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85(2010/10)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夫妻相處之道」座談會重點整理
正恩正蓁明德班,這次非常難得選了一個最切身,但很少提到的主題「夫妻相處之道」,為了不要太過理論化,所以採用座談方式,有人提議地點改到正蓁,可讓氣氛更溫馨~
七月三十日週五晚上,大家陸陸續續來到正蓁,夫妻檔有林耀昇講師、林金標講師、張德友講師、蔡瀚德講師、謝國峰壇主、許弘科老師,其餘還有幾位另一半不 克前來,有曾金練講師、陳素卿講師、陳怡君壇主、陳進賢壇主,還有黃金單身女郎~洪千棋講師來擔任主持人工作,她很用心設計了「另一半讓你最感動的一件 事、意見不合時如何溝通、道場家庭工作如何兼顧」這三個主題,讓大家隨意發表個人看法。
為了讓大家的記憶,回到當初戀愛的甜蜜時光,所以特別請幾位前賢談談當初戀愛的經過,這個很少在公開場合談起的話題,讓大家既害羞又有趣,似乎讓大家記憶又回到當時的幸福滋味。
接著大家各自對於三個主題發表看法,以下是重點整理:
1.夫妻來自不同家庭背景,觀念想法生活習慣必有不同,既然選擇在一起就要互相包容尊重,尤其是女方嫁入一個全新的環境,要去適應真的很辛苦,男方要付出更多的體貼與關懷。
2.夫妻就像左右手,當右手累的時候,就換左手來幫忙,左右手不會打起來的,只會一起鼓掌拍手!互相鼓勵~
3.夫妻朝夕相處是最親密的人,也不要因為這樣就缺乏耐心與該有的尊重,講話應該要委婉,別因心直口快而傷害對方而不自知,造成彼此的隔閡與怨氣,平時言談中也別吝於說「請、謝謝、對不起」,可讓夫妻關係更融洽。
4.意見不合時,要先以對方立場來思考,不要堅持己見,因為「家」不是講『理』的地方,而是講『愛』的地方,若能感受到對方的愛,冰山都能溶解。
5.當對方犯錯或讓你不高興時,若一直不斷的指責,雙方衝突一爆即發,應謹記「事不過三」,抱怨指責三次後,就應適可而止,才不會讓關係惡化,誰能無過,既然選擇原諒,就要放下才能釋懷,人生要往前看,給彼此一個機會,就像對方跌倒,要義無反顧扶他一把,再繼續攜手向前。
6.當衝突發生時,較理性有度量的一方,要停止爭辯或離開現場,讓彼此情緒能夠冷靜下來,好好思考,或是先倒一杯開水給對方消消氣,才能避免戰火越演越烈,不可收拾!(大忌:不要在長輩或小孩面前爭吵或大聲溝通)
7.父母年邁會離我們而去,小孩長大有自己的天空,唯有夫妻是老來伴,要扶持到老,若感情不好,如何牽手一生?所以夫妻關係更需用「心」經營。
8.要像戀愛般,不時給對方一個驚喜,例如:林講師有次結婚紀念日剛好人在國外,但是陳講師在當天竟收到一束鮮花還有卡片,原來是林講師在出國前已事先交代好花店,讓收到花的陳講師驚喜萬分,感動莫名!如此用心,難怪夫妻感情如此融洽。
9.張講師也在此次活動中做了個示範,因為剛好隔天是謝姐的生日,所以事先請謝兄夫婦幫忙準備蛋糕與鮮花,保密到家,在座談會結束前突然給謝姐一個驚喜,讓大家一同祝福,給她一個最難忘的慶生會。所以平常生活中或一些重要節日,一個小小用心,將可以帶給對方大大的驚喜。
10. 特別一提,正蓁讓人感到溫馨的原因,歸功於陳姐怡君的用心,每次活動都會一早開始採買、烹煮、料理一大鍋的美食佳餚,再加上水果、餅乾等,每次看到陳姐如 此用心招待大家,就覺得特別窩心。還有此次的主持人洪講師,表現可圈可點非常稱職,越來越有大將之風,讓座談圓滿成功。
不食的時代愛和慈悲的再現
(摘自琉琉光雜誌)朱嵐
今年秋天日本各地將上映一部題為「不食的時代~愛和慈悲的少食」的電影,以一九九六年至今的15年間,每天僅以一杯生菜汁為食,卻生活起居一切如常的森美智代的人生故事,和她生命中的恩師甲田光雄醫生為主線,探討和展示少食和斷食對健康、對生命的意義所在。影片還未正式公映,一些團體和企業已耐不住期待,紛紛舉辦預演,觀賞影片後得到的提醒和啟迪又將觀賞的期待傳得更遠更廣……在日本,秋天的主題一直是「美食之秋、讀書之秋」,而這個秋天將展示的是一個極其不同尋常的主題。
出生於一九六二年的森美智代,21歲那年被確診患上了現代醫學無法治療的「脊椎小腦變性症」,因如此年輕就發病,被告知病情惡化會非常迅速,預計能存活年數大約為5年,最多不會超過10年。不可想像的驚詫和茫然之下,突然想到高中時代偶然跟隨姨母參加過的一個健康斷食營和在那裡遇到的甲田光雄醫生。情急之下,當即趕往高知約見甲田醫生。聽完森美智代的敘述,檢查了她的腹部,甲田醫生只說了一句話:你會康復!!對剛經歷了「不治之症」宣判的森美智代來說,簡直是否極泰來、喜從天降,馬上聽從甲田醫生的安排開始少食和斷食治療。
病發時還在學校工作的森美智代,只有學校假期時才能實踐較長期較完整的斷食,而學校開學後則很難持續,病況也因此而進進退退。病發兩年後下決心辭職,入住甲田醫院開始更徹底的住院斷食。經過先後幾輪的斷食,病況大為改善,原本已無法站立,只能爬著去上廁所,半年之後居然病癒出院。在家進一步調養期間,森美智代仍以少量的糙米素食為主,也不定期進行2~17天的斷食。
出院四年後的—一九九一年,每天只需飲用葉菜汁和根菜汁各250克,已覺得精力充沛,起居一切如常。若超過這個量,還會覺得肚脹等不適。同年取得針灸師資格後開始經營自己的針灸院,以「古典派」的針灸手法輔助許多身心需要調整的人,尤其是在嘗試各種斷食療法的人群。雖然生活越來越忙,食量卻越來越少,身心又都非常飽滿愉悅,體重不減反增,令許許多多人感到驚訝和不解。次年開始不斷收到日本各大電視台的邀約,和大家分享不為一般人所知的少食帶來的身的健康和心的慈悲。
一九九六年至今的每一天更進展為僅需飲用一杯150克的葉菜汁,被許多人稱為「現代的仙人」。森美智代自己則體會到較之以往,現在的每一天都頭腦清晰、精力充沛、記憶過人,睡眠時間也大為縮短,每晚只需3~4小時已足夠恢復體力,次日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都非常良好。
不斷在各大媒體和大家分享少食和斷食的經驗的同時,森美智代也參與了多個科研機構的研究項目,以期通過各種科學數據詮釋這些現象的真實和確鑿,幫助不能相信不願相信的人找到突破和嘗試的勇氣和靈感。她的身體,尤其是腸胃所展現的極其「不合常理」「的健康常令主持研究項目的科學家們都驚嘆不已,從而也激發了他們對人體設計和人體潛能的進一步認知和敬畏。
在分享自己的康復歷程時,森美智代總是坦言相告,自己早年住院時,也有懷念自己喜歡的各種菜式的時刻,少食和斷食時也總還隱隱約約帶著壓制自己欲望的蹤跡,直到有一天。
那一天,就像住院生活中的任何一天,平靜恬淡規律,坐在窗口的森美智代不經意地眺望著窗外甲田醫院的菜田,卻看到了一個異於平常的現象。她看到每一棵菜似乎都有一圈光影的圍繞,當時的她還不知道這就是所有生命都擁有的生命氣場的光彩,更無從得知,原來斷食期間,她已重啟潛能,已能看到人類、植物等生命的氣場顏色。儘管當時無從知曉,但那一瞬間她所感受到的無以言喻的很深很深的感動,讓她真正開始體悟自然界中所有生命的息息相關,想到其他生命不斷給予自己的滋養,感恩的心油然而生。
自那時起,少食和斷食真正成為森美智代極其自然、發自內心的選擇。
自此,藉著經少食斷食獲得的身心淨化,森美智代開始實踐生機糙米素食,無論是糙米還是蔬菜都採取生食。不僅沒有以往斷斷續續嘗試一般煮熟的糙米素食時偶有的不適,也更能體會自然原始狀態的糙米(粉)蔬菜所蘊含的「生命力」,即便吃得很少,還是能得到充分的滋養。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行為打破了現代營養學對所謂「基礎代謝量」的強調(成人男性一般一天需要1400卡路里,成人女性一般一天需要1200卡路里),她每天的卡路里攝取量僅為50~60!
一如你我,森美智代也生活在充滿污染和壓力的現代大都市,她卻以其「超超級節能環保型」的飲食起居為我們展示了人體所蘊藏的不可思議的適應力和無限的可能性,為包括醫生在內的所有人拓寬了視野,使更深層的思考、認知和實踐都得以展開。
森美智代生命中的恩師甲田光雄醫生,從還在上醫學院時起就開始尋找和探求真正的康復。起初是因為自己持續不斷的各種疾病,自身疾病的久治不癒讓甲田醫生很早就意識到了現代醫學的種種盲點和侷限。由此雖身為西醫,甲田醫生最終成為一位行醫五十年不開藥、不打針、不開刀,一心實踐和推廣少食斷食療法的「另類醫生」。
長年指導少食斷食所累積的無數經驗讓甲田醫生清晰地了解到現代所謂的各種「疑難雜症」多為「過食」所引起,若只攝取生物維持生命所需要的最低食物量,不但不會有肥胖等各種疾病,身體還會極其有效地善用體內有限的營養素,守護身體的健康。
回顧我們幾十億年的歷史,人類和一部分的飼養動物進入飽食時代只是近幾百年間而已。由此也可得知,我們身體所能承受負擔的是「空腹」,而非「飽食」。講究熱量攝取、菜品種類的現代營養學不僅招致過食,由此引起高血脂症、動脈硬化、心肌梗塞、腦梗塞、糖尿病、腸胃病、肝臟病、痴呆症等各種疾病的高發,而且只為滿足人類的口腹之欲不斷地對其他動物進行「殺生」,更極其錯誤地鼓勵和擴大了只以人類生命為重的分別心,也難怪人類的個體和社會都病態百出、支離破碎。
甲田醫生通過對「半天斷食」、「一天斷食」或「本斷食(日數不等的水斷食)」的介紹和推薦,鼓勵各人嘗試選擇適合自己身心的方式,持之以恆,展開身心修練的旅程。
除一些重病患者需徵得醫生的了解和關注外,就一般人而言,半天斷食法「非常安全,容易嘗試,也容易堅持:
1.不吃早餐。上午只喝水和柿子葉茶(500毫升以上),以促進排泄。
2.不吃零食、點心或宵夜。
3.一天水分的攝取量為1.5升~2升。用餐時和餐後3小時內不喝水。
4.午餐和晚餐都為糙米素食,且不過量。
5.前一天的晚餐和第二天的午餐之間最好有18個小時的間隔。
「半天斷食法」不僅能消除內臟疲勞、維持身體健康,也不無謂地犧牲動植物的生命,若能堅持,日復一日的看似平凡的飲食中也能處處展現對愛和慈悲的選擇和回歸。有過體驗的人常會分享自己所感受的無可替換的快感、歡喜和身心被洗刷一新的清爽,之後即便同樣面臨種種質疑和擔憂,也會有不為所動的信心和了知。
半個多世紀以來,甲田醫生不厭其煩地告知眾人,斷食不僅能突破現代醫學的盲點,康復種種所謂的「不治之症」,更能引導我們重新認知不可思議的人體設計和生命潛能,只要調整我們的身心作息,我們就能突破侷限,化不可能為可能,創造自己的奇蹟和傳奇。
甲田醫生同時也指出斷食更是一種修行。自古以來,各種修行都通過「精進潔齊」來淨化身心,對治食欲所帶來的煩惱。日本京都的比叡山、奈良吉野的金剛山至今都承續著「斷食‧斷水‧斷眠」的修行。
即便森美智代當年是因為身體狀況迫不得已開始斷食,但她更希望大家關注的是甲田醫生盡其一生對所有人的呼籲:少食和斷食不僅能康復身體示現的各種疑難雜症,更能帶領我們的靈性回歸愛和慈悲的本源。
對於現今生活在地球上的67億人,這不僅意味著糧食問題可以得到暫緩,更能重溫對其他生命的尊重和愛惜。極其關鍵和重要的是不要等生了病才開始減食和斷食,若能在身體健康之時就展開實踐,獲得的將不僅是輕盈充沛的身心,更能修練自己回歸愛和慈悲的勇氣和信心。堅持不懈的話,一定會重逢更好更歡喜更圓滿的自己。如果你想你做不到,也就失去了嘗試的機會和途徑。不必要求自己朝夕間即能達成,尊重自己的時間、尊重自己的節奏,但記得這些提醒和可能,當你的時間到的時候,你一定會有你的回歸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