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87(2002/08)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守謙賦】 韓大仙慈示
81.02.06 嘉義 慈善堂
器若滿時則易傾洩 心若傲時則生驕慢
古云滿者招損 謙者受益
更有登高自卑 行遠自邇
心思聖賢之言 乃極其睿見
時下之人守及恭謙
虛懷若山谷悠雅
望之則得心曠神怡也
夫觀天下何其廣大 人亦千百萬種
倘能共守謙德 則何憂明爭暗鬥乎
舉今修士論其心性涵育 以其不驕不吝持之
樹立蘶巖崇德之基礎
【守謙之德】 秋玲
古德云「滿招損,謙受益」「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想想聖賢之言,真有深遠的睿見!容器若是盛滿,東西容易傾洩出來;心若是驕矜自滿,則態度會變得傲慢目中無人。當人攀上高峰時看盡山下,只覺人變得很渺小;走過千山萬水的旅程,才知人心的膚淺和難逆。
觀天下何其廣大,人也有千萬種;時下之人倘能守心謙恭,虛懷若山谷幽雅,望之,則心曠神怡者,也是難得可貴之人!人人如能守謙鞏德,就不用憂煩人心「明爭暗鬥」;彼此真情互動心性涵育,做到「不驕不吝」的心性,即能樹立巍巖崇德的基礎,作為後人學習的標竿模範。
曾經看過仙佛批訓「守謙」,「彬彬君子風,涵濡至德崇,動靜理禮不紊,內聖外王通,民胞物與用,仁愛存心中」守謙之人高風亮節,若竹又如月,「一勁參天,舞風弄明月」,「一生直不彎,挺挺欺霜雪」讓忠孝節義全受全歸,是一種震撼!
活佛老師慈悲:「守謙即是時時刻刻做到謙虛為懷,心不高、氣不傲、低心下氣以涵養心量」。恭謙是一種美德,守謙之人絕對不是「滿瓶不搖半瓶晃」,他可以包容忍讓,接納別人的好壞而過化存神;可以散發內心慈悲能量,用柔軟的心化解暴戾,而致人間一片祥和。所以說,守謙的人有福了!
佛陀說:「芸芸眾生已開悟,只有自己還沒有開悟」其實佛陀早已開悟,只是祂是謙卑的化身,所以祂能成佛!「三人行必我師焉,擇其善而從之,見不善而改之」眾生都是我的老師,幫助人學習耐心上智和大慈大悲,以行正道!如果一個人自以為是、高高在上,一副不屑一顧的嘴臉,或是自覺比別人聰明能幹的架勢,都會導向誤解和產生距離,甚至隔閡;而守謙之人,知道「我是誰」,輕輕打開眼睛,看到自己的原貌和真相。
看過「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都了解它正是闡述謙德的同感心,雖然簡短確充滿愛的真理」。墨瑞史瓦茲教授面臨死亡前,他的學生米契艾朋每個星期二都來看老師,希望跟老師學習「活出充實又精采的生活」;然而恭謙的教授,不因死亡近在眼前,反而更有智慧體認生命即將歸於塵土的真理。
他心裡浮現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會不會害怕死後被人遺忘?」教授開心想著自己:「有那麼多人陪伴、親近和愛戴,愛使人永垂不朽!即使離開人世間,會被遺忘已不是重要的,因為他的心充實快樂!」墨爾轉身問他的學生:「當你們在家時,是否聽到我的聲音?」學生回答:「是的,不但聽到你的諄諄教誨,即使有一天您遠去,我們還是會繼續到墳前傾吐,您的謙和會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
生活中最神氣重要的事,不是成為最優秀最富有最聰明或最美麗的人,而是人際間彼此謙恭有禮的安撫和關懷。關懷別人,一如關懷自己;透過關懷發現愛心,肯定人生的真諦;只有守謙的人,才能承認和平衡自己的優缺點,樂觀的與人和睦相處。
謙卑之人,不會自我膨脹或自我貶抑,對自己的實相感到安穩可愛;對宇宙萬物,不會分別比較和計較多好、多差、多大或多小;即使一無所有,也感到相當富有;不會因自身小小成就而沾沾自喜,更不會誇張自己的錯誤而打擊自己;心處虛無的兩極端,還能發現自己很有安全感!
哈瑪施卡德說過:「守謙要在自身的安寧之處,做觀察評斷和行動,以本身的神聖和獨立的體驗產生」。在安寧的心中,一棵樹變成一個神秘,一朵雲變成一個啟示;宇宙是大周天,而人變成一個小周天也能運轉乾坤!生命看似繽紛豐富,卻也單純可愛;人生明瞭簡單,卻像一本大書,讓人永遠讀不完用不完!
在寧靜中「安身立命」,我們雖是微不足道的渺小,卻不用煩惱自己是最差、最笨、最窮或是最醜,而是可以不偏不倚、不亢不卑的活出自在的自己!經常會碰到這個笑話:「有人滔滔不絕,大談特談他自己的問題,然後轉身問朋友:『我已說夠了,你聽後覺得我這個人怎麼樣?』」嘿嘿!誰有耐心一直聽別人告白什麼,人家才懶得理你是怎樣的人!
主觀心態常使自己情緒和想法受到干擾,同時也影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了解。「解鈴還須繫囹人」,只有當自己能夠了解自己的情緒,渴望信仰的守謙時,才會逐漸學會採別人的觀點,並進一步推斷他人的想法,做有建設性的付出,也才有能力去幫助和糾導別人破壞性之企圖。
有破壞性的企圖,是出自於驕矜自滿。總是自以為是宇宙萬能的主宰,忽略他人的存在;而別人在他眼中,只是想利用時才有價值。然而建設性的人性,卻能謙卑的認識自己,明白自己的優缺點,也認識各式各樣的新情緒─驕傲、嫉妒、缺法安全感的背後,因為溝通了解反而產生信心謙卑,控制衝動去了解關心、仔細聆聽別人、調節心情後寬恕和包容,更有能力做更好更好的人!
守謙是禪宗所謂的初學者之心,移開主觀意識完全接納別人的觀點,還虛心真切的告訴自己:「我的觀點不夠寬廣」寧可把自己的理論和觀點擺在一邊,以開闊的心胸進入新的情境,然後不帶任何主觀和成見,用心學習親身經歷,以達到乾淨俐落、明心見性這就是本心佛性了!
擴展謙德能量,減少驕矜自傲,暫時放下身段、放下自己想法和情感,接納別人以解決衝突,俾益在情感和理智間尋找平衡,建立親密而長久的關係!這是需要下工夫努力的過程,跟別人合同時,世界跟自己真的合同了,守謙生活才能展現真善美之境!
「人生不如意是時常八九」,當自己有困難尋求幫助時,使自己自動做到謙卑;承認自己需要引導和求救,謙和的口氣說出sos的難題!
「我很難了解這問題,你能幫助我嗎?」
「我不知道如何是好,請問你有什麼好的想法?」
「我迷路了,請幫忙指點我,找出一條可行的路好嗎?」放下了面子,放下身段,事情可以解決,而個人的尊嚴還是可以很自在的!
謙和的人總會以他人為重,把別人的需求擺第一!一對夫妻共享午餐一個漢堡時,女服務生問她們要不要加洋蔥?太太說「要」先生說「不要」原來太太不喜歡洋蔥,但是先生愛吃;她們都謙和的為對方設想著;所以最後兩人做了一個謙卑的「急轉彎」:「我雖然不喜歡吃,但是我可以挑給愛吃的對方,我自己並沒有損失!」
在這簡單的一刻也讓我們上了一課:當自己把別人的需求擺第一時,就會出現謙卑的輻射,得到你所能擁有的尊重!
在家中更是要有守謙的雅量,才能「家和萬事興」,經常心甘情願的自問:「我今天可以為所愛的人做什麼嗎?」因為設身處地的謙德產生了共鳴,彼此交出了想御駁對方的控制權,反而是一種寬大的自由!
我們要相信上帝創造一切萬物也有缺陷美,當人挫折無法擺平時,祈禱是使自己不怨天尤人,還能守謙的尋求協助的溫柔之道!面對挫折困難還能心存感恩,一心感恩懺悔祈禱,也是一個導向放鬆彈性反應,有助健康和解決的正向強力功效!
守謙的人有福,感恩人也有福,身在凡塵的有生之年,能盡心守謙在無限感恩中,使世界變得更美麗更寬廣,也是功德無量喔!
【徒兒的明燈】(十) 活佛老師慈悲
【老師永遠支持徒兒】
◎ 雖然你在世間有歡喜也有悲傷,有如意也有不如意,當你們受到痛苦傷害的時候,內心很痛苦的時候,為師都看到。但是為師能夠做什麼呢?為師不能替你們痛苦,但是不管怎麼樣為師總是不忍心,所以希望你自己要立志,不可說已經在修道而仙佛沒有保佑。
◎ 你要叫仙佛保佑,要先要求自己。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為師永遠站在你身邊支持你,不管你在人生路上或在修道路上,都會遇到困難,都會有不如意的時候,此時你應該以如意的心境去面對,那你會增加力量來向前走。人要看的遠,不要只顧眼前。
◎ 為師看你們在世上受苦,為師比你們更苦。每一次要離開時,雖然很捨不得,但是你們會嗎?有些人會認為是看一場戲,過去就算了,但是為師來這裡用了多少苦心,所說的每一句話,希望每個徒兒都記得,就算是為師來這裡演一場戲給你看,為師也希望你們在看戲當中去明辨什麼是對的,什麼是不對的。希望你們不要辜負你們自己,不要辜負眾人好嗎,把歌唱熟,當你遇到困難就唱一唱,為師永遠支持你們。
◎ 人說男子漢有淚不輕流,可是我濟公為了徒兒眼淚往肚子裡面吞。再交代一遍,每個人要做事以前先想一想,要講什麼話以前先想一想,應不應該?對不對?好不好?今天就到這裡結束,希望你們有始有終,你們受到委屈為師都知道,你們受到痛苦為師也知道,不管哪一位,希望你們不要忘記,為師永遠支持你們,但是為師的支持,還得靠你們自己,要靠你們自己的力量,希望我們師徒有機會再見面好不好,徒兒保重自己。
◎你們都說老師好當,逍遙自在,可是常常有人大把香一插求老師慈悲,從大件到小件,從外面到裡面,縱使老師是清官也難斷家務事。因為事是自己惹的,要自己解決。老師如何幫你,老師只能夠當聽眾,然後當一個相當中肯支持者,支持肯認理實修為真的人,肯積極修道辦道,務實而走的人,那就是為師我所要支持的。
◎你們希不希望是為師支持的一群(希望),你們願意支持為師嗎?要如何支持呢?(幫助老師渡化眾生,幫老師了愿)其實就是了自己的愿,有沒有在了愿,如果有了愿就已經代表在行功了,有了功德就可以償還你的孽債,老師就可以和債主溝通,多行功多了愿,惟有我們自己了愿,自己累劫以來所在的業力冤孽,要我們自己去了。
◎ 多一份心去關心別人,也多下一份心關懷自己,多一份心去照顧沒有被照顧的人,為師我願意都在你們身邊,永伴著你們,希望你們受到傷害,受到挫折時,不要忘記為師,為師我永遠是你們最後的支柱,永遠是你們最好的靠山,但願你們平平安安渡日。
【情願陪徒走天涯】
◎ 一念善即是佛,一念惡即是眾生,念頭是很重要的。你們在了解、開悟之後,回去要把使命扛起來,去作自己該做的事情。徒兒認真的時候就是老師快樂的時候。當徒兒遇到挫折的時候;就是老師最難過的時候;只要徒兒心中有老師,老師就在徒兒身邊。天冷了別忘了替自己加件衣裳,你們的身體要自己照顧,有健康的身體才能盡自己的力,才能為上天辦事,才能去渡化痴迷。老師我不愛看你們哭,你們就別哭了好不好,開開心心唱歌送為師走,下次我們師徒再見面時,你們都不一樣了,你們都已經有一番作為了,好嗎,就看你們回去發揮了!
◎要以智慧轉法輪,將你的小圈圈匯聚成大圈圈,讓法輪常轉,修道要光明磊落才有快樂的人生,無論天涯海角,老師都在你身邊。
◎ 千言萬語難道盡,只希望徒兒時常回來見為師,不是回來佛堂才能見到為師,只要你心中有我這個傻濟癲,我永遠在你們身邊,自己的愿該了的快了,那為師就在屏山見你們了(好),一言為定。你們記住答應為師的事要去做,諸天仙佛也都聽到了,你們心已經拿出來了,已經交給為師了,希望你們徹徹底底、腳踏實地給老師去做事,再看看你們一眼,唉!最放心不下的還是你們,好了!再見!
【老師對徒兒的付出是無憾無悔】
◎根基非凡也希望你們成就非凡,不要辜負了自己,不辜負自己,就不辜負為師。再不走,只是憑添憂愁,既然為師有勇氣面對大家,那為師我也有勇氣離開你們,離開你們是不得已,相信也希望大家能了解為師的苦衷,情勢所逼,縱然為師再依依不捨,也要離開,畢竟這個肉體是借來的不是我的,為師繞了好幾圈,也見過你們好幾回。我對你們的付出事無怨無悔。希望你們秉持著這片無憾無悔的心,踏上這個返鄉歸路,把你們的眼淚為眾生而流,把你們的歡笑奉獻給眾生,把你們的一切擁有通通回饋,這就是你們的本分、使命。
◎為師我愛徒兒永不改變,為師我來到這裡付出一切,都心甘情願,即使徒兒們不睬不理,即使徒兒們不想接受,既使徒兒們不想聽,為師我也心甘情願無怨尤。為師我只期盼 老傳給你的心,你可以去常常洗滌它,常常照顧你們自己的心而已。今天不因為徒兒一時的迷失自我,為師就放棄你們,為師我捨不得你們,因為一別離之後,不知道以後能不能再看到今天發心的你,以後會變如何?為師希望你們能夠安你們的心,好好的去想一想、迴光反照,不要浪費自己任何一點一滴的精力與時間。
◎讓為師看看你們的心裡面有我,啊!讓為師也把你們統統融入在為師的心裡,在時時刻刻裡,為師都跟你們在一起,好不好?別太在意自己的形象,形象沒有多久可以保留,只有你們的精神,才能夠與天地日月進行,知道嗎?手牽手吧,手牽手,大家把手好好的緊握,把金線握緊,不要像斷了線的風箏。唉!你們要知道哪,佛是一體的,知道嗎?乾坤、乾坤、有乾坤,有陰陽才能夠形成天地,才能夠把道發揮出來,知道嗎?徒兒們再見,把你們的心,跟老師說再見,徒兒們再見!
◎ 這個災劫總是難免的,可是你們的心能夠發出善念,它能夠減到最低,假使如果還是一直執著,迷昧於這形象,迷昧於這貪瞋痴愛的話,那這大劫是迫在眉睫,體會為師的話,好嗎?再見了徒兒們,揮揮手吧!唉!再見啊!唉!再看一眼,我的徒兒們,為師心裡非常的舒坦,因為為師也了了一樁心願,也把你們的心有一點啟發了,為師再苦再累也沒有遺憾了,唉!再見啊!唉!唉!你們就一同叩求,把天地能夠化為和祥,好不好啊?因為他們都是跟你們息息相關,知道嗎?唉!不要再墨守成規,不要再守住自己一片小天地啊,把心溶納各個地方,即是你們的地方啊!不是只有這個地方啊!
【師助自助者】
◎ 為師不會救人,只有你們自己能救自己,為師如果可以救你們自己就不用來這裡,直接把你們撥上去就好了,你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你的事情可不可以由他替你做?可以代替一輩子嗎?這是不可能的,人都有自己的責任,你的兒女可以由他人養嗎?可以養一輩子嗎?除非有特殊情形,那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人要自救不可能別人來救你,人要怎麼來救你?人只可跟你講這條路很好,要不要走就得靠你們自己去走走,走了才知道才可到達,你說今天想從這兒到台北,如果只是想,不去走能到台北嗎?(不會),既然不會到就什麼都沒有,這是沒有人能代替你的,所以修道這條路是靠自己走,沒有人能代替你走,有沒有想要走這一條路,試試看嘛!但是修道這條路不要怕羞,如果怕羞走不出這一步,永遠都不會走到。
◎徒兒有什麼困難,向為師來說起,為師願意做你的傾聽者,只要徒兒肯努力,只要徒兒肯改進,為師絕對會幫助你。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遇到坎坷之路,但是這個坎坷之路,你要如何撥開,如何的走過,希望徒兒要有信心,要有勇氣,為師才有更大的信心來幫助你,不管是佛事,不管是凡事,為師都會幫助你走過這個困難,但是希望徒兒也要付出力量,付出努力,不要遇到困難就要求老師,你們有困難,脫不過,你們難過,為師比你們更難過,但是這個阻礙,這個困難你們可以把他放著不管嗎?
◎徒兒有難,為師一定會幫助你們,但是為師感到無力,因為徒兒有難,為師感到難過;徒兒有難不前進,為師更難過,所以為師要想幫助徒兒們,也要徒兒們願意伸出你們的雙手,讓為師幫助你們。
◎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因緣、冤孽,而且都要各自去還、各自去了,不要指望別人幫你什麼,最重要的是要自己幫助自己。為師雖然是你們的老師,但是你們的命運還是需要你們自己去救,為師也只能從旁協助,要是你自己不願救你自己,那為師又怎麼能救你呢?所以自己要先救自己,對任何事情、對道要有信心,如果你失去了信心,就無法得到解脫了。
◎人與人在一起是一個緣份,不管是善緣或惡緣都是不容易的。有一個「緣」字存在,就要隨時惜緣,好好的把握大家在一起的美好時刻,如果大家能夠共同修道辦道互相勉勵、互相成就,這樣力量就非常大了。
◎ 道理不在深也不在淺,唯靠自己去體悟,道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你的心裡面,它時時刻刻伴著你,它時時刻刻不離開你,希望你們不要把道遺棄,而不要說道遺棄你,其實道沒有離開你。為師身在南屏山,雲遊四海,但是為師時時常掛念你們。
◎ 希望你們在修道的旅途上,力求突破,能夠更進一層,能夠在困境中磨練你的志,磨練你的節,時時刻刻勉勵自己,讓自己所付出的一切,皆有成果,上天不辜負人,人自辜負,為師所幫助的也是一樣,你有心,為師幫助你,為師希望你自己能夠提攜你自己,所以才會這樣,雖然人生這樣苦,但是你們需要去面對。
◎ 大家既然知道這世間是苦海,你們得要去了苦,知苦了苦方為智者,假如那你們知道這世間是苦海,卻一味的願意再進去,那為師就救不了你們,救人之前得要自救。
◎ 道親,道是親的,而不是有分別的,難道你們天天叫,天天叫,沒有去想過嗎?要去想,要去做,每一個為師來看,看你們之後,總是這麼捨不得走,總是那麼傷心的走,總是不願在你們面前流眼淚,總是自己忍受著,無非是希望下次看到的徒兒,是精進的,更提昇的,而不是更墮落的,更計較的,希望你們好好的做,不要忘了。你們的性命大事最要緊,自己的性命要自己救,眼前要做的就是要救自己,救眾人,好了,好好的記著。
【論語選讀~仁篇】 韓點傳師慈悲
(四)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2)
【概說】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中庸13)因此不為貧富而影響其心,故君子處貧愈久,德行愈篤,不變其常。不仁之人久處約,因困窘,久必挺而走險,為非作歹,必斯濫矣,故不可久處。君子則富而好禮;不仁之人,久居富貴則驕奢淫佚,為所欲為。仁者天性自然流露,仁心發自於內,自不為外物所誘。自有主宰,故能安,智者能明是非,別善惡,擇善固執,故能力行仁道。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里仁)這即是知的功能,在於以仁德來處之,所以「知者不惑」,當以仁德力行不息。
【語譯】孔子說:「一個沒有仁心、道德修養的人,不能夠長久過貧賤窮困的生活。」也不可能長久居住在安樂的環境中。一個有仁德修養的人,才能心安理得的行仁。有智慧的人,他會利用仁德,當作生活處事的準則規範。
(五)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里仁3)
【概說】人都有好惡之心,為什麼只有仁者能好人、能惡人呢?因為仁者能真正無私偏,他愛得公正,惡得公正。而一般人因為有一己之私偏,所以愛惡失其正。朱子集註:「蓋無私心,然後好惡當於理。」程子曰:「得其公正是也。」游酢曰:「好善而惡惡,天下之同情,然人每失其正者,心有所繫而不能自克也。唯仁者無私心,所以能好惡也。」仁者公正無私,自然能愛其所當愛,惡其所當惡,所以不會無故憎惡某個人,也不會亂愛某個人,大學云:「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此謂唯仁人能愛人、能惡人。仁人公正無私就能放逐不仁的人,使他到四夷之地,惡其所當惡者,就是仁人。荀子說:「貴賢,仁也;賤不肖,亦仁也。」(荀子非十二子篇)亦即此意。
【語譯】孔子曰:「只有仁者有公正無私的心,才能愛好好人,厭惡惡人。」
(六)子曰:「茍志於仁矣,無惡也。」(里仁4)
【概說】人真正能夠至誠的志於「仁」和「道」,一定會朝向仁道理想而努力去實踐,就會不斷的去進德修業,於是必能聞善必行、知過必改。若能真誠保持此求仁之志,而不被物慾所誘的話,必可漸臻聖賢之境。所以說人一定要立志,立志行仁道,唯有志於仁道,人的生命活動才能合理,才能上進。苟志於仁,則人內在的仁心,必能真切的顯現出來,日漸光明擴充,而個人的私慾、習氣亦必日漸消滅,以致於無,才可衝破一切私慾習性,而不為任何外在的力量所取奪。是故能保持求仁之心志,乃是內聖的功夫,修道之士應予以重視。
惡與過不同,惡是有意的違犯道義,而過則是行為上的小缺失。過與不及皆為過,是無心的錯。真正志於仁者,便決不會存心為惡,然而偶然犯過尚或難免,因人生的私習,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清理淨盡,故須依恆誠之志而修持之。
【語譯】孔子說:「一個人如果真能立志實行仁德的話,那他就不會做出壞事來了。」
【試著去喜歡一個你討厭的人 】 網路文章
尋找適合自己的對象,必須擴大生活圈才能有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擴大生活圈的同時,也要放寬自己的擇友條件,不要隨便將別人貼上「討厭」的標籤 ,否則,可能錯失良緣。
世界上的人,雖有千百種;卻有一種很簡單的二分法:把所有的人分成「喜歡的人」和「不喜歡的人」兩類。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有不同的個性,光看一眼好惡立判。有的憑經驗、有的靠直覺。交集多的,初初相識就一見如故。交集少的,馬上分辨出「我們不是同一國的」。
年少的時候,我會很得意自己擁有一眼把人看穿的敏銳度,年紀漸長,才知道「眼光犀利」和「表情勢利」其實只有一線之隔,傷到別人的同時,損失最多的還是自己。在不是很了解對方的情況下,輕率地貼上「我不喜歡這個人」的標籤,這種先入為主的成見,像一座堅實的城牆,阻擋我們進一步認識對方,也失去向他學習的機會。你對他人的認知,其實就是自我反省的測量器。你對別人的感覺,真正反應出的是你對自己的感覺,跟那個人本身的關係其實並不大。你不可能真正愛一個人或恨一個人,除非那個人的行為,正好反射出你對自己的愛與恨。當我們不喜歡一個人的時候,很可能就是在他身上看到自己不願意面對的缺點。唯有心懷感恩地面對,並且透過自我反省及學習,才能在這個經驗中成長。
漸漸地,我發現沒有什麼人是值得花力氣去貼上「我不喜歡這個人」的標籤。外表再令人討厭的人,其實都有可愛的一面。態度多麼卑微的人,一定也有非常值得尊敬的地方。試著去發現別人「可愛的一面」和「值得尊敬的地方」,是自己的福氣。從這個發現的過程中,有很多驚喜足以破除心中的成見,豐富自己心靈的視野。
每個人都有可愛的一面,等你試著用心去發現,要試著去喜歡一個你討厭的人,的確很不簡單。但至少,我們可以要求自己回歸原點,從做到「不討厭」對方開始。然後,進一步地勉勵自己,說:「我一定要看看這傢伙有什麼好玩、可愛的地方?」相信我,當你這麼想的時候,心扉就漸漸敞開了。
每一個人就像每一片樹葉一樣,長得都不一樣,仔細看看,就會發現其中趣味之所在。只要願意用心,一定可以發現別人獨特而值得喜歡的一面。除非,你一直閉上眼睛、關緊心門,不肯去看、去感受。了解別人,努力發現別人可愛的 地方,從自己的立場來說,是一種付出。但也唯有真心付出,才會領悟別人回饋給你的,一定比你付出的還要多得多!
心理學博士傑克柏格〈 Dr. Jack Berg〉說:「人類內心深處一直渴求被了解,正如同花朵需求陽光照射一般。」友善的人際關係,其實就是從了解開始一點一滴建立起來的。有了這種認識及準備之後,我們還是可以把世界上的人分成兩種:一種是「初次見面就非常喜歡、投緣的人」、而另一種是「經過了解之後,才發現他原來是一個這麼可愛的一個人!」
從此,世界上就沒有值得我們花力氣去討厭、去恨的人。並非壞人不存在,而是我們花在結交可愛的朋友都怕時間不夠了,哪還有什麼多餘的心力去恨別人呢?
【活佛師尊慈語】 91.06.29 光慧 崇德佛院
就在靈犀剎那間 欲言已是忘言
讓鉛華褪盡後不變的臉
繁華絡繹殘篇 終會令人留戀
今不再不再繾綣
彩蝶花戀看世間 貪字害人不淺
在名利聲色中互道爭權
放下逐塵名彥 識透無常真詮
誠依然依然不變 重拾起最初容顏
發心為己願嚐盡苦甜
修道修心和謙 辦道認理向前
為大同人間重現
調寄:再回到從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