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71(2001/04)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歷史舞台弄英雄 老師的話
風流雲散人世遷生死笑啼盡如煙
雙拳掌古今仍得放手
雙肩挑風月還需見歇休
觀蝶蜂競忙鷸蚌相持終歸網羅
冷眼看破幾般塵境世態
日月猶如籠中鳥乾坤還同水上漚
盈虛本有數月亦有圓缺沼荷皆逢秋
秦庭成史跡靈均投汨羅
比干空遺恨傅燮悲坎坷
文王姜里囚李陵從此去
壯志不回頭瀟瀟易水寒
吳江多風波項羽淚空流
神算有孔明如今在荒坵中唉!
細數古今事滄桑漫煙蘿種種機關誰識透
燈前殞命看飛蛾朝暮蜉蝣送春秋
各事何須揪捽人生且舒眉
放眼觀來歷史背景社會環境已遷流
聰明的你啊切莫自消磨
活出生命的光彩 活佛師尊慈訓
徒兒呀!你們應該如何去創造你們的生命呢?生命本來就有,為何還要創造?就是因為生命有限,而你的使命重大,所以你必須去創造,為師以往也講過「以短暫中創永恆,在平淡中有驚奇」,明白不明白這「創造自己生命」的個中意義呢?今後你們當如何去生?如何去完成這個使命?要把心安定下來,在人海中把握方向,更要機極的擔負起自己的使命,知道嗎?
你們活在人世間,留在這個世界上,是否值得,就看你們如何以有限的光景年歲,創造出不朽的事物,好留給後世的人值得觀摩、學習的,那你活在這世界上才有用。你們要把自己看成是個藝術家,是個雕塑家,所以你必須把你一生最光芒的顯現給大家,顯現給後世的人。
人生不如意之事時常遇到,你如何在不如意當中「打破」這些不如意的情景?希望你們都不是遇到了臨危之急才要修道。希望你們都是已經看透了一切、徹悟了一切,對不對?還是老師高估了你們,你們原來是被人生的逆境打得頭破血流了,才看破一切,修道啦!有些是被病折磨得快死了,才說:「好啦!我要修道,我要立清口愿。」太晚了!明知會如此,為何不快去做呢?現在流行一首歌「快快走向前行」,而不是原地不動啊,機會要自己把握,你猶豫則自失機會。你要有這個衝勁,直往前衝,則成佛有餘。但是我們修道也不是為了一個「佛」字在追尋,我們是在盡我們的本份,是你從「理天」下來的「本份」而已哦!
現在的人大多只為自己著想,芸芸眾生皆如此,難道你也要如此嗎?人家做不到的你能做到,郡才配稱為聖人。
這人間細想起來,也沒什麼,煩惱都是自己找的,慢慢的把煩惱化解消化,好不好啊?人皆有煩惱,一定要自己去化解,別人是無法替你吃飯的。唯有付出,唯有一片公心,才能夠無煩惱。如果一切只為了自己的私心,只會惹了一身的煩惱,「一勤天下無難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啊!
希望你們能夠把它真正應用在你們的處世上;在你們的家庭裡,讓這個社會也能夠受善氣的薰陶,變得更祥和。時間有來去,何妨讓煩惱也有來去,好不好?
徒兒們要儘量放下名利,但並不是叫你們都不要做事來佛堂。而是堅守自己本位,不要多貪求,多拿取。名利完全是一場空,不要太執著。人往往一出了名,就受「名」的牽絆,怕破壞自己形象,常常為名所困,為名所害,又把名利看得緊緊的,為名利盡失和,你爭我奪,就像呆頭鵝!要想學道啊,就要先破這些,才能夠契機。否則爭這個名,爭這個雄姿,到最後呢?也不過是孤魂野鬼一個。徒兒若要求名,也當求萬世的名;要求利,也當計天下的利。
在人生旅途中,難免有高潮有低潮的時候,有時快樂,有時也會有寂寞的時候,自古聖賢皆寂寞,為什麼呢?因為有時侯我所做出來的別人不了解,可是一時不了解,以後人家就了解了。是不是?只是在那一段你寂寞的時候,你如何把它挨過去,如何把它獨處過去,如何把你寂寞的心靈撫平,化過去?你跌倒了、流血了,你也要自己把傷口撫平,就是在那一段沒有人安慰你的時候,你也要堅強你自己懂嗎?
認清真理,實地去做,你們若有付出,上天自然不會虧待你們,不含辜負你們,專心去做,上天自然會撥轉。世間的困頓總是會過去,不要讓它來困擾你,人生本來就沒什麼,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座埃?你慾念愈多,心靈的追求就越少,慾望是永無休止的。
如果你們一心為道,努力流汗所賺的錢除了為生活花費之外,你還為眾生花費,同時你的「時間」為眾生,「身體」為眾生,「血汗」為眾生,你處處為眾生的快樂而賣力,為眾生的性命而賣力,那時你乃是眾生的,同時也是老天的。
靜下來,看看這世界為了生活忙碌,轉眼生命消失,多悲哀!我們要把握此生,勿障礙自己,好好修持。人生是一場戲,你是演員,不要認為既是假,就亂演,人家會說你不負責,你要盡力演到好像真的一樣,但也不要被自己所演的所騙。
現在你們對於「真實的」不了解,對於「虛假的」更不了解,所以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難分難辨啊!一說情,一說理,該用情時又太理智,該理智時又太用情啦,理智和情感就不能執中,不執中就偏其一,偏其一就受其所累。
眼光放遠大,人世間不過就這樣,生下來哭一聲,死去了人家哭你一聲,那你匆匆在人世間走一回,留下些什麼沒有?人家有沒有說你是好人?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啊!當你目光注視著椅子時,其他東西看得見嗎?當你名利當前時,生死大事看得見嗎?妙智慧要去破,上天自有妙應。
今天你要得諸佛菩薩的妙智慧,首先你要付出,是不是?沒有奉獻犧牲那能得到這些。眾生都是一樣的,拜仙佛時你得先跪下去,把你所有的高低都放下,今天拜仙佛菩薩不是要你跪在下面,而心卻高高在上,是要你放下「我執」之後,仙佛才能與你智慧相通,了不了解?
何謂智慧?智慧乃上天所賦予,非後天之巧智喔!徒兒知不知道,智慧由那裡生啊?要少煩惱,少雜慾,智慧才能流露。另外也要讓自己看得深遠,智慧才能開啊!
不管前世所造的業如何,只要今世認理實修,善念必能受到上天的感應,懂嗎?
慾海難填苦無邊 暫時快樂悲哀連
風流雲散興衰事 苦樂不均惹痴嗔
斐然成章縱篇註 莫若無語留點真
一貫弟子在家修的因緣與真義 宋淑勤
承蒙天恩師德,祖師鴻慈,師尊師母大恩大德,感恩點傳師慈悲栽培,也感恩引保師慈悲引渡成全。今生可得道、學道、修道絕非偶然。是集無量千萬劫所種諸善根之深厚因緣。故無量壽平等經云:「若不往昔修福慧,於此正法不能聞,已曾供養諸如來,才能歡喜信此事。」可見我們是何等榮幸,在這三期末劫天年能得聞這自古不輕傳之真道。我們身為一貫弟子,同為「一中之子一師之徒」,更應了解一貫弟子在家修的因緣與真義。所謂:「理念正確,倒不了。」
一貫弟子在家修的因緣,可從兩方面來分析:
(一)時代的脈動與修持因緣不同。過去修道者必須拋家捨業入深山古洞苦修苦煉,與社會隔離而離群索居,斷煩惱以自修自了方式來修持。而現今道脈代代相傳,從過去的單傳獨授到六祖慧能大師以後,道降火宅如今大道普傳大開方便修持法門。只要你具備三緣「佛緣、根基、祖德」,就能得道。以在家修半聖半凡,聖凡兼修,以妻為朋、子為伴之修道家庭,是最符合現代潮流,也是末法眾生最易修持之方便法門。六祖慧能大師亦云:「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二)依據彌勒上生經:「爾時,優波離亦從座起,頭面作禮,而白佛言:『世尊!世尊往昔於毗尼中及諸經藏,說阿逸多次當作佛。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斷諸漏,此人命終當生何處?其人今者雖復出家,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佛記此人成佛無疑………。』」由以上經文中可見,彌勒所展現之風格是「具凡夫身,未斷諸漏,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展現出在家修的風範。
一貫弟子在家修的真義,後學沿用下列三點說明之:
(一)一貫弟子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業,有身在家而心出家的理念。一貫弟子是以在家修是妻為朋,子為伴的修道家庭,故人類生命的傳承不至於人口斷層。而且是以半聖半凡,福慧雙修的方便修持法門。是最符合現代工商時代潮流,以自力更生不接受眾生供養,白天做好各人之事業,學業或家庭主婦各人份內的事情,晚上協辦佛事。以入世的精神做出世的事業。雖身在塵但不受外塵所染,雖和光混俗,卻能出污泥而不染。而更有慈悲為懷的善心善念來渡化眾生。菜根譚:「出世之道,盡在涉世之中,不必絕人以遁世,盡得世間之常道,才堪稱出世。」故常言道:「有道沒道,從你吃飯睡覺就知道。」道本自然,平常即道,但道雖在隱微不見處,卻顯現在你言談舉止中。所以我們雖以在家修,但我們不離守戒(守五戒:殺、盜、淫、妄、酒)不離行善(行十善即斷十惡業,不犯身口意之殺、盜、淫、惡口、兩舌、妄言、綺語、貪瞋痴之惡業)。故要自立立人,自渡渡人,自覺覺他,定要自己先立好標杆。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道在實修不在口說,一貫弟子以在家修當由內修三寶心法,外修十善,以身作則並效法彌勒祖師之修持風範。
(二)彌勒祖師以慈治世,慈是予人樂。今身為彌勒眷屬皈依彌勒祖師效法祖師之慈心三昧。祖師從初發心即不食眾生肉。(清口)不與眾生結惡緣。而且彌勒祖師示相: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乃啟示我們效法祖師之修持,涵養,包容的胸懷)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亦啟示我們效法祖師之積極,樂觀,進取的修持態度)故凡事要有「見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的胸懷。把握當下做個快樂的修道人,故能當下解脫心境開朗。更要有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來渡化眾生,要渡化眾生定要親近眾生,在家修最殊勝即在於能親近眾生,因為離開眾生無道可修可辦。而且祖師不修禪定,不斷煩惱。亦即啟示我們要化靜為動(渡人)在靜修心,動渡人,來完成自渡渡人,自覺覺他。故要深入社會各階層來渡化有緣。所以我們雖在家修但皆有菩薩行:上求佛法,下渡眾生之行。能親近社會眾生,而不受外塵所染,更能渡化他人向善之行。彌勒本愿是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開設佛堂是最方便攝受眾生,我們今為一貫弟子當以推行大德前人之三多,使彌勒淨土早日實現人間。
(三)以人道圓滿來達成天道之聖業。
彌勒祖師之風格即未斷諸漏,不求斷結,不斷煩惱。一貫弟子以在家修持,不捨家庭並且把修道融入家庭之中,落實修道即生活,生活即修道。並把佛堂之中所學落實應用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於家庭之中。處處顯現出道味顯露出修道人的風範。唯有「家庭圓融,道好修。」在家庭中以父慈子孝,對上有孝對下有慈有愛,兄友弟恭恪遵倫理道德。一貫弟子在家修持是秉持面對現實問題,而解決問題。大德前人也曾慈勉:「唯有人道圓滿,天道能成。」千萬不可在佛堂行人道而在家庭中行霸道,言行不一。故一貫弟子以在家修是以儒家思想為基本,遵行三綱五常。有佛家慈悲的心懷,有道家無為而有為的修辦精神。
歸納以上三點做一總結,「修道不在言論,貴在實踐。」今身為一貫弟子雖在家修持,以出世心,行入世行,更有慈悲喜捨之心來救渡眾生。在士農工商中各盡其職,而更能保證當下行功了愿,由半聖半凡,聖凡兼修,更進一步重聖輕凡之心境。所謂理可頓悟,行要漸修,當以一步一腳印,腳踏實地效法聖賢之行儀與風範。感念天恩師德加被,祖師鴻慈,更感恩於師尊師母老大人之犧牲奉獻,為一貫道場奠立了在家修的因緣,更樹立了在家修的典範,讓我們一貫弟子在修辦中有了目標與方針,除了知恩!感恩!要報恩!
心靈妙語 魏悌香
心靈妙語之五:「二隻青蛙」
「假使你失敗了,可能會失望;但是假如你不去嘗試,你便注定毀滅。」比佛利席爾斯
有二隻青蛙不小心掉到一桶牛奶中,其中一隻認為沒有生路,必死無疑,沒掙扎多久,就放棄希望,沉到桶底下。
另一隻青蛙,不甘心就此罷休,繼續踢動雙腳,牛奶經牠一再的攪拌,居然逐漸凝結成奶油,等奶油變硬後,青蛙雙腳一躍,輕易的就跳出桶子。
默想:面對絕境,你可以再堅持一下,奇蹟總是在意想不到中出現。不管事情的結果如何,最起碼我曾努力過,心中也了無遺憾。
心靈妙語之六:「三個王子」
「種善因,收善果」
有一個國王,他想從三個優秀的兒子中,選擇一個人來接任他的王位。他叫來了三個兒子,分別給他們相同的一筆錢。
國王要求他們三人想辦法,在天黑之前,去賣一些東西,盡量把一個大房間裝滿。
第一個王子考慮了老半天,跑去買了一大堆甘蔗葉,但是經費有限,只免強將房間裝滿了一半。
第二王子買了一些更便宜的稻草,但也不過裝了三分之二。
小王子最後才回來,似乎是空手回來。
詢問之下,原來在路上遇到一個賣蠟燭的孤兒,他把大部分的錢都給了對方,只拿拿回幾支小蠟燭。
但是當他那些點然後,所發出來的光芒,很快的就照亮了整個屋子。
默想:當你熱心助人時,上蒼會在另一個地方回報你,而所回報的,有時會令你驚喜萬分。雖然我們不是為了貪求有所得而行善,但行善總是願意再彎一個圈跑回來。
迷悟之間:刀口之蜜
佛教有一段譬喻,說人生像一座枯井。有一位旅人,在路上行走,忽然遇到一隻老虎追趕他。情急之下,看到路邊有一座枯井,他就攀著路邊的一根樹藤,垂入井中。
正當驚魂甫定,慶幸之餘,往下一看,發現井底有四條大蛇。旅人大驚,不敢落地,只得懸在半空。此時忽然舉頭,又見頭上有黑白二鼠,正在啃嚙樹藤。旅人心驚,不知如何是好,因為上有老虎,下有毒蛇,眼看著樹藤又將被黑白二鼠咬斷,真是憂心如焚。正當此時,頭上正好有五隻蜜蜂飛過,滴下了五滴蜜汁,剛好滴入了旅人的口中,旅人覺得非常甜蜜,一時竟忘記自己的處境十分的危險。
這個譬喻是說,吾人在生死的枯井之中,被無常的猛獸追趕,仗著業力的生命線,垂落在井中;下有四條毒蛇(比喻地、水、火、風四大假合)要分裂我們的身心,還有晝夜的黑白二鼠又再啃囓我們生命的樹藤。此時蜜蜂滴下了五滴蜜,讓我們暫時忘記了危險,這正如「刀口之蜜」,雖有割舌之患,因為其味甜美,因此輕易的就讓我們忘記了割舌的危險,這就是人生的實相。
刀口之蜜是什麼?就是財、色、名、食、睡「五欲」之味也。人生世間,種種的苦難,例如身體上的老病死苦、心理上的貪瞋癡苦,乃至社會上的愛恨情仇之苦、境界上的是非好壞之苦、自然界的刀兵地震之苦等。種種的苦難,人都堪能忍受,其原因就是因為有那五滴蜜的暫時之樂,讓我們甘受種種的苦難。
仔細想來,這種短暫、虛浮的人生,就算是夕陽無限好,也是已經近黃昏。人生的壽命,所謂「如少水魚,斯有何樂?」然而我們面對寶貴的人生,也不能被「苦空」、「無常」所擊倒。吾人應該在有限的生命裏,做出無限的事業來;在有限的歲月裏,創造出無限的生命價值,千萬不可貪圖一時的「刀口之蜜」,而置死生於不顧。
詩云:「有花勘折直需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其實這也是我們面對有限的生命時,應該抱持的積極態度喔!
懂得快樂黑皮
人生所追逐的最終目的只有二個字:「快樂」。
記得有一次我吃飯時,突然間在潔白的米飯中發現一個黑點,仔細一看,是一隻蟑螂。當時我的第一個反應是還好屍體還很完整。於是我請老闆過來,用很愉快的語氣告訴他:「老闆,飯很好吃。」
老闆:「哪裡,哪裡,你過獎了。」
「這裡,這裡,你看連蟑螂都要來分一杯羹。」
老闆一看,果真有一隻喪生稻米之鄉的蟑螂,二話不說,立即換上一碗新的白飯,並附贈一杯飲料。
當時,我的朋友就覺得我很奇怪,碰到這麼倒楣的事,他們都已經快食不下嚥了,我竟然還能若無其事的跟老闆開玩笑,一副樂在其中的樣子。
事實上,我的快樂是其來有自!因為蟑螂本來就在飯裡面,我只要去吃這碗飯,就只有三種可能:
一、沒發現,直接將蟑螂吃到肚子裡;
二、吃掉半隻蟑螂以後才發現;
三、還未鑄成大錯前就發現。
我是何其幸運碰到第三種最佳狀態,又可以讓我只花一份錢,卻吃了二碗飯,還賺了一杯飲料,當然快樂得不得了。或許很多倒楣的事件發生之際,不愉快的感覺就油然而生。這是人之常情,我們也不奢求自己是聖人,不能生氣或悲傷,但我們總可以要求自己,事後再想想有沒有什麼值得慶幸的事,如果有,想辦法找出來,如此一來,生活中就會充滿快樂。
總之,快樂不是用追求得來的,而是發現得來的,凡事總有好的一面,只在於我們願不願意去發現而已;快樂的人懂得惜福,他們從不埋怨自己缺少什麼,而會去珍惜自己擁有什麼。
朋友!你發現快樂了嗎?別忘了與人分享喔!
風來了,竹子的枝幹被風吹彎;
風走了,竹子又站得直直的,好像風沒來過一樣。
雲來了,在潭底留下一道影子;
雲走了,潭底乾乾淨淨的,好像雲沒來過一樣。
竹子不會因為被風吹過,就永遠直不起腰來;
清澈的潭水,也不會因為雲飄過,就永遠留住雲的影子。
同樣的,心胸寬大的人,不會因為別人兩句不禮貌的話,就颳起永遠的狂風巨浪;也不會因為別人不禮貌的行為,就在心底刻下無法磨滅的傷痕。
像清澈的潭水一樣,雲過了,不留痕跡。
像堅韌的竹子一樣,風過了,不留痕跡。
幸福之道(一) 活佛師尊慈示
我們今天來淺述一下什麼叫做「幸福之道」。在座賢徒大家都是老道親了。有的剛剛求道不久,我們不管是新道親也好,老道親也好,我們既然是一個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個目標,我們都希望平常過著幸福、美滿的目子。即使已經來求道、拜佛,相信很多人的出發點,都是抱著一種求,祈求的心態:求平安、求幸福美滿、求家庭和諧。是不是?所以未悟的眾生,很少人是為了求解脫、求自性而來求道,都是先從這種小乘的來求取。所以,每個人心裡面都希望自己能過著幸福安祥的日子,在家庭裡面,在社會上,都得到快樂。
幸福的基本單位就是「家庭」。你們成了家的,夫妻就是基本的家庭單位。還沒成家的,跟父母在一起,甚至於有的三代同堂的家庭。那麼,每一個家庭要和諧、要美滿幸福,才堪稱得上是幸福、美滿、快樂。
要創造一個幸福的家庭,不是靠外在求佛、拜佛而來的,是靠著你們明理修行,而互相去體諒,去了解人生的大道、宇宙的真理,對自己的自我要求、自我教育、自我約束,這樣建立起來的。
幸福是什麼?
第一:幸福就是歡喜心,感謝心
時常要存著一種歡喜的心。今天跟你相處的這些眷屬,都是跟你結善緣的。太大生了小孩;你們現在都是上班族的,沒有婆婆給你帶小孩,你的小孩送要請保姆來帶;所以有時候婆婆嘮叨了幾句,你也要感謝她。因為有了婆婆,才有先生,才能給你帶小孩,讓你沒有後顧之憂去上班。那麼婆婆也要感謝這個媳婦幫你持家。
我們道在平常之中,不要想到很遠很遠的。如果你平常將家裡治理得很好的話,你修道絕對是很快樂的。因為跟你息息相關的是生活,是家庭。所以老師要求你們從家庭做起,尤其你們結過婚的,今天要特別注意聽;如果還沒有結婚的,你把它當著是一部「婚姻寶典」,將來受用無窮。
你生歡喜心來接受你周遭的這一切。生感謝心,感謝所有能夠幫助你的人。不只是對你有恩的,即使對你磨鍊的,你也感謝他。今天,你脾氣很嬌,你在家庭裡是父母親的掌上明珠,沒有人敢說你,你嫁過來啦!就有人說你,因為他希望你好才說你。所以你要存著歡喜心、感謝心,去感謝他,這樣幸福才能降臨你的身上,降臨你這個家庭。
所以,幸福的開始一定要求心,幸福從那裡來?從心求。一切福報不離寸心。心改,相就改:方寸就是福報,不必說到外面去求。
今天算命的為什麼能大行其道?什麼紫微斗教、星相學、八字、風水……這一些大行其道?因為眾生無知、疑惑嘛!想要藉著外在的力量,來扭轉你們的宿命。宿命就是「業力」。什麼是「業力」?眾生,你、我、他,從生到死,到現在的思想,加上行為的一個總結合,叫做「業力」。所以有了宿命,你們就被命轉,你們不會去轉命。不修行、不求心、不調心,你。(想改變這個宿命,用外圍的方法,如改變風水啦、改變什麼名字啦、改筆畫啦、改這個大門啦,這些都是不究竟的,都是外在的。
佛在那裡?心中要有佛。心中沒存佛,你家裡大尊小尊的一大堆沒有用啊!所以我覺得你們很好笑,家裡要供奉佛就直接供啊!何必大尊小尊的搬到佛堂供奉啊?古董一樣一大堆,叫做佛光普照。然後再請回去,這樣叫做有佛。心中沒有佛,你放在那裡都沒存佛。所以我覺得你們很可憐哪,都在心外求佛。內心有佛,一張小小卡片上面印了佛像,心裡有佛就是有佛。心外求佛路便差,所以不要執著這些形象,不要去什麼改風水啦、算命啦,不要這一些。當然你們是求一個心安,你們如果能心安就好。萬一相命的說你什麼時候一個劫,什麼時候一個災,你怎麼辦?
你內心脾氣毛病不改,你往外面去消災,根本消不了。真正的災要從心消,從內心去消。你脾氣毛病不改,夫妻見了面就像仇人,婆媳之間就像仇敵一樣,這個災怎麼消啊?對不對?這是最基本的。所以你一定要先要求你自己,改變你自己。你改變自己,災自然就消啦!你不要去外面消什麼災,到最後「攏唔知」(台語)!一次五百塊、一千塊,這個災沒有消啊!你內心脾氣毛病一大堆沒有改呀!人家罵你一句,你就不覺得這是替你消災,你就不會感謝人家替你消災。人家罵你一句消一個災,你不接受,反而罵回人一句,這災怎麼消呢?結果越鬧越大。所以幸福第一個:感謝心、歡喜心。
第二:屏除惡言論,離諸對待
什麼叫做「離諸對待」?你們每一個人都希望先生成就非常大,拿別人的成就來跟你先生比,拿別人的成就來跟你太大比,把你的先生、你的太太壓得喘不過氣來。過自己的生活,不要跟別人比嘛!要把這種生活的藝術提昇到最高點,要享受自己的生活藝術,要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要跟人家比。先生今天是做水泥工的也能生活,今天是白領階級的也是過生活,今天是立法委員也是一樣過生活,吃的還不是那一些,只是一些名位、一些符號不一樣而已呀!一樣是過一天,為什麼一定要去跟人家比?跟人家比,有了高低之心,內心就不平衡。
所以佛是什麼?感情、理智能夠平術。眾生都是感性的,所以你們喜歡看「感性時間」,看感性的節目。因為眾生感情重於理智,所以你們是感性作用,所以會常常鬧情緒;太太常常鬧情緒,先生也常常鬧情緒,因為不能平衡嘛!所以常常要讚美你先生,他是最偉大的,他給你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要感謝你太大給你整理家庭,相夫教子。時常感謝對方,離諸對侍,不要去跟隔壁鄰居比。人家開「賓士」是人家的事,你有那個五十的可以騎也不錯啦!所以要享受自己的生活,不要跟別人比。這是幸福的第二個條件。
第三: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盡責
先生要盡好責任,不要被外境所誘惑。外來的這一些都是來考你們、來破壞你們幸福的。你們每一天在外面接觸的有很多,比如說太太長得標緻,在公司裡面,現在時代開放,還有人怎麼樣?想要……嘿嘿……這樣子,我說「嘿嘿」,你們就知道。先生也一樣,很老實。所以人家看你老實,天天打電話來煩你,這是要破壞你的家庭。你自己要把握住你自己的念頭,你好不容易建設起這個美滿的家庭,你要維護妤,你可千萬不要被外面這些外境所誘惑。
現在時代開放,所以老師常常說,來佛堂修道的先生、太太不會變壞就是這樣子。你念頭要把握得住,人家打電話來給你,不要理他,索性不要理他。為什麼要來打擾別人的生活呢?自己不能把握住嘛!自根本不能夠識透,不能尊重別人。你要是尊重對方,你應該為對方的幸福著想,你為什麼送要來破壞對方?所以我們修行的人,自己的崗位要站好。所以女強人是最笨的!得到名利,失去幸福,有什麼用?
自己幸福不容易建立起來,太太雖然是長得比較平庸一點,但是她也為你生了兩、三個小孩,好不容易給你持家,所以你要好妤的盡你的責任。大大也是一樣,先生在外面拼死拼活的盡到他的責任,所以回來有時候嘮叨一下,你也包容他一下,這就是幸福。所以要做好自己的角色。
那有些太大不是這樣子,非要過著怎麼樣的生活,非要跟人家比,把先生貶得一文不值。今生鰥寡孤獨為何固?前世輕賤丈夫生。所以千萬要互相尊重。鰥家孤獨的,你們前世都不尊重對方,所以這輩子讓你自己一個人,沒存另一半。老伴,者伴,另一半就是讓你們老來作伴。你輕賤他,那你老來就孤獨,所以千萬要互相尊重。(待續)
歸期 韓湘子大仙慈悲
征雁啼破空寂,千江水依然東去,
浮雲遊子否預歸期,萬丈紅塵裡,
尋尋又覓覓,香銷茗冷悲悽。
原郎心靈故居,是瑤池瓊樓玉宇,
幾人曉攀清靜聖域,拜明師求性理,
真傳六合彌,殊途歸,惟精惟一。
見世路太崎嶇,同行人斬荊棘,
康莊的大道,努力共開闢,
栽蓮花火宅裡,四海內施法雨,
燦爛的霞光,縈繞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