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40(2007/0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仙佛心曲】 調寄:問情
每每期盼著師徒見面
相聚後難免依戀痛一番
看徒發心 為師開懷
真的又怕徒變心如書翻
拒師於千里 想徒屏山
一身的憔悴向誰訴
就算徒棄師 對我不睬理
請你受傷莫要忘師
多少苦難受 師亦堅強走
願徒不減初心再前走
【論語選讀∣修身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九)子曰:「可與言而不與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知人,亦不失言。」(衛靈公7)
言語在孔門列為四科之一,可見其重要性,因言語可代表一個人的思想學養與生活的態度。人是群體生活,彼此之間的交往,情意的表達,必須依賴言語來溝通,因言語是人的心聲。但當你要傳達你的心聲時,必須依於真實的情意,和誠敬的態度,同時也要認清說話的對象、時間地點、事理,該說則說,不該說則不說,特別要謹慎。太廟的金人「三緘其口」,其道理即在於此。徐幹中論貴言篇:「君子之與人言也,使辭足以達其智慮之所至。事足以合其情之所安,弗過其任而強牽制也。茍過其任而強牽制,則將昏瞀委滯,而遂疑君子以為欺我也。」人與人之關係有親疏遠進之別,朋友有深淺之交,故言語之適中恰當,需要有誠敬的心意與智慧的涵養。交淺不可言深,言深對方未必肯信。對方有過微言勸告,尊重別人的立場。對事不了解的不隨便說,贊同或反對都要謹慎,不要強不知以為知。易繫辭傳曰:「言行君子之桓機,桓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失言之失固不可,而失人之失更不可為也。
【注釋】知:同智。失人:錯失值得交往的人。失言:與不值得交往的人談話,徒浪費時間,等於言語的錯失。
【語譯】孔子說:「可以和他談話,卻沒有說,這就會失去可以結交的人才。不應該和他講的話,卻偏要和他說,就是言語的錯失。一個有智慧的人,既不錯過和人交往的機會,也不會說錯話。」
(二十)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衛靈公14)
此章言修身處世待人之道,欲為仁人君子,必須有此自覺,嚴於責己是表示一種良知的自覺,也是德行修養的自尊。這也是戰勝自己的功夫。王陽明說:「去山中之賊易,去心中之賊難。」人都喜歡推過攬功,對自己的過錯都會找理由掩飾辯解,對別人的過失卻大加撻伐,不肯放過。語云:「聖人多過,賢人少過,愚人無過。」因聖賢皆知反求諸己,而知過改過。愚人則原諒自己,有過不以為過。人如能嚴格要求自己,時加省察,其德行修養自會不斷的精進,另一方面也不會召來怨尤。朱子曰:「責己厚,故身益修;責人薄,故人易從。」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又曰:「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匿與?」(顏淵)董仲舒春秋繁露,仁義法篇言:「仁治人,義治我。」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此之謂也。且論己見之而人不察,曰:「君子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仁之寬與?自攻其惡,非義之全與?此之謂仁造人,義造我,何以異乎?故自稱其惡謂之情,稱人之惡謂之賊;求諸己謂之厚,求諸人謂之薄;自責以備謂之明,責人以備謂之惑。」換言之,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實即忠恕之道。這樣嚴以律己,寬以待人的態度,才是真正自我進德修業之道,同時也是與人交往之道。
【語譯】孔子說:「自己的過失要重重地責備,別人的過失輕輕地責備,自然就遠離怨恨了。」
(二十一)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僻,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4)
這裡的益者三友,不應解說為三種有益的朋友,而應解為益友的三種品德。在這三種品德中,直與諒是內在的美德,多聞則為文采學識而言,文質具備方是理想的良朋益友。
朋友被列為五倫之一,可見其重要性。一個人的德行如何,可從其交往的朋友類別,所交者為何種人,則可略知梗概。所謂同志曰朋,同道曰友,物以類聚,志同道合者方能結合在一起。朋友之間沒有親屬血統的淵源,其友誼的建立在一「信」字,故曰朋友有信。交朋友的目的為互相提攜輔助,「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顏淵)。因此對選擇朋友的態度不可不慎,何者可交,何者不可交,孔子在此作一明確的肯定。與正直的朋友在一起才能匡我不逮,規過勸善。信實的朋友可肝膽相照,誠實不欺,彼此可推心置腹。多聞多見的朋友隨時可提供我知識見解之不足,可讓我豐富生命的意義,拓展生活視野。與之相互切磋研究,可獲得意外的益處,所謂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至於結交些乖僻的朋友,善於逢迎奉承,虛偽不實,被一味地恭維慣了,足以妨礙你的進德修業,善柔和便佞的人,一副諂媚的臉孔,花言巧語說些你喜歡聽的話語,讓你飄飄然,結果在德業上沒有任何幫助,甚至日趨墮落而不自知,與這類朋友交往自易受損,故應避之。
然欲交益友,首先要樹立自己的德範,否則自己認為可交之人,欲與之交往,而本身素日的德行品評不佳,人家或許還不願與你結交呢?那你便失去結交益友的良機。所以平日就應培養自我的道德修養,謙恭禮讓,文質彬彬人見人敬,自然而然高朋滿座,不求而至矣。
【語譯】孔子說:「使人得益的朋友有三種品德,有損的朋友也有三種品格。結交正直的朋友,結交信實的朋友,結交見聞廣博的朋友,便有益處了。結交過於恭敬奉承人的朋友,與善於諂媚的朋友,或專說不實之言的朋友,便會受害了。」
【書到今生讀已遲】
黃庭堅,字山谷,江西省修水縣人,其詩書畫號稱「三絕」, 與當時蘇東坡齊名,人稱「蘇黃」,黃山谷不止有文名,秉性也至孝,他常親自為母洗滌溺器,就是後來做了官,也不改其孝行。黃山谷在中進士後,被朝廷任命為蕪湖地方的知州,就任時他才二十六歲。
有一天,當他正在午寐時,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走出州衙大門,直來到某處村莊,看見一個老婆婆站在其門外的供案前,手持清香,口中喃喃自語,類似呼喊某人的姓名,黃山谷趨前一看,看見供桌上擺著一碗煮好的芹菜麵,香味飄溢,黃山谷不自覺的端起來便吃,吃完後就走回衙府,等一覺醒來,夢境仍甚為清晰,尤其奇怪的是,嘴裡還留有芹菜的香味,他心中雖然納悶,但並不以為意,只覺得是做了一場夢。
等到次日午寐時,夢境又和昨日完全相似,而且齒頰還留有芹菜的香味,黃山谷不禁甚感訝異,於是他遂起身步出衙門,循著夢中記憶的道路行去,令他詫異的是,一路行來,道路的景緻竟然和夢中的情景完全一樣,最後終於來到一處人家門前,但門扉緊閉,黃山谷便前去叩門,一位白髮的老婆婆出來應門,黃山谷問她,這兩天是否有人在門外喊人吃麵之事。
老婆婆回答說:「昨天是我女兒的忌日,因為她生前非常喜歡吃芹菜麵,所以每年在她忌日時,我都會供奉一碗芹菜麵,呼喊她來食用!」
黃山谷問:「妳女兒去世多久了?」老婆婆回答說:「已經二十六年了!」黃山谷心想,自己不也正是二十六歲嗎?而昨天也正好是自己的生辰,於是更進一步問這婆婆,有關她女兒在生時的種種情形。
老婆婆說,她只有這麼一個女兒,女兒在生時非常喜歡讀書,而且信佛茹素,非常孝順,但就是不肯嫁人,後來在二十六歲時,生了一場病死了,當死的時候,還告訴她說一定會回來看她!
等黃山谷進到屋裡,老婆婆指著一個大木櫃告訴他說,她女兒平生所看的書全鎖在裡頭,只是不知鎖匙放到那裡去了,所以一直無法打開。
奇怪的是,黃山谷那時突然記起了放鎖匙的位置,依記憶果然找出鎖匙,等打開木櫃,在裡面發現了許多文稿,黃山谷細閱之下,大吃一驚,原來他每次參加考試所寫的文章,竟然全在這些文稿裡,而且一字不差。
至此,黃山谷心中已完全明瞭,這老婆婆就是他前生的母親,於是將老婆婆迎回州衙,奉養餘年。
後來黃山谷在州衙後園,建造一座亭園,亭中有他自己的刻像,並且自題石碑像贊曰:「似僧有髮,似俗脫塵,做夢中夢,悟身外身。」
文學家袁枚,在聽聞這個故事後,不禁發出:「書到今生讀已遲」的感嘆。
意思是說像黃山谷這樣的大文學家,詩書畫三絕的人,並不是今生才開始讀書的﹐前世已讀了很多書了。
黃山谷體會了轉世的道理,晚年參禪吃素,曾寫過一首戒殺詩:
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
元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
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
莫教閻老斷,自揣看何如?
黃山谷的故事說完了,很玄是嗎?也不是那麼玄的,有時候我們走在一條巷子裡,突然看見有一家特別的熟悉;有時候我們遇見一個陌生人,卻有說不出的親切;有時候做了一個遙遠的夢,夢景清晰如見一首詩、一個古人,感覺上竟像相識很久的知己;甚至有時候偏愛一種顏色、一種花香、一種聲音、卻完全說不出理由……
人生,不就是這樣偶然的嗎?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三生石上,只是忘了自己的舊精魂罷了。
這輩子要是覺得「讀書不開竅」,就是上輩子「書讀得不夠」;為了下輩子「讀書開竅」,這輩子更要「開始讀書」。 《讀書,是為了讓日子變得更有趣》
人生以玩為目的。讀書只是讓「你」能玩的視野擴大,馬斯洛說:
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
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
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
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
您這輩子的「人生」會改變下輩子的「人生」。
天地禪院
完美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 「怎麼啦?」老和尚問。「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
「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潔癖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鏡子,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你這是在幹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老和尚問。「我有潔癖!」小和尚說:「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這叫潔癖嗎?」師父笑笑:「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
化緣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
「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會同情,才會多給錢。」「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師父瞪了眼睛:「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可憐,供養你?
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為,透過你度化千萬人?」
撐著不死 v.s. 好好活著
大熱天,禪院裡的花被曬萎了。「天哪,快澆點水吧!」
小和尚喊著,接著去提了桶水來。「別急!」老和尚說:「現在太陽大,一冷一熱,非死不可,等晚一點再澆。」
傍晚,那盆花已經成了「霉乾菜」的樣子「不早澆……」小和尚咕咕噥噥地說:「一定已經死透了,怎麼澆也活不了了。」「少囉嗦!澆!」老和尚指示。水澆下去,沒多久,已經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來,而且生意盎然。
「天哪!」小和尚喊:「它們可真厲害,憋在那兒,撐著不死。」「胡說!」老和尚糾正:「不是撐著不死,是好好活著」「這有什麼不同呢?」小和尚低著頭。
「當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問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撐著不死,還是好好活著?」晚課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問:「怎麼樣?想通了嗎?」
「沒有。」小和尚還低著頭。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撐著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著。」「得一天壽命,就要好好過一天。那些活著的時候天天為了怕死而拜佛燒香,希望死後能成佛的,絕對成不了佛。」
不過一碗飯
有一天,兩個不如意的年輕人,一起去拜望師父:「師父,我們在辦公室被欺負,太痛苦了,求您開示,我們是不是該辭掉工作?」兩個人一起問。師父閉著眼睛,隔半天,吐出五個字:「不過一碗飯。」就揮揮手,示意年輕人退下了。才回到公司,一個人就遞上辭呈,回家種田,
另一個卻沒動。日子真快,轉眼十年過去。回家種田的,以現代方法經營,加上品種改良,居然成了農業專家。
另一個留在公司裡的,也不差。他忍著氣、努力學,漸漸受到器重,已經成為經理。
有一天兩個人遇到了。
「奇怪!師父給我們同樣『不過一碗飯』這五個字
我一聽就懂了,不過一碗飯嘛!日子有什麼難過?何必硬巴著公司?所以辭職。」
農業專家問另一個人: 「你當時為什麼沒聽師父的話呢?」
「我聽了啊!」那經理笑道:「師父說『不過一碗飯』,多受氣、多受累,我只要想 『不過為了混碗飯吃』,老闆說什麼是什麼,少賭氣、少計較,就成了!師父不是這個意思嗎?」
兩個人又去拜望師父,師父已經很老了,仍然閉著眼睛
隔半天,答了五個字:「不過一念間」然後,揮揮手….
後來,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療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膿、換藥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
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淨。
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
小和尚說。
「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 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法的所在; 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三種人生
有一位老師有一天帶學生坐船,當船行到湖中央時,他問學生:「有一種東西,跑得比光速還快,瞬間能穿越銀河系,到達遙遠的地方…這是什麼?」
學生爭著回答:「我知道、我知道,是思想!」
老師滿意點點頭:「那麼,有另外一種東西,跑得比烏龜慢,當春花怒放時,它還停留在冬天;當頭髮雪白時,它仍然是個小孩子的模樣,那又是什麼?」
學生一臉困惑,猜不出來…
「還有,不前進也不後退、沒出生也死亡,始終漂浮在一個定點;誰能告訴我,這又是什麼?」
學生傻了眼,面面相覷…
「答案都是思想!它們是思想的三種表現,換個角度來看,也可比喻成三種人生…」老師望著聚精會神的學生,繼續解釋:
「第一種是積極奮鬥的人生:當一個人不斷力爭上游,對明天永遠充滿希望信心,這種人的心靈不受時空限制,他就好比一隻射出的箭矢,總有一天會超越光速,駕馭萬物之上。」
「第二種是懶惰的人生:他永遠落在別人的屁股後面,撿拾他人丟棄的東西,這種人註定被遺忘。」
「第三種是醉生夢死的人生:當一個人放棄努力、苟且偷安時,他的命運是冰凍的,沒有任何機會來敲門、不快樂也無所謂的痛苦;這是一個註定悲哀的人,像水母的空殼漂浮於海底,不存在現實世界、也不在夢境裡…」
妙用碳化柳丁
「碳化」柳丁 成天然除臭劑淨水器
柳丁除了可以吃之外,其實還有除臭功效!
彰化一名退休老師發現柳丁具有特殊蜂巢式結構,只要經過「碳化」,放進水中可以去除水中雜質,放進冰箱裡,還可以除臭,最重要的是,民眾可以在家裡製作,是最天然的除臭劑。
黃先生將一顆又一顆的柳丁放進烤箱裡烘烤,做什麼用呢?6個小時後,答案揭曉。
翻開烤箱的門,原本黃橙橙的柳丁,全成了黑黑的木炭,黃先生說這是最天然的淨水器和除臭劑。
碳化柳丁發明者黃明權:「可以放到冰箱裡有除臭功能,也可以放到水塔裡淨水,像這個永遠都是這麼清澈,表示裡面有一些雜質或是讓細菌成長的東西都被吸附走了。」
真的這麼神奇嗎?黃先生說秘訣就在柳丁裡。碳化柳丁發明者黃明權:「空隙非常多而且均勻,接觸面積非常大,所以吸附性會很強。」
看到這裡,家庭主婦應該很心動吧,其實民眾只要把柳丁放進溫度300度左右的烤箱,同樣也可以製作碳化柳丁,而且不只柳丁,包括柚子、橘子或是金桔都可以,效果還媲美時下最流行的備長炭,黃先生的新發現,讓柳丁農找到了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