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03(2003/12)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2002.12.14吉隆坡道場太平區集德壇
【行善積德篇】活佛老師慈訓
天地無私為善自獲福
欲享福份必先施福於他人
欲得福田必先造福於他人
人知名利為樂 不知無名無利之樂為最逍遙
人知名位為樂 不知無名無位之樂為最真
養喜神為招福之本 去邪惡為遠禍之方
行善如春原之草 不見其長日有所增
種德施惠便是無位之卿相
貪權奪寵便是有爵之乞人
厚福者必寬厚 寬厚則福益厚
一片慈祥乃積德根苗
一心寬厚乃無量福田
謙德仁心者為祥
積德善心者為福
有心力濟於人謂之福
有慈心濟於世謂之福
【感恩與展望】 沈世凱講師
日前由於政府法令的修改,得以將菩提禪院土地地目,正式的將原來的土地所有人沈點傳師,更改為菩提禪院財團法人名下;在辦理更名事宜的過程中,感謝韓點傳師、黃點傳師和幾位講師的協助,尤其黃點傳師在承辦的過程中,來回政府機關的奔波所付出的時間、心力非常的辛苦;在召開菩提禪院信徒大會說明原由後,土地更名即將完成,還剩地上建築物需進一步登記合法化。
在九十二年十月份擴大會議當中,韓點傳師代表道場和菩提禪院所有道親致贈感謝狀和紀念品給沈點傳師,以感謝沈點傳師捐贈土地,讓菩提禪院所有道親有行功了愿的機會,這二十年來菩提禪院在台中道場發揮了很多的功能,這些其實都要感謝天恩師德、大道場、老前人、前人、韓點傳師、聖慈大仙、黃點傳師、沈點傳師以及努力付出的所有講師、前賢們,在這二十年的過程中我們看見了班班法會的新道親萌生初發心,也承辦了五年進修班,班員的畢班與進階都為大道場培育了很多的人才。在韓點傳師致贈感謝狀給沈點傳師的當時,身為沈點傳師的家人,當時並沒有感到特別的高興,因為當下心理產生了矛盾,原因是因為這些年來,我們獲得的福報與平安更多,付出只是了自己的愿,但是又覺得付出得不夠,在施與得之間真的是很難去論定,於是後學內心的矛盾又隨即解開,這一切還是要感謝天恩師德的安排,我們菩提禪院的全體道親在本壇的付出,都是在了自己的愿,頒感謝狀有拋磚引玉的涵義,道親們的付出不必在意有形的獲得,而只要檢討自己的付出努力夠不夠,其餘的就交給上天去安排。
菩提禪院即將屆滿二十週年,我們感恩過去,所有道親有很多了愿的機會;我們更展望未來,菩提禪院在韓點傳師和幾位點傳師領導之下,能夠邁向標準、邁向模範道場的目標;在這前提之下,首先我們菩提禪院全體道親要不分你我,分區分工相互支援,眼光放遠大、心量放寬廣,誠如韓點傳師慈悲:「菩提禪院不只是我們的,也是大屯區的、台中區的、大道場的!」我們有幸追隨如此大公無私的領導者,當學習其行誼,眼光放在眾生和大道場;我們預計九十三年要承辦菩提禪院二十週年慶,這對菩提禪院所有的道親是一件重要的大事,我們希望藉由承辦的過程當中,再度凝聚整合,呈現出過去從無到有的歷程,以及未來的展望,我們的成果應該不只是當天的活動,而是從策劃的凝聚分工開始,到活動當天的所有節目;我們要藉由如此重要而且有意義的活動,讓菩提禪院的道親們收獲更多。
【故鄉的家書∣真佛只論家常】
【如何經營您的道化家庭?】(二)
若能以道齊家,你就是一個有道的家庭、神仙家庭。
∣∣南海古佛
(二)聯絡感情,疼惜手足情雲遊師姐慈語
兄弟姊妹之間貴乎什麼?最珍貴的就是「和睦」,是不是?可惜這和睦已經不再有美話可傳了!現在常見的是兄弟鬩牆。父母親留下財產是希望你們的生活能過得更好,所以打拼了一輩子,好讓他的後代不用再那麼辛苦。可是現今的人全都不懂喔!兄弟爭家產、吵分家,這你們得想想喔!
再想想,為何你走道場,你的兄弟姊妹們會反對?有可能是你的表現還不夠好。可是你們總認為是我的兄弟姊妹們不明理,所以就不管他們了,是不是?為什麼他們會反對你走道場,你要想想,事出必有因啊!雖然你知道道好,想引渡他們,可是你的表現讓他們覺得不夠圓滿,那是你的問題而不是他。你雖愛了天下的眾生,卻放棄了自己的親人,這樣對嗎?所以你們平常就要多聯絡感情,逢年過節時打個電話、提個禮,去走走,從家常聊到道中,讓他們慢慢接受你,懂嗎?
濟公活佛慈語
◎現在的兄弟已經沒有過去的那份情了,對不對?在工商社會裡每個人都很忙碌,再加上自從你入了道之後,就一頭熱栽了進來辦道、講道理,跟家人的感情更是疏遠了。這時,要怎樣來化解手足之間的一些不愉快事呢?如何能再像小時後那樣,打一打、鬧一鬧、吵一吵,過了就算了,還是一樣相親相愛?如何能夠回到小時後那樣的心呢?
是不是要以「修道」的心來做,對不對?我們所做不到的地方,是不是要藉著靈妙自性來修改我們的慾念、雜念,然後才能夠「以身行道」、「以身示道」,對不對?以身示道之後,只要你讓他證實了修道人很不錯,他自然而然會化解以前對你的成見。想一想,為什麼到現在兄弟之間的成見還在?因為不能以身示道。既然不能以身示道,是不是表示有辱於道呢?我們就不配談修道了,對不對?兄弟手足之間都能夠和樂得話,你們的父母必會更快樂,日子也會過得更愉快、更安祥、更無牽掛,是不是啊?
2003.08.31馬來西亞新山崇慧佛院
【給予辦事人員慈悲勉勵】活佛師尊慈訓
你們是不是都有參與道場的活動?對自己修道的方向、目標是不是有信心?你們可以留得下來,是因為道真、理真、天命真。看看你們當初的同伴們,現在他們對『道』有所質疑,所以才不回來。他們覺得走這條路沒有甚麼希望,在道場沒有甚麼目標、方向、信心。你們要把你們的信心,加強在他們的身上。既然你們都有信心,很想有始有終,很想最後都有所成就,你們就應該把信心加強在那些沒有信心的人身上。
如果你有信心,一定講得出很有信心的話。除非你對自己有所質疑,對自己沒有信心,才會認為渡人很難。如果人那麼容易渡,我自己來就好了。就是要訓練你們的口才,激發你們的智慧,所以才要你們渡人。如果為師自己來的話,那就容易了。在人們的面前顯現一下,他們就會非常相信。訓練你們就是希望以後仙佛不再顯化的時候,你們可以發揮你們的口才、你們的智慧。
知道了,就要勇敢地講,遇到跟你有緣的人,就要慢慢地講;一次不成,兩次不成,三次可能可以;一年不成、兩年、三年,總有一天他會來。沒有一次就成功那麼容易的事;你不成功也許他的緣份還未到,也許你的知識還不夠,道學還不夠深入,所以在你去渡人過程當中,訓練你的口才,讓你反省你所會的是不是有所增進。如果道學還差很遠的話,就要多下功夫,讓自己的道學更加增進。如果你一直都不想去渡人,一直不想開口,又害怕,又不好意思,你怎麼知道你的道學到哪裡?
常常要為師加智慧,是從哪裡加?你只要一站上台,為師就會加了。在你沒有思緒當中,為師就會加了。一定會讓你很成功地把整堂課講完。如果你一直不站上去的話,為師怎麼加呢?會講課就要講課。課要多講,智慧才會開。如果你一直不跟人分享的話,智慧就開不了。
要跟自己講,下一次一定要報一堂課、講一堂課,講故事也好嘛。以後你們就是道場的棟樑之才。每一個人都有機會擔起這個責任。每一個人都要有一個承擔的心。你有承擔的心,才能夠茁壯成長。
一支柱子可以支撐整座建築物嗎?它遲早也會累垮的。所以每一個人都要拿出一份承擔的心。如果覺得自己還不可以的話,不要求老師慈悲,要求自己慈悲。要多看書,私底下要下功夫,讓自己有機會走進人群,而不是躲在人後面。
編按:這篇節錄自【天將孝子另眼觀】裡老師特別針對辦事人員的白話訓,望各位前賢細細體悟。
【論語選讀∣忠信篇】 韓點傳師慈悲
(三)有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學而13)
【概說】信的實行要以義為準則,也就是以義為質的信,才是真正的信。守信是一種美德,如不合乎義者,也可不必守信。孔子說:「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子路20)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離婁)所以守信必須要配合義理,才是美德。
恭:內有德,外有容,謂之恭,恭包括了容態和心地。一個人的行為舉動踏實嚴謹,心思意念誠實無偽,內外一致,德容兼備是謂恭。但恭敬不合乎禮,或過之不及皆不為敬,禮數不及會被人指責粗俗,過於謙恭也會被人誤為諂媚,受人輕視,所以必須以禮節之。孔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泰伯)。
因不失其親:當因依之始,即慮其終是否可為之宗與否,故所依者不失其可親之人也,即是親近有德行修養之人,則可為宗主矣。此上三句是讓人做事時能謹於始,下三句則是無悔於終。語云:「事不慎於始,必悔於終。」要知慎始,即所以慮終也。我人於平日培養精義明禮,知人之工夫方能致此。
【註釋】信:約信,諾言。義:事之宜也,是合理的意思。復:踐言也。恭:致敬也。因不失其親:孔安國曰:「因,親也。」朱註:「因,猶依也。憑賴,依靠。」宗:朱註:「宗,猶主也。」應譯為可靠。
【語譯】有子說:「約信必須合乎義理,纔可以踐行。對人恭敬必須合乎禮節,纔不會招致羞辱和恥笑。依靠不失可親近的人,便可為宗主了。(使人尊敬)
(四)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概說】此章乃孔子答季康子之問,為政重在求之於己,以德化民,亦即上行下效的說法。
季康子向孔子請教,如何讓人民敬於我,忠於我,又皆能勤於為善。由於春秋末期時候,封建制度的崩潰,政在大夫,魯國季氏專國政,當時不只是天子無權,就連專政的大夫,事實上亦不能有效的控制家臣和人民。所以季氏專魯國,而陽虎專季氏,連他治下的民眾,也都對他不尊敬、不盡責、不努力,所以他才向孔子請教,如何能使民眾敬長、效忠、勤勉工作。孔子則以三事告訴他,臨之以莊則敬,也就是君子不重則不威,莊者不茍也。左傳:衛北宮文子曰:「君有君之威儀,其臣畏而愛之,則而象之。」故此莊字,包括態度和行為,態度嚴正不茍,行事光明正大,才能讓人尊敬。
孝慈則忠,因上句臨之以莊則敬,故此句前應加之「示之以」三字,方合乎文意。孝慈是可以教導,可以示範的,但無由行諸於容貌的。意即在上者能以孝慈示範於下,則在下者必倣而效行之。孝慈者,荀子曰:「禮也者,老者孝焉,幼者慈焉。」(大略篇)又禮記表記曰:「威莊而安,孝慈而敬,使民有父母之尊。」因為季氏上僭魯君,是為不孝,重斂民眾,是為不慈,因為自己不能盡孝慈之道,如何能使人民忠於己呢?故孔子教之以本身行孝敬長,能夠慈愛下屬,民眾受到在上者的關懷及生活的照顧,自然會回報以忠。
舉善而教不能則勸:能夠推舉賢能有德的人,來推行政務,又去教導那些才能不足的部下及民眾,自然大家都能勉力求善而不怠惰矣。(即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註釋】季康子:魯國的大夫,姓季孫,名肥,諡康,這時他是魯哀公的正卿,執掌國政。勸:規勸與勉勵。以:這裡作連詞用,如「與、而」等字。臨:居上臨下。莊:容貌威嚴也。
【語譯】季康子問孔子:「要想使百姓尊敬,又能效忠國家,並且互相勸勉,要如何才可以辦得到呢?」孔子說:「面對民眾態度要端莊嚴肅,自然獲得百姓的尊敬,本身能做到孝敬尊長,慈愛幼弱者,百姓就會效忠。舉用才德兼備的人,而能教導才能不足的人,人民就會互相勸勉努力了。」
【成長的搖籃】 小企鵝
記得後學在三歲大時,有一天母親抱著弟弟和牽著後學及妹妹的手,從南投一路坐著火車至斗六崇修堂求道,當時雷電交加,但媽媽仍不放棄讓子女求道的信念,可是那時的後學並不明白母親要這麼做的用意。
之後,母親常常會帶著後學和妹妹到姑姑家,聽姑姑講故事,常勉勵後學要用功讀書,假如有空可以寫信及做卡片給姑姑,當時並不知道姑姑就是點傳師,也不知道為什麼要那麼虔誠地叩頭,只知道拜過的蘋果特別好吃。直到大學三年級,因為姨丈是講師,認識學界的講師,把後學介紹到朝陽伙食團。那天伙食團學姊找後學過去伙食團,第一次感覺到跟那麼多人吃飯,是那麼地溫馨,即使出門在外,也可以像是一家人一樣,所以後學便天天往伙食團跑。就在大四那個暑假,大夥搬家至第二宿舍附近,後學也正式成為了伙食團的一員。
在伙食團短短一年半之間,讓後學學到很多東西,例:早晚獻香、輪值煮三餐、輪值買菜、打掃清潔區域、初一、十五獻供、辦道、法會帶班、到宿舍找學弟妹…等一連串的活動,但後學都一一欣然接受。從不會到會,從不熟練到熟練,後學從不放棄一絲一毫的學習機會。所以在大四特地接了社教組的工作,負責帶朝陽的志工。到了那裡,發覺到小孩子的天真可愛,還有在帶志工的過程中,也有許多的酸甜苦辣,卻也讓後學從中學習到與人相處之道:要多包容。從不會寫公文到會跑活動流程及張羅「志工說明會」,這給了後學很深的體悟,所以唯有勇於承擔,才有機會讓自己成長的更多,這就是後學最大的體認吧!
在修辦的路途中,有千百種滋味,數不清的挫折與考驗,但將秉持著堅持到底的信念,好好地去走完這一遭,相信一定會苦盡甘來的。
【高中部知心之旅】 守謙
立冬初過,清晨略帶些許寒意,但在崇仁大樓門口,陸陸續續已聚集許多高中部班員及輔導員,於11月9日崇仁至善班與正鴻新民班,聯合舉辦知心之旅戶外教學活動,前往埔里廣興造紙廠及天元佛院參訪。在分組完成後各小隊分乘兩輛遊覽車出發,展開今日高中部戶外教學之旅。
前往第一站廣興紙寮路途上,活動組帶動車上團康讓氣氛熱鬧活絡;讓班員前往目的地的車程上不覺漫長;來到埔里冬陽乍暖氣候溫和宜人,讓人心曠神怡與倍感舒服。造紙需要好水而埔里正好符合需求,來到廣興紙寮,導覽人員為班員解說造紙所需條件要素,並帶領大家到植物園中認識常用造紙之樹種;和可用之植物纖維如:「皮」|燕樹皮、鹿仔樹皮、桑樹皮,「麻」|馬尼拉麻,「草」|蘆葦、稻草、麥桿…等,其他還有藤、竹、蔗渣等也可當造紙原料。再來這些造紙原料還要經過蒸煮、浸泡、漂白、打漿、抄紙、壓榨、乾燥(烘紙)後才能成為紙張。
陸續參觀傳統手工造紙的各站作業,不禁讓人感嘆手工造紙得來之不易,豈能不好好珍惜平日隨手可得各類用紙。不同植物原料所製成之手工紙也不盡相同,同樣是名為『宣紙』但因植物纖維不同關係,而有色澤、紋路、觸感等變化。參觀完手工紙之製造,接下來的活動是讓大家作把紙扇子當紀念品,導覽人員教導大家如何在手工紙上拓印後,大家各自找尋喜歡的圖案來拓印,這將是自己手上紙扇子的圖案。經一番努力拓印圖形及稍微烘乾紙張,最重要的當然是準備開使動手DIY作紙扇子。看完工作人員示範,大家卯起來七手八腳的剪剪、貼貼、黏黏完成自己的扇子,當然這一刻也得紀念一下,拿起手裡的扇子讓負責講師用數位相機好好拍照留念。因時間的關係不能再多稍停留,告別廣興紙寮前往下一個目的地,發一組的大廟「天元佛院」。
天元佛院位於埔里鎮鯉魚潭龍門山麓,921大地震中亦遭受損現已陸續修護中,初抵佛院即見到重建完成之光明仁愛之家及祖師紀念館,同時巧遇台北道場基隆區的前賢前來作宗廟之旅,在天元佛院前賢巫講師引導下,帶著高中部班員開始開始參觀天元佛院。
踏著依龍門山麓而建之階梯往上,回望整個鯉魚潭景色真是美不勝收,由於佛殿尚在整修即先往日月星三寶塔參觀,順著坡道前走經過功德祠之牌樓,牌樓兩旁的守護神獸不同於常見之獅子造像,而是兩隻銅鑄麒麟真是相當少見,功德祠內有發一組各單位前人輩歸空後所成就果位之牌位。曾聽聞日月星三寶塔上的銅鈴,在道親來參訪時會無風自響歡迎來者,當大家在寶塔前三鞠躬完後,星光寶塔上的銅鈴敲響了,是老前人他老在歡迎大家來訪吧。
接下來轉往白水老人紀念館參觀,進入館內有著許多老前人在世時的一些墨寶及照片展示,還有國外道親贈送之紀念物品,在紀念館二樓有著老前人來台時,所設立之第一個佛堂的佛具展示,保留的依舊相當完好。離開紀念館順著涼亭旁的小階梯往下走,還可見一小小的白鶴池。
午後用餐休憩過後,在祖師紀念館內由活動組進行帶動及各小隊之團體競賽,從【相見歡】、【吹畫創作】到【心手相連】各隊無不卯足全力通力合作爭取團隊榮譽。歡樂的時光總是易逝,在最後頒發完團隊和個人獎項後,因時間的關係亦將告別天元佛院踏上歸途。感謝天恩師德讓這趟旅程平平安安,亦感恩所有辦事人員的付出與參與,當然還要感謝所有的班員的參與讓大家有學習及了愿的機會。
【仙樂飄飄】 活佛師尊慈訓 2003.08.31
馬來西亞 新山 崇慧佛院
1聽一陣陣舞動翅膀的聲音
從挫折建信心 從沮喪復衝勁
從徘徊到堅信 在無垠大海找尋
望著天空的無盡 看前方目標立準
展翅飛 飛出生命繽紛
不再迷失森林 天涯海角飛奔
對自我的信任 對未來的確認
就算風雨靠近 毅然展翅紅塵…
2看徒已有滿腹壯志的未來
遇阻礙不懈怠 從懵懂到明白
失敗中見識開 開啟寬容的胸懷
像鴻鵠之志澎湃 讓人間充滿了愛
※展翅飛 展現天使心懷
拯救人間苦海 活出生命色彩
勇敢地站起來 受傷莫要悲哀
徒曾經對師說 會平安的回來※
師盼能與徒相聚而等待
說好了忘記不愉快 留下段段精彩
(重複※) 師永遠盼著等著徒回來
調寄:揮著翅膀的女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