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74(2009/1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當你們修得好時,老師我感到安慰;
你們若修不好,老師我還感到真慚愧呢!
怎麼活佛所教出來的弟子是這樣的呢?
看看,日落日出又是一天啊!你們的人生是怎麼去面對的呢?
【同修不離道伴】〜活佛老師慈悲
徒啊!你們要是能跟你的後學們和和氣氣的相處在一起、上下同心同德的話,那便是你們的福氣,那也是為師的福氣,更是整個眾生的福氣;如果還爭著分別你我,分別得那麼清楚的話,你們想想,貪、瞋、痴地獄三條根,要怎麼斷啊?
人要能夠容忍啊!「有容乃大」懂嗎?要能夠互相提攜、互相規勸、互相接納對方意見,而不是各執己見。各執己見,要如何辦事呢?要拿出智慧來,沒智慧,事情要怎麼辦呢?
徒兒們如果有我錯的心,我向老中懺悔,什麼都是我錯,你就是佛了,這樣才是一個其正的修道者;若你不是修得人我相皆破除,那你又修的是 什麼?再說,大家都是同修,徒兒,你們都是兄弟姐妹,也要一起成佛。當你看到兄弟姐妹有錯時,是誰的責任?是你自己修不好,你自己沒做好,是不是?是你沒 做好,你沒有包容心,你沒辦法感動兄弟姐妹,你沒辦法教導他們啊!當你們修得好時,老師我感到安慰;你們若修不好,老師我還感到真慚愧呢!怎麼活佛所教出 來的弟子是這樣的呢?看看,日落日出又是一天啊!你們的人生是怎麼去面對的呢?
人和人一定是要相處在一起的,只有在相處的時候才知道自己的個性是怎麼樣。如果你自己一個人住,你就永遠都會覺得自已是對的、是好的、 是圓滿的、完美無缺的。所以,當人和人真正相處在一起的時候,你才會發現你的缺點在哪裡;當別人嫌你的時候,其實是在幫助你,幫助你找到自己的缺點。人 啊!最可悲的是不知道自己的缺點在哪裡,如果徒兒們能自覺,知道自己的缺點而能夠改過,這個人就了不起。
人和人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和平相處。當我們改變自己,對人有一顆禮讓的心,有一份愛人的心,你這一個個體,就可以和每一個人圓融相處, 表示和平,不信你們問一問自己,你們週遭和平嗎?你會不會有事情不順心?你會不會從早上一睜開眼睛就不停的囉嗦、不停的罵?事情都是希望更好,但是就是會 有怨言?你心裡會不高興、會罵人、會責備人,你的身邊會有小戰爭,為什麼?想一想,為什麼自己的周遭不能真正的很和平?
修道嘛!就是要和平,委屈自己圓融十方,就是要煉一份德性、一份包容。我們說:「宰相肚裏能撐船」,不做宰相,肚裡也要能撐船。多一份 包容,多一份關愛,多替人家想一想。要如何替人家想呢?平常我們替自己想習慣了,總是會想:「那個人講了那麼重的話傷到我!」, 心在滴血,猶如刀割,你們總會覺得人家傷害到自己,只因為一句話;可是你們也要想一想,為什麼人家會說這一句話?是不是你也曾經說過這一句話傷害到人家? 還只是因為你特別在意這一件事?打一個比方說,坤道總是怕胖,其實胖不胖沒關係,但是如果人家說:「啊喲!你胖囉!」就覺得很氣憤,覺得這個人敢這樣暗箭 傷人,然後傷回去:「你也胖了不少喔!」於是戰爭就開始了。為什麼不回過頭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常傷到人家?當你們在防衛自己的時候,是不是也曾派兵攻 打了人家?想一想喔!這是很少人去想到的問題。
所以為師現在要你們知道,世界上沒有一件完美的事情。你看月亮,就是會有陰晴圓缺才會美麗,人也一樣。世間上有那麼多的人,用那麼多的米去養那麼多的人,可是每一個都長得不一樣;世間也正因為每一個人的不一樣,才顯得有色彩。
如果希望每一個人都應該如何如何,吃飯一定要吃什麼飯,穿衣服一定要穿什麼衣服,走路一定要從左腳開始走,語言一定要講什麼語言,如果每一個人都照著你的理想去生活的話,有一天你一定會悶得不得了,太悶了;如果這些人都像自己的影子一樣,那麼世間還有什麼美麗呢?
打一個比方,人和人的個性都會有所不同,有的人比較會鑽牛角尖,比較優柔寡斷,遇到了事情會悶悶不樂,但有的人個性就比較活潑開朗,因為有他的樂觀,才能夠開導你,你才能夠重新生活,因為要有不同的人,不同的個性,所以世界才會很美好。
退一步來想,你去看人家的缺點,其實那正是人家最可愛的地方。例如說,你看到了你太太每天早上蓬頭垢面的,心裡其實是很不喜歡,但因為 她是我最親的人,所以就試著每天早上唸三遍她的名字:「我很愛她,雖然蓬頭垢面的,但也滿特別的,別人要弄這種造形還弄不出來呢!」要用這種角度去想,生 活是不是會過得更美好?
做人家先生的,常被嫌髒,身上都會有一種味道,但是你也要這樣想。是哪一種香水,做得出這一種味道來?多特別啊!不要把人家的缺點作缺 點看,要把人家的缺點當作特色,試著做看看吧!平常街坊的三姑六婆,特別愛說話,只要一開口就停不了,那也是人家的特色,他可以不喝水,不休息一直講,你 能嗎?要由衷的佩服人家,世界才會更美好啊!
改變自己,你們才會快樂起來,會很有原動力。
就從當下,現在開始,自己要想一想到底有哪一些地方不圓滿。為什麼個性總是沒辦法和別人好好講話?如果徒兒們可以察覺到自己不好的地 方,那麼就好好改變它,向你們的敵人示好,對他們微笑,不要要求別人先對你們微笑,就從自己開始做起,這樣,你們就可換取自己終生的幸福了。自修與共修有 什麼不同呢?自己修,跟別人沒什麼接觸,也不會引起隨便亂發脾氣的毛病;自己修,改毛病改得快。但是辦道呢?因為接觸的人多,所以磨擦就多,尤其是認識的 人那就麻煩了,因為他們太了解你,太清楚你的習性,所以會有是非,是不是啊?那麼,在這個辦道當中修道,是不是就很難?很難要不要修啊?今天就是因為辦道 當中修道很難,徒兒們還願意修,才能顯得出這個道的珠勝,是不是?
修道不是說不要離開佛堂嗎?因為在佛堂有同修,大家有一樣的共識、一樣的目標、划著同一艘法船,凝聚力量、大家團結,這種感受和理想是不同的。聽課收穫最大的其實是自己,跟講師一點都沒有關係。所以多聽課可以幫助修道,有疑問也可以得到解決,這就是修道不離開佛堂的好處。
哭,只是人生的一部份,也只是感動的一小插曲而已;其正的成功,是要收拾眼淚,大家好好出去發揮,你們說是不是?真正的感動,是把以前 做過的錯事徹底改掉,不再犯。酒色財氣是四堵牆,這你們都知道,而現在社會的五花八門是多又多、稀奇得又稀奇,你們得要小心哪!是不是只要你們德性足,只 要你們正氣夠,一切就都可以突破?為師對每個徒弟都深具信心,為什麼你們對自己卻那麼沒信心呢?當你沒辦法渡人的時候,你們都會到佛堂叩叩頭,而當你們嘴 巴講是非時,為什麼不用那個心來誦誦經呢?叫你們來佛堂護持就是叫你們來聽聽眾生的心,要你們來體恤體恤他們,而不是要你們在這邊讓仙佛來要求你們。
眾生的呼吸聲你們聽到了嗎?辦道人的辛酸你們嚐到了嗎?停頓的心,你們身為點傳師體會到了嗎?你們真的了解他們為什麼停頓了嗎?你們跟他們可以就是息息相關。老師我常講,沒有民哪有官哪!沒有道視哪來的點傳師,哪來的講師,哪來的壇主?所以,你們好自為之。
你們的問題有辦法一一來問為師嗎?前賢是個寶,多請前賢去你家成全家人,而你也要慢慢改變自己,那麼你一切不順的情況也會跟著改變。不 要只想到自己,大家有緣才能成為同修呵!也不要忘了家人,多少也要為家人盡點心;你們知道什麼叫「共修」嗎?家人如果不明理,你們互相修理來修理去,這也 叫共修。你不要認為家人不修道沒什麼,其實他們就是造就你的人。
今天你們修道修得不輕鬆,是因為你們責任重,老師我活得瀟灑自在,那是因為我懂得去轉換。一個念頭,它可以讓你生,也可以讓你死,所以 念頭很重要啊!車子的轉換器是離合器,那心的轉換器是什麼?(念頭)是啊!你自己可以轉換的,不必藉由別人,這才叫「妙智慧」。人人都有離合器,該不該轉 念自己要知道。
所謂不忘初發心,這是對自己而言,在維摩經所講的「不請之友」!眾生有不請之友,謂之菩薩!就是要時時幫助你所認識的人;至於同修之 間,那更不用說了。八大人覺經所講的「不念舊惡」,同修之間,時時要體諒、要原諒,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在大乘起信論所講的要「不變隨緣」,也就是對一切 境、一切的人都一樣,不要再攀緣了。
末後了,要懂得調伏心性,否則很危險!發出每個人自有的本心、本愿;現在不僅是「自性自渡」,更要昇華到「共渡共了」了!
為師告訢你們,你們要有關懷的心,時時去關懷眾生,不要在你的同修有了困難時,你們都不去找他,那樣就沒有了同胞愛了!
增進孩子的學習動機
「對學校功課沒興趣」,「不知道學這些要做什麼?」是國中生對國中學習生涯常見的反應,為人父母總會擔心自子的子女在課業上不如人,或學習成就感低落,更深怕孩子因此而喪失了學習的動機,更嚴重者造成中途輟學的主因,對孩子的學習階段畫上一個休止符!雖然升學不是生涯發展的唯一過程,但國中、小仍是我們應盡的義務,有了基礎課程的培養,可提昇國民的知識水準,更是為了將來再升學或就業上的一個根基。
「行行出狀元」是我們一直深信的,讀書可以是一種興趣,也是個人培養各方面興趣的基礎。作家林清玄曾說:「年輕是一種很容易失去的東西,而且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失去了。把所有的時間花在讀教科書和考試的青年,會失去青春的許多夢想與美好的日子,他們也很容易在考試的壓力裡失去對生命美好的信心。」所以為人父母者,不應將自己無法實現的夢想,委由子女去達成,更不應存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因為時代的潮流在改變,價值觀也不斷的變,讀書升學的路,只是人生歷程中的一段路,只是人生中千百條路中的一種選擇罷了。
因此父母在關心子女的同時,需考量子女的能力、興趣、以及學習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了解問題的真相才能給孩子適合的建議。父母在子女的成長過程中,要做一個領航員,一方面在子女求學之外,讓他學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技能;一方面在子女人格發展上,應求其正常發展,使孩子了解自己的能力、興趣、性向,有能力思考如何建立並規劃自己的生涯,最重要的是在青少年時期要讓子女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是非對錯價值判斷之能力。
天下父母心,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龍成鳳,在自我深索的過程中,主要是認清自己的能力、個性、興趣及價值觀,了解自己後,較能從中去鋪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父母可在日常與子女互動時,協助孩子:
1.認識自己:包括個人的能力、興趣、性向,透過輔導老師的資源,協助解釋分析。
2.認識未來的職業應具備的能力或條件:透過與子女討論其職業生涯規劃,能清楚的看到為了從事某項職業所必須具備的能力,如國內電腦程式設計師需要大專以上資訊相關科系畢(學歷),喜歡接受挑戰(個性)等。
若孩子的選擇是希望升學,然而在求學生涯過程又有所挫折時,父母必須更加關心其狀況。至於父母如何檢視自己是否關心子女的學習呢?以下提出幾個問題給為人父母自我省思:「我做到了多少?」
1.我是否經常注意子女讀書情形及生活規律?
2.我是否非常注意子女考試成績好不好?
3.當子女的成績稍有進步時,我是否給他讚美和鼓勵?
4.當子女學業成績退步時,我是否先安慰他一番,然後鼓勵他要加倍努力?
5.我是否常和子女討論功課,且熱誠的提供意見?
6.我是否鼓勵孩子多學習有益的活動,如:學樂器、樂意答應購買?
7.我是否對子女功課所需的書籍、文具,樂意答應購買?
8.我是否經常和子女討論他未來的目標?
9.我是否讓子女了解我對他未來的學歷和職業,有較高的期望?
10.我是否經常和學校老師主動連繫?
如果父母對上述十題的問題答案越肯定,則對子女的學習是一大幫助,許多研究發現:父母若能重視教養,從小對孩子有正確教育態度、適當的期望,必能使子女有較高的學習意願,而學業成就也較高。最忌諱的是與同年齡的友伴相比較,使孩子不僅缺乏自信心,更會懷疑父母是否關心他。
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以社會工作之專業角度來看職業教育,給家長一些建議:
1.積極了解升學就業管道:如升高中、升高職,升五專、升軍校、升夜(補)校,或是參加技藝班,不僅是學校制度不同甚至師資、學校風氣、開設科系等,都可透過相關單位加以收集資料,以為將來奠定良好基礎。
2.善用輔導測驗資料:各個學校的輔導室,都有許多測驗可以使用,來幫助同學了解自己的狀況,如性向、興趣等測驗。透過嚴謹的態度量表所測驗出來的結果,不僅可提供一個科學性數據來表示孩子的性向,更重要的是參考其結果,與孩子討論是升學或就業。
3.確認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和別人不一樣的:人是獨立的個體,父母必定要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而且在每個人的人生本位中,都是不可脫離的環扣,只有每個人做好自己本位中應扮演的角色,才能朔造成人才。
4.了解職業無貴賤之分:我們對職業應有一個觀念,職業應依造個人的興趣與能力來做決定,平時應多培養孩子對事務充滿興趣,有助於子女在廣泛的世界中,尋找到屬於可發揮的一片天地。
孩子要在一個溫暖、適當壓力之下的學習環境,才能培養其完整的人格,當子女的就學生活有挫折時,父母千萬不要以為是小事而漠視,應究其主要的原因與子女討論,以免子女為了不傷父母的心反而將問題掩蓋住,小洞不補救,大洞就沒救了。
父母在生活教育中,不需有太多的價值判斷灌輸給子女,讓子女自己思考,反而是訓練其獨立自主的個性,更會學習到對自己的行為決定負責,至於這樣的教育是民主的、是關懷子女的,透過這樣的方式,孩子自然而然會為了自己所做的決定付出了。
最後摘錄「國中生有效讀書的指導要訣」一書中所載讀書十守則,供大家參考:
一、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場所,研讀固定的學科。
二、以獨立學習的精神讀書。
三、一切學習需做筆記,至少記下重點。
四、克服不利環境。
五、佈置良好的讀書環境。
六、精讀之前,全部先略讀(瀏覽)一遍。
七、加快閱讀速度。
八、讀完立即背誦要點。
九、經常對疑問加以研究。
十、多方面參考資料,然後整合。
說話的藝術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絕對不能說。
不開心的事,找對對象說;開心的事,看場合說。
別人的事,最好別說;自己的事,聽聽別人怎麼說;
長輩的事,多聽少說;
師長交代的事,馬上做~不用說!
快快樂樂的渡過每一天
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
但我可以控制生命的深度和廣度
我不能左右天氣 但是我可以改變心情
我不能控制他人 但是我可以掌握自己
我不能改變容貌 但是我可以展現笑容
我不能樣樣勝利 但是我可以事事盡力
我要學會用愛心 來關懷身邊的人
時常懷著感恩的心 來看待週遭的人事物
就會發現人生的美妙 快快樂樂的過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