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20(1997/0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緬懷聖慈大仙感言 何木火敬筆
言及聖慈大仙行誼,不免心亂如麻,內心百般激盪,情不自禁淚已潸潸..,大仙啊大仙!憶起昔日的您,對後學們的關懷、鼓勵,無微不至、真切的法雨滋潤,親切慈祥的德行感昭,點點滴滴,歷歷在眼前,一幕幕的浮現眼底,您的聖跡典範,後學至今依然永銘於心,未敢忘焉!
在此,後學就來描述對聖慈大仙的修行聖跡典範,稍作報告。聖慈大仙非常慈悲,至誠感天,尤其對道真、理真、天命真更是百分之百的肯定!再則又對於尊師重道這方面,真是不敢掉以輕心,所以時常對後學們,提及老前人、前人的德性,以及他們當初開創道場的路途,是多麼的辛酸與艱苦,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有到精的種種艱辛歷程;讓後學們終於能確實體認天恩師德的浩瀚,及老前人、前人的大恩大德..。
聖慈大仙早期奉老前人之命,自臺北南下到員林來開創道務,當時家境貧苦,於是租房子在市場裡,居家非常簡陋,市場內又髒、又亂,味道又難聞,而且連一張適當可休息的床舖都沒有,而是用過去裝肥皂的木箱,疊起來當床底,再鋪上水泥工用過的木板,一塊塊鋪在上面,當作床舖來休息..,當時為了開創新的道場,而處於這種內心備受煎熬的環境下,依然忍受且抱道奉行、無怨無悔,真是「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啊!」如今有誰能受此內心煎熬的苦呢?也正因為如此,而感動許多後學,由於至誠感天,更成全了無數的有緣人。
另外,在成全道親方面,聖慈大仙本著仙佛所言:「一日修來一日功,一日不修一日空。」的原則下,到處成全道親,這方面更是讓後學倍加感動。大仙常利用小孩去上學的時候,趕緊快步騎著腳踏車去車站搭車,到各處成全道親,使之發心向道,當腳踏車一騎到車站,剛好看見公車即將要開走時,情急之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跳下腳踏車,只為趕上公車,竟然來不及將腳踏車停好,便一手推開腳踏車,急忙的趕上公車!當目的地到達後,下車又趕緊到道親家裡,由於當時大道未明朗,加上新道親對道之尊貴不能體認,有時候口渴想喝水,但不好意思開口要水喝,就連中餐、晚餐也是同樣的情形!明明是中餐還沒用,卻跟道親說用過了才來,就這樣空著肚子..只為成全道親!每次回到家中,總是又飢、又渴、又累,身心疲憊。如此,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數十年如一日。終於積勞成疾而身心不適!可是聖慈大仙卻依然不曾有所怨言;而後學就是如此被大仙的此種為法忘軀的超然的德行所感動..,一位全不為自己,只為別人著想的菩薩心腸,此等精神是何等偉大而超然啊!
至於聖慈大仙平時對道親的關懷,更是無微不至,一聽到有道親身體不適或生命危急時,就親自前往探訪關心,噓寒問暖一番;若病情嚴重者,甚至誠心代為叩求仙佛慈悲,庇佑道親早日康復,而一切都由她老來承擔。像這種悲天憫人的菩薩心腸,關懷備至,情同母子之深情,如自己慈母一般..;這一切若不是道之尊貴,誰願如此呢?
當聖慈大仙功果圓滿,即將回天交旨臨行之時,便希望見到道親最後一面,當後學們圍繞在大仙身旁,後學內心多麼盼望大仙的聖體能安然無恙,繼續引導著我們奔向理域,此時大仙一一牽著後學們的手,一而再,再而三的耳提面命,再三囑咐,真心對後學們再次強調,修道這條路是千真萬確不會錯的!活佛老師慈悲曾引導著我到天堂一攬勝境、瓊樓玉宇、騰雲駕霧,仙境啊仙境!日後要好好跟隨老前人、前人,兩位老人家,是有一大事因緣,唯有好好為道場盡心了愿,更要有赴湯蹈火、萬死不辭、永不退志的信念,如此方能報天恩師德於萬一..。
聽了大仙臨行前彌足珍貴的金玉良言,後學們頓時熱淚盈眶、聲淚俱下,場面霎是感人溫馨,同時奠定後學們對道表白的遠大志向,內心默許著效法聖慈大仙的志向,堅定不移、永不退志,「生雖不在道場,但死願死在道場」的大志向,要效法您的真知妙智,用短暫化為永恆。您偉大無私的精神,永遠烙印在後學們的心中!大仙啊大仙,您的聖蹟典範處處皆是,實在難以言盡,而執著此禿筆的後學,更是難以將大仙您的聖跡一一描繪,點點滴滴,一切一切..。以上是後學對聖慈大仙的崇高德行,聊表內心至深感言;最後在此默求聖慈大仙慈悲,暗中打幫助道,使整個大道場人才濟濟,道務蒸蒸日上。
聖慈大仙給我們的一封信
各位道親大家好:
憶起相處已有十幾年時光了,未曾相處這麼久,養病大約有三個月,受大家熱心的關懷,在此致萬分謝意,未知大家進德修業有否進步?惦念之至!
俗云:「健康是福」,沒有健康的身體,不但無法利益人群,更是浪費我們的光陰啊!所以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更需要求得智慧的充足,精神敏銳,這樣才比較踏實。不求事事如意,運命皆通,所求的是:「要如何發揮健康人最深度的功能,而使眾生解脫苦海,那就是本身要具備信心、毅力與勇氣」。人生何處無坎坷呢?人生何時無人我是非的障礙呢?這實在是不可能的。既然如此,我們應該有一個追求的目標,那就是信心、毅力與勇氣。有了信心,可以建立毅力;有了毅力,可以產生勇氣,進而突破人我是非的障礙,所以信為功德母,信為諸佛之母。
我們能夠透徹了解人生的真相,對過去的人生,只有時時刻刻的自我檢討,昨天已逝,不知道自己有成就什麼?知道反省過去才是正確的人生,若是隨著日子的消失,而只是追求眼前的慾望,這叫做顛倒人生啊!所以我們要常常檢討自己,不可迷失自己,也不可以浪費時光呀!自我最可貴,自我最完美,要能夠認清最完美的人生,找回自我,唯有修道。修道要存著誠,人生之美莫過於誠。中庸云:「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至誠如神」。
我們都認清了真理,明白自己為何要修道,既然認清了目標,並了解從凡夫的起點,一直要追求到聖人的境界,人生的道路一定是非常的坎苛,必定要經過人世的磨練,才能夠開創康莊的道路。既然這些都是理所當然的事,那有什麼好計較呢?計較就是因為自己不能看開,不能夠透徹道理,不能夠體會仙佛的心懷。所以才就沒有人世的計較,若是能夠悟透一切真理,就沒有人世的計較,這才是在世的解脫。
除了認清道理之外,還有一件非常重要之事,那就是知眾生同此皆善,知眾生你我同此平等,不只我可以修行,可以成就,一切眾生都可以成佛,同樣能夠證得菩提。所以我們要敬重一切眾生,如敬諸佛。法華經提到:「常不輕菩薩禮拜恭敬,我不敢輕視如黨,將來皆得作佛」。我們要學常不輕菩薩的精神,不輕一切眾生,尊重人人皆能成佛,要與佛同等智慧,必得要好好的修,腳踏實地,
步步精進,要時時刻刻的鞭策自己,常常有慈悲的心,常與一切眾生樂。佛法不離慈字,慈就是廣大的心,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我們的心要非常的寬容,可以包容普天下的眾生,皆能得到安樂。慈不只是心要慈,有人說我非常的慈悲,無害人之心,我心地非常的善良,這是不是真正的慈悲呢?這只是心念而已,卻不能付諸行動,所以無益於眾生啊!落一個空開花不結果。我們應該兼善天下,發大慈大悲的心,效法聖賢仙佛的精神。
諸如釋迦如來佛慈悲救世的精神,為人類解脫生老病死,轉識為智,引迷入悟,祂的愛何止人類,更惠及四生六道,一切有情眾生,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因祂有這種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襟懷,故能成為人天至尊的三界導師。
孔子為實現大同世界、天下為公的理想,奔走各階層,一輛馬車周遊列國,名利薰心的各國不能採納,但是他的愛,並不因而廢止,更因而發揚光大。對於國家、教育、道德,有莫大的貢獻。故有:「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之嘆!全世界為紀念他的浩蕩恩典永垂不朽,特尊為:「萬世師表,至聖先師」。聖人無私慾,天下唯一家,時時無不以蒼生苦樂為念。諸位!學聖人君子,要學得像,若學不像就變成小人了。
諸位都是發心修道的道親,一定要好好的修持慈悲心。所以身體力行平等大慈,擴大我們的心與愛,別人無法做的,我們要行動,就是時時刻刻散播快樂的種子給眾生,不可有人我之分別,也不能有親疏的分別,大地眾生皆是我親、皆是我的眷屬;老者是我的父母,中年者是我的兄弟姊妹,幼年者是我的子女;要將小家庭擴大為大家庭,將自我小範圍的愛,擴大為普天下眾生的愛。若是要救人脫苦海,必須先調和自我適應他人,我們如果不能調和自我,絕對無法適應他人;想要適應他人,一定要先縮小自己;若是能適應眾生,眾生就能和我們調和。仙佛為了渡化眾生,必須再入娑婆世界,需從眾生的生活,化與眾生相同的凡夫心。若是無法適應別人,就無法渡未來的眾生,仙佛菩薩駕此慈航,就是要渡苦難的眾生,祂們為了渡化眾生,必須先受盡一切的苦,忍受一切苦相,才能適應眾生。 我們應該在真善美的人生當中,好好的自我鞭策..,互相的鼓勵吧!更感謝天恩師德,讓我們生於道場家庭。
祝
道安! 聖凡如意!
曾點傳師 于感恩樓 八十年九月
跋:農曆十一月二十六日,適逢聖慈大仙成道五週年紀念日,後學們除了誠敬的追思禮拜外,藉此感恩園地刊登曾點傳師在養病期間,心繫道親們遙寄之書信全文。但願各位前賢多看、多思考,再次出發,效法點傳師的修道、辦道精神。
成長之路 力文
這篇心得在後學哥哥的催生之下,從尚未入伍至今,好不容易才真正有時間可提起筆來,淺談自己的成長歷程。首先要感謝各位前賢給後學這個學習、成長的機會,也期盼早日退伍,好盡快投身盡力於道場中。
以前後學住在圓明伙食團的時候,沒能知道好好把握時光,浪費了不少的成長機會,更放棄了許多的機緣,也沒能在心靈上做良好的充實,總是等到後來才感到後悔..。一直到了勤益工專畢業前夕,與一位前賢聊天時,他有許多話都當頭棒喝似地敲醒了我。所以很懊惱自己浪費了許多寶貴的時光,不過很感謝那位前賢,讓後學感悟許多。在伙食團那段時間裡,自己學習了不少,可說是奠立了日後修道、辦道的一個重要基石。
以前在腦海中常會浮現一些問題:「為何我們會當人?目的又是為何?」一直不能夠找到答案,直到入伍三個月來,身在金門前線服役,才從周遭的人事物中,領悟到許多道理,特別在軍中更是一個可讓自己成長的地方,而最大的考驗則是素食問題了。記得在新訓中心時,有弟兄叫我別太在意吃素,後學則問他一個問題:「請問你有沒有自己的希望、理想和堅持?」他回答:「當然有啊!」「而這就是我的希望、理想和堅持!」我答道。
最近利用時間看一本不錯的書,相信許多前賢都已經看過,就是「心靈雞湯」,可真是受益良多。書中用許多真實的小故事組合而成,每篇都是一個大道理。其中後學記憶最深刻的一段加粗字:「讓別人的生命有一點不同、有一點亮光,是何等簡單啊!」在道場上學習的我們,更是要走入社會、走入人群,
期許並引渡身旁的有緣人也能早日登上彼岸,也感受到「道的尊貴、人身難得...」。
有時會聽到軍中的弟兄抱怨東、抱怨西的,說別人又如何虧待自己...;更有些弟兄自私自利,凡事只想到自己的權益,從不為他人著想,不時更以「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話來做為尚方寶
劍。後學覺得這句話中的己,絕不單指「個人的己」而已,因為「社會是己、國家是己、眾生更是己啊!」二年的軍旅生涯也已過了六分之一,希望趁這段時間多種下善因緣,期許自己、勉勵自己,人
並不是來人世間庸庸碌碌過一生的,而是要把握每一個當下,腳踏實地於每一段無常的瞬間裡,犧牲自己、付出自己,以他人的歡喜為歡喜,以他人的成功為成功,因為我們都是一家人,不是嗎?願與各位前賢共勉。
註:本文作者剛畢業於勤益工專,就學期間住在圓明伙食團,是本刊編輯小組之一的張德酉張兄的弟弟。
塞翁失馬的故事 淮南子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常八九,一時的失意並非永遠都失敗,誠如一句銘言說道:失敗只是一個事件,並不代表你是一個失敗者!相反的,事事得意也並非好事,因為爬到最高峰後,接下來的可能就是下坡了!因此,如何看待如意或不如意的事,則需要有一些智慧了。人的幸運與不幸有很大的變化性,讓我們從淮南子中的塞翁失馬故事來談起吧。
從前在邊境地區,住著一名姓塞的男子。有一次,這一名男子所飼養的馬,不知因何緣故而受驚嚇,竟然衝破圍欄,跑到國境外去了。由於當時馬是生活的必需品,所以鄰居們都來安慰他,他卻一點也不難過,說:「也許這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啊!」幾個月後,先前逃脫的那匹馬竟帶另一匹駿馬回來,大家都前來恭賀他,但是他卻一點也不覺得高興的說:「這也許是禍事將要發生的預兆!」
不久,那匹駿馬生了小馬,他家快被馬給塞滿了。有一次,塞翁的兒子從馬背上摔了下來,受了重傷,鄰居門前來探望的時候,塞翁說:「也許這是幸運的開端呢!」一年後,北方的異族大舉入侵,越過邊界攻打塞翁居住的村落,村中的男丁全都被徵召入伍作戰,許多人不幸戰死沙場。但是只有塞翁的兒子因為身體受傷無法行動,因而得以免除兵役,使得家中父子健在。
註:本篇文章後有加了一段話:「幸轉不幸,不幸轉幸,此變化之奧妙,實難以觀測。」在說明人世間的任何好事、壞事、有利、不利,都只是短暫的過程,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平常心去面對,能往好的地方去著想,相信任何再大的困難都容易解決。另一方面,一時的飛黃騰達,之後也許就是窮困潦倒,所以不能太過得意。所以只要我們用健全的心態與平常心,去面對任何事情,相信結果終究會令人滿意的。
誰造就了我們的下一代~讀後感 修德
這篇文章是節錄自張老師月刊出版社的「愛兒備忘錄」一書中十七點孩子的心聲,的確這是現代父母親需要了解的寶典,如同上期所刊登的〞誰造就了我們的下一代〞中的子女教養問題;我們要造就怎樣的下一代,是要學習的,更是要用心的,不是光教他如何將成績考好就沒事的,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他是看我們所做的,不是聽我們所說的,我們的行為才是他的榜樣啊!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但不一定真正知道為什麼要這樣,這就是我們更需要注意的。
誠如美國有一份資料統計:小孩子在三歲前已奠定了語文能力基礎,在五歲前其個性就已成型,而在七歲前他的人格特質則已定型..;由此可知,小孩未來會是怎樣的一個人,對社會是一位貢獻者?或是一位問題製造者?其實早在七歲前就已註定了!也就是說家庭教育比起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更是重要上好幾倍;誠如偉大的佛陀也說過:孩子所有的問題是來自父母親的智慧不夠{不夠用心}!的確要好好省思一番。而現今為人父母都一股腦的將孩子往補習班送,忘卻了五育並重中排行第一的〞德育〞才是孩子的根本,所以綜觀所有社會問題,其因由都來自〞缺欠道德〞而已,因為只有在有道德的前提下,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所以教育孩子有一個好的人格特質,真的是為人父母親的最大任務。
以下特提供這份資料與各位前賢共同分享,但願我們的下一代都成為社會的造福者。
一、親愛的爸媽,請別寵壞我,任何我所想要的東西,我不該全部擁有。
二、請肯定地對待我,而不要心存慌恐,唯有如此才能夠使我清楚明白自己明確的立場。
三、請不要對我動粗,這樣我會更溫順的遵從你們,否則將會使我認為暴力強權是可解決一切。
四、請不要反覆無常,否則我會茫然不知所從,而沒有辦法處理一切事情。
五、請不要輕易許諾,因為你們可能做不到,那樣會使我無法相信你們。
六、當我的言行恰好觸怒你們時,請不要大發雷霆,否則我會刻意贏取這種勝利。
七、不要太在意我說我恨你,因為我並沒有這意思,我只是要你們對於你在我身上的事感到歉疚。
八、別讓我覺得自己幼稚無知,否則我會裝得像一個小大人。
九、請不要老是替我代勞,這樣會使我覺得自己是個寶寶,而不斷 的使你們為我辛勞下去。
十、別過分注意我的壞習慣,否則只會鼓勵我維持這個壞習慣。
十一、請不要在別人面前公然糾正我,如果你們私底下平心靜氣的勸說,我會更加小心。
十二、在起衝突時別嘗試討論我的行為,因為當時我沒辦法注意聽,也更不願協調,當然我們可稍後冷靜再說。
十三、不要對我講道,事實上你們會訝異我對是非善惡已經有相當程度的了解。
十四、別讓我覺得做錯事是一種罪惡,我要學習不致因為自己做錯事,而認為自己是個差勁、做事不會成功的人。
十五、請不要吹毛求疵,苛求盡善盡美,否則我會故意裝聾作啞來保護自己。
十六、請不要求我對每一種過失行為加以解釋,給於具體的理由,有時我並不知道我為什麼會這麼做。
十七、當我誠實回答時,請不要嚴勵的責備我,否則我會因為驚嚇而說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