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48(1999/05)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
【活佛師尊慈悲】 88/3/6樹林瑩德壇學界
東昇西墜非無情 也許花開花謝塵世因
也許狂風暴雨方見晴 潮來潮往無所爭
今生今世如夢醒 也許未來前程加把勁
也許心情起伏難平定 人來人去鍊心境
師等的船還未停 師等的人還在遠征
心不定 潮不平 道念難立穩
一顆心徘徊十字亭 師等的船還未停
師等的人還在遠征 觀世來亦匆匆去匆匆
孤獨的人寂寞侵 星月依舊相伴高空
昔日舊景重現腦海中 今日重逢再敘舊情
卸下你的專橫 平息你的憎恨
展現真誠 慈悲濟眾 提起你的英勇
擔起神聖使命 燃起心燈照亮塵紅
引導千萬眾生 迎向光明
調寄:傷心太平洋
【愛】 詹學敏講師
每個人都希望有健康、四肢健全的個體,家裡若有殘障兒,則是父母親心中最大旳夢靨,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來調整心態,才能接受事實接納孩子。有人無法面對現實選擇遺棄,但大部份的人都能終其一生,無怨無悔為愛子付出一切,期望能呵護他一輩子,怕他再度受傷害,能放下身段當孩子玩伴,陪伴他玩,世界上的爸爸媽媽是此偉大。
生命就像是原料,生活即是調色盤,任己拿上彩筆彩繪自己的人生,一筆一劃勺出線條,繪出美麗的圖案。生命的目的不在於快樂,而在於具有可用性、憐憫心,以及使它顯得更與眾不同,亦即使你活得很好,很自由,能從心所欲而不踰矩。戰勝別人是英雄,戰勝自己則是聖賢!反觀現代人們,忙、茫、盲,盲目的追求,不知所為、所何?精神生活匱乏,自殺事件頻傳,終日汲汲營營勞形,只不過是在追求個人的價值,憑外在的認知,沒有目的、沒有方向的生活,只會讓你感到空洞或是毫無價值可言,一旦失去生命的意義和目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疾病可能就會接踵出現,我們是否應該停下腳步來省思?
幼稚園裡,一張張天真無邪的臉孔,純潔的心靈是成人世界裡所不能及的,每個人從小到大,可以說是身體愈長愈高,知識愈學愈豐富,快樂卻是愈來愈少!唯有當我們重新找到生命中更深沉的目標時,將會豁然茅塞頓開,而能把握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 生命的可貴不在於長度,而在於它的深度與廣度,就算短暫的生命,亦能創造永恆的光輝!
八德淺釋(六):義 韓點傳師慈悲
何謂義:易傅「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孟子「君臣有義」,又說「義人路也」,「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孔子說:「義者宜也尊賢為大」,韓愈說「行而宜之謂義」,可見義即合宜,不外包括知生死、辨是非、明取捨,慎行止,負責任,亦即所謂「公而忘私,國而忘家,先人後已,捨生取義。」故義為人生一切當盡之理,如責任所在義不容辭,凡事各盡其義,即可恰得其宜。
義也是約束自己的行為表現,仁為待人、義為克己,人能以義待之,即不流於邪惡。誤入岐途亦不會妨害他人,危及自身,人能嚴律己,言行有度,自重自愛,則人必尊重之。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
茲舉二則歷史政事如下:
(一)義姑姊:齊攻魯至魯郊,見一婦人抱一兒攜一兒軍及矣,棄其所抱抱其所攜而走,兒隨而啼,婦人不顧,齊將問兒走者誰,曰:「吾母也」,齊將追而問之,婦曰:「所抱者兄之子,所棄者妾之子,軍至,力不能兩存,寧棄妾之子也。」齊將曰:「兄子與己子孰親?」婦人曰:「己之子私也,兄之子公也,雖痛乎獨謂義何?」於是齊將按兵而止,使言於君曰:「魯未可伐也,山澤婦人猶知行義,而況士大夫乎,遂還」。魯君聞之,賜婦人束帛百端,號曰義姑姊,君子曰「義其大哉,雖在匹婦國猶賴之」。
(二)武訓:山東堂邑人,人稱為武七,三歲喪父,行乞事母,稱孝丐,七歲喪母,晝行乞夜績麻,閱三十餘年,積錢萬緡,人勸之娶不應,自恨不識字,誓必教人人讀書識字,在邑之抑林集,購地建學社,延師興學,束脩必豐,禮義周摯,教師學生有偷懶者,武輒長跪必得請乃已,嗣後又在堂邑,館陶、臨清等處設義學,凡四所,行乞所餘,不妄費一錢,光緒間卒於臨清,宣統二年,山東巡佐奏請宣付史館立傳,後有詩頌之云:「莫道乞人沒下場,誰知武訓威名揚,線頭纏出千秋業,豆沫長留萬古芳。」
【活佛老師叮嚀慈語】 88/3/6樹林瑩德壇
要懂得珍惜!你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將來,後悔莫及,總希望我們走到終點的那一刻是無悔的,沒有任何遺憾的。所以,你們現在就要付諸於行動,跨出最艱難的一步,往後的路程將會很順利。我們不怕慢,只怕你站著不動,每一個人的前程都要自已去把握,別人不可以去決定你的未來,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掌握好自己的未來,那是最重要的。修道是要修回我們當初來到人世間的那一顆赤子之心,恢復我們的本性,然後回到我們的家鄉。學道是要讓你知道去學習做人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他會做壞事也是因為環境的影響,所以要去學習好的。
要好好的去修道,雖然大家都還年輕,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路是怎樣的,只希望你們用心的去走,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分鐘,我們不在乎明天會怎麼樣,人生短短只有幾十年,這幾十年如果你能好好的去利用,好好的去開創,你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世間。否則就算你活到一百歲,但是你所做的事沒有利益眾生,這一百年來你就白走了。所以我們不在乎長,我們只在乎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這很重要!
只要你當下體悟,那當下所收穫的就是你的,常常聽到你們說天堂地獄一念之間,你當下的想法,你當下的所做所為有利於眾生,是快樂面的你就是處在天堂,不需要愁到以後;如果你處處鑽牛角尖,處處找困難,那你當下就是處在地獄當中,內心的一個掙扎,難不難受?做不了決定的時候,最苦的是自己。所以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認清真理的去做,不要一味的去跟著別人走。在走的當下要認清目標,要認清自己走的方向,確定是不是正確的,這樣我們才不會白走。
看看大家,都是高學問的,學問個個都比為師強,為師憑什麼會站在這裡,只是一顆心。為師只是因為「這顆心」,「這顆心」讓為師來到凡間,渡化有緣的人。只要你們有那顆心,不管你們學歷多高、多低,那顆心最重要。以我們真誠的心去走進人群、去了解眾生的心、去體會眾生的心、去引導他們。
講了再多也是希望徒兒們了解,雖然你們懂了,但是要付諸於行動,知行要合一、要一致,這樣才能走出一片美好天空。去圓你本身的這段緣,去圓你與眾生的這段緣,去了你該了的愿,去立你該立的功德,一步一步的去走,不急不躁,總會有走到終點的時候。修道不抄捷徑,按步就班,我們要走得心安理得,我們要走得自自然然、瀟瀟灑灑、無牽無掛,那你就成功了。
【我在師廬的日子】 國禎
還記得剛到師範大學時,那原本快遺失道氣的我在高工張德酉老師的一通電話中,讓我重回道場中,感謝林金標老師、張德酉老師在高工時的引度成全,更感謝天恩師德使我有機會再「回家」,讓我有機會接觸師廬伙食團及師德佛堂的各位前賢,在這裡,後學對道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對仙佛如此千交代、萬叮嚀地來指引我們,有股莫明的感動;使我們更了解各位點傳師、講師及各位前賢,犧牲自己的時間來為道場、為眾生付出的心。
「道真、理真、天命真。」但我們卻常因為紅塵俗事忘了自己的使命,我也從中感受到這誘惑,讓我們有時無法自拔,每當回到法會或者是辦道中,才又把那道心找回。在法會中看到濟公老師及諸位仙佛還是依然苦口婆心的提醒我們,說著「徒兒們不要忘記回家路丫!」思及此語,不禁又讓我們淚盈滿眶。後學覺得在伙食團中的學長、學姐都能發揮同修的精神,互相提攜、打氣,後學對道理上的問題,學長姐們也會幫我們這些學弟妹們解答、、呵呵。
還有這學期後學和妙珊學姐掌廚,學到了不少菜色,學姐總是說著「學弟不錯喔!」呵呵呵!害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後學在這裡要深深感謝妙珊學姐這學期來的教導,還有對伙食團照顧有加的張兄、黃姐、、等社會界的前賢們,雖然後學對你們不大認識,但聽學長姐們說社會界的前賢對我們伙食團非常照顧,令我們這些剛進入伙食團的新生感動,謝謝各位師廬的學長姐們,後學十萬分的榮幸跟你們一起修道、辦道,更感謝天恩師德讓後學有機會求得「通天大道」,讓後學對生命不再是物質的盲目追求而已,對自己靈性的修持也有個更明確的方向,不再是為了工作而工作,而是期許自己能跟隨聖賢的腳步,一同創造更美好的人生價值。
最後敬祝各位前賢時時刻刻都能法喜充滿!如果各位前賢、學長姐有空也要記得常回師廬,看看我們這群可愛的學弟妹喔!(本篇轉載自今年元月份師廬月刊第四版,”師廬”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的伙食團,”國禎”為今年由臺中高工畢業考上師大工教系的大一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