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56(2000/0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邁向和諧 活佛師尊慈訓
天下之美 惟和諧居之
如樂之美 在於音律協
斯欲求幸福 亦不離和諧也
人之共處 以謙以愛待之
無私無爭達矣
夫心身家國欲安之
實不能離此也 君子亦如斯
處於現實社會
則應建立和諧關係
使群眾行動一貫
呈現中心之凝聚力哉
在於彼此之間
應懷責己恕人之心
推功攬過之行
己不欲 莫施於他人
則真善美達至也
歲次癸酉十月初六日 亞羅士打崇德道院
我們的約定 (給學弟妹的一封信) 張力文
近來,我愛上了一首歌,應該你們也都知道吧!就是周蕙的「約定」!今天一直聽著這首歌,眼淚也不聽話的一直流下來……歌詞隱隱約約代表著我的心情……歌詞是這樣的
遠處的鐘聲迴盪在雨裡 我們在屋簷底下牽手聽
幻想教堂裡頭那場婚禮 是為祝福我倆而舉行
想起這幾個月以來,我們一些快樂、不快樂的回憶;
想起我們約定要為課業、為道務努力的當初、、、
一路從泥濘走到了美景 習慣在彼此眼中找勇氣
累到無力總會想吻你 才能忘了情路艱辛
這路上有快樂也有不快樂,但總是想起你們,想起你們純真的心,想起你們單純的心,想起你們就不忍心!會用“想你們”來讓自己更加勇敢、讓自己忘了這一路上有多難走,有多辛苦!
你我約定難過的往事不許提 也答應永遠都不讓對方擔心
要做快樂的自己 照顧自己 就算某天一個人孤寂
唱到這裡,我哭的決堤了!只想告訴這些可愛又可恨的學弟們,約定好以後絕不談論任何不快樂的過往,如果某天誰先誰走了、離開了!也一定要好好的照顧好自己,做個真實的自己,別活在別人的面具之下,做快樂的自己!
你我約定一爭吵很快要喊停 也說好沒有秘密彼此很透明
我會好好的愛你 傻傻愛你 不去計較公平不公平
在修辦路途上,小小磨擦總是難免的,但別因為這些小小的因素而壞了我們之間的感情了!就算你們不要我的關心;就算你們不要我對你們的在乎;就算你們……就算你們忘了我,我也會在遙遠的地方真心的想你、祝福你,從不去在乎誰付出的多、誰付出的少。因為我曾經擁有過
我真的好愛你們!
活佛老師慈悲
中華民國八十八年歲次己卯十一月初四日
恭求仙佛指示訓 菩提禪院
爾抱至誠感上天 聖凡如意勿求遠
師心自用力有限 中庸行止握原點
濟濟人才聚佛殿 各表心愿更誠虔
公私分明善惡辨 升降關鍵一念間
吾乃
爾師濟公 奉
母旨 至佛軒 隱身參叩
母慈顏 問聲賢契各平安 平心靜氣主敬念
待師訓言
今執玉管劃沙盤 千言萬語意言全
今來賢契皆可好 心性修養否平安
人生修道此路上 不進則退明心田
自古及今修道客 見機而作為真賢
洗心滌慮明本面 明己明德安性玄
知止行止素本位 巧扮角色在眼前
見德如偷心性煉 當下功夫立完全
從來尼父根腳作 不畏磨難多變遷
如今觀看時勢變 天災人禍苦連連
建功立德當下見 道在日常勿求遠
緊隨大德真功建 一條金線當拳拳
得一善守無二念 一心一意表上天
如此修道固根本 本固枝榮更持堅
賢契皆是睿智輩 更展其才發揮前
財法侶地大無限 見道成道無量寬
慈悲喜捨天恩感 不愧為師好徒男
賢契賢契力明辨 快馬加鞭此末年
內德培建無先後 各憑根基志持堅
有志竟成愚迷拯 師徒攜手助收圓
眼前世局多無常 榮枯一世幾十年
一旦無常時來限 隨風成了一陣煙
金玉滿堂焉能守 有形有相究明穿
盡捨心力大德建 普渡眾生躲末年
愿大力大再表愿 為師企盼眾徒賢
志同道合互勵勉 同心同德駕法船
九六原人齊上岸 不負上天任擔肩
今日為師淺訓判 言簡意賅記明言
各自體會各精進 緊隨德者天命旋
普渡慈航待重整 各表心愿奮力前
再接再厲可好啊 再創一季非平凡
時已末後不待人 今日明言記心田
道在爾身眾賢契 以身示道不枉然
了愿了業故鄉回 了己心愿無怨言
謹慎為之己正念 稍一不慎墜深淵
位高權重終危險 知足之者樂綿延
為師訓誡切切告 賢契體會究明研
不再時佔各把握 即此止乩
辭
母顏
哈哈退
歲末壇主講師班 韓點傳師慈悲
回顧今年的道務,「三多」談不上,更不用說「四好」了!你們都是老道親了,修道是自己的事,辦道也是自己的事,心中有道,你就會勇往直前。最近的公益彩卷,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人都是這樣,有「利」就追求,有「義」卻不會做。經典班讀「大學」的都有讀到,國家元首若是只談利而不顧義,國家就完了!家庭也是一樣,兄弟父子之間,只談利不顧義,家庭就亂七八糟,是不是呢?
在家裡你是一家之主,知道如何照顧好家人,全家都聽你的;來到佛堂也是如此,壇主是佛堂的主人,可是有沒有用同樣的心來照顧道親呢?也不去成全,一點愛心慈悲心都沒有,設壇時點傳師都會告訴我們,佛堂是一艘法船,法船要載滿道親回無極理天,今天渡人家上了我們的法船,他的安全就是我們的責任,能否到達目的地也是我們的責任。我們的法船是航向無極理天,是載大家歸鄉認母、達本還源。結果,人家上了法船,卻在海裡不會動,何時載人家回去無極理天朝見皇母?想想自己的責任何其重大!無功有罪都不知道,還沾沾自喜,身擔天職的人要好好思考。
講師也一樣,講師是代天宣化、替佛傳言,老前人在世時常問講師,一個禮拜去講道幾次?有的一次,有的二次,有時還要休息。一年五十二週,每週一次二小時,總計才一百小時多一點,合計不到五天!佛的代言人,多麼神聖崇高的使命在身上,平均八十天才講一天道,想想責任盡了多少?
任何事都要反求諸己,不要說自己佛前所立的愿,自己都不守信用,對上天也不守信用,一但有麻煩又要叩求仙佛慈悲,憑什麼仙佛要幫你?修道人不同於一般人只追求外在物慾享受,我們是半聖半凡,有時連五分之一聖事都談不上,怎對得起上天,怎對得起老師,更對不起自己天理良心,不要怨天尤人,不要說佛堂不好,想想自己好到那裡呢?身擔天職卻不盡責,是有愧職守啊!每個人都要了解做任何事,要俯仰無愧,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一般人如此,修道人要進一步。
修道四門功課:「修道品格驗當先,再培功德立志前,火候煉足性光現,博文約禮法聖賢。」我們的品德在哪裡,鄰居親朋有沒有誇獎我們,家庭大小對我們尊重多少;道親之間對我們尊重又有多少,自己花了多少心思在道親身上,不要要求人家尊重我們,所謂:「自重者,人恆重之。」必須自己先尊重自己,別人才會尊重我們,品德不夠,別人就看不起,代表做人失敗,失敗在沒有建立好品德,何況我們是活佛老師的弟子,老師常稱我們「小濟公」,我們有沒有拿公心來濟世?
「功德」更不用講了,渡人有渡人的功德,成立佛堂有成立佛堂的功德,都要靠自己努力;開荒闡道也是如此。現在的道親對開荒闡道都不主動,也不去成全道親,站在原地不動,功德在哪裡?無功無德怎消業障,將來用什麼朝見老?老前人常說:「去看朋友都不會雙手空空去,何況回鄉認母。」空手回去怎抬得起頭?所以自己要努力去做,功德靠自己打拼。
再來就是要煉「火候」,要煉到什麼程度?學習老祖師的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唾液吐臉上,任他自乾了,我也省力氣,他也省煩惱,看他還有什麼辦法!修道人就是要煉這樣的火候,改毛病去脾氣,變化氣質,要把凡心變成道心。這才是修道人,不要人家一句話就記在心裡,這樣不是很苦?要學習老祖師一樣的雅量,容天下難容之事。人與人之間,和諧是最重要的,家庭、社會、國家、道場都一樣,尤其道親常常見面,一起同修共辦,珍惜這個道情,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體諒,這才是一團和氣的道場,否則為了一句話而火冒三丈,代表自己火候不夠,一但如此,火燒功德林,功德再大都沒用!所謂:「一把無明火,燒毀萬丈功德林。」得不償失啊。所以要好好培養火候內德,同修之間互相包容體諒,這樣才有和諧的道場。
接著跟大家講一篇活佛老師慈悲的訓文:「邁向和諧」,老師告訴我們,天下最美好、最安全的地方,就是居住在「和諧」上,只有和諧才會平安,就像樂團一樣,各種樂器要和諧才能悅耳動聽,同修互相配合,心胸開朗,就充滿法喜滋潤,處處都是天堂,何來煩惱?要求幸福也是如此,彼此互相關心,用愛心謙虛待人,無私心、計較心,以大家利益為先,盡自己本份,如此修道才算真正明理。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要做到非常完美,也不能離開「和諧」二字,有德行的人應該如此,尤其是修道的人在社會上,應該提倡建立和諧的關係,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愛、互相幫助,這才是建立和諧的關係。
行動才一致,力量才會團結起來,才能呈現美好的道場,彼此之間要懷著寬恕人知心,責備自己,寬恕別人,有功推給大家,有過自己承擔,自己都不喜歡的,勿加在別人身上,就是寬恕;如此,人生就達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這是八十二年活佛老師在馬來西亞羅士打崇德道院所慈悲訓示的,雖已多年但我們用心看而去身體力行的話,就是一位標準的修道人,修道勿看別人,多看自己。
另外有一首邵雍寫的詩跟大家勉勵:「前有億萬古,後有億萬世;中間一百年,作得幾多事?何況人之身,幾人能百歲;如何不喜歡,將身自憔悴。」想一想來這世間不知多久,未來也不知多久,中間在世這一百年,想看看做了哪些事,何況有多少人能活到百歲,不要自己找麻煩,高高興興,提得起放得下。邵雍說我們做了多少事,在座的多已四五十歲了,這一生擁有什麼?應該放下什麼?人沒什麼,也不要放下什麼,因為空手來,也是兩手空空回去,只要學習放下就夠了!最近電視上看到,現在的人不重人權,父母要自殺,連兒女都帶走,把兒女當作是自己的財產,要死也要帶走,違背人權。小孩來到世間,就有他的生存權力,做父母也不能抹殺他們。佔有怨太大,對自己對別人都不好,什麼都要追求,雖有雄心丈志,想要佔有一切,但最後什麼也帶不走。
所以仔細想想,生老病死,幾十年歲月都要自己承擔,老了沒人能替,自己的苦沒人能替啊!能佔有什麼?為什麼花一生心力去佔有?為何不捨一些出來?捨得捨得,有捨才有得,學道就是這些道理,不是來佛堂求老師保佑平安,不是不保佑你,因為自己都不平安了,老師如何保你,只要心安,老師隨時在身邊。 修道要認理實修,好好想想,離一百歲還幾年,這些日子怎麼過?仍是迷迷糊糊過下去,或是好好計劃未來日子,應該怎樣做?得到什麼?能帶走什麼?若能很光榮的回去見老,不是很好?不要屆時頭都抬不起。自己的性命大事自己了,自己功德自己造,自己罪業自己擔,誰都替不了。希望自己好好思考,好自為之,祝福大家。
壇主講師班心聲迴響 林金標壇主
感謝天恩師德,原本有一些小小的「心得」,但聽了點傳師慈悲之後,心中除了慚愧之外,還是慚愧。
後學最近看了一本書「一條解脫的路」,裡面有一段話非常好,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分享;裡面提到說「我們一貫道沒有經典,但只要我們用心去看,每一位道親身上都是一本經典,他們修道的過程,努力付出的心,都是我們效法的對象;在這世紀末,災劫特別多,很多人此時會轉而尋求宗教信仰,追求心靈的安全、平靜;而我們一貫道道親們,求道、修道後,所表現出生命本質的轉變,感受上天的慈悲、天恩師德的浩瀚,在在都是一部部經世的典範。」正因為這是一條正確的路,所以我們能身擔救渡眾生之職,是非常非常肯定的一點,看看以前儒家也沒有經典,「論語」、「孟子」即是後世弟子將先聖言論、行為紀錄下來所成,佛經也是,聖經也是一樣,因此以後相信也可以看到仙佛慈悲,及每位道親修辦、犧牲的過程所留下來的「經典」。
六祖慧能大師說:「佛法妙理,非關文字」,道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用心體會,自然可以體悟在身上所散發出來的「道」,也因為有了這一層的體悟,雖然中途曾經迷失了,不過感謝師尊慈悲,不曾放棄後學這個不肖的徒兒,每當夜深獨處時,細細回想,真不是一句簡單的「感恩」就能夠表達的。
以前曾與張兄德酉討論過,很多的點傳師、講師都有自己親身的顯化可談,為什麼我們都沒有呢?張兄說:好加在(台語)我們都沒有,想想也是,我們不用有所謂的顯化即能明理,一句好加在,多少感激在心頭。看看此次九二一大地震,我們能平安無事,真的要非常感恩,前些時日曾經想換房子,但因為種種因素無法配合而沒有換成,但也還好沒換成,因為在這次地震後,之前所看過的房子,好幾棟都成了危樓,而現在的房子卻安然無恙,真是感恩。
若是一點心用不夠,對於老師的慈悲關懷,也會感覺不到,在八十五年大年初四,菩提禪院法會結束後,當天晚上十點多,四個小孩除了老么在台北之外,老大和老三因為身體不舒服,而到大里仁愛醫院掛急診,本想拿了藥就可以回家,但醫生卻診斷說需要在醫院打點滴、觀察病情,後學心想打點滴至少要兩三個小時,所以就打電話回家跟父親報告情況,豈知父親竟然跟後學說:老二也不舒服。後學只好趕快回太平家,載老二到醫院看醫生,這下子可好,三個全到齊啦!此時後學的太太跟後學說:「好加在,三個一起來。」又是一次的「好加在」,真的,如果三個分三次,那豈不累翻了,當時心中真的只有感恩而已!從此以後,後學更加感受到上天的慈悲。
另外,後學要特別感謝點傳師的慈悲,讓後學能在這莊嚴的道場中學習、成長,也由於點傳師的慈悲訓勉,無時無刻的鼓勵,讓後學不論在生活、家庭、工作及道場中,都能獲得那麼一點點的「心得」。當然,最後要謝謝後學的太太,無怨無悔的照顧著家庭和小孩,那份精神,雖是夫妻,還是要讓後學想從心中深深的說聲「謝謝妳」。總之,一切都是懺悔的心、感恩的心。
富貴學道難(人有二十難之二) 證嚴法師慈語
修行要追求寧靜的境界,但於精舍寧境的時刻確很難得,最寶貴的時間就是每天早晨的時後,但是經常還是有周圍或近處的種種干擾,火車、飛機的轟隆之聲,大卡車飛馳之聲..。都會影響到我們寧靜的氣氛,因為靜下來的人,精神特別敏感,外界的聲音可以聽的很清晰;靜坐時,鄰座的人若呼吸的氣息較粗、較重時,也都會敏感地感受到,這一切因素,使得寧靜的境界,無法達到最極致,這就是難。佛陀告訴我們,人生處處充滿著難。而最粗相的難有二十種。
貪瞋癡障礙學道的道路
『富貴學道難』,意思是指物質富有、名位顯貴,這等的人要學道確實是很難。因為一般凡夫都有心病 -- 貪瞋癡,這是一般人的通病。另外還有貢高我慢、疑念等等;有錢人難免會貢高驕傲,無法做到『富而好禮』,所以說『富貴學道難』。即使他想學道,障礙也會比較多;多數都沒有時間去選則何者才是正信的宗教,若有信仰,也只是求神明保佑他,讓它的事業更賺錢,或求事事如意,年年平安....。這都是不正確的信仰。
有些做事業的人,認為關聖帝君一定要供奉、土地公也一樣要拜,媽祖更不能忽視,這種民間的信仰,只要聽到那裡蓋廟,龍柱須要多少根,再多的錢也毫無吝惜。
曾經,有一位社會名人來訪,卻帶了香、金紙和金牌來,他問我:『你們的「金爐」在那裡?』
我說:『我們這裡不用燒金紙啊!』
他驚訝地說:『那有到廟裡不用燒金紙的?』我說:『佛教是不用燒金紙的啊!』
又過了一會兒,他拿出一個紅包,裡面有一片金牌,他說:『我這金牌,又掛在那一「先」(尊)?』
我回答說:『佛教不用這些,佛陀不喜歡戴的,不用啦!』
他說:『怎麼這樣奇怪,以前我到廟裡去,也都送金牌啊!』我說:『我把它收下,做為就濟的工作。』
他說:『既然這樣就隨你處理吧!』
他禮拜後,我請他到客廳坐,原本他是為公務而來,應該是要聽我報告功德會的事情。可是他談的儘是 -- 我到那個王爺廟布施了多少,到那家天宮布施了幾根龍柱.....。 我的祖父母到那裡去問風水、地理,然後才找到某個『好地理』。
我聽他說完這些話,心裡感嘆道:『佛陀說富貴學道難,真是一點不假!』。
虔誠向道則天下無難事
佛陀曾說:『富而不智則衰』,若僅有錢卻沒有智慧,僅可能很快就會衰敗下去;就像暴發戶一樣,他們的財富能維持多久呢?
常見一些暴發戶,因暴得大財而喜好顯耀,全身穿著都很考究,但是又不懂素雅高貴的搭配;穿金戴銀的結果,卻只能讓人覺的庸俗累贅;不然就是去環遊世界,回來後到處炫耀說:『那個國家我去過,那個地方我也去玩過!』這樣的人實在很可憐啊!
有錢的人,應『取於社會,用於社會』,能夠如此,必能受人愛戴尊敬;受人尊敬自然成為『貴人』。常聽人家說:還好遇到了貴人....』,而『貴人』就是能發揮生命功能,去幫助別人的人啊!
佛陀說『富而不智則衰』學佛的人有了錢,還要有智慧!有錢有能力,要知道如何去運用;但是世間有智慧的人到底有多少啊?所以,佛陀才說:『富貴學道難』。
不過在慈濟世界中,此難亦非難;如今社會上不少富有財物、地位崇高的人,也都熱心響應慈濟的志業。比如,前行政院的李院長,內政部許部長,前省府邱主席、教育部毛部長等四位中央首長聯抉來花蓮,視察慈濟的各項建設,他們看到及聽到慈濟的種種情形。甚為感動,也加入慈濟成為會員。李院長首先表示加入,邱主席聽了也說:『我也要加入』,許部長和毛部長也相繼響應。
邱主席很幽默地向許部長說:『我早一分鐘加入,我是師兄,你是師弟!』
毛部長說:『那我是最後加入,排行最小了!』整個會場充滿了祥和的氣氛。
隔天初五省政官員團拜時,邱主席講話中,呼籲全省各階層省政官員,都應有慈濟的精神,他說:如果大家都有慈濟的精神,那台灣會變得更好』。
行政院李院長於團拜時也說他已加入功德會,許部長於內政部也都提到已加入慈濟,他們都是顯貴的人士,卻仍以加入慈濟而欣喜。另外,慈濟的榮譽董事,很多也都是富有名位顯達的人士,而且能以慈濟精神為依歸。
佛陀說『富貴學道難』,而在慈濟的世界中,因大家都能發揮善心,因此學道就不難了。他們取於社會、用於社會,而且能夠去除貢高我慢的心態。這即是富貴學道者,即使是難,在慈濟世界裡也不成其難了。
精舍經常有來自全省各地的人士,有些是前一天到來,第二天清晨就組成了浩浩蕩蕩的朝山隊伍,大家不分貧富、同聲念著佛陀的聖號,三步一拜,腳步整齊地踏上慈濟的菩薩道路;在這隊伍中,有多少富貴人家啊!他們既能發心布施,也能去除貢高我慢,所以慈濟世界中『富貴學道難』已不算難。
世間沒有定命定數,佛陀說:『一切唯心造』。一個人的命運是貴是賤也不是定數,如果是困境重重,但能堅毅突破,一樣能轉變自己的命運和業力;世間沒有不可轉變的難事,只要是虔誠的學道者,普天之下沒有不能扭轉的難事。我們除了修福之外,還要修慧 -- 福慧雙修。布施故然重要,學道也不能忽視,福慧具足的人生,才是可貴、幸福的人生。
自取其辱 故事小品集
雲門禪師初參睦州禪師的時候,被三搥其胸,三逐門外,經過千辛萬苦,才能開悟。以後便四處雲遊,後來在江周遇到了一位叫陳操的尚書。陳尚書也一位禪門學者,初見面的時候,陳尚書便以一種考試的口吻問禪師說:「什麼才是納憎的行腳事呢?」
禪師不打反問:「你這句話問過多少人了?」
陳尚書說:「不管問過多少人,今天我祇問你。」
禪師回答說:「這事且慢談。先問你,什麼是如來一代,三藏教義?」陳尚書回答說:「黃卷赤軸。」
禪師一針見血,開示他說:「這祇是文字紙墨,不是佛法真義。」
陳尚書至此無言可答。
在修道的路途中,許多人無論在經籍,或是禪悟的見解上,都祇是一知半解,甚至祇能稱是皮毛見識;但是逢人便自吹自擂,這種好為人師要不得的心態,祇能讓自己退步;何況,日久見人心。
邁向公元兩千年 編後語
感謝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點傳師慈悲及各位道親前賢的不吝指教,使得屬於大家的感恩園也即將邁入第六年,回顧五十五個月來,心中要說的,除了「感恩」,還是「感恩」;感謝在這亙古佳期能得聞天道,並受名師一指點,進而能在點傳師慈悲帶領下,這麼殊勝的大道場中,接受洗禮,學習編輯「感恩園」月刊,此間點滴感受,盡在後學們心中。當然這期間有諸多疏失,望請各位前賢多見諒。
回想當初設立感恩園的最大用意,是希望利用每月短短的一封刊物,將道場活動訊息,較完整的傳送給大家,其中並加入聖賢仙佛慈悲開示的真理妙訓,道親前賢的修道歷程,以作為修道路上的補充靈糧,雖然只是一、二張,但如果用心去體會,相信必定會有非常大的感應與收穫,(大概編輯小組們的收穫是最大的吧,因為在這過程中我們有第一手資料!)真的非常感謝各位前賢的鼓勵與建議,感恩園才能夠一期又一期的出刊。
最後衷心期望各位前賢,若您尚未走入修道辦道的聖賢之路,真的要加快腳步,跟上這個佳期良辰,否則一失人身是萬劫難復啊!若您是老道親了,更應保持初發心,再接再厲,突破萬難,真心下工夫,廣渡眾多未得渡的親朋好友,不要錯失這千古難逢的好時機,所謂「智者握機而發,愚者失機而悔」。且讓我們能在點傳師慈悲的帶領之下,共同攜手、精進不懈的邁向更寬廣的未來,順祝各位前賢平安健康、幸福圓滿、聖凡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