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10(1996/03)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圓滿]訓中訓 靈妙天尊慈訓
以慈悲喜捨之心來圓生命
以忠恕博愛之心來圓眾生
以謙和平等之心來圓心緣
以懺悔感恩之心來圓報身
以智仁勇義之心來圓道德
以浩然坦蕩之心來圓三界
以應無所住之心來圓自性
以忠誠和諧之心來圓道場
以犧牲奉獻之心來圓使命
註:新春菩提禪院法會老師慈悲勉勵大家:
圓滿很廣,總共有九條,長長久久,不是只修短暫。
老師慈訓 八十四年十月八日學界明善寺法會
◎人在世間上,有苦有樂,每個人都有滿腹的理想和抱負,你們希望將來成就什麼?︵佛、仙︶。你們本來就是仙佛,只是暫時迷昧了,今後要將你本來的自性恢復光明,拿出你的良心做事,就是仙佛。
◎修道要從自己開始,自己要做好,做模範,做標桿,要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明白道理,深入研究,研究才能了解。對道才有信心。你有信心才會有第一步,有第一步才會有第二步,有第二步才有第三步,要有頭有尾,修道才會圓滿。
◎你們修道愈早修愈好,年紀越小沾到的物慾愈少,等到年紀長大了,習慣成自然就改不了了。
◎人的壽命很短暫,仙佛沒有生也沒有死,所以要了脫生死,就是不生不死。你們現在求道,接下來就是要修道、辦道。這一顆心,你們行善者善,行惡者惡,相從那裡生?命從那裡造?禍福無門,唯有你們這一顆心,時時刻刻要戰戰兢兢。
◎做善事要從小孩開始,你們現在年紀很輕,學要學好不要學壞,長大自然就正了。你看那小草和一棵小樹,還沒有長大的時候,把它彎下來,長大了自然就彎下來了。現在你們是最好雕的時候,扶正,以後就端正了。
◎時間過的很快,永遠是不等待的,這艘法船開來,就有那麼一天要開回去。你們來世間也是很短暫的,來了也要回去,所以希望徒兒不要浪費光陰,要好好利用光陰,做有用的事。為師多麼希望時時刻刻都在你們左右,提攜著你們,帶著你們走。但為師已沒有肉體,每次法會借竅,才能見你們的面,但願徒兒要好好地珍惜,趁現在有肉體在,可以行功立德。
◎天下眾生有那麼多,還等著你們伸出援手,每個人都要靠仙佛,仙佛雖然有心要救你們,你們手不伸上來,仙佛也沒有辦法。所以徒兒要明白,修道這一條路要靠你們自己去走,自己去修,為師沒辦法老是在後面推著你們,拉著你們,徒兒你們會長大,不要讓為師操心,也不要讓你的前賢擔心。
◎雖然我們相聚短暫,但徒兒的心和老師的心已經合為一體了。將來的路要靠你們自己去創,希望為師能在法會上再見到你們。修道的路不是永遠都平坦的,就如同人生的路有苦有樂,修道的路也一樣。但願徒兒跌倒了,自己爬起來。受傷了自己敷藥,自己照顧自己,為師祝福你們道成天上,名留人間。
做人之道人格要健全(七) 韓點傳師慈悲
總而言之,歷代的聖人仙佛都是人,因為他們給我們立下了榜樣模範,所以我們為他們建廟、塑金身、立祠堂,是要效法他們,崇拜他們,景仰他們,而不是祈求他們。當我們站在他們的像前,想到自我的渺小,感到愧疚,油然而生肅然起敬之心,而激起見賢思齊的志向,所以我們當認清,廟裡的佛像不是真佛,真佛乃是自我的本性。釋尊曰:﹃眾生皆具佛性,眾生皆可成佛。﹄因而在住世五十年,講經說法四十九年,就是企盼眾生皆能頓悟佛性,皆成佛果。孔子亦是認為世人皆具有天性,世人皆可成聖賢,故學而不厭,誨人不倦,週遊列國,弘揚聖道。如今我們都是接受明師真傳的人。就應該知道要達本還原,向聖賢之理域邁進,期與聖賢齊肩。顏回曰:﹃舜何人也,禹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只在我人做與不做而已。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也。﹄一根手指伸不直,不影響你的工作,尚知到處求醫,希望能治好,如能治好,雖千山萬水也不辭辛勞,可是自己的心變了,不好了,卻不知加以治療,這是本末倒置。雖然現在我們已經得道了,若和聖賢相比,還差著十萬八千里呢?貪名利之心,被物慾蒙蔽之性,仍然不明,若不及時回頭,痛加悔改,認真修持,如何能登上聖賢之寶座。因為你做人之道尚欠缺甚多,更何能侈言天道。因為你沒有培養成完美的人格,世人也沒人稱讚你呀。每位聖賢全都是盡人道以全其天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現今的我們,人道不足,又如何能全其天道?因此,如果想要立志為聖賢,就必須效法聖賢,那麼就只有先從人道做起,人道即是做人的道理,做人的道理就是行﹃仁﹄。行﹃仁﹄才能有健全完美的人格。孔子勉勵人行仁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仁之本在於心,非向外求,問題只是在﹃欲﹄與﹃不欲﹄而已。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盡心︶同樣是說,如欲求仁則仁至矣,苟不知求,則失之矣。孔子曰:﹃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吾未見力不足者。﹄︵里仁︶又曰:﹃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這就是告訴我們行仁道,不論婦孺老少,人人皆可行,同時是要靠自己努力奮發去做的,誰也不能幫助你,老師只是給你一個目標而已,在現實的生活環境中,你能否突破,不為境所困,那就全憑個人的志向與毅力了。因你的努力多與少,而其成就也就有了等差,孔子依此而將世人分為五種,看我們欲達到何種境界,那就要靠自己去選擇了。
孔子曰:﹃人有五儀,有庸人、士人、君子、賢人、聖人。﹄ (待續)
嚐嚐看(網路文章)
實驗室裡,老教授的手上拿了一個玻璃杯,裡面裝有呈橙黃色的液體。
﹃這是一杯糖尿病患者的尿。﹄老教授對圍在身旁的學生說著。學生們正專心看著燒杯中的尿,突然老教授笑著說:﹃大家要不要嚐嚐看?看是不是甜的?﹄
學生們目目相視,以為老教授在開玩笑。但令學生更吃驚的是老教授竟然將手指往玻璃杯裡伸,沾了一些,毫不猶豫地就往嘴裡塞。過了片刻,然後說:﹃果然不錯!是甜的。來!來!每個人都來嚐嚐看!﹄
學生們心裡想,既然老教授都敢嚐了,我們做學生的又何嘗不敢呢?於是,一個接著一個,每個人都嚐了。果然,大家都說是甜的!
老教授又笑著說:﹃我們求學問,尤其是醫學,事關人命,不可掉以輕心,更要仔細的觀察,小心的求證,才不會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我剛才用食指沾這杯尿,卻 用中指去嚐,你們竟然沒有人注意到︵學生大呼上當!︶,不過,幸虧我杯裡裝的並不是尿,而是真正如假包換的糖水,大家以後應該隨時警惕與小心才是!﹄
/解析/
孟子曰:﹃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人雖有耳目可見可聞,但往往無法用心來仔細觀察,小心的求證,所以容易受外來的事物所蒙蔽,而鬧出許多的笑話來,如聽錯了話,看走了眼,做錯了事...。
每當看完本文,屢思及眾生之無明顛倒為何而來?六祖慧能大師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連世人日夜所依賴之耳目,亦有受蒙蔽之期,導致所見不實,更何況在那遙遠的內心深處-真如佛性的迷失了。
除夕夜感言 編輯組
感謝天恩師德,祖師鴻慈,乙亥年在平安順利中度過了。除夕的夜晚,道親們各自在家中圍爐團圓,享受天倫之樂的歡聚後,紛紛回到菩提禪院的大家園團圓,由點傳師慈悲帶領眾道親們一起獻供,並向老及諸天仙佛辭歲之後,丙子年也在沈壇主燃放鞭炮聲中誕生了,道親們不約而同歡欣鼓掌叫著:『過年囉!新年到了!』此情此景真是『一聲爆竹除舊歲,春滿人間福滿門』的最佳寫照啊!
此時,爆竹聲也此起彼落的在各處響起,道親們的臉上也都露出愉悅的笑容,隨後我們的大家長-韓點傳師帶領著大家一同向 老及諸天仙佛拜年,我們也在黃點傳師的引導下向點傳師拜年,就在一片互道恭喜,新春如意,道務宏展的溫馨話語中洋溢著新年的喜悅氣息,而點傳師一如往年,在拜完年之後,慈悲勉勵大家,要我們時時刻刻存著感恩的心,要多充實自己,多體天心,並朝著前人老今年所期許的四門功課-真心下功夫:『修道品格驗當先,再培功德立志前,火後煉足性光現,博文約禮法聖賢』,以達真善美的圓滿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