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39(2006/12)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仙佛心曲】 調寄:傳燈
心中一盞燈 朗照夙世情
風霜歷經希望豈成空
凝露雖易竟 渾圓刻胸中
所為不重觸目心不濃
一句珍重 一句叮嚀
紅塵中的一盞燈
誰來振興續傳詠
紅塵中的一盞燈
誰來振興續傳詠
點起千燈萬燈 點燈的人
要讓慧命更延伸
點起千燈萬燈 點燈的人
擔承使命更認真
恩師慈語 紐西蘭聖光佛堂法會
時時自我要求,邪淫不生於心,是非不出於口。
念念清靜純善,言言誠懇無欺。
多為別人付出,福慧就在其中增添。
少為自己爭奪,牽纏定於此處消減。
熱心助人不嫌棄貧賤,仔細觀照塵世中的缺欠。
安分守己不強求富貴,用心體驗生命中的具足。
不念舊惡知足感恩,寧靜的心靈散發溫馨的氣息。
不但做自己的貴人,更做父母、子女、先生、太太、
親戚、朋友,以及眾生的貴人。
為自己造福,也造福人群,造福這個世界。
【要大家日日持念多遍,為期一百天,消災解厄,讓世界更溫馨!】
帶人帶氣氛,凡事留三分!今週刊訪問張小燕的片斷
「你不是要讓主管喜歡你,而是要讓他需要你 」
除了才華,張小燕很要求員工要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我很不喜歡員工來和我說:『主管或是製作人不喜歡我……。』張小燕認為,要成為一個及格的員工、成功的藝人,不應該想別人喜不喜歡這件事,而是要做到讓別人需要的地步。我常和公司的小朋友說:『你不是要讓主管喜歡你,而是要讓他需要你。』在張小燕的觀念裡,做好自己絕對比讓人喜歡更重要。小燕兵法5招
1、 帶人時,自己要懂,要讓人服氣。
2、 給員工空間,讓他自由發揮,不要一直盯在屁股後面。
3、 不能要求別人對你很好,應該做到讓別人覺得你很好。
4、 捨了才能得,要先對別人笑,別人才會對你笑。
5、 威嚴不在聲音,而是在能力。
鄭丹瑞寫的文章,值得分享:
急事,慢慢的說;大事,清楚的說;小事,幽默的說;
沒把握的事,謹慎的說;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傷害人的事,不能說;
討厭的事,對事不對人的說;
開心的事,看場合說;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
別人的事,小心的說;自己的事,聽聽自己的心怎麼說;
現在的事,做了再說;未來的事,未來再說。
知人不必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口德與己
責人不必苛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肚量與己
才能不必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內涵與己
鋒芒不必露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深歛與己
有功不必邀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謙讓與己
得理不必搶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寬和與己
得寵不必恃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後路與己
氣勢不必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厚道與己
富貴不必享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福澤與己
凡事不可做盡 留三分餘地與人 留些餘德與己
為人處事 常留三分地與人設想 尚存幾分
懂得放心的人找到輕鬆
懂得遺忘的人找到自由
懂得開懷的人找到朋友
也一定能找到快樂 ~
【論語選讀∣修身篇】韓點傳師慈悲
(十六)孔子於鄉黨,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廟朝廷,便便言,唯謹爾!(鄉黨1)
鄉黨這一篇是弟子記錄孔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舉止容貌,言語儀態及待人接物。周旋於鄉黨、宗廟、朝廷的禮儀情形。讀了本篇的記載,才能了解聖人的真實面目,他是如何以身作則教導弟子們立身處世之道。原來全篇共為一章,由朱子分為十七節。本節是敘述孔子的才德智慧,其容貌言語皆能因人、因時、因事、因地的不同,而能有合乎義理適當的表現。在鄉黨所鄰居者,都是父兄、宗族親朋,故應重視的是長幼之序,親親之禮,對長輩要尊敬,對平輩要和順,對幼小要慈愛。因而態度上要溫和懇切、謙遜,表現出恂恂如也。言語上就不能逞口舌之利。朱子集注云:「似不能言者,謙卑巽順,不以賢知先人也。鄉黨父兄宗族之所在,故孔子居之,其容貌辭氣如此。」
宗廟朝廷是國家辦理公務政事之所在,朱子云:「宗廟,禮法之所在。朝廷,政事之所出。」在這些地方,言語不可不明辯,必詳問而極言之。明白流暢的表達出來,決不可唯唯諾諾敷衍了事,自然表現「便便」,不過在表達時,言時的態度必須有禮貌而謹慎,故言,唯謹爾。不能冒失急燥。這就是孔子在不同的場所,表現出適切不同的風範。不像有些人私下大言不慚,真正在公眾場面卻啞口無言,不敢說話。
【語譯】孔子在家鄉的時候,待人接物的態度,表現得溫和恭謹,好像不善於言談的人。但是在祭祀和議政的地方,就明白而有條理的發言,不過說話的態度是很謹慎守禮的。
(十七)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6)
此章應以在上執政者言,然亦可引申為一位領導者或主管,必須要以本身的行為表現來帶動人。故大學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又說:「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都是要我們治人先治己。一位精明的領導人,在眾人心目中的形象,應是一位道德高尚,有才能、品行端正,言行相顧的人。大家一定會擁護他敬重他,當然會群起效命。若在上位的領導人,其身不正,言行不一,則會讓大家失去信心,雖有所命令,也都要看你的行為來定奪。古諺云:「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雖有良好的制度,完善的規劃,領導人本身行為不檢,自身不守規範,而大言不慚的要求別人守規矩,自己言而無信,要求別人誠實,那都是無法做到的。如顏淵篇:「政者正也,子率以正,熟敢不正!」孔子本身即是一位實踐的教育家,故在論語中屢言身教之重要性。我輩學道之士當深思之。家語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我們不要落得舌言的小人之名。
【語譯】孔子說:「一個在上位的人,本身做事正當,不用下命令,民眾自然會照著去做。如果自身做事不正當,雖三番兩次的下命令,人民也不會服從的。」
(十八)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憲問37)
不怨天不尤人乃古之成語,詩小雅何人斯章云:「不愧於人,不畏於天。」中庸云:「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孟子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自司馬遷以後,如董仲舒、劉向後儒皆以此章為孔子有感於叔孫氏車子鉏商西狩獲麟,乃曰:「吾道窮矣。」而喟然嘆曰:「莫知我夫……」(史記孔子世家傳)孔子感嘆道之不行,空有濟世之志,而不見用於世,不見知於人。何以聖人之道,不易被世人認知與了解呢?實在是因其境界太高,連顏淵都有仰高彌堅之嘆,曰:「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子罕)。
如晏子之賢,對孔子亦有所不知,何況一般俗子如何了解孔子淑世救民的胸懷。這也是無奈的事實,李白說:「自古聖賢皆寂寞。」莊子所謂燕雀焉知鴻鵠之志。但孔子並不以此為意,故曰上不怨天,下不尤人,因人之命有窮通,事有否泰,故無怨無尤,一切聽天由命。孔子的道德修養,何以能到達無怨無尤的境界呢?就是由下學而上達的踐履功夫所得的體悟。
孔子自十五志於學,至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而達到了與天地合德的境界,是歷經五十五年的歲月,經過於穆不已的下學功夫,不斷的學習,不斷的體驗,力行不懈於日常生活中,將其生命完全投入融合於道,不管外在環境如何變換,仍是不斷的奮發精進。故曰:「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癲沛必於是。」(里仁)如是進德修業,逐漸仁熟義精,其生命與天理融為一體,達於天人合一的境界。求仁得仁,何有怨尤哉。荀子曰:「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窮,怨天者無志。」(榮辱篇)
【語譯】孔子說:「真的沒人知道我了吧?」子貢說:「為什麼沒人知道老師呢?」孔子說:「我不怨天,也不責怪人,只是從人生倫常事理去學習,循序漸進而上通天道。能夠知我的,只有老天了。」
【浮生若茶】
茶葉因沸水才能釋放出深蘊的清香,
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才能留下人生的幽香……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老僧釋圓說:“像我這樣屢屢失意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老僧釋圓如入定般坐著,靜靜聽著這位年輕人的歎息和絮叨,什麼也不說,只是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途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小和尚諾諾著去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老僧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裏,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說:“施主,請用些茶。”年輕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見杯子裏微微地嫋出幾縷水汽,那些茶葉靜靜地浮著。
年輕人不解地詢問釋圓說:“貴寺怎麼用溫水沖茶?”
釋圓微笑不語,只是示意年輕人說:“施主請用茶吧。”年輕人只好端起杯子,輕輕呷了兩口。釋圓說:“請問施主,這茶可香?”年輕人又呷了兩口,細細品了又品,
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茶香也沒有呀。”釋圓笑笑說:“這是閩浙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年輕人聽說是上乘的鐵觀音,又忙端起杯子吹開浮著的茶葉呷兩口又再三細細品味,還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老僧釋圓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說:“再去膳房燒一壺沸水送過來。”小和尚又諾諾著去了。
稍頃,便提來一壺壺嘴吱吱吐著濃濃白氣的沸水進來,
釋圓起身,又取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裏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輕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輕人俯首去看杯子裏的茶,只見那些茶葉在杯子裏上上下下地沉浮,
隨著茶葉的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便從杯子裏溢出來。聞著那清清的茶香,年輕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便提起水壺朝杯子裏又注了一縷沸水。年輕人再俯首看杯子,見那些茶葉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雜了。同時,一縷更醇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地升騰出杯子,在禪房裏輕輕地彌漫著。釋圓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沁得滿屋津津生香。釋圓笑著問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迥異嗎?”年輕人思忖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用沸水沖沏,用水不同吧。”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同。
在溫水中的茶,茶葉就輕輕地浮在水上,沒有沉浮,茶葉怎麼會散逸它的清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了又浮,浮了又沉,沉沉浮浮,茶葉就釋出了它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冬霜的清冽。世間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茶呢?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平平靜靜生活,就像溫水沏的淡茶平地懸浮著,彌漫不出他們生命和智慧的清香,而那些櫛風沐雨飽經滄桑的人,坎坷和不幸一次又一次襲擊他們,就像被沸水沏了一次又一次的釅茶,他們在風風雨雨的歲月中沉沉浮浮,於是像沸水一次次沖沏的茶一樣溢出了他們生命的脈脈清香。
是的,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
而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烈的沸水呢?
茶葉因為沸水才釋放了它們的生命力。
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
一大早,我跳上一部計程車,要去台北郊區做企業內訓。因正好是尖峰時刻,沒多久車子就卡在車陣中,此時前座的司機先生開始不耐地嘆起氣來。隨口和他聊了起來:「最近生意好嗎?」後照鏡的臉垮了下來,聲音臭臭的:「有什麼好?到處都不景氣,你想我們計程車生意會好嗎?
每天十幾個時,也賺不到什麼錢,真是氣人!」嗯,顯然這不是個好話題,換個主題好了,我想。於是我說:「不過還好你的車很大很寬敞,即便是塞車,也讓人覺得很舒服……」他打斷了我的話,聲音激動了起來:「舒服個鬼!不信你來每天坐12個小時看看,看你還會不會覺得舒服!?」 接著他的話匣子開了,抱怨政府無能、社會不公,所以人民無望。我只能安靜地聽,一點兒插嘴的機會也沒。
兩天後同一時間,我再一次跳上了計程車,再一次地要去郊區同一家企業做訓練,然而這一次,卻開啟了迥然不同的經驗。一上車,一張笑容可掬的臉龐轉了過來,伴隨的是輕快愉悅的聲音:「你好,請問要去哪?」真是難得的親切,我心中有些訝異,隨即告訴了他目的地。他笑了笑:「好,沒問題!」然而走沒兩步,車子又在車陣中動彈不得了起來。前座的司機先生手握方向盤,開始輕鬆地吹起口哨哼起歌 來,顯然今天心情不錯。於是我問:「看來你今天心情很好嘛!」他笑得露出了牙齒:「我每天都是這樣啊,每天心情都很好。」「為什麼呢?」我問:「大家不都說景氣差,工作時間長,收入都不理想嗎?」司機先生說:「沒錯,我也有家有小孩要養,所以開車時間也跟著拉長為12個小時。不過,日子還是很開心過的,我有個祕密……」他停頓了一下:「說出來先生你別生氣,好嗎?」
當然好,只要是快樂的祕密,我這個念過心理學的都感興趣。他說:「我總是換個角度來想事情。例如,我覺得出來開車,其實是客人付錢請我出來玩。像今天一早,我就碰到像你這樣的先生,花錢請我跟你到陽明山去玩,這不是很好嗎?等下到了陽明山,你去辦你的事,而現在是花季,我就正好可以順道賞賞花,抽根菸再走啦!」他繼續說:「像前幾天哦,有一對情侶去淡水看夕陽,他們下車後,我也下來喝碗魚丸湯,擠在他們旁邊看看夕陽才走,
反正來都來了嘛,更何況還有人付錢呢?」
漂亮!多精采的一個祕密!
我突然意識到自己有多幸運,一早就有這份榮幸,跟前座的EQ高手同車出遊,真是棒極了。又能坐車,心情又開心,這樣的服務有多難得,我決定跟這位司機先生要電話,以後再邀他一起出遊。接過他名片的同時,他的手機鈴聲正好響起,有位老客人要去機場,原來喜歡他的不只我一位,
相信這位EQ高手的工作態度,不但替他贏得好心情,也必定帶進許多生意。
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心理學家發現,快樂其實是一種習慣,不論環境怎麼變,EQ高手的快樂決心是不會改變的。
當我們能換一種心態去看待自己的工作,並帶著遊戲般的愉快心情面對工作,你會發覺自己的內在能量強大許多,
抗壓應變的功力也因此大為增進,而這,也正是貫徹快樂決心的漂亮做法。我自己就常覺得,工作其實是一種偽裝,讓我有很好的藉口及機會,能因著演講及各種活動,去認識許許多多有趣精彩的人,這不是很過癮嗎?(更何況,往往還有人付錢呢!)。
【雁的故事 之一】
1、當雁鼓動雙翼時,對尾隨的同伴都具有「鼓舞」的作用,雁群一字排開成V字型時,比孤雁單飛增加了百分之七十一的飛行距離。
啟示:與擁有相同目標的人同行,能更快速,能更快速,更容易地到達目的地,因為彼此之間能互相推動。
2、不論何時,當一隻雁脫離隊伍,牠馬上會感受到一股動力阻止牠離開,藉著前一隻伙伴的「支撐力」,牠很快便能回到隊伍。
啟示:如果我們與雁鳥一樣聰明的話,我們就會留在與自己目標一致 的隊伍裡,而且樂意接受他人的協助也願意協助他人。
地瓜葉的養分稱霸蔬果界
聯合國推廣每人每天至少要吃400公克、五種不同種類的蔬果,你做到了嗎?亞洲蔬菜中心專家建議,現代人如果沒有時間吃這麼多種,應選擇營養價值較高的蔬果吃,其中便宜又好吃的地瓜葉是最佳選擇。
亞蔬中心副研究員楊瑞玉最近配合聯合國的這項推廣,針對上百種蔬果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其中的營養價值,結果地瓜葉的營養成份居冠。楊瑞玉表示,如果沒有時間準備五種以上的蔬果,最好選擇吃一大盤地瓜葉,但她強調,多樣化的蔬果攝取,才是對人體最好。
她表示,研究發現,每天只要吃 300公克的鮮綠地瓜葉,就能滿足一個人一天的維生素A、C、E及鐵的需求,黃色與紅色葉的地瓜葉營養成分雖然比綠色低,但其抗氧化物的含量,較一般日常食用的蔬菜高五到十倍,紅色葉又富含花青素,有抗氧化效果,而所有的地瓜葉都含有多量的酚,具有抗氧化及抗癌性。楊瑞玉指出,地瓜葉中還含有dicaffeoyl quinic acids成分,這種成分對愛滋病患者來說,合併藥物治療能提高治療的效果。亞蔬中心針對地瓜葉的營養成分進行動物實驗,目前進行中。
強肝解毒妙方:
摘錄自天然果菜集:肝臟不好的人,大多飲食不知如何選擇而引起肝功能不良,長久累積而產生肝臟循環不良,以致於無法改善,而一發不可收拾!妙方如下:
一、蕃薯葉:大約半斤左右,先洗淨
作法:鍋底放下適量的水,待滾後.放下蕃薯葉,三分鐘左右撈起,加些嫩薑,滴下數滴香油(橄欖油),再加些鹽,就是一道美味可口的保肝佳餚。
二、空心菜:大約半斤左右.洗淨.
作法:與蕃薯葉相同
地瓜養生,小心養肉!以地瓜葉取代地瓜是更好的選擇
懷舊養生食品「地瓜」,近年來成為最受歡迎的防癌抗老食物,營養師指出,地瓜富含維生素A、膳食纖維,卻有熱量過高的問題,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葉取代地瓜,也能獲得相同的營養成分。台灣吹起地瓜養生風,甚至成了防癌的新星,台安醫院營養師林佳姿指出,地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可以提升免疫力,濕潤乾燥的黏膜組織,皮膚、呼吸黏膜、腸胃道疾病都可以改善。
經常使用電腦的人,會有眼睛乾燥的問題,吃地瓜也可以滋潤眼睛黏膜,難怪科技新貴也在「瘋地瓜」。此外,地瓜中豐富的維他命A還有抗氧化、抗癌的作用,被當作養生食物,地瓜可說是當之無愧。不過,林佳姿指出,很多人都忽略地瓜是澱粉類食物,熱量非常高,一份地瓜熱量高達124卡,240克地瓜的熱量,等同於一碗白飯,但很多人把地瓜當作零嘴吃,不知不覺中攝取太多熱量。吃地瓜也容易影響血糖,糖尿病患最好避免吃地瓜。
怕胖的人,不妨以地瓜葉取代地瓜。地瓜葉含有的維他命A,不遜色於地瓜,而且膳食纖維更高,地瓜有的好處,地瓜葉通通有,熱量又比較低。林佳姿說,地瓜葉的熱量只有地瓜的四分之一,豐富的纖維質,卻可以讓人有飽足感,注重養生又怕胖的人,地瓜葉將會是更好的選擇!
*各位前賢好:我們的大家園目前還在興建中,預計本月底法會前完工,不過工程款尚缺欠,請多多行功了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