矣。荀子修身篇:「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即此章之義也。
【語譯】孔子說:「看到賢德的人,就用心去學,想和他一樣賢德。看到了不賢的人,就要自我省察,是否有與他相同不賢之處。」
(六)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公冶長12)
恕道是孔子修身立教之格言,故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但心知其意者甚多,而能身體力行者實不多見。此章與衛靈公二十三子貢問曰:「有一言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有相同之意。可見這恕道是我們應該時刻勉勵自己去身體力行的。但我們往往一時興起而為之,並不能保證永遠這樣實踐,所以說德行的實踐,不是用言語表達的,必須以誠敬謙遜的心情,時時刻刻要求自己。曾子曰:「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顯然子貢沒有曾子的這份涵養修為。所以孔子當頭棒喝,忠實的告訴他修養功夫仍不夠,更要懇切地下功夫。程子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仁也。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恕也。恕則子貢或能勉之,仁則非所及矣。」
【語譯】子貢說:「我不願別人加在我身上的事,我也同樣不願加在別人身上。」孔子說:「賜啊!這不是你一下子所能做到的事呀。」
【愿力與業力∣范講師遊天堂】 范聖杰講師
【求修辦道因緣】(八)
細說罪過樓:這裡頭記載著修、辦道以來的罪過錯。
後學看到了這些,就很高興,開始愩高我慢起來:「原來我的功德還不少喔!難怪仙翁會救我。」這當然又是瞎想。後學只是想而已,仙翁就知道,祂說:「你出來,出來!」後學原本看到仙翁頭都低低的,看完功德後就自以為是,愩高我慢地抬起頭。仙翁就說:「你不要高興,你有沒有看到對面那一幢?」
正面這一幢是功德樓,大概比桌子一公尺多還高一點;而對面則是黑色的三層樓建築物,有一層樓挑高,等於是我們人間的三層樓高,所以三層樓就等於我們的九層樓高。仙翁說:「這裡頭記載著求道人修道、辦道以來的罪、過、錯。」仙翁說:「你也進去看一看!」後學很害怕,心想:「後學到底做了什麼,怎麼會這麼多罪過錯?」進去看的第一層樓,記載的都是跟我們天命有關的,是哪些呢?
★第一條:立愿不了
比方說,我們來佛堂發愿,不管是為自己或為道親佈施的,每個人都做迴向功德,但發了愿之後卻沒有做,上天就記下「立愿不了」。
還有一個「隨口立愿」,就是我們隨隨便便開玩笑說:「渡一百人,沒問題!」你立了愿就要真的去渡一百個人。所以說,有一些話不能亂說,你隨口立愿,上天也是一樣把你立的愿記下來;你如果不要做了,你自己就要想辦法跟仙佛說。
我們去渡人,這位要求道的人本來答應說要來,結果你沒帶他來佛堂求道,這樣你也有渡化的過失。如果人家答應要求道,或者他表現很強烈的求道意願,而你卻不帶他來,你就有過。
這中間後學看到兩條很大的過錯:第一,這個人已經答應後學要來求道,卻錯失了求道的因緣,他旁邊註載了很多人名,大約有五百多個人名,後面用紅字寫著:「下一次求道因緣成熟,在十世之後。」第二,另外一個人求道因緣錯失,旁邊又寫一千多個人名,後面寫:「下一次求道因緣成熟,是在三十世之後。」
後學那時心裡有一個想法:「那簡單,我回來就趕快帶他們來求道就OK了!」結果後學病好了,真的就去找他們,只是他們兩個人都過世了,一個出車禍死了,一個吸毒得腫瘤也死了;得腫瘤的要三十世之後才能求道,被車撞的要十世之後才能求道。後學不知道他們歸空了,後來想要來圓滿他們的因緣時,就來不及了。當你的求道因緣到時,可能也表示你的業障也到了,所以才要來修道;我們要趕快去渡人,因為現在大家的業障都到了,共業一來,不管颱風、地震、水災隨便一個搶劫、車禍,都有可能是共業,所以大家要趕快去渡人,一旦錯過了這個因緣,不知道還要轉幾輩子才能求道,而且一世算三十年,十世就三百年,三百年後要再碰到這個法會、碰到道親,誰都不敢保證,三十世更不用講了,要一千年,所以要把握機會。
★第二條:人道未全
還有一個過也是很大,就是我們「人道未全」的過。我們求道後,道場的事你拼命的辦,可是你家裡的兄弟、爸媽、姐妹都沒有去渡化,這個叫做「人道未全」;你在家裡稱不上是一個好兒子、好女兒,卻在道場是一個好道親,這等於是你的執著。雖然在天道方面是盡心,人道方面卻有虧欠,這就不是功圓果滿,將來回天絕對不是功圓果滿。
老前人當初有說過,有四種人在你這一生中要盡你所能的去渡化,哪四種人?第一種人,你的爸媽,一定要想辦法帶他們來求道,若已過世了,也要想辦法超拔他們。第二種人,你的先生、妻子、兒女要渡他們。第三種人,你的兄弟、姐妹表示跟你有一段緣,也要渡他們。最後一個,是你的親戚好朋友。老前人這樣講,就是要我們從最親近的人開始渡,再慢慢往外擴大,我們應該想辦法在家裡成就,而不是只在道場成就,如果每個人都能把家裡成就了,這個道場一定很穩定。
當初後學來道場,就是因為有捨辦的心,幾乎全部的時間都在道場,但這樣是有過的!有一些清修者,雖然捨辦出來了,但是你還是要盡孝道、盡人道,要不然我們對白陽法門的修持就有虧欠。即使我們的家再苦再累,也要想辦法成全家人,如果你不去成全,業緣還在。
【編後語】感恩這一陣子來,受到各位前賢的關心,讓故沈點傳師的公奠禮,在各界的關心與護持,劃下了令人動容的句點,後學們很榮幸能參與此數百人的盛會,與會者莫不表哀痛與感動,心想如果今天不是因為沈點傳師參與修道辦道為眾生付出,怎會有這麼多沒有血緣關係的後學們,願意來參加一般人視為不吉利的公奠禮呢?人生的價值莫過於如此!雖然他老人家已經離我們而去,但是他有如慈父般的親切長者風範,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且讓我們化悲痛為力量,效法並發揚他老人家修辦的精神,在此也謹代表家屬們,向各位前賢致上最高謝忱與敬意!
其次,有感於沈點傳師的意外,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無常與脆弱,在此呼籲:不論在聖在凡,奔忙道務之時要注意行車安全,尤其晚上更要謹慎,開車若有同行者,盡量將乘客載至最安全適當之位置,並等待上車或進家門後再行離開,因為世風日下,治安敗壞,一定要謹慎小心,尤其是坤道前賢更要注意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