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46(2007/07)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大地的母親】調寄:月亮的心 作詞:陳園媛 作曲:陳園媛
(一)從日升日落 到春夏秋冬 是誰推動大地的搖籃
從開天闢地 到地老天荒 是誰運轉大地的生機
原來是您呀母親 大地的母親 慈愛的雙手在推動
生命的力量在運轉
(二)從殿堂重重 到高樓矗矗 是誰頂住千鈞的壓力
從芬蘭的煤礦 到阿拉伯油田 是誰蘊藏無盡的能源
原來是您呀母親 大地的母親 堅毅的雙肩在支撐
血脈的泉源在燃燒
(三)從黃河泛濫 到孟加拉水患 是誰使您傷心的流淚
從衣索比亞乾旱 到阿拉斯加冰崩 是誰使您心碎的龜裂
原來是您的孩子 大地的孩子們 戰爭使您傷痕累累
炮火使您鱗傷片片
*大地的母親啊 您為什麼默默無言
大地的母親啊 您是多麼偉大
大地的母親啊 天下母親是您的影子 大地的母親啊
您是大地聖母
*大地母親 大地母親 大地母親 多麼偉大
無限光輝 照著大地 大地母親 多麼偉大*
【有難,我來擔】 黃金益點傳師
不小心聽到一種聲音
在尼泊爾,我學會了站在路旁看人。起初,看尼泊爾人總是這樣,一群一群的,無所事事似的,在路旁,屋簷下,樹下,田邊,三五成群的閒聊著,讓人看了不禁要發問,他們在做什麼。久了以後,我竟然也學會了這樣的伎倆。入境隨俗的加入他們英英美代子的行列。
然後,我開始學習照相,用快門補捉鏡頭。用相片紀錄故事,我以為這樣一個輕而易舉的動作,連三歲孩童也都能做好的,於是,背包裡的相機總是吃飽了底片,柯達或者富士也卯足了勁隨時待命。然後,我的相機真的框住了一群一群頭上頂著水桶的女人,也留住了古倫族的男女,揹著籃子去割草的背影,然後沒有父母親的牧童,長年不曾洗澡的邋遢修行者,衣服破落的小孩,趕驢子下山的青年…,我是得意的,當我框住了這樣一張一張的畫面時。
那天,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個爬樹砍柴的小男生,不,應該說是爬樹折樹枝的小男生,十歲左右吧!樹下是一個身影侷僂的老人,仰頭張手的等著小孩把樹枝從上面丟下來。我佇足的陪那老人仰望,看那小孩在寒冬裡,身著薄衣,抖著身子攀折樹枝的姿勢。我在街頭仰望的姿態竟然成了路人的焦點,許多人圍觀,不知道是看那小孩,還是老人,還是看我。總之,許多好奇的臉孔對著我傻笑,這回,我沒有掏出相機來,眼底卻偷偷的掏出淚水來,然後,我在厚重的鵝毛衣下,一層一層的尋求不到我可以拭淚的手巾。最後,才在底層發現一顆顫動不已,疼痛難耐的心…。
冬季的加德滿都只能用個凍字來形容。天寒地凍,清晨和夜間,也許是零度吧!沒有溫度計,也算不準到底有多冷。他們說,就算是零度吧!零就是代表最低。貧窮的國度,沒有文明的科技捍衛,燒柴取暖是最好的保暖方式。而,我的羽毛衣在和他們的薄衫擦身而過時,我只能默默的嘆息。於是,按快門的食指彷彿痙癵般的無力。曾經以為一張一張光滑的畫面是得意的傑作,如今,恍然大悟,原來我框住的是一生的苦難呀!是悲痛無奈,是苦澀難以吞嚥的風霜呀!
從沼哇拉客回加德滿都時,我在混亂的車站,尋找屬於自己的車班。看見一個頭上頂著穀袋,背後揹著一籃穀物的村婦,鼻頭穿著金器,顯然是屬於古倫族的農婦。當她靠近一台巴士,準備上車時,那個年輕黝黑的男生車掌,一手就往那老婦身上推去,那村婦因為身負重物,應聲倒地,身後的穀物散落一地。寒冷的嚴冬,粗布裹身,貧賤的外相讓人踐踏她的人格。她哭喪著臉,罵那男孩,我俯身去幫她拾起散落的穀物。來往許多圍觀的人,我不在乎他們投我以任何驚訝的眼神,我也不在乎被注視的表情。扶起老婦人,對她微微笑,她憂傷的臉突然燦爛的笑開了來。我有點心疼,然後想起,如果她是我的母親,我一定不願意她被這樣輕蔑的。拍拍她的肩,我只想給她一個尊重,一點溫暖…。
回家的路上,我開始落淚。天黑得很快,沒有人看到我落淚的神情。許多有權有勢有地位的人被尊重,但那並不代表他們的人格完善。許多貧窮的人,終其一生都在被踐踏,他們從來不被尊重,更不用說起尊嚴。於是,我開始學習尊重和給予尊嚴。尊重他們是因為他們用貧困來詮釋生命的苦難而讓我覺醒了悟生命的真相。我學習給予尊嚴是因為人類本來就是應該互愛互助的,更何況,他們遠比我更值得被尊重和關愛。在艱苦的環境裡,他們盡責的活存,盡責的固守本份,盡責的付出。貧窮沒有讓他們退縮失職,惡劣的環境沒有讓他們怠惰,人格被踐踏的羞辱並沒有讓他們畏懼去面對身為一個人的本能。想到這裡,我哪一點比得上他們?慚愧啊!相形之下,值得尊敬的是他們,不是我啊!在這裡,人家對外國人畢恭畢敬,但是自己內心卻是很清楚,我有這樣被人家尊重的條件嗎?
藏起了相機,掏出了顫抖的心,低下氣來,在加德滿都的街頭,看著那一張張被貧窮折磨的臉,我開始學習給予窮困的人致予敬意。事實上他們是我的老師,是我學習的對象呀!
天氣很冷,厚厚的鵝毛衣下,我仍是不停的顫抖。朋友說:「買一台暖爐吧!妳是外國人,妳有權利享受不一樣的待遇,妳沒有必要跟當地人一樣的接受貧窮所帶來的煎熬呀!」我沉默了!心裡很痛。其實,我擁有的已經比他們多得太多了,我還要什麼?如果我要想擁有物質生活的話,那麼,應該留在自己的國度,不要來這裡呀!如果沒有過著和他們一樣的生活,過著和他們一樣的日子,怎麼會知道他們的苦在哪裡,知道他們的痛在哪裡?怎麼知道他們的傷在哪裡?怎麼替他們敷藥呢?當他們看見我縮著脖子發抖,用手摀著嘴巴吹氣取暖的時候,他們不能理解我的心情。但是我不想遺忘我來此的目的,我要和他們同甘共苦才是啊!(其實,我也只能很有限度的陪著他們一起共甘苦,很多很多的生活條件,我也無法去克服突破。比如,長期住在鄉下山上,沒有水電衛浴設備的生活)。
於是,我人在天涯,不小心聽到一種聲音。是尋求被理解和尊重的聲音。我人在天涯,不小心聽到一種聲音,是生命不該被扭曲的聲音。我人在天涯,不小心聽到一種聲音,是尋求尊嚴和解脫的聲音。是的,總是在最寒冷的時候,希冀會有一件禦寒的毛衣可以裹身。總是在最無助的時刻,期待會有一雙牽引的援手出現。總是在最哀傷的當時,期望有人知道你的痛。總是企盼在哭泣的剎那,有人懂得你的淚。總是在最黑暗的時候,希望有人會為你亮起一盞燈來。而善解人意的你,也許,就是那個提燈的人。在新的一年裡,但願你的生命有豐收。豐富的收納周遭同胞們日常生活中的無奈和無助,替他們尋找出口,替他們化掉。然後,再把心中的光華投射到更廣更遠的地方去。 2001/2/7
註:感謝正和佛堂黃點傳師慈悲授權刊登,另已出版第二輯:
「流浪,為了就是與你相遇」感動人心的故事,相關出版及義賣訊息請上「正和網站,http://www.cd.org.tw 」
【論語選讀∣為政篇】韓點傳師慈悲
︵十七)子曰:「無為而治,其舜也與!夫何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衛靈公4)
所謂無為而治並非不為而治,其要端在於能恭己修身,其言行可為百官之表率,萬民之典型。選賢任能,則不待勞而天下治矣。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周頌烈文篇)百辟者,諸侯百官也。百官以其德為典型,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主政者本身以德化民,又能知人善任,賢才輔佐,則正南面而已,何勞之有?呂氏春秋先己篇:「昔者,先聖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大戴禮記王言篇:「子曰:『蔘,汝以明主為勞乎?昔者舜,左禹而右皋陶,不下席而天下治。』」孔子一貫的主張為德治,制度訂立了,禮樂教化推行了,社會秩序自然穩定。主政者自然就不需要夙夜辛勤,只需時時檢點其行誼可矣。
【語譯】孔子說:「不用有什麼作為,而能平治天下的,就只有舜吧!他做了什麼呢?只是恭敬的坐在君位上罷了。」(以德治民)
(十八)顏淵問為邦。子曰:「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樂則韶舞。放鄭聲,遠佞人。鄭聲淫,佞人殆。」(衛靈公10)
孔門弟子問政者,如子貢、子路、仲弓、子夏諸人,孔子皆有所啟發。唯顏淵之問,孔子則論及為政之理想,夏之時,殷之輅,周之冕,韶舞之樂,接擇舉三代以來之最美善者,以期許顏淵。可見顏淵之德業修養,已備王者之佐,伊尹之人也。故孔子言之為邦之道,敬天勤民,莫大於時。故欲奉天道以授民,時必行夏時,蓋取其時之正,與其令之善也。乘殷之輅,取其樸素堅固,。服周之冕,因制度禮儀至周始完備,在冕為冠禮,周冕取其黈纊塞耳,不任視聽。孔子認為周之冕,以其美觀,其備飾含義可嘉,故樂取之。樂是聖王所制,以昭德象功。韶以聲言,舞以容言,韶為虞舜之樂,漢書禮樂志:「韶,紹也,言能紹堯之道也。」論語八佾:「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蓋取其盡善盡美之意。
放鄭聲,遠佞人,為邦之大法固當立之,而大弊亦當防之。因鄭聲能亂雅樂,而淫蕩人之心志,佞人能變亂是非,而危殆人之家邦。用人為立政之本,忠則弼諧,佞則亂德,故遠之為宜。
【註釋】夏時:尚書大傳曰:「夏以孟春月為正,以建寅的月為正月,則建子的月為十一月,建丑的月為十二月。殷以丑為正,則子為十二月,寅為二月。周以子為正,則丑為二月,寅為三月。」這是古代的三正,孔子所以取夏時。集解以為「據見萬物之生,以為四時之始,取其易知。」是故夏曆正月是孟春,四月孟夏,七月孟秋,十月孟冬。從正月至十二月平均分配四季,每季三月。周書周月解云:「夏數得天,百世所同。」殷之輅:殷車曰大輅,左傳曰:「大輅越席,昭其儉也。」又曰:「大路,總名也,如今之駕駟高車也,尊卑俱乘之,其采色有差,又云木路。」如是則知,殷之輅樸實寬敞尚儉,尊卑俱乘之,故孔子讚之。周之冕:周禮春官司服曰:「周有六冕,大裘冕、敝鳥冕、袞冕、毳冕、希冕、玄冕。」又「王之吉服,祀昊天上帝則服大裘而冕,享先王則袞冕,享先公饗射則敝鳥冕,祀四望山川則毳冕,祭社稷五祀則希冕,祭群小則玄冕。」冕,古天子諸侯卿大夫之禮冠也。大戴禮子張問入官:「故古者冕而前旒,所以蔽明也。統絖塞耳,所以弇聰也。」因其禮儀齊備,各種服冕都有一定的制度。韶舞:古人舞武通用。周用六代樂,一曰雲門皇帝樂也,二曰咸池堯樂也,三曰大韶舞樂也,四曰大夏夏禹樂也,五曰大濩殷湯樂也,六曰大武周樂也。魯既得用天子之事,故賜四代禮樂。自虞而下,故云樂韶舞也。孔子世家言:「孔子絃歌、詩,以求合韶舞雅頌之言。」韶武並言,皆孔子所取也。放鄭聲:樂記:「鄭音好濫淫志。」即指鄭國的樂聲淫蕩,故禁止演奏。放:禁絕意。遠佞人:遠,讀去聲。避開離棄的意思,佞人:卑鄙諂辯的小人,就是要離棄避開那些諂辯的小人。
【語譯】顏淵問治國的道理。孔子說:「用夏代的曆法,乘坐殷代的車子,服周代的冕服,至於音樂就用韶和武。要禁絕鄭國的音樂,遠離諂辯的佞人。鄭聲靡爛淫志,佞人危殆。」
(十九)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衛靈公38)
蜀石經有云:「事君敬其事,而後食其祿。」更可正之。君子出仕為官,有官守者,應盡其職守。有言責者,應盡其忠心,犯顏以諫。皆以敬其職事而已,不可有先求俸祿之心。現在的公務人員,唯求優厚的待遇,不問自己是否盡職,都是要求高薪,而事越少越好。很多的冗員充斥,消耗納稅人的血汗。孔子的意思是說俸祿是依你工作的能力而來的,你把事情做好,就安心接受這薪水,不必計較。如果不能稱職,就不該尸位素餐,佔著位子,還厚顏跟人計較薪水。禮記儒行篇:「先勞而後祿。」及此意也。
*註:「尸位素餐」意為在其位不謀其政,不能據正持重。
【語譯】孔子說:「事奉君王,應盡心於職事,而後再享受俸祿。」
【求道可以改變腦波:之一】
「明師一指超生了死」有沒有證據?歸空後往生彌勒淨土有沒有證據?
今天,我們要拿出科學證據,什麼證據?↓↓『道親異於常人的腦波』
禪定可以科學檢驗
「禪定」是我們每個人耳孰能詳的,毎一個修持大師都可以聲稱自己有甚深禪定功夫,但如何證明?坐得久、不動,就是禪?
古代,修行的成果無法很具體的讓每個人眼見為憑,但現代因科技的進步,許多修行團體都已經開始以科學儀器檢驗修行的成果。
這個風潮是從達賴喇嘛在1987年與美國「心靈與生命協會」進行一場宗教與科學的對話開始,2000 年更進一步與科學家合作,讓資深的喇嘛接受西方科學檢驗。以先進的醫學科技測試,觀察僧侶在禪坐時腦部的回應,2000年並在麻省理工學院召開一場名為「檢視心靈」的會議,討論禪修與大腦的關係,開啟科學與宗教合作的大門。
尤其以腦波機來檢驗禪定時腦波的變化,所得到的數據,證實禪定對人體的健康與精神層面的愉悅、滿足都有驚人的效果。於是靜坐、禪修,在西方國家形成風潮,不但用來開發大腦潛能,也用來治療憂鬱、精神疾病,甚至有些州用來治療監獄裡的罪犯,希望可以改善這些人的人格特質。而他們借助的工具便是|腦波測定儀。
禪修時,從表面的靜坐,看不出心的狀態有沒有進入禪定,所以用腦波檢測可以明確的看到被檢測者的心靈狀態,是處於和諧的α波(8-12Hz) 還是一般人衝突起伏的β波(13-30Hz)。
以腦波測試來驗收修行的成果,儼然已成為新時代修行的風潮。靈修團體甚至只取宗教修持的禪定功效,而捨棄了以往對神、佛的崇拜,與一切宗教儀式、戒律,只看修行成果能不能有效安定心靈,而不要任何宗教模式,這種情況下,數據就更是一切的依據了,而腦波便是他們所最重視的部份。
偶然的發現
最近(2006年) 在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生命科學館的常態展|生老病死,展覽場裡有一個簡單的腦波檢測機,偶然的一位道親去測試時,突發奇想開始用三寶,結果腦波圖立刻從上下震盪而完全靜止下來幾乎成為一直線。當場這位道親被三寶的威力嚇到了,大家聽到這個訊息後,也一一前去測試,結果都一樣,只要一用三寶,不論守玄也好、默念真經也好,腦波立刻呈現平穩的α波 。
這個結果很驚人,因為腦波呈現α波(8-12Hz)是所有禪修、靈修者所夢寐以求而且難以達成的目標,而每一個道親只要用三寶,都可以立刻出現α波。
石岡距台中很近,幾乎每一個道親都去測過,台北道親聽到消息也想專程走一趟台中科博館。後來一位壇主找到一位在台灣研究腦波二十年的電腦及腦波專家,他研發專門針對修行團體需求的腦波機,與許多修行團體合作測試修行者的腦波,包括國內著名的潛能開發機構都使用他研發出的腦波機。
佛堂和這位黃先生合作,做了一系列腦波測試,從道親、非道親、修三寶的道親、有在道場修辦,但沒修三寶的道親、只有求道沒有修、也沒吃素的道親…在佛堂測、佛堂請壇測、佛堂以外的地方測…經過一個多月做各種測試後,終於有了結論。
檢測腦波的結果很驚人,也讓我對「道」、對「天命」、對「超生了死」有了更進一步、更科學的認識。
什麼是腦波?
在告訴各位腦波檢測驚人結果以前必須先對什麼是腦波有一點概念。
我們的大腦,不論行動坐臥或是睡覺,都會不斷的產生「電流脈衝」,這些電流也就是所謂的「腦波」。
腦波依每秒振動頻率的快慢可分為四大類:
β波(貝塔波):最快波。(有意識) 每秒震動 14~38次。清醒時的腦波。
α波(阿爾發波):安定波。(橋樑意識)每秒震動8~13次 。修行時會出現。
θ波(西塔波):慢波。(潛意識) 每秒震動4~7次。深度禪定時出現。
δ波(德而塔波):最慢波。(無意識) 每秒震動0.5~3.5次。熟睡或靈魂出竅。
β波為一般人的主波
一般人清醒時大部分時候都處於β波為優勢,隨著β波的增加,身體逐漸呈緊張狀態,準備隨時因應外在環境。大腦能量除了維持本身系統的運作外,尚須指揮對外防禦系統作準備,因而消減了體內免疫系統能力,在此狀態下人的身心能量耗費較劇,快速疲倦。
β波的特質
β波的特質是:緊張、業障、疲憊、低免疫力、壓力大、易生病…舉凡現代人所困擾的一切情緒健康問題,都在於長時期處於β波無法放鬆。
當然,β波不是絕對壞的,適量的β波,對積極的注意力提升以及認知行為的確具有助益。但若隨時都維持在β波對身體、心靈、健康都是極大損耗。
腦波的意義
腦波可以呈現一個人心靈處於安定或焦慮狀態,也可以呈現出一個人智能的活動度。一般醫生會依這四種腦波的變化,來判讀病患是否有憂鬱症、癡呆症、學習障礙…等,而靈修團體則用來判讀一個修行者禪定的深度。
我們平時如何用心、如何修持、如何放鬆自己…都會在腦波數據下流露出來。如常打電動的人,會呈現「電玩腦」類白癡的腦狀態;修行者則會呈現α波的修行腦…。
以下我們把腦波在情緒、健康、修行上的意義做一個簡單分析整理:
在情緒上的意義:
β波:俗稱緊張腦波,又稱煞車腦波。
α波:俗稱輕鬆腦波,又稱創意腦波。
θ波:俗稱打盹腦波,醒睡之間呈現,又稱佛陀腦波。
δ波:俗稱睡眠腦波,熟睡中,屬於無意識世界。
在健康上的意義:
β波:生病波。緊張腦波,低免疫力,易生病。
α波:健康波。放鬆腦波,高免疫狀態,分泌腦內嗎啡,有自癒能力。
θ波:修復波。極度放鬆,又稱佛陀腦波,修復力強。
δ波:休息波。一般只有深度睡眠狀態才會出現。
在修行上的意義:
β波:凡人波,業障腦波。
α波:禪定波。修行者波。
θ波:佛陀波。高僧大德入定波。
δ波:靈魂出竅或借竅波。
腦波與修行
為什麼修行者要檢測腦波?為什麼要在這上面大做文章?
因為腦波的趨向和修持功夫息息相關。所以從腦波圖可以看出一個修行者是否有真金不怕火煉的修持實力。
腦波數據在修行上被如此解讀:
β波:容易產生業障的腦波狀態,長期處於這種腦波,神經負擔過重,精神壓力會過大,易引發疾病。
α波:身心放鬆的狀態,從修行及養生之道來看,我們最好讓自己的腦波常處α波。如果腦波是在 9~10Hz時候,剛好跟我們地球上空電離層中的「舒曼層」相同,兩者會產生共振,這時候對人體的健康與精神狀態最好。
θ波:θ波接近睡眠的狀態,可以讓人靈感大發,也可以強化人的α波,可以說是一種高階修持的腦波,一般只有在氣功高手或修持專精的修行者身上才會有這腦波。為所謂的「入定」狀態,此時最容易產生超常意識感受。而且人腦能夠感應到的宇宙意識,其頻率是在 7.5 Hz,也就是正好介於α波 與θ波之間,腦波穩定在這樣7.5 Hz 時,所以也稱為「佛陀的腦波」,此時 因共振共鳴機能極致發揮, 最能大量的感受到宇宙意識。
δ波:熟睡腦波,屬於無意識世界是直覺性與第六感,元神出竅的狀態。
所以無論追求身體健康或修持境界,將腦波調整在α波甚至θ波,是醫學及修行者的夢想。但腦波卻不是那麼容易控制,能控制腦波也就等於控制疾病。
參考資料:
「超右腦革命」 作者:日本 七 田真 博士 著
「難以置信,科學家探尋神秘信息場」 作 者:台灣大學校長李嗣涔教授
【不丹是最快樂的窮國】
這裡土壤貧瘠,地勢險峻 卻有九七%的人民表示「快樂」
不丹,街上沒有乞丐、遊民,暗巷沒有娼妓、毒梟。眼目所及,是如瑞士般的優美谷地,從城鎮到鄉間,這裡沒有超級豪宅,也看不到破爛不避風雨的房子。首都廷布到處是可以上網連結世界的網路小店;偏僻的鄉間,農夫用手機開心的講著電話。一對無法生育的美國夫婦來到這裡,想收容孤兒,等了大半年無以如願,才驚訝的發現,不丹鮮有孤兒。
接受採訪時,無論生意人、大學生或勞動階層,有一句話反覆出現在口中:「我很滿足。」根據不丹人口普查局最新調查,九七%的人表示「快樂」。這是全世界最快樂的窮國,人均所得僅台灣二十分之一的山間小國。
是得天獨厚、土地豐饒,造就這個世外桃源嗎? 事實不然。
二O%土地終年白雪埋覆。地瘠加上高地氣候,當地主食稻米年僅一穫。馬鈴薯種了好久,也只有掌心大;再看外交,列強環伺。一九六O年代,中共軍隊踏進他們的北鄰西藏,七五年印度併吞與不丹接壤的錫金。
讓不丹轉型成全球「最快樂的窮國」的關鍵人物,是剛卸任的國王吉莫.辛吉.旺楚克(Jigme Singye Wangchuck)。
三十五年前,老國王英年病逝。他,十七歲倉卒返國繼位,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國王。加冕典禮,不丹首次開放國際媒體進入,相關報導多以「童話王國裡的英俊國王」描述他。但童話表象底下,他卻是經歷過身為繼承人的嚴峻考驗。當吉莫才八歲大,同齡孩子還黏在母親身邊撒嬌,他已經被送往印度就學,十歲轉往英國,十四歲進入牛津大學。
這裡不以經濟發展為優先 為全球第一個以快樂立國的國家
牛津學業雖未完成,但國外求學經驗卻深深影響吉莫。吉莫目睹西方國家在現代化過程中,一路經歷戰爭、污染、高失業與犯罪,人民所得增加了,卻不快樂;物質享受提高了,親情卻疏遠。他帶著對西方國家「以經濟發展為優先,對嗎?」的質疑回到不丹。人民到底需要什麼?不丹這個窮困的小國該往哪裡去?年輕的吉莫花了兩年,步行全國,探訪民情。
一九七四年,他執政的第三年,提出「國家快樂力」取代「國內生產毛額」(Gross Domestic Production,GDP)——讓不丹成為平等尊重與平衡發展的國家。這是全球第一個提出「快樂立國」觀念的執政者。但,一個窮國有什麼條件談幸福?他該如何突破資源稀少的困境?
這裡不養軍隊,不買武器 人民卻享有免費醫療、免費教育
資源配置是關鍵! 今日不丹,醫療(十二%)與教育(十八%)預算,合計占國家總預算三成,其比率是台灣的二.三倍。如此安排,勢必擠壓其他預算,吉莫的策略是以「外交合作」與「經濟合作」換取「零國防」。所謂的零國防,指的是自己不花錢養軍隊與購買武器,仰賴印度。因此,在外交上,不丹與印度站在同一陣線,讓印度得到一張鐵票。緊密合作,確保不丹主權獨立。更重要的是,國防預算是零,讓全國極為有限的資源全用在民生上。
因此,吉莫得以展開三項重要變革:一,不丹的免費醫療體制在他手下完成,讓每個國民有平等的生存權;二,過去貧賤的佃農,也在他掌政下擁有自己的土地;三,免費教育,讓每個國民,不分貧賤,都有平等的發展權。
教育,最能彰顯因平等而快樂的不丹。
一般低所得國家最常見殘破教室、上不了學的孩子,在不丹都看不到。
「過去,靠戰爭或武力來創造社會階級的流動。現在,我們靠教育。」相當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的不丹研究院(Center of Bhutan Studies)院長卡瑪(Karma Ura)解釋不丹為何選擇教育,作為推動現代化的主軸,帶給不丹平等發展的機會。
另一項促進平等的政策,是解放農奴。
不丹以農立國,早期土地握在貴族手上,在老國王時代-一九六O年代就企圖平均地權,但面臨既得利益者的強大反彈,當時總理甚至被暗殺。儘管阻力很大,吉莫國王繼位後,還是承繼父親的遺志,最後變革成功。
這裡不亂施肥,不砍伐樹林 放棄開採山中礦石,只為保育林相
今日,任何不丹公民都可以向政府申請農村土地。百羅河谷旁,農夫策麟光著腳,正在田裡穿梭忙活。沒念過書的他如果早誕生三十年,可能還是一介農奴。今日,極有生意頭腦的他是「五星級飯店」的農夫。手指向田間,那裡有他所建的溫室,策麟說:「政府請澳洲農業專家來指導我,我拚命問、拚命學。」現在他有兩間溫室,不論稻米、蔬菜或香草,全部是有機栽植,八頭乳牛的牛糞是天然肥料,因而贏得頂級飯店 Uma固定採購他的作物。現在,策麟每年淨賺五千美元,約是不丹人均所得的三.六倍。
「不丹經驗提醒我們,快樂不是隨機降臨在人們身上,它來自選擇的結果。」一九八九年自願進入不丹從事教職,並嫁給不丹人的加拿大教師潔米.惹巴(Jamie Zeppa),是少數持續親眼目睹不丹過去十八年來變化的外國人,她在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指出。
不丹今日成果,來自他們清楚「要」與「不要」兩大選擇:他們「要」追求「平等」,他們「不要」因為追求經濟發展,而出現「失衡」的社會與環境。 所謂的「不要」,從他們對待大地的態度最能看出。
這裡沒有人炫耀財富 國王皇宮甚至比許多民宅小
強調平等與平衡,讓不丹人對自己國家充滿自信,而不是像其他貧窮國家,視自己的文化為落後象徵,只想丟棄。從國王到富人,沒有人炫耀財富。這裡沒有精品LV、沒有勞斯萊斯;同樣的,不管你是全世界多有錢的企業,一旦進入不丹,街頭廣告招牌都齊頭式大小。因為,沒有高物質慾望、沒有貪婪,相對的,犯罪率也低。一如晉朝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取自商業周刊)
【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
證嚴法師曾說過一段話:「原諒曾經傷害過你的人,也要做一個不輕易被傷害的人。」很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命留下一點空隙,就像兩車之間的安全距離,一點緩衝的餘地,可以隨時調整自己,進退有據。
生活的空間,須藉清理挪減而留出;心靈的空間,則經思考開悟而擴展。
打橋牌時要把我們手中所握有的這副牌,不論好壞,都要把它打到淋漓盡致;人生亦然,重要的不是發生了什麼事,而是我們處理它的方法和態度,假如我們轉身面向陽光,就不可能陷身在陰影裡。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時,首先聞到花香的是我們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想拋向別人時,首先弄髒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手。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也會沾到兩.三滴。因此,要時時心存好意。腳走好路。身行好事。惜緣種福。
光明使我們看見許多東西;也使我們看不見許多東西。假如沒有黑夜,我們便看不到天上閃亮的星辰。因此,即便是曾經一度使我們難以承受的痛苦磨難,也不會是完全沒有價值。它可以使我們的意志更堅定,思想人格更成熟。因此,當困難與挫折之來,應平靜面對、樂觀的處理。
不要在人我是非中彼此磨擦,有些話語秤起來不重,但稍一不慎,便會重重地壓到別人心上;同時,也要訓練自己,不要輕易被別人的話扎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