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23(2005/08)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順風一路】 活佛師尊慈訓 89.08.12 崇修堂
十里紫陌迢迢 春光乍現荼蘼花事了
華髮憶當時年少 落紅猶現知尚風情好
白楊青松下誰與共眠 千秋名隨白雲渺
不如歸去燈籠照 紅塵一笑高聞束玉袍
臨東風還我一身逍遙 如此絕妙一語難道
十里紫陌迢迢 春光乍現荼蘼花事了
華髮憶當時年少 有志早表知音共邀 (一)
夢想在路的盡頭 只有走過的路才能訴說
忘掉那昨日煩瑣 今日朝陽在今日把握
南風輕吹過撫平傷口 新的我新的追求
縱然跌倒也有笑容 感恩這一切琢磨
我們曾經承諾相約 心靈相會時相逢
慈愛的雙手 溫暖的指引目標走
一路有你我不寂寞 從前以後相知相守 (二)
作曲:劉鈞洋講師
【泰國之行的感言】 美子
感謝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點傳師慈悲成全,在黃點傳師的帶領下,共十四位前賢有機會參與這次的泰國之行,這一行帶給每位參加者無數的收穫與感動。
六月三十日晚上七點在多位前賢送行下出發,搭乘晚上十一點半的飛機,抵達泰國首都曼谷時已經凌晨三點多,次日早上順道參觀幾個旅遊景點後,中午用完餐後,直接驅車六小時前往離曼谷四百公里的法會地點「批斯諾路」,到達時已經是傍晚七點了,天色昏暗中一下車就看到大大小小的泰國道親,在佛堂外列隊歡迎我們到來,一句句親切的泰國問候語「三碗豬腳(台語發音)」不絕於耳,讓長途跋涉的我們有著回到家的感覺!
這二天晚上就寢的位置就在阿君的家庭佛堂打地鋪,佛堂外觀雖是木板與鐵皮打造,但佛堂內部非常寬敞,有十多坪,反倒是主人房加上廚房衛浴都沒佛堂大!安置好行李與享用道地泰式料理餐,就一同前往法會現場(向當地國小借用的活動中心)看看是否需要幫忙,此時有許多可愛純真的小朋友帶著我們前去,原本以為語言不通不知如何溝通,不過肢體語言及眼神交會,已經勝過語言了!待一切準備就緒,回到佛堂已經看到道親幫我們架好一排蚊帳了,準備就寢時看見林點傳師也在佛堂另一角落拉蚊帳鋪床,就問點傳師今晚是不是要陪大家睡佛堂地板,可是點傳師回答說:「這一年多都是睡在這裡。」聽了真令人感動,這大概就是國外開荒的精神吧!
兩天的法會當中,掛號與辦事人員很多都是年輕人,看起來應該都是學生,尤其法會操持者,是二位比後學年輕的坤道前賢,也都尚未領講師,但是台風非常的穩健,真不簡單!另一處臨時佛堂辦道地點,看到泰國小朋友她們在獻供,深深感動著後學的心,小小的年紀把獻供的禮節做的是那麼樣的標準與熟練,其莊嚴的氣氛並不輸給大人們,甚至有些大人還輸給她們呢!因為由黃點傳師辦道,請壇禮時上下執禮就直接用中文發音「作揖、跪」,聽他們將中文的辦道禮節講得這麼好,真得很窩心!另外這些國小的小天使們秩序也是超好的,一進到法會的現場,總是規規矩矩的、不吵不鬧、很守秩序,不但如此,她們看場地髒了,大家合力的兩個人一組,每一組各扛著一個垃圾桶,在那空地上撿著垃圾,而在飯後時又看見她們蹲在樹下洗碗,洗得非常的快樂,多麼可愛乖巧的一群小朋友啊!而我們台灣的小朋友,若是能夠不吵不鬧的話,就該感到高興了,那裡還敢要求的太多。
因為鄉下居住的幅員遼闊,一大早就有很多前賢開著雙排車一一去接班員來開法會,一百多位班員幾乎都是年紀較大的坤道,不過上課秩序不用說,聽課的精神更是比我們專注啊!主班點傳師以及傳題講師大都是泰國道親,整個法會過程雖然我們都聽不懂泰語,但是感受的氣氛讓人覺得真的是道的尊貴,讓大家不分國籍如同一家人!
十天的泰國之旅,從都市到鄉村,在那熱鬧的曼谷,跟我們台灣比起來相差還不是很大,但是到了「批斯諾路」這裡就不同了,泰國人民貧富相差懸殊,平均收入只有台灣的四分之一,但日常用品價格卻與我們差不多,有很多都是住鐵皮屋,不然就是用那看起來很簡陋的木板釘製而成,其規格也不大,遠遠的看有點像我們台灣用木板釘成的鳥籠一樣,他們的生活真的很苦,他們的水資源不是很方便,聽邱講師說他們的水大部分都是利用下雨時,把它儲存下來的,所以看起來黑黑濁濁的,更可怕的是裡面有著許多的小蟲子,看起來挺嚇人的,再加上後學從小就很怕蟲,所以根本不敢用那些水來洗澡,可是流了一整天的汗,全身都是汗臭味,又不能不洗,所以洗或不洗、就在那邊猶豫了老半天,可是已經是半夜了,不趕快決定是不行的,最後決定鼓起勇氣還是洗吧!
後學跟自己說,美子、美子你要勇敢一點,人家陳麗水講師都敢洗了,為什麼你不敢呢?(隔天才得知林點傳師除了用這水來洗澡外,連刷牙洗臉都是啊!)別人能你也一定能,當後學這麼想之後,感覺上就不怕了,大膽的走進浴室,心想應該是沒問題吧!可是當後學的眼睛往那池子一看,唉呀!我的媽呀,真把後學給嚇得半死,不看還好、這一看啊!剛剛的勇氣已經不知跑到哪裡去了,這下可怎麼辦才好呢?乾脆來個眼不見為淨,閉上眼睛洗吧!可是始終沒有勇氣把那水呢給淋在身上,掙扎了老半天,最後決定還是用擦的吧!當晚躺在床上睡覺時,後學開始耽心起明天晚上又該怎麼辦呢?總不能兩天都是用擦的吧!光是想到這一點就很煩惱,不過慶幸的是,隔天早上起床的時候,導遊跟後學講,不然我們邀幾個人一起買水回來洗,當時後學聽導遊這麼講心裡真是高興極了,如釋重負整個人都輕鬆了起來,心想真是謝天謝地,替我解決了心中的困擾,不過這一次的體驗,將讓後學畢生難忘,而且更加體會到劉點傳師與林點傳師,她們兩位坤道點傳師在泰國辦道是多麼的艱辛,後學打從心裡佩服著兩位點傳師的精神與毅力,如果不是秉持著救渡眾生的慈心悲愿,一般人是很難辦到的。
另外這次的泰國之行,還有令後學感到收穫非常大的事,這個收穫在後學日後學道的路上將有著很大的幫助。這個因緣來自於一位在泰國道場因緣特殊的陳復活講師,他是嘉義人來泰國已經三十多年,此行他也是從曼谷驅車前來法會傳二個專題,課餘因邱作成講師的促成,邀請他來跟我們分享修道辦道的心路歷程,其中一段,跟後學之前的迷惑是一樣的。陳講師說當年他求完道之後,有一段很長的時間,都沒有在道場學習,原因是他一直在找尋一位能夠符合修道人的德性,他說所看過前賢,沒有任何一位能夠讓他感覺到是一個有道之人,給他的感覺都是言行不一,稱不上是一位修道人,所以他覺得修道有什麼用,根本是在浪費時間,一直到有一次他回台灣見到了老前人之後,才開始發心要修道,他說當他第一眼見到老前人的時候,他的內心有一個聲音在悄悄地告訴自己,他尋找多時的那個人,就在眼前的這一位、他有點特別與之前所見過的比起來,在他的身上隱約看到道的影子了,而在與老前人聊過很多話之後、再加上一天相處下來,他告訴了自己,原以為他所要尋找的那種人,在這世間根本就不存在,但是他發現他錯了,因為眼前的這位就是他尋覓已久的人。
陳講師說,老前人他老把一個身為修道者的風範,表現的完美無缺,達到了知行合一的境界。他終於信服了,當他要回家時,老前人還親自送他到停車的地方,當他坐上車時,他老還替他關上車門,那一剎那他傻眼了,他老為他關車門的舉動,深深震撼著他的心,在他回程的路上,他是邊開車邊流眼淚,一直哭著回到家中,自此他決定調整腳步重新再出發,當他在道場學習了一段時間之後,慢慢的體悟出了很多的道理,覺得以前的自己是多麼的可笑啊!因為我慢、高傲、所以看不見別人的優點,所見的都是人家怎樣不好、而且又沒比我行,為什麼要聽他的。開悟之後,發現其實並不是真的對方不好,而是自己不好,所以看別人都認為不好,況且因為看到某些不好的、人、事、物,而影響了自己學道、修道的機緣,真是不智之舉,因為損失的其實是自己啊!很多事情用自己的觀點去看不見得是真的,更不一定是正確的。
活佛師尊說:「修道修心,天堂地獄存乎一心,可見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有多麼重要,一切唯心造、一切也唯心滅,這一心念影響了一個人的一生,外在是多變的,我們的內心是否也跟著起伏不定?心不平路就不平,心中不滿看誰都不滿,若是不能自我調整、改變念頭、因而陷溺其中,則永遠無出離苦海之時。」在這當中得到一個啟示,每一個人的想法都不一樣,所以做法當然也會不同,我們不能要求別人一定要怎麼樣,只能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修道就是要活潑玲瓏,要取人家的長處來修自己的短處,用心來包容學習,看到人家不好的地方,則用來警惕自己,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進步。人生常常會碰到崎嶇不平的路,當你有障礙時、要懂得自己轉念,這樣才能勇於承擔、但是在勇於承擔之中,也要懂得放下,這樣才會真正快樂、輕鬆自在。心可以轉環境、也可以轉外物,這一切的一切、唯有那一點真心。唯有在真心上去下功夫,日積月累功夫才會深厚,也才會對人家「恭、寬、信、敏、惠」。
二天的法會一轉眼就過去,圓滿畢班後大家唱著祝福歌歡送班員,看見班員個個法喜充滿的離開!內心再次受到感動!謝恩時有著一股說不出的感動、、待幫忙收拾整理好法會現場,到廚房用餐時,如同往常,泰國道親總是將最好的菜準備來給我們享用,一句句的「ㄍㄧㄥ、ㄍㄧㄥ、ㄍㄧㄥ(吃)」讓大家不經意的也將肚子ㄍㄧㄥ出來了!用完餐已經晚上六點,在相處二天後,大家的情誼就在道別時刻顯露無遺,看見大大小小的道親們都離情依依,揮揮手帶著笑泛著淚光,讓我們都非常不捨!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因為路途遙遠,不得再多停留啊!
車上導遊小姐告訴大家一件令她非常感動的事,法會畢班前,有一位三代都有求道的長者有話要對邱講師講,請她幫忙翻譯,長者說:「非常感謝點傳師及前賢們,打從大老遠的台灣來讓他們求道以及對他們的付出等等,尤其要非常感謝『阿占邱』(邱講師)對他的關心,只要他還有一口氣在,希望有生之年,還能再看到阿占邱一面!」聽到這一句,邱講師再也忍不住淚水抱著他一起痛哭!真是令人感動的一刻,多麼震撼人心的一句話啊!再次感受道的尊貴與泰國道親的真情流露!說到此,導遊小姐感動的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辛酸過往,她育有一子,因遇人不淑讓孩子成為無辜的單親小孩,而且先天的體質不好,需要長期看病,因此需要一大筆醫療費用,所以選擇了導遊一職,但導遊一出來就是五天或六天,我們問她小孩與誰住一起,她難過回答,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就讓他獨自一人住在曼谷的公寓,媽媽不在時,生活起居甚至上學寫功課等都自行料理,直到現在已經國中了!
比起泰國的小朋友,我們台灣的小朋友那真是幸福的多了,在泰國十天的行程當中,其中有一個晚上,當時已經是十點半了,後學坐在車上,眼睛正欣賞著窗外的一景一物,忽然發現快速道路上內側站著一個小女孩,而她的肩膀上扛著一根竹竿,竹竿上掛著一串一串的小花,那是一位賣花的小女孩,她看起來是那麼的小,應該是還沒上小學的年紀吧!當時後學看到那一幕,淚水在眼眶中打轉,看她在馬路上沒人買花站著突然打起瞌睡來,後來她乾脆坐在那低低的分隔島上,就睡起覺來了,路上的車子來來往往,車速又是那麼的快,那麼小的孩子坐在那裡睡覺,真是讓人替她捏了一把冷汗,多麼可憐的小孩,這個時間如果是台灣的小朋友,早就躺在那舒舒服服的床上,吹著冷氣進入那甜甜的夢鄉了,而她卻還辛苦的必須站在那賣花,多麼的讓人感到心疼,想想生在台灣的我們是多麼的幸福啊!
所以我們都應該要感恩,更要好好的珍惜,在台灣要什麼有什麼,什麼都不缺,如果真要說缺了什麼,後學覺得應該就是台灣人愈來愈不懂得惜福,還有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愈來愈遠,現在有很多就算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也都互不相識,不相往來,想想真的很可悲,以前常講的一句話,遠親不如近鄰,可是現在這一句話,好像已經離我們很遙遠了。行程後三天住在曼谷泰濟佛堂,在劉點傳師慈悲帶領下,道親們很熱誠的接待我們,每餐都用不同的菜色招待,ㄍㄧㄥ的聲音同樣不絕於耳,飯後更是將泰國的好吃水果一道一道拿上來,讓大家肚子收穫很大。後來才知道道親們的經濟狀況並不好,而且這些水果不便宜,都是他們每人十元二十元省吃儉用集資購買來的!他們的真心令我們感動落淚。
星期六到許壇主家設壇,租來的三樓透天房子,一樓是壇主腳底按摩的工作室,原本就很熱的泰國,三樓小小的佛堂同時擠滿了道親與求道人,一支電扇根本無法散熱,只見大家都汗濕衣襟,讓我們都大呼吃不消,但他們在這種克難的環境中修道辦道,還能法喜充滿、甘之如飴,反觀我們身在台灣如此優渥的修辦環境中,能不更加精進發心嗎?辦道後聽許壇主與大家分享他女兒看到南海古佛慈悲的顯化,她說看到菩薩很莊嚴很美,上樓梯是用「飄」的,她睡不著時,古佛還叫她乖乖趕快睡覺喔。讓壇主夫婦感受到設立佛堂的殊勝與仙佛的慈悲!
這一趟泰國之行,讓後學的心中充滿了感動,相信同行的每位前賢,也都跟後學一樣的,原本以為是來泰國付出與幫辦的,但回程才發現是來這裡學習與成長的!在這幾天中,搭車時間很多,黃點傳師慈悲叫大家輪流讀誦仙佛詞語「光明的智慧」一書,每位讀誦的前賢都特別有感受,在他鄉異地聽仙佛慈語,真的別有一番風味啊!也因為朝夕相處,同行的這十四位前賢間更增加了彼此間的熟悉,也培養了更高的共識,相信在往後修辦路途中會更發心、更有默契。
再次感謝點傳師慈悲,也感謝黃點傳師帶領我們這一群小後學,到遙遠的泰國道場學習,尤其要感恩長期在他鄉異地的二位坤道點傳師的犧牲奉獻,也才有今日的成果!所謂:「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在此與各位前賢互相勉勵,有機會大家一同去泰國道場走走!讓我們大家將那心中的感動化為行動,好好的行功立德,就如老師慈語:「心不在形象裡、也不在心裡,是在一個『覺悟』裡。凡事除了心想外,心意也要到,所以修道要有所行動。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不在於他有多麼高深的學問,而是在於他肯把夢想付諸行動。人生路靠自己開創,欲步上康莊大路,必啟開心中希望之門。」讓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吧!【本文經過多位一同參與此行的前賢補充】
泰國之行精彩剪影
【故鄉的家書 ∣ 報恩與了愿】
【報恩篇】
(-二)第一等事,第一等人 地藏古佛慈語
◎身為一個修道人,要以浩然正氣為綱維,做「天下第一等事、天下第一等人」!這樣子,你只有好好的充實你自己,也就是「明道、行道、了道」的功夫而已。一個高明的人,只有外面的事情,沒有裡面的事情。什麼叫做外面的事情?我們要分內外,所謂高明的人,是有外面(眾生)的事,沒有內心(自己)的事,如果內心事情不斷,你還修什麼道?你有修嗎?
◎如果你是高明之士,事是由外面而來,但是每每能夠「就事了事」;如果是一個愚痴心,事是由內心所生,每每「就事多事」,那我們心還能清靜嗎?不能夠清靜,你們還修什麼道?所以說「要減外面一切事,要滅心裡一切念」,做到真正的「內聖外王」。
◎濟世化人、救災救難、化悪為善、化愚為賢,處處合乎天意,勇往直前,自己立了,還要能夠去立人,己達要能夠達人,不憂不懼,萬苦不辭!也就是要以「濟世救人」為心,要「化悪為善」,要「化愚為賢」;不好的人,你要盡心盡力去成全他,讓好人更能夠學聖學賢,這也是你們的使命!這是你們應盡的責任!要做天下第一等人,做天下第一等事,莫過於做這個事情,也就是「明道」了,你要去「行道」,然後才能夠「了道」。
◎今天你們捫心自問,自性、本心,清醒了幾分?雖然說要謙恭有禮,但可不是畏縮懦弱,請你們記清楚!當要「心平氣和」,而志氣要「發強剛毅」,如此才能成己成人,所謂「教人以言,化人以行」,便是這個道理。今天你引渡了多少眾生,問一問你自己,你用什麼來感化人家?(德行)你們具備了嗎?
◎你們想一想,入道的道親有多少?今天你們當以什麼心來成全?要以興奮惕勵的心情。「興奮」的是:沾了天恩師德,有這麼殊勝的因緣,能擔此職責;「惕勵」的是:時時戰戰兢兢,唯恐有愧職守。「救世救人」的重責大任,希望你們不要當作兒戲。
【論語選讀∣君子篇】 韓點傳師慈悲
(二十)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22)
【概說】君子立身嚴謹、矜持、自尊、自重,不苟且,不與人爭功,和樂合群,但不結黨以營私,善與人同。故此章意在告誡學者,立身處事當戒慎恐懼,務盡其理,謹防私意萌於心。
【語譯】孔子說:「君子立身莊矜自持,卻不與人爭執;合群共事,卻不結黨營私。」
(二十一)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32)
【概說】周初時或有養士制度,官學子弟優者可以出仕。「學優則仕」(子張)。至春秋時,周室衰微,養士制度已蕩然無存,士之學優者無人養之,必聞於諸侯,方得成聘。因而士之為學者,多不得祿,故放棄為學而習耕種者多矣。如樊遲學稼,學圃為請。可見當時學者,以謀食為要,而謀道之心或不堅矣。故孔子有「三年學,不至於穀,不易得也。」(泰伯)此章蓋勉學道之士,當知學則祿在其中矣,不必為生活而憂心,立志要遠大,學以行道,而不在謀食。如里仁篇「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以議也。」又「飯疏食,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公冶長)此君子憂道不憂貧之寫照。
【語譯】孔子說:「做為一個君子,圖謀的是道,而不是在飲食上用心。耕田是可以得到食物的,但有時也不能免於飢餓。學而優亦可以得到俸祿,所以君子所憂的是道之不得,而不必為衣食擔心。
◎編按:本期因泰國之行佔用五個版面關係【愿力與業力】暫停連載一次,不便之處請見諒。另外七月廿三、廿四二天,黃點傳師及多位前賢,一同前往花蓮陳氏佛堂辦道之旅,陳壇主夫婦及當地道親熱情招待大家,讓大家感覺就像一家人,尤其三樓加蓋二間和室就是要給遠到的我們住宿的,真是感恩!當晚辦道後,大家坐在後院星空下,微風吹來,彼此分享修辦心得,遲遲捨不得就寢,收穫非常多,期待下次大家一同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