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73(2001/06)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心踏實賦 韓大仙慈悲
點亮一道自性光芒 燃引無數眾生導航
繼承聖賢濟世志向 學習菩薩慈悲衷腸
背負使命果敢擔當 勇猛精進積極前往
縱然有毀言謗語 重重考驗阻擋
視其欲成就我之墊腳石 測試我之意志否堅強
沒有怨天尤人 沒有暴棄沮喪
懷存感恩 時時反省觀照
期許勉勵更加成長 做與不做間
繫乎對天之一點至誠虔敬
而非關人前之虛情矯飾
沽名釣譽否傳揚 就算默默無聞
也要真心付出 貫徹始終表穹蒼
無為奉獻默默耕耘 做好代天宣化鞏固的橋樑
履踐使命全力以赴 不求有何功償
但求克盡厥職 了卻愿力無愧俯仰
報得天恩師德長 證得道品馨芬芳
方為踏踏實實的修道郎
新世紀點傳師的慈勉 詹學敏講師側記
日月運行毫不留情,年節至今已匆匆過了三個月了,你們可曾試想在這一季中,做了提昇自我及利益眾生之事嗎?或是渾渾噩噩了無目標渡過呢?如果是後者真是枉費上天給你大好的生命與時間,不懂珍惜時光的寶貴。
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有其聰明的思考力,做事有計劃,不像動物肚子餓了才找獵物吃飽了就休息,找不到食物就餓肚子,過著有一餐而不知下一餐在哪裡的生活,生為一個自詡是萬物之靈的人們,可以善用自己優於動物的天資去規劃去努力,朝著既定目標逐一實現,你將成為何等人呢?上等人、中等人、亦是下等人,操之在己,一切的成功失敗皆由你的努力或怠惰所定,「成功者從困難中找機會,失敗者從機會中找困難」,希望各位引以為鏡。
一般人活著只為生兒育女,將絕大部分的時間寄託在兒女身上,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而又必須承受生活中接踵而來層層壓力,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僵化式的循環造成身體與精神的疲乏,遇到挫折就想不開,自戕事件頻頻發生,那都是迷失了本心本性所造成的悲劇啊!
今日吾們有幸得此人身、得遇明師、求得大道,找到生命的源頭,能不好好修此這得之不易的緣份嗎?再者世間一切有形有象,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四大假合,緣起而聚,緣滅而散,追求身外名利到頭總是空,決非根本之道,須知五蘊皆空,一切事物如虛如幻,而有智慧的你能看的開,想得透,放得下,就能得到與老師一樣的自在灑脫。
每一個有良知良能的人,都想成為一名頂天立地的君子,為何不能如願?頻頻努力的結果依舊枉然,在於未達到「一念之悟就是佛,一念既迷即是眾生」之理,吾等理應觀照自身廣播福田,善盡個人之責,共同努力將社會不好的習性導正臻於善良境界。一般人的樂趣,取決於相對物的著迷,不斷深入了解其箇中奧妙之處,花費大部分的精力時間,最後成了玩物喪志,而浸淫在研究聖賢書籍就不同了,在其中得到了先人之智慧的結晶,一些做人處世的道理,了解以後樂趣自然綿延不絕。為何有孔顏之樂?顏回能居陋巷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也不改其樂,他之所以能滿足自在即是了解「道」的實相,喜悅之心油然而生。身體力行自然心靈的喜悅遠遠超過物質的享受,所以孔子稱讚他的美德能與聖王相媲美,孔子本身也是如此,飯疏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聖人們都能活得逍遙自在,活出屬於自性流露的人生,想必每一個人都想超越自我成為君子,這不是口號而是要一步一腳印去行去實現,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發出存然無我無私的天心,達賴喇嘛的來訪,造成盛大的迴響,借由大德者的弘法講經,希望給于社會大眾,注入活水源頭,勸導台灣信眾能發菩提心,不要以為得到他的灌頂加持,就能得到某種利益,不發菩提心,灌頂加持是沒有用,而只是用金錢買心安而已,這是錯的知見,一切還是要回歸於佛法基礎,否則是邪知邪見,更不能達到般若之性呢!
應由戒、定、慧為入門之法,如同大學中的「定、靜、安、慮、得」,用真心誠懇態度持續不斷的付出,相信假以時日必有一番成就,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心若有佛,我佛是真佛,我心若無佛,何處尋覓佛」,用持戒、佈施、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萬行去實踐了悟今生,實現祖師鴻慈大愿,才不會浪費生命,百歲之人幾希?能超越現有框框者又有幾人?
有形的糧食可以維持身體運作,產生熱能供人行、住、坐、臥進行一切活動,而精神的食糧呢?你的自性主宰,可有得到充足的靈糧,足夠你提昇心靈境界的能量嗎?
四月浴佛節,只是把有形的佛像拿來洗一洗嗎?而是藉由儀式告訴人們要常常洗滌我們自性佛,洗掉一切脾氣毛病,煩惱無明,讓自性顯現出來發光發熱,才不枉此生,認清自己就是佛,而來做佛事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修出你的如來佛,不要與人計長短,論成敗談是非,是要時時自我反省來圓融,最後僅以一句話做為勉勵,「只有奉獻沒有條件謂之慈,只有犧牲沒有自己謂之悲,只有義務沒有權利謂之喜,只有付出沒有佔有謂之捨」。
選擇操之在己 阿兵哥
有個年輕人,屆逢兵役年齡,抽籤的結果,正好抽中上上籤,最艱苦的兵種:『海軍陸戰隊』。年輕人為此鎮日憂心重重,幾乎已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年輕人深具智慧的祖父,見到孫子這付模樣,便尋思要好好開導他。
老祖父:「孩子啊,沒什麼好擔心的。當了海軍陸戰隊,到部隊中,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內勤職務、另一個是外勤職務。如果你分發到內勤單位,也就什麼好擔心的了!」
年輕人問道:「那,若是被分發到外勤單位呢?」
老祖父:「那還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留在本島,另一個是分發外島。如果你分發在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又問:「那,若是分發到外島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後方,另一個是分發到最前線。如果你留在外島的後方單位,也是很輕鬆的!」
年輕人再問:「那,若是分發到最前線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站站衛兵,平安退伍;另一個是會遇上意外事故。如果你能平安退伍,又有什麼好怕的!」
年輕人問:「那麼,若是遇上意外事故呢?」
老祖父:「那還是有兩個機會,一個是受輕傷,可能送回本島;另一個是受了重傷,可能不治。如果你受了輕傷,送回本島,也不用擔心呀!」
年輕人最恐懼的部分來了,他顫聲問:「那……若是遇上後者呢?」
老祖父大笑:「若是遇上那種情況,你人都死了,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倒是我要擔心,那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場面,可不是好玩的喔!」
人生擁有的,是不斷的抉擇,端看您是用什麼態度,去看待這些有賴您決定的無數機會。能夠綜觀每件事情、每個問題的正反兩面,您將發現,內心最深沉的恐懼,也在所有狀況明朗了解之後,將會自行化為烏有。
智慧小語:「如果你想避免看到愚人,必須先打破自己的鏡子。」—賴伯雷
珍惜因緣 活佛師尊慈悲囑語
來得早不如來得巧,可是除了巧之外,所得的道理,仍要靠你自己以後去修行。
人生要借有形來修無形,現在的時代不適合太強制、太強硬,要溝通才不會有代溝,所以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相互的橋樑,而這個快樂的橋樑要繼續下去。
要圓滿人生,圓滿自己,圓滿你的家,首先要從自己做起,以後才慢慢圓自己的小圓,可是難勉有不如意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就要克服,磨去那個稜角。
求道學佛很不簡單,要付出才有收穫,不是平白得來的。每個人的因緣都不一樣,路是要靠自己走,要自己爭一口氣,爭得走出一條光明的路,果位要坐的穩,機不可失。
一句話不是只代表一種含義,可以代表的內涵很多,一句話可以衍生出很多,是好話、壞話,就看你如何去衍生。
「只要一句話,能記在心裏面就受用無窮,希望為師的期許,徒兒們都能夠把它做好,每個人都保重,希望徒兒你們,越修越快樂,越修越圓滿,越修越健康,越修越沒有煩惱,為師要看著你們笑著離開,徒兒們多保重。」
心靈妙語 魏悌香
白忙的狐狸
「我查看我所經營的一切事,和我勞碌所成的功,誰知都是空虛,都是捕風,在日光之下毫無益處。」
有一隻狐狸想溜進一座葡萄園中大吃一頓,但是柵欄的空隙太小,牠過不去,再狠狠的節食了三天之後,總算可以潛進園子裡了。
但是牠痛痛快快的吃完之後,卻又鑽不出來,只好又在裡面餓了三天,才又出來。這隻狐狸感慨的說:「忙來忙去,還是一場空。」
(默想):你最近在忙什麼?是否有著一種無奈和苦悶?不要讓自己忙來忙去,變成空忙一場。找一個安靜的地方,讓自己的心靜一靜,好思考一下生命的方向,這是一個維持心靈健康的好方法。
貪心的乞丐
「不知足為人類大惡。」海倫凱勒
有一個善心的人士,常常救濟附近的一個乞丐,每個禮拜經過都會固定給他幾百塊錢。
後來那個善心人士結婚了,救濟的錢就改為一百塊錢。又過了一段時間,他有了小孩,祇好給那個乞丐二十元,沒想到這次乞丐居然把錢丟回來,並且很不高興的說:「這些錢哪裡夠用?」
善人很不好意思的說:「因為我結婚生子了,所以給你的錢變少了。」
乞丐竟然忿忿的說:「誰叫你把我的錢拿去養家活口?」
(默想):我們理當時時存感謝的心,領受上蒼所賜下的福份,萬萬不能視為理所當然。惜福的人將會得到更大的祝福。
迷悟之間:「成敗之間」
商場上,企業的經營,賺錢就是成功,蝕本就是失敗;學術界,科學的試驗,能達到目標,就是成功;不能完成任務,就是失敗。世間上,多少人一心追求成功,害怕失敗;謂「成者為王,敗者為寇」,成敗之間,造成了「幾家歡樂幾家愁」。
青年學子參加聯考,莫不希望金榜題名,此謂之成功;不幸落第,謂之曰失敗。軍人作戰,一舉殲滅敵人,凱旋而歸,謂之勝利;不幸領土失落,傷亡慘重,謂之失敗。即如今日的警察,掃蕩非法,逮捕罪犯,謂之成功;懸案未破,冤情未白,謂之失敗。
有人將成功,歸之於命運,有人把失敗,怨恨自己生不逢辰,即連現在的民主選舉,當選者歸功於祖墳風水好,失敗者歸之於選民沒有眼睛。
成功失敗,不在於風水,不在於命運,不在於神鬼,甚至不在於別人破壞;成功的條件.在於自身之健全。
商人所以生意賺錢,必定作過市場調查,資本雄厚,因緣俱足;軍人能榮耀沙場,必然訓練有素,忠貞勇敢,團結一心;學生得榜上題名,必經寒窗苦讀,立志發願,精進不懈。
其實,成功的定義,人各有異,所謂不能以成敗論英雄。自古以來多少失敗的英雄,其實是真正的成功,如關雲長、岳飛、文天祥、史可法,他們赤瞻忠心,捨生取義,卻贏了千古美名,這就是成功。夏桀商紂,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因荒淫無道,殘暴不仁,留下千古惡名,因此看似為君為王,實則失敗矣!乃至伯夷、叔齊.雖然餓死首陽山,但是他們崇高的人格卻永遠活人們的心中,他們雖是餓夫,但也是成功的。
胡適之博士說:「要怎麼收穫,必先怎麼栽。」佛教講:「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沒有經過春耕夏耘,如何能有秋收冬藏呢?因此,一個人之所以成功,必有成功的原因,之所以失敗,必然也有失敗的理由,「成敗之間」,操之在我,能不慎乎!
幸福之道(三) 活佛師尊慈示
第八:幸福是佔有慾不要太強
不要認為什麼事情都非你不可。你有你的才華,別人有別人的才華。婆媳之間為什麼相處不好?因為她會認為你把她的兒子佔去了,是不走這樣子?兒子還沒存結婚之前,跟他媽媽天天連在一起,結了婚以後就疏遠了。每一個人都有佔存慾,婆婆也想佔有兒子,你也想佔存先生。所以不要讓第三者感覺到為難,要互相的去了解對方,去為對方的這種立場著想。不要在婆婆的面前顯得卿卿我我的,不要這樣子。婆婆是丈夫的另一半,她內心會感傷,對不對?所以佔有慾不要太強。
有些先生,尤其是受過日本教育的,他在那邊看電視就要太太陪著他,不陪著他就不行,實在很「鴨霸」(台語)太太也是一樣,先生出去一下,就疑東疑西的,懷疑先生在外面怎麼樣。所以「三心不除,滴水難消」。三心就是: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懷疑先生以前怎麼樣,每一個人都存過去,過去已經過去了,只要現在屬於你的,現在規規矩矩的那就好了。
你不要去揭過去的瘡疤,不要讓過去的歷史來破壞你們的幸福。所以有時候你說:「你跟我講,你過去怎麼樣?」「是你講的,我說給你聽。」說給你聽,等一下你臉就繃起來了。你要聽你要有肚量接受,對不對?沒有肚量接受,你就不要去聽那個歷史不要懷疑。人家好朋友在一起在講話,你就懷疑:「他有沒存說我的壞話?」眾生都是因為疑心;疑心病不除;而破壞感情的。現在的心就是這樣,要平常,存著一個平常心。以前太太是做不正當的行業,現在改邪歸正了,做一個賢妻良母,你也要原諒她。人都有過去嘛,對不對?所以現在最重要,把握現在。
第九:幸福就是有感覺之美
感覺你現在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要常、樂、我、淨。感覺之美也就是常、樂、我、淨。「常」就是喜常,保持不變的一個心。「樂」,保持快樂的心境。逆境也好,順境也好。,吃得好也好,吃不好也好,即使生病也好,保持快樂的心。
因為這個肉體,這個「我」是假的,假我都是意識接受外來的符號,讓你有一個感受。所以我們修行是論心的境界,超出所有的學問。一個開悟的修行者,你叫他的心動妄念:他不會隨便動,你叫他動,他不會動。一個開悟的人,他不會隨便去起心動念。一個妄念紛飛的人,你叫他平息妄念他做不到。所以物理學上講,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對不對?假我是認識外來這些假符號。哲學上有講,「唯物論」注重身體的剖析,「唯心論」注重意識的剖析,「是心是物論」心物合一,「非心非物論」則完全否決掉,這些都是在意識狀態裡面。修行就是要超越這些理論,用智慧去支配你的意識。
意識控制你的感情,那麼感情就容易讓你顛三倒四。所以,感性要建立在理性之上,理性要建立在自性之上,自性要建立在空性:空性本身具足智慧,而智慧也就是我們的真我。你要看透一切的無常,才能夠如如不動,分分秒秒保在一個快樂的境界當中。
我們修行就是要糾正扭曲的心,意識把本性都扭曲了,修行就是用「空性」去透視這意識,把它扭正過來。所以我們是要時時用覺悟的這種心,去處理事情,不要用感性的。懂嗎?今天每一個人都希望得到幸福。幸福在我們心去製造,從心去發覺。心不健康,幸福就無從著手。那心要怎樣去建設它?唯有「宰治官能,懲治我慾」,不要讓你的感官透過你的意識團團轉。時時保持那一顆清靜的心態,幸福隨時就在你的身邊。
每一個人都可以製造、創造幸福之道。不是佛給你創造的,不是別人施給你的,也不是上天施給你的,而是你自己要去創造的,每一個成員自己去努力的。不是有人才有幸福,不是有學問的人才有資格,每一個人的機會相等,就像成佛一樣,機會相等。所以,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他也能夠活在幸福之中,樂道好道。孔老夫子周遊列國,受到惡劣環境種種壓迫,他也一樣樂在其中。你們前人飄洋過海,深受風雨之苦,深受種種考驗,她能夠成就菩薩,這就是一個心,樂道好道,知命了命。
今天每一個人都希望活得很快樂很超越,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幸福。問題是:每一個人是不是能夠全部得到幸福呢?有些人很快得到答案,有些人一輩子都找不到答案。每一個人都想活得健康,但是心裡面的疾病一大堆。內心的疾病不除,幸福就無從降臨。所以每一個人都要保持自己的念頭,把握自己的念頭,念頭不正了,趕快把它糾正過來。
淡化形象要從心著手。世間的一切苦,不透過修行,就無法把它稀釋。一切的苦與樂,用化學把它分析出來,你是不能去體會的。唯有用修行的方式,從心裡面把它稀釋,才有辦法去度、去體會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懂嗎?
每一個人都一樣,你求道久了,修道久了,脾氣習性不改,一樣不能達到「覺」。所以你問老師:什麼時候世界大同?每一個人都成佛了,世界就大同。還不成佛,就會有戰爭。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有是非才造成娑婆世界。所以,唯有人人淨化心田,人人成佛,世界就太平、就和平。心是一個佛國,心也是一個地獄。煩惱妄想,一切病痛纏繞著你的時候,你就不能開懷,不能釋懷,心就有一幅地獄圖出現;你常常樂在其中,天堂就在你的眼前。
第十:改脾氣
所有的紛爭,都是從脾氣而來的。家庭不幸福,也是由你的脾氣,由你那一剎那的無明所造出來的。老師教你們,每天早上起來,對著鏡子看一看,說:「我今天要做老師,我今天要做觀音菩薩,我不生氣。」即使小孩子成績單拿回來,滿江紅,你也不生氣。平常是開口罵人,你今天不生氣,小孩子會覺得:「爸爸今天怎麼不生氣,媽媽今天怎麼這麼溫柔啊?」你說:「爸爸今天做老師,媽媽今天做觀音菩薩。」不生氣,一切就過去了,這一場紛爭也就沒有了。
先生從外面醉醺醺的回來,今天不生氣,隨他去了,等他清醒的時候才勸勸他。太大整天迷在牌桌上,家庭不顧了,頭髮不梳了;太大有時候不要怪先生在外面不守規矩,有時候自己也要施展一下媚力,頭髮要梳,要穿得整齊,冢庭要弄好,這樣子你才有那一點媚力;不是要你像崔苔青那樣有媚力,最起碼你要整齊一點,家庭才和諧。
對看不順眼的,你不生氣。不生氣不是那麼容易的啦!你把它忍,忍著,一個禮拜、五天也好,忍不住了,「老師今天我請個假。」砰!砰!(脾氣爆發)沒關係,修脾氣要修一大阿僧祇劫,不容易,所以三步五十(台語,有時候)准你一個假。你從天天生氣,天天吵架,天天家庭革命,變成一個禮拜革命一次,慢慢的十天運動一次,慢慢有改善,你就得到好處啦,修道就對你產生好處,道就對你產生作用,因為你要求自己!一半也是你自己製造出來的。所以盡量不要發脾氣。
脾氣一發,最無辜的是小孩,躲在旁邊不曉得怎麼樣是好。這個社會上的問題少年、問題少女,都是由問題家庭出來的。家庭如果健康的話,小孩子的心理也很健康。
勸你們做父母的,不要太溺愛小孩,從小就要把他好好的調教。現在人只生一個、兩個,就很溺愛,像掌上明珠一樣,等到將來抓不住啦,你再來哭沒有用。「唉喲!我一個嘛!人家我們只有一個比較愛嘛!難怪我們比較寵愛他。」你自己抽煙喝酒,你教小孩不玩電動玩具,那不可能的,所以,身教很重要。從小每一個人都要有這種觀念。小孩子從小就讓他來學習聽道,讓他有這種健全的觀念,人格先把他健全,不要太溺寵。
對於這些外境你們要控制,不要讓外面的一切事物、人物,破壞你們美滿的家庭。自已要控制,要把握得住,眼前所耕耘的這一片不容易,耕耘這個家不容易,你要好好把握住。太太沒有對不起你,先生也沒有對不起你,粗茶淡飯好好過,懂嗎?
今天淺談「幸福之道」,你們內心有沒有什麼感受?有的話,回去好好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創造幸福。你對自己考試,對自己作評分,一個月或半個月以後,你的家庭氣氛有改變啦,你就是在創造幸福之道。如果好的話,你還要繼續把它保持美好;沒有的,你要加倍努力去耕耘。不是說光在家裡,其他事情都不做,是說我們修道要修,辦道要辨,在平常影響你很深刻的這個家庭,你要好好的去耕耘它。你先生支持你,你太太支持你,你修道辦道才沒有後顧之憂,才有意義。如果有人不支持你,那你就有罣礙。
內心的地雷區 守謙提供
你的地雷區在哪裡?什麼情況下你不能忍受,會跳起來,有很大的反應?
我用「地雷區」來比喻那些在生活中讓我們非常在意的部分,那是一種我們習慣性的思維和感覺模式。一旦有人碰觸到這一點,而跟它們產生衝突時,我們就會起很大的反應,無法忍受自己的地雷被踩到的不舒坦,甚至無法控制而讓自己的情緒爆炸。
當我們用「我」的感覺去面對事情時,是很痛苦的,因為你會發現,諸多的事務當中,絕大部分都不能符合「我」的感覺。當我們用「我」和「我的」觀點去思考事情時,也會看到自己是如何的痛苦,當我們看清楚了這些痛苦,便會嘗試放下「我的」觀點,調整與改變自己習慣性的思維和感覺模式,煩惱也就減少了。
每個人在修行當中,都會有自己的煩惱。阿姜查在「寧靜的森林水池」一書中論及「飢餓的煩惱」時有這樣一段話:「那些初學者,常常會想知道什麼是修行?修行是你嘗試去對治煩惱(雜染),不去長養舊有的習氣時產生的;衝突和困難生起的地方,就是要下功夫的地方。」
「地雷區」就是這些衝突和困難生起的地方,也是我們要下功夫的地方。倘若我們一直受自己舊有的習氣擺佈,那麼就如同在生活中埋下了許多隨時可能爆炸的地雷,一有事情跟習氣衝突,就無法克制自己的言行而跳起來,以致於說出難聽的話,或做出難以收拾的事,結果造成了別人的痛苦,自己也非常不好受。那麼,為什麼不拿出決心來,將這些埋藏於心的地雷一一清除呢?清除了之後,不會再因為別人有意無意的踐踏,而造成我們的地雷爆炸,因為已無地雷可踩了。但是,在沒有清除所有地雷前,難道就得不斷地承受地雷被踩到的痛苦嗎?不是的。就算無法清除所有的地雷,也應該廢去它們的「武功」,讓它們不再具有地雷的易爆性,即使被人踩到了,我們仍可平安無事,心中無礙。
如果你還有許多地雷,這也無妨。在每次跳起來的時候,請記得觀照自己的內心、自己當下的樣子、自己的一切反應。那麼,你會越來越清楚地看到自己。看到自己還會跳起來嗎?當你看到的時候,它就沉寂了。細心去觀照自己的地雷區,不讓自己被它擺佈,做自己的主人,地雷再多,也不會爆炸。久而久之,地雷就消失了。
修行者應該懷抱著最大的謙虛,知道自己具足了佛性,可是也應該明白自己目前的欠缺與有限。看到自己還會跳起來,也會有一般人的情緒,承認自己的平凡,得知自己的有限性,懷疑自己的修為,都是一種過程,最重要的是「見」,你看見它完整的呈現出來,你就知道「如此而已」,一切都是本質性的問題,都是它的本然。自然就不會再去分別了,沒有分別的意識,哪還會有煩惱?
活出生命的光彩 老師慈悲
無論你的境遇順或逆,你必須活出英雄的志氣,
無論你的歲月長或短,你必須活出生命的光輝,
無論你的事業成或敗,你必須活出永恆的價值,
無論你的地位高或低,你必須活出偉大的奇蹟,
無論你的學問多或少,你必須活出無限的智慧,
無論你的時運好或壞,你必須活出人生的完美,
無論你的未來會如何,你必須好好奉獻你自己,
無論往後日子怎麼過,必須保持一顆真心直到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