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49(1999/06)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
【學道好】 活佛老師慈悲87/10/10濟德宮
成功不足傲 失敗笑一笑 莫怨上天來把麻煩找
青春難久保 年少活得好 禍福無門 世事本難料
說來人生實在很可笑 恩愛夫妻一夜把仇找
家財萬貫子孫會爭吵 用盡心機想得得不到
世人不怕七情困身繞 昏迷沉醉六欲洞裡跳
只為一個緣字來回跑 四生六道想脫脫不了
時時塵埃掃 靜觀自性寶 把灑脫自在來尋找
立志聖賢超 一心學道好 讓心日日保持著微笑
豪情壯志抱 救世熱血燒 讓愁情瑣事隨風飄
馬兒千里躍 鴻鵠展翅遨 不測風雲天地任逍遙
* 調寄:任逍遙
【天恩師德浩瀚】 林耀昇講師
時光荏苒,流水易逝,歲月無情。猶記春節一似昨,轉眼已過清明節,叩謝天恩師德,讓我們能輕易求得自古不輕得的天道,並能在大道場中學道、了愿,並感謝前人老大德設置了五年進修班。
最近,正是今年度各種進修班開課之期,也是我們帶班員更上一層樓的最好時機。是日,後學與陳講師分別帶班員到正和佛堂及菩提禪院準備續班,當後學騎著機車帶領班員到烏日三合村路口,等紅燈左轉穿越內線道時,忽見一轎車疾駛而來,後學直覺反應是「趕快加油!通過馬路」,也希望該車的方向能即時轉移並緊急煞車。然而,事實卻與願違,就在第二車道外側被撞個正著,人車急速分離,整個人飛了起來,後學直覺天昏地暗什麼都看不見,而後是頭頂著地,其次是腰部及四肢。當我躺下時心想:「怎麼辦?他們要續班,不能因我而耽誤啊!」休息了片刻,自己起來後雖然有點頭暈,還算清醒,四肢也能動,只有左手肘擦點小傷,於是後學堅持自理一切,請班員到佛堂去。後學經交通處理後被送到醫院,經x光檢查確實無礙後,便懷著感恩的心回家。
當天正是農曆古清明,家裡也要祭祀祖先,由於突然發生此事,不得已臨時要陳講師從菩提禪院回家幫忙,也因此才讓道親們知道這件事。隨後道親們關懷的電話聲不斷,甚至於前賢們要立即趕來探視,經後學一再表明安然無恙而作罷,直到隔天很多前賢不見後學,紛紛來電慰問,更讓後學感到過意不去的是星期一黃講師、謝媽媽、國峰兄及德酉夫婦等特地前來探望而不遇。
這件意外令後學除了再次體驗到道場的溫馨,道親的情誼,及前賢們的關愛外,在醫院填掛號單時遽然驚醒了過來,四月十八日不就是後學的國曆生日嗎?難道這是垂相的警訊?
雖然這是一次不可思議的意外車禍,但仍心有餘悸。當天下午回到佛堂除了虔誠的叩謝 天恩師德之浩大、仙佛慈悲撥轉之外,今後應更積極回佛堂接受佛光普照、前賢大德的化育與薰陶﹔進而勤修內德,並加緊行無畏施積極渡人,以報答 天恩師德於萬一。
【仙佛慈悲白話訓】 活佛老師慈悲
在這邊聽了一天,你們到底了解多少,對自己的認知了解又多少,大家有「我」,這個我好不好?能不能執著於我?對自己每天眼睛一張開,想到就是自己,今天來到這邊有沒有被逼的,有沒有為自己而來的?不管你們怎麼來的,有機緣聚在一起,為什麼讓你們認識你們鄰居,因為來到這邊能不能白來,不虛此行,不管在道理上或在認識朋友,你們都是同胞兄弟姐妹需要互相認識,也許你跟人家認識,可以互相作個交流,那麼別人有長處,你知道可以跟他學習,如果你呆作一天,你覺得乏味,沒有人可以講話,坐也坐不下去,今天算不算過關?修道就是把不好的習慣改掉,發出慈悲就是菩薩,為什麼覺得是菩薩?眾生人人皆俱佛性,但是菩薩有個特點,是「慈悲」,菩薩要有慈悲的心腸,要修道辦道渡化眾生,要不要學習菩薩心腸?
靜下心來,仔細聽好不好啊?來這裡只是迴光返照,來這裡研究道理,找回原來的自已,人生的旅途不好走,就像你坐一條船的樣子,有起有落,有喜怒衰樂,怎麼樣去調動你的心情來應付起起浮浮,「喜怒哀樂謂之發,謂之中,謂之節」心裏要時常保持「平衡」,當心中有偏見時,看任何人、事、物都不會順眼,內心心浮氣燥,以致做任何事都不能成功,處理事情也都一團糟所以修道要修心,就是要改掉脾氣毛病。修道就是要改掉不好的毛病,就像抽煙,明知對自己有害,卻無法戒除傷害自己,就是對不起父母,「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另外「百善孝為先」,修道就應該從孝道做起,「養兒方知父母恩」許多父母都是「無為」的奉獻給子女,不求回報,我們每個人都是受這麼大的恩澤,所以都應該好好的孝順父母。每個人都有缺點,我們應該不要怕被指正,不管年紀多大,身份多高,只要是對自己有益建議,都應該虛心接受。尤其當年大越大,身份地位越高,就應該更加自我要求。人生一直成長,從孩堤時肉體的成長,一直到成人心裡上的心靈成長。而在人格發展成長當中,扮演任何角色,就應該為這個角色負責任,才不會弄得一團糟。大學「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任何事應該從「心」開始,心念正了才能好好的「修」,而「修」就是將不好的改掉。而如何改才能比較快呢?就是應該處處為人著想,當出發點是為別人想時,就會較能接受別人的勸告,自己進步也比較快。所謂的「助人為快樂之本」。
什麼叫做「妙行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果說你的心裡沒有什麼的執著,不要有任何的掛意牽絆的話,你的心就不會起浪潮。浪潮就是你的喜怒哀樂,你的六塵,你的七情,你的三毒,在這世間上這些可以免除,你能做到的就是中庸之道,也就是道,你們所求的道,不要說求了道什麼都不曉得。(老師在黑板上畫一個圈,請班員想一想這代表什麼意思)畫了個圈圈,你們就能想出這麼多的東西,你們想過這圈圈代表什麼?老師所想的又是什麼呢?其實你們今天就像一個小孩子一樣,你向他說這個字叫做妙,他以後就懂得這個字叫做妙,如果說今天我給你講這個字叫做醜,他以後會不會認字是醜?所以說你第一個印象你的感覺就會在你的心生下是不是?為師都認為你們很有創意,你們能不能把你們的才能都用在道場上?道是無形無相,是圓融活潑的,道是自然的,能來就盡量來,聽得到多少是你們自己的,跟任何人都沒關係,知道好要去珍惜,希望徒兒們都用真心來走這一條光明大道。
【心靈饗宴】 陳孟平
同樣的書桌,同樣的天花板,日復一日,伴隨著繁瑣呆板的生活,似乎一切猶如往常。但我的內心深處,正在不斷地吶喊,我無法打開心中的窗口,亦不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更不知道自己為何而忙碌;失落、空虛,填滿了心中的每一個角落。我無法掌握自己,因為我並不了解自己。我曾嘗試著找尋那個真實的自我,但每當我企圖進入自己的思維中時,便發覺自己處於一片大海汪洋中,漂浮不定。腳底下踩的是萬丈深淵。只有不斷地移動四肢,才不致讓我陷入一片黑暗中。我需要一盞明燈,引領我游出沉睡的深海,走出那陰暗潮溼的角落。
偶然間漫步在夕陽下的河堤,輕波撩動的河水,接受陽光的盡情揮灑,顯得波光映照,美不勝收,橙黃色的光芒撫摸著每個人的臉龐,人們臉上的微笑,使我也感染了些許的愉悅。突然間,背後傳來了一個稚嫩的聲音:「媽媽,風箏變成了一隻金色蝴蝶了吆!」說話的男孩燦爛的笑容洋溢指著天空,依偎在母親的身旁。我呆立了半響,彷彿長久以來的疑問都有了解答。原來我一直所追尋的,便是那份遺落已久的「赤子之心!」我們隨著年月的增長,由孩提的天真無邪到成年的成熟洗斂,或許早已忘了那份「赤子之心」。也許有人會認為那是幼稚的行為,其實不然。人們之間最美好的事物,就是那顆充滿赤子般的真摯的心。它拉近了人們彼此的距離,消弭了隔閡誤會,當妳重拾它時,我們的心已經彼此相連了,不需要任何的解釋,也不會再有任何的爭執。
「真善美」是一部令人為之動容的影片。斯巴達式教育的父親,不但壓抑了子女們對父親的敬愛,同時也抹煞了自己愛的權利;失去了母親與妻子的他們,似乎也在一個誤解的漩渦中打轉。直到一位家庭教師的出現,她的熱情洋溢,以及真摯的心,終於融化了父親的固執,深愛子女的他不再壓抑自己的情感;優美的歌聲詮釋了心中的感受,而子女和父親之間也不再有隔閡。「真善美」不僅詮釋了一部電影,它更是一切真誠的最崇高理想。它點燃了我們的心燈,指引我們走出遮蔽視線的濃霧,表現出最珍實的情感,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我們打從哇哇落地,便註定了一輩子的命運。而外表的美醜、高矮、胖瘦,都不是最重要的,佛家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外在的相貌髮膚,充其量不過是個「空」字,最真實的,便是我們的「靈性:人的根本所在!」舉凡我們的思維、想法、及感受,都是靈性的表現。因此,人們不應該為外在的形貌所困,應要修持己身,使自己的行為合乎「道」,如此,便可使自己無入而不自得,境界也越加提昇了。
人的心路歷程中,有品嘗過幾次的心靈饗宴?或許一次、二次,或者更多。無論多少與否,如果能仔細地品嘗玩味,它便有可能在生命歷程中,留下深刻的足跡。其間所伴隨的,是一觸即發的感動,它能波動我們的心靈,在心海中泛起漣漪。生命的美,往往近在咫尺,俯拾即是,即刻等待著你去發掘、體會,或許你也可以同我一般,來頓豐盛的「心靈享宴」。
[註:本文作者為台中高工學生。]
【八德淺釋(七):廉】 韓點傳師慈悲
何謂廉?周禮:「廉以持官府,亦計弊辟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論語:「古之矜者曰廉」。古云:「非其義也、非其道也,祿以天下勿顧也,繫馬千駟勿視也。」蔣公訓示:「廉者明也,能辨別是非之謂也。合乎禮義為是反乎禮義是非,知其是而取之,知其非而舍之。此之謂清清白白的辨別。」
廉,具體來說就是:「既明且潔,嚴慎取予。操守節,辨別是非,崇尚節約,以惜物力。」所以廉者不茍營求,有節操,清正節明,然廉應以義為依歸,以道為準則,故臨財不茍得,人能恭敬,廉能是福之基,驕奢、淫逸是禍之始,有志之士,莫不安份,清廉自持。
茲舉歷史人事二則於后:
(一) 漢孔奮,字君魚,扶風茂陵人,曾為守姑藏史,在職數年,財產無所增,事母孝謹,奉養極求珍膳。躬率妻子同甘菜菇,力行清廉,治貴平仁,被召單車就道,吏民及羌胡更相謂曰:「孔君清廉仁賢,舉邑蒙恩,如何今去,不報其德。」遂相賦歛牛馬器物,千萬以上,追送百里,奮謝之一無所受,為武郡太守,舉郡莫不改操,為政明斷,見有美德,愛之如親,其無行者忿之若讎郡中稱為清平。
(二) 楊震:東漢人,字伯起,少好學,明經博覽,時稱關西孔子,嘗客居於湖州,郡禮命皆不受,後有冠雀銜三鱣魚,飛集講堂前,都講進曰:「蛇鱔者,卿大夫之象也,數之者法三台也,先生自此昇矣。」五十始什州郡,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昌邑令王密,夜懷金以遺震,震不受,客曰:「幕夜無知者」,震曰:「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密乃愧而出。
求道後不進行怎麼辦?
壹、原因分析:
一、無神無鬼 唯我獨尊:對宗教信仰一向就無熱誠,自以為被騙,不希望被騙更多,儀式完即離開道場。
二、閒來無事 光湊熱鬧:雖然有班跟班,但修的卻是人情道,經典不看佛規不學,沒有意願要精進。
三、繁文褥節 拘束太多:認為仙佛名號多,叩不完的頭、獻不完的香;佛規嚴謹,覺得拘束不自在。
四、功名利祿 放不下手:求有形有相的成就感抓住更多利益,總是說沒時間,工作重要。
五、妻恩子愛 割捨不得:一家團圓,郊遊看電視,理想僅止於眼前的享受,欠缺真正精神生活。所有時間用來陪小孩長大,無法讓小孩真正自我成長。或者照顧老人家,完全走不開。
六、飲食肥甘 淡忘不掉:追求美食,煙酒檳榔大魚大肉叫作食祿,道場中雖說不勉強素食,卻老是百般相勸。
七、冤親債主 緊扯後腿:病痛折磨,精神不穩,無法出來,各種考驗如伽鎖般(包括家人上司同事)緊緊綁縛。
八、年紀老少 各有原因:年老體衰語言口不通、行動不便;年輕的玩心重、學業功課壓力大。
九、不同執著 知識蔽障:迷顯化(仙佛講的才聽,一般研究班不肯參加)、執文字(認為道理太淺,各種講法牽強附會)。
十、面子重要 裡子次要:要應酬,怕與眾不同被譏笑(修行與素食),怕失去親朋好友(吃喝玩樂)。
貳、建議:
一、信仰可以產生力量,成全人時多舉實例因緣說法。
二、天時緊急的道理(災劫頻生、生命無常、迷昧太深)必須真正明白天道應運的道理(三期末劫、法門輪轉)要說清楚。
三、上等修行悟覺性,中等修行執文字,下等修行迷顯化。(簡略提及三天三乘法門)
四、點傳師、壇主、引保師要負起責任成全,多電話保持聯絡,請道親來讀班聽課。
五、把道理說清楚:業力現前要心存纖悔(過去修的不夠),考驗到來要心存感恩(受苦了業)。
六、道在自身身外無道(攀枝折葉無益於超生了死),道在日常生活中(包括人倫、事理、物理)。
七、知道不行,道非我有。(光存好心,有沒有說好話,做好事?)
八、凡「我的」事物皆不可能是我的,有求(擁有)皆苦,付出才更快樂。
九、重聖經凡,按部就班,欲速不達,修行是一輩子的事,甚至是生生世世的事。
十、認理實修,不是認人(媒體騙財騙色的報導多),也不是認仙佛(執著仙佛菩薩的法相)。
(本文節錄自德慧雜誌42期)
【故事集:駱駝之歌 】
在動物園裡,一對駱駝父子,正悠閒地吃著腳邊的草。
兒子問父親說:「爸爸!為什麼我們駱駝有長長的睫毛,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父親說:「因為我們要橫渡沙漠!當沙漠的風狂亂吹起時,有了長長的睫毛,就可以遮擋風沙,讓我們的眼睛仍然可以清楚看到前方,繼續前進。」
「喔!原來是這樣子。」不久,兒子又問:「爸爸!為什麼我們駱駝有厚厚的腳蹄,到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父親說:「因為我們要橫渡沙漠!因為沙漠土質十分鬆軟,又有流沙險地,有了厚厚的腳蹄,就可以在鬆軟的沙漠地上行走,也可以感測到流沙而避開危險。」
「喔!原來是這樣子。」不久,兒子又問:「爸爸!為什麼我們駱駝有重重的駝峰,倒底是做什麼用的呢?」
父親說:「因為我們要橫渡沙漠!在沙漠裏缺乏水、食物,我們要把水和食物儲存在駝峰裏,在沙漠裏我們就不怕飢渴了。」
「喔!原來是這樣子。」兒子得到父親的解說,仍然納悶地問著:「既然沙漠是那麼危險的地方,為什麼我們還要橫渡沙漠呢?」
父親說:「因為我們要回家!這是我們駱駝長久以來的願望,也是上帝的旨意,我們必須服從。」
「上帝怎麼那麼不公平!動物那麼多,為什麼只叫我們駱駝橫渡沙漠,而不叫其他的動物也橫渡沙漠呢?」
「不!上帝是很公平的,每一種動物都有牠們自己的沙漠要去橫渡,無一例外!」
「那上帝呢!」
「上帝是宇宙全能的神,祂在暗中幫助我們。」
「怎麼幫?」
「祂,在每一次狂沙飛舞過後,就讓我們的眼界更開闊一次,讓我們看得更清楚目標之所在。
在一望無際的沙漠裏,我們雖然渺小,祂,讓我們知道宇宙的偉大,使我們常保持精進去追求不朽的永恒。
當我們筋疲力盡、體力不支的時候,祂,就派仙人掌來給我們指引補給的綠洲,讓我們具足資糧、重新出發。
上帝是慈悲的,祂,賜給我們沙漠。事實上,沙漠對我們而言,正是一條通往老家的路。孩子,還會唱『駱駝之歌』吧?」
於是,父子倆就大聲的唱著歌:「
回家的路雖然遠遙 橫渡沙漠 我們就要回家
回家的路雖然阻撓 橫渡沙漠 我們就要回家
偉大是什麼我們不知道
我們不過是橫渡沙漠、沒有倒下來罷了
遼闊是什麼 我們不知道
我們不過是橫渡沙漠 從頭走到底罷了
永恆是什麼 我們不知道
我們不過是橫渡沙漠 不曾停歇過罷了
哦!橫渡沙漠 我們就要回家
橫渡沙漠 我們就要回家」
「爸爸!你說上帝是慈悲的,那上帝到底在哪裏呢?」
「上帝就在我們身邊,上帝在沙漠裏、在星光中、在仙人掌上,在每一處大自然的事物上。」
「可是,我看不到啊!」
「你用眼睛去看是看不到的!」
「如果不用眼睛,那怎麼看呢?」
「等你橫渡過沙漠,你就會知道了。」
「那是不是只要有長長的睫毛、厚厚的腳蹄、以及重重的駝峰的動物,就可以橫渡沙漠?」
「嗯...,不是的,只有懂得忍耐的動物,才可以橫渡沙漠!要能夠耐飢、耐渴、耐勞,忍耐一切的不可能,才可以橫渡沙漠。
孩子!忍耐並不是一味地承受,而是充滿了對上帝的感恩、渴望與喜悅,這樣我們一定可以橫渡沙漠,回到我們的老家、回到上帝的身邊。」
「爸爸!我們住在這裏不是很好嗎?我們可以不需要一次喝下六、七十磅的水、吃下十斤的草料,也不用一分鐘只呼八次,我們在這裏要吃就吃、要喝就喝、要休息就休息,何必要橫渡沙漠,回去老家呢?而且,在這裏每天都有很多打扮奇怪的人類跑來給我們看,星期假日還有很多小朋友,會拿冰淇淋給我吃,我覺得這裏很好耶,為什麼還要橫渡沙漠?再說,沙漠,沙漠在那裏啊?」孩子一邊舔著冰淇淋、一邊說。
父親嘆著氣,望著天空冥思:「孩子啊!你沈溺於人類給予的安逸環境,終究會喪失你的本能,離上帝越來越遙遠。我應該怎麼教你,讓你能夠走出心的沙漠,有信心與勇氣,挑起自己的天職,去橫渡沙漠,回到上帝那裏去呢?」
【電視帶大的孩子】 雷久南博士
孟子如果出生在後半世紀的中國,他也很可能在電視機前長大,孟母可能因為沒有立刻覺察到電視的長遠負面影響,也不會阻擋。小孟子的大腦會因為失去正常童年的遊戲、玩耍、運動、聽故事、牙牙學語和好奇心驅使的學習而發育不全;成年後也不會有深度的觀察和思考能力,也沒有高尚道德責任感,也不會對中國文化有特殊的貢獻。如果電視早五百年在歐洲出現,現今我們可能聽不到莫札特、貝多芬和其他近代音樂家的傑作,也見不到達文西的畫和發明;如果電視早在中國出現,李白、杜甫也不會寫詩,很多藝術精華不會見過,也不會有中國文化。
如果你覺得以上的假設言過其辭,讓我們看看電視普及四十多年後的美國文化、教育、道德和社會。美國學齡前的孩子平均一星期看三十小時的電視,大人是每天四小時,也就是除了睡覺、工作和上學之外,電視佔據最多的時間,美國孩子在上學前已看了五千至八千小時的電視,到高中時,一生中看電視的時間已超過課堂的時間,電視對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有什麼樣的影響?美國教育部報導,七千萬的青年人是功能性文盲,美國的公司發現很多高中畢業應徵者不識字、不會計算或思考,一家大公司Motorola Inc.發現全國性的應徵者中,八十%的人沒有通過七年級的英文和五年級的數學,另一項報導發現,十七歲的青年中只有七%俱足上大學科學課程的程度,美國十三歲的孩子在一項國際性的科學數學考試成績是十二個國家中倒數第一名。
資深的數學老師們從六十年代中開始發覺到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一年不如一年,全國性的考試成績也年年下降;從事尖端科學研究的人士感嘆後繼無人;美國大學研究院學生,土生土長的美國人只佔少數。一位教學三十多年的大學科研教授於一九六三到一九七三年間,每年都回母校為大學生講學,學生的反應,年年都沒有太大的改變,在一九七三年那年,他突然發現學生們的理解能力明顯的下降,學校的物理教學完全改觀,學生們不再學習如何解決物理題目,而是看大眾化的電視、科學節目,問他為何改變教學方式,他回答說:「學生們無法應付傳統物理課程,只好沖淡課程,以看電視、觀摩工廠為教材。」
不少人對美國教育失敗歸罪於學校或家庭,但都不是最根本的原因,Carniegie 學習促進基金會在一九九一年詢問美國七千位幼稚園老師兒童上學的情形,如身體狀況、應付能力、情感成熟、語言的豐富、起碼的知識和道德概念,結果發現,三十五%的兒童不俱足上幼稚園的條件,這些孩子來自大小城市鄉鎮,不同的經濟、文化背景,這些五歲的孩子們不知自己的全名,不知自己住那兒,不會識別顏色,不會用鉛筆,說話有限,注意力很短,沒有表達自己的信心,不習慣聽從指揮,不懂輪流合用一張桌子畫畫...,他們智力正常,只是缺少生活體驗。初生嬰兒的腦子平均重三百三十公克,是大人的四分之一,到二歲時已成長三倍,七歲時是成人的九十%。
所有動物實驗都發現,大腦的成長與經歷有密切的關係。在柏克萊大學的Marian Diamond 博士以老鼠為研究對象,住在「豐富」環境的老鼠的大腦皮層比住在「貧乏」環境大十一%。「豐富」環境的老鼠住大一點籠子,有不同的玩具和玩伴,「貧乏」環境就是普通的小籠子。如果將另一籠老鼠放在豐富環境中,只讓牠們看其他同伴玩,但不能參與,牠們的腦部與貧乏環境一樣,柏克萊野生的老鼠經驗更豐富,大腦也最發達。
被動性的看電視活動取代了兒童主動的參與活動,以至於腦部缺少刺激發育,電視本身對腦神經和所有感官有麻木作用,與吸毒有相似之處,因此看電視也會上癮。看電視時,腦波是Alpha波比平常的Beta波慢,左腦尤其沒有反應,只有右腦接收畫面和情感的信息,左腦是思考判斷和分析的功能,看電視時關閉,也難怪廣告利用這個弱點來推銷產品,因為它不必以理由來說明,只要藉著生動的畫面和簡短的句子來吸引人,小孩、大人都會像被催眠一樣地去買。也因廣告,美國人喜歡吃高糖、高脂肪及油炸的垃圾食物,肥胖症也成為流行性疾病。
電視的螢光閃動每秒五十至六十次,超過我們神經系統所能跟上的每秒二十次,同時因為光線是直射光,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反射光,眼睛自然停止反應,眼球是在止靜狀態,視力完全靠眼球的頻動來調整焦距,看電視造成視力衰退可想而知,不僅視力,其他感官也休止、有報導說,看幾分鐘電視,腦電波的反應與在知覺隔絕的環境九十六小時的人一樣,德國某些醫院已有專門治療被電視傷害的兒童部門,一般父母不會想到孩子的睡眠不安、消化不好、心臟跳動不規律、情緒暴躁、疲倦、做事玩耍容易厭倦、吸毒、飲酒、硬心腸、性慾放縱、學習困難、手腳不靈活、注意力不能集中等與看電視有關,歐美的一些父、母親已認出這些問題所在,開始「戒」電視,也許漸「戒」,也許一夜之間就「戒」了,觀察家人是如何的看電視是第一步。
⊙感恩園第49期/要包容 涵養才會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