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99(2003/08)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國曆十一月廿三日 台東 闡德宮
【自動自發】 訓中訓
天因動而不息 成其剛健不屈
水因東流前進成其九德 善化
戶樞勤動不螻 是以學修自動自發
念茲在茲 克己履道以至誠
實修才知學漏性蒙
真行方顯道尊德貴
心發大悲願力足可抵萬鈞
道行不中輟 德充推四夷
故君子之志於道也
發自本性之真 懷自強無為之心
聿修厥德 於德功言中
細微體察著實用功
以成己成物成性之德
【與上帝、佛有約】 秋玲
遇難遍災的凡間,一直在變;不管180度或360度的天旋地轉,佛仍是如如不動處之泰然;人事物變化多端,最後還是要回到原點;不管人有多怪有多瘋狂,精疲力竭後還是要回家!回家?回到哪裡?天上的家?人間的窩巢?天上的家、人間的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心想就到!可是迷失的羔羊怎麼忘了家,不知道回時路?總是一路崎嶇坎坷顛沛流離,徬徨找不到方向和目標!
看盡美麗風光後,迷途遙遠;如果只做投石問路,一路風霜到家已是三更半夜!若果很幸運,有人好心嚮導,引進正確方向,報你好路捷徑,有人願意帶你坐迅速的捷運,好得不得了!或許更幸運的事,有人願意一路護送你安全過關快樂回到家!這些願意伸出援手幫助的人,底確是我們生命中最大的貴人,值得我們去景仰和愛戴!
在性命交關的凡塵中,上帝慈憫派遣活佛到人間普渡眾生,這人天導師來到人間慈悲開示,點燃生命的佛種,讓萬家生佛─個個都能「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人人皆上法船而離苦得樂!感恩這英明的人天導師,祂就是我們的師尊|『濟公活佛』!
世間事真的沒有三日好光景,一窩蜂新鮮時髦後會退流行,消風失重後沒有利用價值就要冰封冷凍!老天有眼,仙佛從古至今仍歷久彌新,在原中立愿,在便中求變,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佛找有緣人,為天命傳承永續,求道得道後,我們真修了嗎?找到了什麼?找到良知良能,找到本來的真面目,找到自性佛,找到回家的路!
人生路千萬條,條條大道通羅馬;我不知道羅馬在哪裡?總要有人引導和解說;請問天堂在哪裡?這是自己最清楚不過的事!快樂幸福平安心中有天堂,就是天堂!煩惱計較齷齰不安,心如地獄就在地獄!一代明師傳下三寶性理真傳很簡單又殊勝,指開明明白白一條回家路!自然是道,道本自然;道貫真一,惟覺惟精允厥執中,始終如一,秉持真理而貫徹始終;真理並不迷信,不時興怪力亂神腐蝕人心;遵崇五教聖人奧旨行修,以真理契入性理,真理絕不扭曲人生和未來;心誠則靈,人人都能透過學修講辦,清楚來時路明白未來境,找到生機和光明!
想塵勞久載,錢財名利愛欲雖動心,也會像美麗夕陽一樣西沉─毫無保障!有事不作偷懶,無事想做也難;有錢煩惱,沒錢更煩惱;處心積慮變變變,「暝來想甲全步術,天光也是沒半步」!到處危機陷阱,到處沙土廝殺,看誰厲害!苦嗎?快樂不起來的!怎麼辦?既知「煩惱即菩提」,如何開啟菩提善門?請問下手處和功夫?
人不是生來就會煩惱,也不是註定一輩子過苦日子;有順有逆怨天尤人嗎?怪自己生不逢時、時不與我?怪路上石頭沒長眼睛?怪一路紅燈直直走?怪別人膚淺太薄情?怪、、、怪,變成搞怪。如果覺得命不好,把自己交給上帝吧!如果覺得命好,可要好好未雨綢繆儲備能量,學聖賢仙佛『福慧雙修、五福臨門』!說也奇怪,既然大家都知道很多東西沒保障,還執迷不悟為它而煩惱?真是庸人自擾之!其實人不一定一輩子是庸人,也可以聰明賢德。張載聖德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修行的人要知命立命,對累世因果不後悔,對未來能充滿希望不疑惑;好好修道,可以改變命運;因為「使命是給願意擔當的人,機會是給願意學習的人」願意順天意、積仁義、表誠意好修行,心好命會更好,愈修愈好命喔!
張載聖德又說「要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修行人以道為尊以德為貴,更要立志立品。在八苦中了解人生真諦,以確定人生志向;修行簡單:修則改,行則進,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好寬容,條條大路通天堂了;勤于修道四門功課,以恭寬信敏惠調適身心靈;讓生命更加充實不再空白!請問心安了嗎?濟公徒兒智慧開,立愿了願,一心向道不退轉;處事臨危不亂,遇難處變不驚;心性和諧平易結緣,面對考驗八風吹不動,即使跌倒還會爬起來!
請問快樂嗎?濟公徒兒玲瓏又活潑,孜孜好學聖賢書,願作聖賢行善事,心中有佛最清楚,重聖輕凡找出路,公而忘私不計苦,佛規禮節微理細,中庸之道最穩固,三清四正莫唐突,情枷愛鎖難鎖住,辦好大事和小事,遊走四方皆舒服!願與上帝有約,為天命傳承再接再厲,為真理力爭上游,為人間鋪好和平路!願與仙佛圓和,不但有人氣,也會有道氣;願作一支小小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不但有人緣,也會有佛緣!在學修講辦行的昇華中,我們不再是凡庸之輩,掃除一切煩惱,越來愈光明,我們就是快樂的修道人!
【故鄉的家書 ∣ 求道之殊勝】
【 人生大事 ∣ 白陽修行法門(一)】
白陽修士所修持的佛願、天命法門,
天命就是佛的願力,
而彌勒佛的願,是「慈心」。
(一)求道當下,直契空性 活佛師尊慈訓
◎白陽修士所修持的是佛願、天命法門,而一貫道所強調的是天命,若無天命存在,則無殊勝可言。天命就是佛的願力,而彌勒佛所修持的就是「慈心」,亦即慈心三昧,而白陽修士所期望的是,將來回到天佛院內院,即佛門所謂的兜率天。因此,你們對自己的法門應深入探討,勤加修持,以達心性光明。
◎佛陀四十九年講經說法,所講的只有一個「空」而已,破除我執才能達到空,而明師一指已然超生,但是接著就要破累世的宿習,去煩惱障,否則還是不能了生死,還在輪迴當中流轉。
◎所謂:「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這是一般人將身、心視為「有」,已落為「常」,此為斷滅,而斷滅乃因緣合和而成,沒有至性,而有名相。又謂:「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則是將身、心視為「無」,此為非斷滅。因此,修道修到某個階段,人人均有神通。神者不可思議,通者自在無礙,故而得知神通乃累世積修而來。
◎今日既要精進,就必須先達到「空」(無)的階段,然後再「有」,之後才能「真空妙有」。所謂「不經羅漢階段,無法證菩提」,所以要按步就班,修行的法門由小乘而進入大乘,由內心的修為開始,有時俗世、語言甚至都要丟掉,但亦非全部不要。懂嗎?
◎所謂的「慈心三昧」,乃唯心的世界,由心識下手,轉識成智,其方法在去我執,眾生因我執太重而無法破繭而出。我執即我相,亦即內心所存在的一切知障 ∣ 對於上下四方的宇,古往今來的宙,有自以為是的宇宙觀,認為我所知道的都是對的。
◎事實上人們皆受時空無形的支配而不自知,故我障不除,無法達到圓通,雖是已經捨棄一切來修道,但還是無法去名利,及摒棄人事上的有無,而令此身成為名利的奴隸,執於人事的是是非非。因此,欲破除我執,就須時時存感恩之心。
◎彌勒祖師乘願下世來普渡眾生,並要在世界上成就佛,而為師我領天命普渡三曹,掌理道盤,這是一個結緣法門,而白陽修士則是開路先鋒,旨在修道了緣。因緣結得少好修道,而因緣既然結了,也不用怨天尤人,盡自己的本分了緣就是。
◎至於如何了呢?由「心」著手。當中切忌有法執,若一心念著「我有罪,我要了罪」這也是一個障礙。有言道:「罪福本空應無住,心能造業,心能轉業」,因為「業性本空」啊!
◎在你們求道的當下均已明體,只因知障而無法悟空,故要時時觀照,由心由潛意識下手,轉而步入空境,而且能夠無住,不在善惡福罪當中偏浮,如此才能把持得住,堅定信心持之以恆,以永不退轉的道心向前開創,祈求能夠同註天盤,完成三曹普渡的大事。
【論語選讀∣孝悌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二)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里仁19)
【概說】此章意指為人子女者,當體念父母年老體衰,恐有意外事故發生,子女無法隨時在身邊服侍,因為古時交通不便,訊息不靈通。如果有事必須離開父母,遠到他方,也應有固定的居所,隨時與父母保持密切的連繫。同時子女隻身在外,父母在家中時常懷念,牽腸掛肚,憂慮不已,為子女的也應該體念父母的苦心,出門在外時,當時常以書信報告近況,目前通訊非常方便,常常打電話,一方面向父母請安,一方面報平安,以安慰父母的懷思,這是子女應該做到的,不要離家在外一年半載,渺無音訊,想連絡你,都無從找尋那就是不孝啦。
《禮記曲禮》云:「出必告,反必面,所遊必有常,研習必有業。」也是同樣意義,居家之時欲外出,先向父母說明,要到哪裡,何時回來。回到家也要向父母稟告我回來了,不要出去不說,回來也不語,甚至你已經回家很久了,父母沒有見到你的人,還在那裡替你操心呢!這是告誡我們子女居家或在外應遵守的孝道之禮,在外謀生一定要有正當的職業,不要做出敗壞門風不正當、不道德的行為,讓父母因我們而蒙羞,雖然隻身在外,父母看不到,管不了,可是我們仍當要潔身自愛,力爭上游。
【語譯】孔子說:「父母在的時候,不到遠處去遊,如果一定要到遠方,也必須有確定的地方。」
(十三)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里仁21)
【概說】子女對父母之年齡不可不記於心中,父母年高當然喜其壽,然思及年高體衰,則不禁悲從中來,恐其離我而去也,故懼之。此章之意,孔子勉人子當及時盡孝,在世時能菽水承歡,勝於百年後雞豕之祭拜。父母在世之年,作子女的當竭其心力奉養父母,照顧父母,不要等到父母不在時再來懊悔,子欲養親不在的悲痛,是無可彌補的。
【語譯】孔子說:「父母的年齡,不可以不知曉,一方面為父母的年高而喜,一 方面為他們年老的身體而憂懼。」
(十四)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泰伯1)
【概說】此章並無孝之事,然選在孝悌之中,是為彰顯其順親之志也。史記吳太伯世家:「吳公有長子曰「太伯」,次曰「虞仲」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生生「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遠亡荊蠻,文身斷髮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公季,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即文王,果建立周朝之基。」
鄭玄註曰:「周大王長子大伯,次子仲雍,少子季歷。泰伯見季歷賢,又生文王,有聖人表,故欲立之。大王疾,泰伯因適吳越採藥,大王歿而未返,季歷為喪主,一讓也。季歷赴之不來奔喪,二讓也。免喪之後,斷髮文身,三讓也。三讓之美,皆隱蔽不著,故人無得而稱焉。」孔子曰:「太伯獨見,王季獨知,伯見父志,季知父心,故大王、太伯、王季,可謂見始知終,而能承志矣。」
太伯之行,即深體父意,可謂孝,敬重弟賢,可謂悌,不貪祿位,為公忘私,可謂仁,不貪名而隱,使弟得以正位,可謂讓,孝、悌、仁、讓皆美德,故孔子稱之為至德。有關三讓之說,韓詩外傳及王充論衡皆有論述,雖略有出入,然皆大同小異耳。
【語譯】孔子說:「泰伯,可以說是有最高德行的人了,他決心三次把國家讓給弟弟,而民眾卻不知道怎樣稱讚他。」
兩個人和一座學校(四) [馮傑、原載於聯合報]
【每當谷慶玉講起當年情景,總是禁不住地流下熱淚】
經過兩天兩夜的轉車,換車,湖南--河南--鄭州--長垣--黃河灘。從山路到鐵路到柏油馬路,再到黃河灘的泥路,幾十里路上有著谷慶玉單薄的身影。那時剛剛初春,黃河灘裡的蒲公英怯怯地吐著小芽,在家風中外動。谷慶玉自己獨身一人摸到黃河灘區,剛路上馬野庄這個貧窮小村地就捂著通通心跳的胸口,人們告訴她,村裡最西頭那家就是。儘管她有思想準備,可是馬家的情景還是讓她震驚!院裡窮得沒有大門,幾間破堂屋,一匹瘦驢無精打采地嚼著乾草,院內的老樹上掛幾件舊衣,屋裡讓炊煙燎得四壁灰黑。一家人除了馬文仲外,哥哥馬文慶、母親均有不同殘疾,生活勉強還能夠自理;兩個妹妹還小,正是吃飯的年紀,黃河灘裡種的十畝地,除了能收一點小麥,秋季莊稼因為黃河水氾濫,全無保障……
唯一讓地還能感到一絲溫暖的,是從院中簡陋的教室裡,傳來孩子們奶聲奶氣的讀書聲。
多少個日子裡,馬文仲想念谷慶玉,當把谷慶玉真的盼來時,馬文仲自慚形穢,他不相信這是真的,那幾天,他偷偷坐在小木凳上一挪一挪地躲了起來。他怕玷汙了心中的神。真的,如果從外貌上講,一千個馬文仲也不配谷慶玉。谷慶玉活潑,愛說話,美麗,真誠,善良,她就是一塊玉。
谷慶玉的到來,為黃河灘這個平靜小村丟下「一顆炸彈」,村裡人都吃驚,在他們眼裡,那位整日在村裡用手一挪一挪的癱子與這仙女般的湘妹太不成比例了,過慣平靜生活的黃河灘人大都老實本分,有的就猜測:「來的這個姑娘會不會是個女騙子?」「一定是,要不她怎麼來馬家?」可現實又使這種猜測不攻自破:是騙子早去騙有錢人家了,總不會來騙窮得如張白紙的馬家吧!人們翻過來又想,既然不是來騙馬文仲的,那麼會不會是被馬家人騙來的受害者呢?因為在黃河灘裡拐騙南方姑娘來當媳婦的例子有的是。
這事傳到鄉政府的「婦聯」,鄉長嚴厲地拍著桌子,表了態:「如果是馬家把人家湖南姑娘騙來,我們一定要解救這姑娘回去,把馬文仲抓起來。」剛來的幾天,谷慶玉與馬文仲母親住在一起;「放心吧,閨女,和我住一起,誰也不敢欺負你。」老人也不想委屈這位善良的姑娘,只想讓她看看黃河,新鮮幾天,然後就讓馬存英買個車票把人送到車站,也不枉姑娘一片好心。面對谷慶玉的熱心,馬文仲還是慚愧得遲遲不肯露面,他恐怕自己的模樣嚇著姑娘,谷慶玉卻勇敢地找到了馬文仲。在月光下的黃河濤聲裡,兩人進行了長夜交談,為黃河灘裡這座學校。
谷慶玉真誠地說:「為了你以後教學,生活方便,我們結婚吧,我也好照顧侍候你。」
馬文仲說:「慶玉,你現在後悔還來得及,我是個不中用的殘廢人,結婚可不是過三天兩天的,而是要熬一輩子呵。」這位心底善良的姑娘有著湘西人的血性,只要選擇自己的道路,就會走下去,決不回頭:「我就是要侍候你一輩子,後天咱就去鄉裡辦結婚手續。」
馬文仲父母看著這在他們眼裡也不成比例的一對,不知所措。娘說:「姑娘,可不能一時衝動。明天把這裡的土特產帶點走,給你媽捎去,就回湖南吧,讓文仲他爹打個車票。」
谷慶玉忽然跪倒在馬文仲父母面前:「爹,媽,文仲需要我,這裡的學校離不開我,您二老就讓我侍候他吧,這輩子死到黃河也情願了……」兩位老人這時哽咽地說不出話。
【結婚之後】
一九八八年二月二十五日,在馬家牆上,簡單地貼上喜字。他們結婚了。更喜歡的還有學生,為學校裡又來了一位新老師高興,小院裡滿是喜慶氣氛。湘西的馬合口村與中原的馬野庄,似乎都有著馬的緣份,村名竟這麼巧合。我們採訪耶天,當要記下日期,竟是一九九六年二月二十五日,谷慶玉對我說:「你們來得真巧,今天是我們結婚八周年的紀念日。」
新婚的喜氣很快就被生活的況重代替。婚後,實際生活中,困難比谷慶玉想的要多得多,剛開始時,因為摸不清馬文仲身體已失去平衡的特點,急得谷慶玉手忙腳亂,有一次,地看到馬文仲拖著凳子過門檻,腳抬不起來,就上前去幫他,剛一挪動他的腳,不料他竟仰面朝天,噗通一聲摔倒在地。原來,由於肌肉萎縮,馬文仲的腰部臀部一點支撐力都沒有了,要想挪動他的腳,讓腳抬起,必須得先扶住他的上身才行。
入睡前,谷慶玉把馬文仲從凳子抱到床上,諼他坐在床沿伸下腿,以便好蹲下身為他脫鞋,誰知剛放上,馬文仲一頭裁倒床下,額頭磕破了、滲著血;沒有倚靠,馬文仲根本坐不穩。谷慶玉撫摸著馬文仲的頭哭了。
每天晚上,此總是給馬文仲的身子擦洗乾淨,再艱難地抱上床,然後脫衣,為了怕長期固定一個姿勢身上長褥瘡,夜裡每隔一兩個鐘頭要為他翻翻身。村裡的公雞打鳴頭一遍時,谷慶玉又得先起來,自己匆匆漱洗後,去燒水,做飯,再給馬文仲穿衣、洗臉、餵飯,等第一個學生沒有進教室裡,還得把馬文仲背到教室,坐好,準備上課。谷慶玉說:「他的身體對我來說,實在太重了,每次背他上講台,都非常吃力,有時竟連續折騰好幾次都背不起來,這時我就想,要是自己長得身材高大一點該有多好。」
那段日子,馬家窮得還捨不得去買輪椅,一連四年,一千多個日日夜夜,馬文仲沉重的身體都是讓谷慶玉耶瘦小單薄的身子背來背去的。後來到了一九九二年,一位學生的家長叫張丙修,不忍心看到這種場面,專門從西安捎來一輛輪椅,給了馬文仲,而在這以前,一位湘西姑娘所能盡到的全都做倒了。
難怪當輪椅來時,夫婦倆欣喜若狂,那天,谷慶玉讓馬文仲在輪椅上坐好,推著他在村裡坑坑洼洼的街道轉了一圈,高興得谷慶玉哭了,要知道,她當了一千多天輪椅啊。
在谷慶玉剛剛嫁到馬家那一段日子,因責任田無人管理,糧食不夠吃,得配很多粗糧,這和地那江南魚米之鄉相比,天壤之別。剛來時的幾個月,因為生活上不習慣,谷慶玉對著鏡子一照,人整個瘦了一圈。為了第二年能打下糧會,她不得不挑起種地這個重擔。這個江南女子人小力薄,晚上收工,勞累一天的身子歇都不能歇,還要接著為丈夫做飯,幫他解手、刷牙,為他脫衣、洗澡,抱他上床。
第二年她懷孕了,帶著孕身下地幹活,不小心讓驢踢傷了肋骨,幾天不能起床,因勞累過度,她的第一個孩子不滿天就早產了。
床上這頭躺著產後的她,另一頭躺著癱瘓的他。據說女人產後一定得照顧好身子,不然落下病根一輩子治不好,可她生下孩子第二天,帶著產後虛弱身子又開始照顧丈夫。此知道,自己痛苦一點,可以幫馬文仲,馬文仲沒有自己,就不能動一步。
不管丈夫備課備到何時,她都安頓好他才和孩子睡覺。有天冬夜,因為孩子尿濕了褲,谷慶玉怕孩子睡時冷,就先和孩子睡下。等馬文仲備完課,還不見人來,他就用臀部一挪一挪移來,看到母子倆睡得那樣香,他不忍叫醒,就趴在床沿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凍得感冒。谷慶玉心痛得再也不先馬文仲而睡了。照她的話說:「誰能沒個頭痛發熱,可我不敢病,是病不起呵,我一躺下,整個家庭都要停止運轉。」
一個女人所能承受的一切地都承受著,所能奉獻的地都奉獻出。只有實在忍不住了,她才背著馬家的人,一人到村外偷偷地哭一場,她想到幾千里外的湘西山水,想到和父母不辭而別已經整整七年了,除了靠通信,沒有回去一次,一想到生她養她的故鄉媽媽,真想摟著好好痛哭一場啊… (未完待續)
【活佛師尊】慈訓 2002.07.21 新山 崇慧佛院
時光飛逝復年 師徒之情未曾改變
無數次用淚水 交織成離合悲歡
強忍著不捨情緣 一再回首望徒顏
囑咐徒兒莫忘昔日的諾言
你永遠都是師好徒賢 永遠是師的小濟顛
徒心中的千言萬語 師皆能聽見
曾經傷痛心莫怨 曾經失去惜眼前
以坦蕩之行 無為之心 面對未來的考驗
永懷一顆感恩的心田
企盼徒能善握好機緣
建功立德就在白陽年
師是那照映在徒心中的陽光
不論何時永遠陪伴 (重覆)
調寄:星光依舊燦爛
☆首度曝光的感恩園志工群☆
………………………………
☆感恩園有點傳師老人家的愛心!
☆裝訂感恩園剪影其一
☆裝訂感恩園剪影其二
點傳師與感恩園志工合照
【歡迎您加入喔!】
【活佛師尊】慈訓 2002/04/07 新加坡 金門會館
熙攘塵世嘩喧 汲汲營掙得三餐飽暖
生活物質日頻添 名利在前
心機相互交戰
何處才有溫暖 切莫讓孤寂一生陪伴
走出人生的黑暗 打開心防
讓距離不再遙遠
換真心笑容 不再有傷痛
燦爛的星空 實現出美夢
刻劃著繽紛的彩虹
把握住生命永遠的感動
真情來相擁 丹心表穹蒼
凌雲似蛟龍 壯志添心胸
映日月名留天地之中 照十方萬代恢宏
調寄:將心照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