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16(1996/09)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仙佛慈訓
靜乎心則應天地 心馳則不明
靜乎意則智慧生 意亂則不清
靜乎思則明灼見 思邪則不仁
靜乎氣則火候足 氣燥則不安
靜乎情則致中和 情妄則不平
靜乎身則品端正 身歪則不尊
靜乎學則精益精 學偏則不恆
靜乎事則理通達 事舛則不善
生命在幾間 佛經故事
有一日,佛陀與弟子一同出遊,因感念生命的無常多變,唯恐弟子們迷昧不知,便出了一道題目問眾弟子說:「你們看人的生命在什麼之間?」
「在數日之間。」有一位弟子回答說。
「你尚未了解o」佛說。
「在一頓飯之間。」又有一位弟子說。
「你也尚未了解」佛說。
最後有一位弟子說:「人的生命在呼吸間!」佛陀點頭稱道說:「嗯!不錯!你確實了解。」並隨及告誡同遊的弟子們說:「眾弟子呀!希望大家都能明白生命短暫、生命無常的道理,感快精進修持才好。」
/解析/
一個人的生死原來只在呼吸之間,那一口氣出去,這一口氣不來,兩腳就要一蹬。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認識生命的無常,好好珍惜那有限且寶貴的時光,做些有益於社會人群的事情,切勿虛度光陰,更不可放逸怠情,種下了輪迴的種子。
活佛老師慈示:回顧過去,童年的光景猶在眼前,一霎那間已經長大了。時間過得很快,轉眼年紀一大,跟著就要送終了。今生今世只不過是一口氣的存在,我們此生可以看見多少次的月圓,誰能預料呢?
以覺為師 活佛老師慈訓
一、視透宗旨
末後了!末後了!時機已到末後了,該求的也求了,該辦的也辦了,這正是該收圓的時候了。收圓守成,收大家的圓、守自己的成。當要端正自己,此時不再讓別人推動、引渡,必須自覺、啟發,自性必須自渡才是究竟。求道、修道、辦道、學道,已經這麼久了,大家所承受的、走過的,各種滋味,點滴在心頭,不論好壞辛苦,只要記住,為師從未曾離開你們一步!徒兒要想想,是否已經識透、看清最後宗旨?是否已經摸著根了?已經是末後了,末後的眾生,不可再顛倒,不可再迷離,否則枉費受明師一指,枉費得道、辦道一場。
佛海無涯,只在一性;
禪源有自,端始無心;
邪正打破,自在無餘。
二、破除無明
收回紛亂的心,安定下來,外面的世界是紛擾的,外境外緣是干擾的,憑著一顆本心,就能夠排除一切。排除一切,放下一切,萬法由內心生滅,此時,是大家昇起智慧,自性自渡的時候。一定要記住,自性必須自渡,生死輪迴的種子,靠自己斬除;生死輪迴的道上,唯有破除無明,不用向外找神。
既已走向修道路,就要明白為師的職責是渡化、勸醒、激勵大家,既然師徒有這份緣,為師就有這份責任,眾生渡盡,為師才放心。徒兒們一日不明理,不得究竟解脫,為師一日不能放心。大家緊隨著引保師、點傳師、前人、老前人,這麼一條金線下來,一起修道、辦道,辛苦經營這一大片道場,苦海生佛,這個彌勒家園由大家同心建立,出錢、出力,用精神、用智慧,各自發揮自己最大的心力,最終的目的,在使大家都能夠明白、開悟。
三、不著形象
修道途中,若內心執著於功德、名相,則已在道外,離開了這,並非為師所傳的原來宗旨。為師有形無形當中都要與徒兒同在,只怕大家在辦道的過程中,將自己給束縛住了。當要記得,應該是越辦越開、越辦越成長,而不是牢牢的束縛住了。老前人、前人年歲日增,為師無此色身,亦無法時刻相伴,幸好上天慈悲,一草一木、一動一靜之中自有禪機,留與大家細心體悟,若不用心則枉費上天慈意、諸天仙佛所顯示的各種跡象了。修辦各有自己的因緣,不管順逆,都是成全、造就自己的機會,要緊緊抓住。為師所扛的,是你們和你們祖先的大擔當,為此,為師總是隨緣渡化,離開娑婆日久,顯現於此,亦不過竅手的色身,能夠相傳和啟發的,也只是循著個人的因緣而給予,機緣若未到來,為師再怎麼講、諸天仙佛再怎麼洩漏天機,若不體會,亦是枉然。
四、以覺為師
末後時期,顛倒的眾生應該進入正道,要自修、自覺,而不只是以戒為師。此時,當要以「覺」為師,要覺佛覺性,渡化眾生是自覺覺他的事。個人以覺︵覺悟、覺醒︶為師,才能突破種種外在的束縛,而外在的種種法門,為的是方便接引眾生。徒兒們,要成全自己,若還需要佛規禮囑、戒律,來約束、限制自己的話,就還在外道上學道、在被動上學道。
註:本文節錄自師尊慈矚於百年誕辰紀念日
成功的要素 白水老人
有大無畏的精神,去冒險、去克服困難,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恐懼、悲觀、消極與畏難苟安的心理,則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不但腐蝕一個人的前途,而且可以腐蝕一個人的生命!我們必須以大勇、大無畏的精神,去克服這種心理,使我們內部的潛力發揮出來,使我們的心靈更新,勇氣倍增,無論任何困難危險,勇往直前。以道義存心,以濟世救民為己任。本著天理行事,那偉大的成就便屬於我了。為人處世無論創造何種事業,必須立定志向,目標認準,同時還要養成堅強之毅力,而毅力之養成,有賴於學問、思想、意志、眼光、膽力、恆心、勇氣等等素養。做人做事,堅持一貫之精神最難,而此則基於毅力,沒有毅力,而只有容人的氣度,則成了個懦漢,擔當不起大事業,吾人必須有智仁勇之毅力,認準目標前進耳。
越平凡越偉大 鄭武俊校長
「越平凡,益見其偉大,因為它是最普及大眾,最深入人心,也最持久。」媽媽,所以偉大,正因為她為孩子們揩屎把尿,推乾就濕。護士小姐之被譽為白衣天使、特殊教育工作者之一向被人推崇,也是如此,他們為病人們、殘障者,做了一些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工作,故而常留別人心目中,讓別人永懷長思。白開水也最平凡,卻是最佳的飲料,沒有人喝膩了它,一但喝膩了它,就可能不久人世了。白米飯也最平凡,日日不可或缺的米糧,沒有人吃膩了它,一旦吃膩了,就可能要跟大家揮手道別了。自古以來,成就千秋聖業的偉人志士或一代祖師,也都是從最平凡、最落實的地方下手,眾所皆知的六祖慧能大師,也是從劈材踏碓,經過八個多月,才成就了一代祖師。
捐血救人恰好救了父親 曾漢修
一樁難得的巧合!記得去年十二月五日,我在臺北捐血中心捐血。同月五日,父親急診住院,我到捐血中心領血,一看到捐血袋上貼的名字,真是嚇了一大跳,那不是清清楚楚「曾漢修」三個字嗎?一次小小的善行,竟在無意中救了自己父親!
臺北捐血中心的主要血源是學生,捐血後,每袋血都按照次序來編號,不合格的惕除,並在袋上貼貼紙,註明捐血時間、捐血人、檢驗結果等,我捐的那袋編號三八二一九,血型O型。記得五日當天下午在學校捐血,晚上放學回家,才知道父親胃出血的舊疾復發,已經住進醫院,並緊急輸血五百西西,但父親病情仍不見改善,八日上午十點申請O型血液,工作人員在血庫兩千多袋血中找出輪到的四袋O型血,我想知道是哪位陌生人救了我爸爸,突然一個熟悉的名字:「曾漢修」,差一點讓我昏倒。說實在的,那天捐血時,真是有種特別的感覺。看著鮮紅的血一滴一滴流進父親的血管,我心中昇起一種奇異的感覺:「那些血是回到他們出生的地方!」
自從這次的捐血後,我決定常常去捐血,因為捐血有太多的好處,首先可促進血液的新陳代謝,並可優先供血的權利,更重要的是捐血令人有光榮感和驕傲感!
道義疑問解答 (群仙嘉言錄)
問曰:世人個個養育子女,都希望子能成龍、女能成鳳,但是,現在為非作歹的青少年還是甚多,不知用什麼方法來教養子女最佳?
答曰:天地之真理,自然的原則,一直支配著無形五行力量,催促著五行的生剋,使其因緣會遇,產生果報。可是仙佛們一直想挽回人間因果報應的浩劫,所以用宗教的力量來勸化人間,使人人向善,重善奉行,自然浩劫漸消矣。所以,教養子女最佳的方法,莫過於鼓勵子女信仰宗教,人人有道,天下太平矣。
有感而發 編輯群
『三年知進退,十年見高低。』轉眼學道已近四年,些日子來,除了感謝天恩師德浩瀚無邊,更感謝身旁所有前賢無微的照顧和成全!常感覺自己是如此渺小,為何如此三生有幸,實有殺身難報的感觸..。記得勤益工專前輔導主任李點傳師曾語重心長說:我一直感到非常納悶,道是如此的寶貴,為什麼聽得進去的人,是這麼的少?』這句話時時迴盪在內心深處。的確,在後學未求道時,也是覺得這個花花世界很迷人,一切都是那麼真實..,學什麼道呢!但是,求道後才知道這一切是如此虛幻、無常。連自己切身的、根本的性命大事都尚未了解時,怎會有太多的心思,去追求那外在的短暫事物呢?也才知道以前是自己眼光淺短,只被名、利、情等欲望所遮蔽;不知道我們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一般,隨時隨地受到無情的命運大手所掌控。朋友,生命只有一次,又是這麼短暫、無常,所以,當我們一直往外追求時,別忘了先暫時緩下腳步,思索一下自己的本錢有多少、對性命大事的把握有多少,再來衝刺也不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