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46(1999/03)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
【重發心愿】 活佛老師慈勉
驀然回首 往事歷歷如故
在屢仆屢起的歲月裡 已走出了自己的路
是笑與淚的交織 是錐心難熬的痛楚
難得得是 你義無反顧
盡付風中的是 曾有的起伏
成就一顆顆菩提種子 漸漸展露 根植深入
盼吾徒
在生命的每一個轉折處 皆有所領悟
在無奈中學習寬恕 在承擔中學習付出
在執著中學習讓步 在挫折中學習堅持
是前世因緣註定 是今生無悔的信誓
盼望吾徒
皆能再認清自己 重發心愿 自家作主
再一次展翅鴻鵠 志與聖賢為伍
盼把眾生一一引渡
善導清流 人間永留駐
【八十八年度各種研究班開課了】
壹、 本壇系列明德班開班與上課時間
* 菩提禪院五種班員及五組運作人員半天合班於三月七日(日)上午八時,地點:菩提禪院。
* 菩提:每月第一三週六晚上,三月二十日開課。
* 田尾:每月第二四週六晚上,三月十三日開課。
* 正惠:每月初一、十五晚上,三月十八日開課。
* 正恩:每月初一、十五晚上,三月十八日開課。
* 正儒:每月第二四週六晚上,三月十三日開課。
貳、 大屯區各種班聯合開班時間(於信義佛堂)
* 新民班:三月二十二日(六) 晚上七時半。
* 至善班:三月二十三日(日) 晚上七時半。
* 培德班、行德班:三月二十四日(一) 晚上七時半。
* 崇德班:三月二十五日(二) 晚上七時半。
【光明智慧燈點燈記】
號外!我們的彌勒大家園:『光慧國際道務中心』點燈儀式已在二月二十六日子時,由 前人老帶領上千位點傳師,將點燈的前賢表文呈獻給上天,並感謝天恩師德三千叩首,讓我們有如此莊嚴又雄偉的道場!接著由前人老代表點起第一盞燈後,再慢慢點燃各樓層、中堂、大殿走廊、廣場、花園、拱門及庭園處共一萬三千多盞所有道親的『光明智慧燈』,盛況空前,令人感激涕零,感謝天恩師德浩瀚及老前人在天庇祐,前人老的睿智領導,方有今日的發一崇德『光慧國際道務中心』,而我們菩提禪院道親更是佔了地利之便,不只埔里天元佛院,彰化福山,連今日的光慧國際道務中心,都在我們身旁而已,趁此佳期,道親們攜老扶幼,一同回到光慧來感受一萬三千多盞光明智慧燈的震撼!
【八德淺釋(其四):信】 韓點傳師慈悲
何謂信:說文「信誠也,不疑也」。論語「主忠信」「信近於義」朱子說「以實之謂信」或說「信者言之有實也」。(學而)從這些話來看,信就是誠實不欺的意思,我們要想事業成功,一定要先立所本,本立而道生,並不是投機取巧而可成功的,所以為人處世,信是很重要的,孔子一再說到「主忠信」就是說明人必須講信實才能在主會上立足,孔子還說「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君子一切行事,都合乎義,這些合乎義的行事,除了必須守禮謙孫以外,還必須信實才能完成,不信實任何事情都不能成功,信就是如此重要,一個人話不真實,似有實無,似真還假,明明說來幫忙,到時候連個影子都看不到,明明約定了時間地點見面,到時候讓你在那裡痴痴的等,他卻黃牛啦,像這種人誰還願意和他往來?一個誰都不願意和他往來的人,還能在主會上立足嗎?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為政)可見信對人生的關係就像輗軏與車一樣的重要,為人豈可無信呢。
茲舉歷史故事二則如下:
(一) 周武王:膠鬲初隱商,周文王舉以為臣,武王興兵代殷,殷使膠鬲候周師於鮪水,膠鬲問曰「西伯將何之無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將赴殷也」復問曰「 至」曰「將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報矣」,膠鬲乃歸,時天雨而武王疾行不輟,軍師請休,武王曰「吾以令膠鬲以甲子之期報其君矣。今甲子之期不至是令膠鬲不信也。其主必殺之,吾疾行以救膠鬲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
(二) 曾子:曾子之妻至市,其子隨之而泣,其母曰「汝還顧返為汝殺彘」適市來曾子欲捕彘殺之。妻止之曰:「特與嬰兒戲耳」。曾子曰「嬰兒非與戲也,嬰兒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學者也,聽父母之教令,子欺之,是教子欺也,父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春秋)故為人父母者對己之兒女所言必有信而不能戲言欺也!
【點燃三盞燈】 點燈人
說起「點燈」這兩個字,多數人會將重心放在「燈」上,包括燈的發明人、燈的用途、燈對人的貢獻‧‧‧等,但今天主題不是燈,而是「點燈」。我一直深信,人的心中有三盞燈,這三盞燈,都是人們最基本所要做到的。
第一盞燈,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盞燈,就是「品行之燈」,人的一切,都是由「品行」開始的,給人的第一印象雖是外表,但,這並不是我們自己所能決定的,所以,接下來,便屬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最為重要。人若行為舉止端正,自然給人的好感大增,而這種人本身處世也一定按部就班,不含糊‧‧‧,因為他有顆端正的心。
而第二盞燈,就是「誠懇之燈」,無論是對人或處事,講信用、發自內心的請求,皆是博得別人幫助的一切先決條件,如果一個人對人做事都是巧言令色、狡猾奸詐,那麼,誰會願意和他一起共事?又有誰會願意幫助一個屢次欺騙自己的人?
第三盞燈,則為「勇氣毅力之燈」,不管做什麼事,膽量及恆心,都是不可或缺的,若只有勇氣膽量,而沒有毅力恆心,只是口頭上說說罷了,沒有切確實行,那又有什麼用呢?不管再怎樣困難的任務,只要堅定自己的目標,鼓起勇氣、拿出恆心,即使遇到了挫折,也要化阻力為助力,盡力去完成。
這三盞燈,便是人們最基本所須要擁有、所須要去實現的,若把這三盞燈都點燃了,其它一切,將不再是問題。一個品行端正、行為佳的人,一定也十分有禮貌、乾淨整潔,人人喜愛!一個為人誠懇、做事確實的人,一定不會貪小便宜,或有所不實,如此一來,大家都喜歡和他一起做事,也樂意幫助他。一個富勇氣毅力的人,即使天資不夠聰穎,但憑他驚人的勇氣、過人的毅力,一定也會有一番成就作為。
親愛的朋友們,您們的三盞燈都點燃了嗎?祝福您。
以上「點燈」的片段,是女兒國中一年級作文比賽第一名的作品,每次閱讀它,就使我連想起點傳師為你我點燃的那盞「心靈智慧燈」,你也有深刻的感想嗎?
【媽媽,我們去求道】 李慶林
一、
媽媽這一次中風,已經是第三次了。
最小的女兒琰如還在唸大學,每天在學校總是顆心七上八下的,擔心媽媽在醫院的狀況,雖然大哥請了特別看護,她仍然一下課就趕往醫院去陪媽媽。她看到躺在病床上的媽媽緊閉雙眼,微弱又短促的呼吸在支撐著頹萎的生命,醫院裡嗆鼻的消毒水氣味,刺激著嗅覺神經,使她感受到無邊的惆悵漸漸地滲入腦海,想到那一段和母親相依為命的日子,她幾乎毫無反抗的餘地,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起了感傷的情緒..。
幼年的她,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瘦弱的身子被媽媽背在背上,一步一步走訪各地名醫。有時候到山區拔草藥,媽媽很細心將草葯洗淨、切段、搗汁,餵入琰如的口中,永遠是苦澀難以入喉!如果沒有媽媽的愛來調和,充其量不過是噁心的液體而已,而不會是治病的藥方。
她的父親白天工作晚上喝酒,一回到家就是大吵大鬧;幾個哥哥不是去當兵,就是在外謀職,通常家裡只剩下年紀最小的琰如。每天晚上,一聽到父親回來的聲音,她總是嚇得躲在棉被裡發抖!在家裡只有媽媽是她生活唯一的依靠;而媽媽生活唯一的重心,也是把琰如扶養長大,那真是一段母女相依為命的歲月。
說起琰如的身體會轉好,除了媽媽無微不至的關愛之外,另外一個因素,大概是她改吃素的關係吧!本來在她們家裡,三餐清淡簡單的食物就是習以為常的事,但是一遇到逢年過節,媽媽特別加菜時,隔天琰如就會身體不舒服,因為她只要一吃到肉,喉嚨就會發炎疼痛,當她改吃素食之後,身體卻也逐漸變好,不再是那個終年與藥為伍的小女孩。
那一年琰如高中聯考失利,她只能報讀私立高中,但是私立高中的學費是很可觀的,媽媽的收入根本無法提供,但是琰如堅持要唸,不顧媽媽的立場。媽媽一想到學費如何籌措的問題,不知不覺就掉出了眼淚,媽媽希望琰如放棄,無知的琰如就生悶氣不吃飯,表達她無言的抗議。愛女心切的媽媽,只好去求琰如的大哥,由於大哥的幫助,琰如順利的上了高中。
在高中,每天都得晚自習到九點,所以回到家都已是十點半了。有一次因為公車誤點,回家時已經將近十二點了,琰如的媽媽等候女兒回,一步一步唸著女兒的名字,走了半小時的路程到車站,看到空無一人的站牌,媽媽舉首眺望遠處幽暗的街頭,內心的焦急隨著一輛輛掠過眼前的車燈,持續升高!
當她看到女兒從公車裡下來,一顆千斤擔重的石頭,終於也從心裡卸下,琰如看到媽媽,一幅祈禱的神情站在車站,她感傷地突然放聲大哭起來..。
二、
在醫院裡,琰如只要一想到以前的種種,她就忍不住抱著媽媽,輕輕地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去求道,好不好?」
她之所以要媽媽趕快去求道,是掛懷著研究班裏,她聽到講師說起地藏王菩薩在因地修行的故事:
在覺華定自在王佛的時代,有一位婆羅門女,平常慈善救貧的行為,極得鄉鄰的佩服。但她的母親迷信邪教,每每顛倒是非,輕視覺悟解脫的正法,而且不信因果,造下許的殺生、惡口等罪業,未來必定會墮到罪苦的地獄受報..。
婆羅門女忽感自身走到海邊,海上波濤洶湧,有許多鐵狗鐵蛇等惡獸來回奔逐著,而且還漂浮著無數男子女人。另一海邊,又有許多手多眼多足多頭、口牙暴出如劍的夜叉鬼,凶狠地驅逐海中的男子女人,使接近惡獸;不然,就親自搏攫他們的頭足,使他們受盡萬般的痛苦,令人慘不忍睹!
婆羅門女問鬼王:「請問這裡是什麼地方?」
「這裡是大鐵圍山西面第重海。」
「什麼!聽說鐵圍山內有地獄存在,是真的嗎?」
「的確如此!」
「那麼,我為什麼會到這地獄的所在呢?」
「有二種原因,不是托佛菩薩的威德神力,便是自己的惡業召感。除了這兩種力量,便無法來到這裡。」
「請問這些海水為什麼有那麼多受苦的人,在被惡獸驅逐呢?」
「這是南閻浮提造惡的眾生,新死四十九日後,沒有親屬代表作功德來救拔苦難,在生時又沒有作什麼善因,所以,據其自己所造的惡業,感現起地獄的罪報,自然就要先渡此海。在此海的東邊十萬由旬,又有一海,所受的痛苦比這裡更加厲一倍!再又向東過一海,所感的痛苦又復加倍!這就是身口意造惡業所招感的業海。」
「那麼,地獄又在那裡呢?」
「地獄,就在三海之內。每個大海都有百千個,各各不同的大地獄,每個大地內具有最痛苦的十八地獄,以及五百中地獄與千百個小地獄,皆是具有量的苦。」
「請問我的母親死了沒多久,不知她的魂神會在這裏嗎?」
「你的母親是什麼姓名呢?」
「我的母親悅帝利。」「願聖女安心歸去,再也不要憂慮,悅帝利罪女升天己經三日了,聽說是承受孝順的子女,替她佈施供養覺華定自在王佛的原故。那天不獨聖女的母親得脫地獄的苦趣,連和她在一起的獄中罪人,也一同受蔭而升天了。」
婆羅門女遂如夢醒,於是就到覺華定自在王佛塔像面前,誠懇的禮拜發願:「願我盡未來的未來,所有罪苦的眾生,我皆設法令他們解脫。」
那婆羅門女就是今日的地藏王菩薩。
三、
琰如心中著實害怕,地獄是這麼可怕,媽媽如果下地獄怎麼辦?可是她每次對媽媽講起求道的事,媽媽總會以鄙夷的態度說:「妳別傻了,求了道還不是一樣,這些都是在騙人的,我的病不會好的,還是得坐在輪椅上,什麼神、什麼仙,都是騙人的,妳可不要被他們騙了!」
琰如看到媽媽那種不向命運低頭頑強的個性,也用在冥冥難測的天意上,她越來越耽心,她不知道如何勸化母親?常常想到經文所言:「洋銅灌口、熱鐵纏身、拋空翻接、抽腸挫斬....。」那種可怕地獄的景象歷歷在眼前,媽媽如果到那裏去怎麼受得了呢?
每次她去醫院,總會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去求道!濟公老師很慈悲,一定會撥轉的,妳的病情也會慢慢好起來。求了道可以了因果,可以不用再輪迴,也不用下地獄。」
「不可能的,我什麼苦沒吃過?要能改變早就改變了,道是不可能救我的!我現在牽腸掛肚最放心不下的就妳,妳可要好好把大學四年唸完啊!」
「媽媽....。」琰如噙著淚水,她發誓無論如何要渡媽媽求道。琰如心想,經文裡的婆羅門女,因為佈施供養稱誦「覺華定自在王佛」,就可以讓她的母親,脫離地獄之苦;而當今一代明師:濟公活佛,一定也能幫助我母親脫離苦業。
但是自己卻沒有什麼可以佈施供養給明師的!說起財施,自己的學費是助學貸款,打工的所得,只夠生活用;法施,自己才上到至善班,能力總是有限;無畏施,自己還是學生,能付出的時間也不多。唯一有的,只有一顆誠心而已,如果此心可以佈施,「願我盡未來的未來,所有罪苦的眾生,我皆設法令他們解脫。」
四、
琰如她每天去佛堂誠心的叩頭,不停的祈求,她決心要接受恩師佛光的照耀,要讓明師的大慈與大悲,在她的生活之中流露出來。
她雖然還不能住進伙食團,卻要求自己過著紀律般的生活。她在研究班裏,從不曾缺課;她也努力在學習渡人辦道。她知道她的思維,老師都一清二楚,她要自己更符合老師的需要,但求明師的悲願加持在媽媽身上。
叩完頭,她請下佛桌上的供茶,拿到醫院給媽媽飲用,就這樣兩週、三週過去,她看到媽媽的眉頭已漸漸舒解,媽媽口中也不再反駁求道的事,只是靜靜的聽著她口中所的道,汨汨流過心頭。
她以前一直不懂,禮記的一句話:「為人子女者,聽於無聲,視於無形。」直到現在,她頓時領會到,媽媽無言的聲音,似乎是在表達,這個女兒已經長大了,她不用再那麼操心;觀察媽媽那默許的形色,好像也已認同了道的寶貴。她的心也隨著安慰不少,望著媽媽她露出了會心的一笑。
有一次當琰如又來到醫院看護媽媽時,媽媽竟然主動對她說:「妳不是要帶我求道嗎?等我出院就去吧!」琰如一聽到媽媽這話,突然感受到,幸福的來臨,就好像太陽光灑落在陰霾已久的土地上一樣,對於那慈悲的鴻恩,她一時不敢相信!
出院後,她徵詢大哥的同意,說要帶媽媽去拜拜,大哥欣然答應說:「拜拜是好事,當然好啊!」
一個萬里晴空的星期天,琰如的媽媽踡弱的身子坐在輪椅上,琰如雖然身材嬌小,依然抱著媽媽坐上計程車,帶著輪椅要直赴佛堂求道。
就在出發前,她父親大叫:「你們要去拜拜,我也要去!」
「這....」琰如當下躊躇,不敢答應的說:「爸爸,你留在家看家,我帶媽媽去就好。」
「不行,我也要去!」
或許機緣成熟,那一天不但她媽媽求了道,連她爸爸也求了道!
求完道後,當琰如推著她媽媽出佛堂時,所有的人都為之側目,好像是行注目禮,對琰如的一片孝心,報以最大的獎勵。琰如的眼睛淚水盈盈,淚珠在燈光下閃著虹一樣美麗的光環。
【人生最悲哀的事】
國紐約一棟一百二十層的摩天大樓裡,有三位華人剛好居住在第一百二十層樓上。有一天當三位華人外出回來恰好遇到停電,電梯不能坐了,怎麼辦?寓所總是要回去的呀!於是三個人不得已就用兩條腿開始漫長的一層一層往上爬。爬呀!爬的,當到了第五十層時,三個人實在爬累了,有一位提議說:「咱們三個人邊爬邊說故事以消除疲勞,你們看怎麼樣?」另一位附和著說:「好啊!咱們三個人邊爬邊說故事來紓解身心的疲勞,那麼說什麼故事好呢?」第三位就說了:「今天咱們有夠悲哀的了,住在第一百二十層樓上恰巧遇到停電;不如咱們來說說個人一生中所遇到最悲哀的故事好了。」
第一位首先說:「我有一位朋友的太太非常溫柔體貼,夫妻倆非常恩愛。這位朋友有一天不幸發生事故死亡,頓時整個家庭籠罩在愁雲慘霧之中,喪夫的太太瞬間失去了依靠,失去了生活重心悲痛異常,想想當年是多麼恩愛,如今天人兩隔。但家總是要顧的,生活還是必須要過下去,因此想再找個老公嫁了,但又割捨不下亡夫的恩情。就在那兒左思右想,嫁了好?還是不嫁的好?這種情形實在讓這位失去愛夫的婦人難作決定,天天在痛苦中掙扎,這該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第二位接著說:「這還不夠悲哀,我有一位朋友死後留下他太太和一位兒子,結果他太太又改嫁了。這位第二任的丈夫剛開始對他們這對母子還蠻好的,經過一段時間卻忽然變了樣,不再喜歡這對母子,整天不是打就是罵,實在有夠可憐!」
就這樣邊爬邊說著,二位說完也快爬到他們寓所了,第三位還未開口,另兩人早已等得不耐煩了,而一再的催促,但是這第三位華人他的人生一直都很快樂,也想不出什麼悲哀的故事來,就這樣一拖再拖眼看就要到了,而身後兩位朋友一再的催促,第三位實在是很無奈,無意中他的手要往口袋裡摸摸寓所房門的鑰匙。忽然間他愣住了,另兩位一看問他怎麼了,他很無奈的說:「人生最悲哀的事我知道了。」請快點說罷,他說:「說了會被你們兩人揍。」另兩位說:「沒關係,你快說,我們絕不會揍你。」他說:「人生最悲哀的事情,就是要回寓所時電梯停電,爬了一百一十九層樓又忘了帶鑰匙!」各位你們想想他們當時的境況是多麼悲哀。
這也就是說人生的路途中,必須要把握人生的方向與清楚了解自己的使命,好好掌握心靈的鑰匙,如果沒有掌握好鑰匙,等到走向人生的盡頭時,才發現沒有這支「打開心靈的鑰匙」,人生將是怎樣?將是一片黑暗,也辜負了一生。
心是開啟天堂與地獄的一支鎖匙,掌握人生目標,立定志向往光明的前程邁進,莫等風華不再時徒傷悲。
【掃除舊習以心迎新】
「新年好!」對某些人而言,也許未必。還不如說:「過年難,年難過,年年難過年年過」來得恰當。為什麼呢?因為這個剛剛到的年並「不新」,到底是那些因素影響新年的品質呢?我們不妨一起來省思一下:
(一)你是否還在生活習慣上受各種捆綁?
例如:煙酒賭毒、吃喝玩樂、好逸惡勞、過度享受物質等癮,使你不得解脫、釋放?聖經上說:撒旦可以藉著任何人事物,使你上癮,讓你「非‧‧‧不可」,這時你才會知道「提得起,放得下」不是自己的意志力所能控制的;你才知道受制於物的人,是多麼沒價值啊!
(二)你是否仍控制不了一個小小的舌頭?
明明知道說了會傷害到別人,可是你還是脫口就出,只為逞一時的口快;明明知道說了會後悔,也不三思,還是說了;對別人的話,儘是一些打擊、諷刺、負面的話,不知道說些溫暖、安慰、體貼、諒解、鼓勵的話?
(三)你是否還仍然控制不了你的怒氣?
動不動就暴跳如雷。脾氣,就像裝死的獅子,只要人家多騷幾下,就吼徹雲霄,吼掉了風度、吼掉了友誼、吼掉了親情,而你依然還說「沒法度」?
(四)你是否還一樣自私、貪心?
有好處總先想到自己;該拿的拿了,不該拿的也想要;對人小氣,處處計較。其實,明的來暗的去,貪小便宜吃大虧,貪婪永遠不能知足,慳吝只會帶來貧乏,小氣的人從來就不會快樂。
(五)你是否還挾著夙仇舊怨?
不肯原諒曾經錯待過你的人,包括親戚、家人、同事、朋友。你知道嗎?執意不肯寬恕別人,受創最重的人其實是你自己嗎?
(六)你是否有許多想做、該做的事,依然原封不動的保存在你心中的「理想」?這些事不知想了多少次、多少年,卻依然只是「計劃」?不知道曾立過多少志向,下過多少決心,卻始終虎頭蛇尾,無疾而終?多少的陳年老案屯積在心中,卻還不斷有「新構想、新計劃」出爐?
諸如此類的現象實不勝枚舉。總之,如果有許多一九九八年的問題,只要帶進了一九九九年,這個「年」對你而言,就「不新」,對不對?為什麼總有這麼多「立志為善由得我,行出來卻由不得我」的苦事啊?
親愛的朋友,在這新的一年剛到之際,就讓我們從「心」做起,出清心底的存貨,掃掉以往的舊習惡性,一起「以心迎新」吧!
【自我反省】 苗栗道場文書組
『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
人都是在原諒自己的那一刻開始懈怠,應時時警惕自己,人因為自覺而成長,因自滿而墮落,自我反省、改過遷善,才能得到純淨心靈的人格昇華。凡夫心常在誘惑環境中迷失自己,而我們修道之人,必須學習境轉而心不轉的定力。在日常生活環境中,訓練自己靜止動念,不論境界如何複雜誘惑,仍然要自我把持,息慮止念。這必須經過人生各歷練,才能洗鍊心思,心思洗鍊之後,自會靜寂清澄產生定力。
如何使心定下來呢?必須沒有煩惱,把心中之煩惱洗滌清淨之後,心念即可安定。日常生活裡所隱藏的錯誤與罪惡的心思就是煩惱,一般人所煩惱的事情,一是為善極欲人知。二是做惡惟恐人知。很多人行善總是希望能讓大家都知道,那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少善事,如果為善不受表揚就會氣憤不平,產生煩惱。另一是做錯事情怕人知道,這也是罪惡的心思,總之不論為善作惡都會產生及造成煩惱。
我們必須完全捨離善惡之念,以平常心去為善,做任何事情都認為此乃人生應盡的義務,是本份之事既然能視為份內的事,則極為平常普遍,何患人家不知道呢?至聖先師孔子也說過:「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應當律己以嚴,待人以寬,見賢則思齊,見不賢應自我反省,立即改過,如此方能安然自在。
所以我必須時時刻刻自我反省,自知過失、自覺錯誤,孔子弟子曾參也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古聖先賢都如此省身慎行,更何況身為天道弟子的我們,更應時時刻刻反觀自性,隨時改過遷善,才不愧對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註:本文節錄自崇德雜誌)
【現代孩子壓力知多少】
每當社會發生學童逃家或自我傷害的事件時,輿論就會開始討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件,是因為整個環境給孩子的壓力太大呢?還是因為現在的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變差?姑且不論是何種原因所造成,我們先來瞭解:現代的孩子正面臨那些壓力,及其因應之道?
一、同儕間的壓力:
如果有一天您的孩子回家告訴您:他原本要好的朋友不跟他好了。原因是因為另一個他不喜歡的人,故意在他們中間說閒話,使得他們之間產生誤會。可是他又不知道該如何跟他的好朋友解釋,進而能恢復原本的友誼?像這樣類似的事件,正表示孩子正面臨人際關係上的壓力。此時,我們做父母的應先傾聽孩子的話,並且感同身受,之後,再告訴孩子:我們沒有限制別人交朋友的權利,更不可以用暗中傷害的方式來達到目的,而應該以誠懇的態度來待人,相信你一定會得到朋友的信任。
二、學習上的壓力:
如果有一天您的小孩告訴您:他不想或不喜歡上學。此時,正代表著孩子正承受某種學習上的壓力。這時候做父母親的應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再以關懷的口吻向孩子詢問原因﹝例如:作業未完成怕被老師罵、考試太多準備不及、被同學排擠、希望增加與父母相處的時間等等﹞,接著,我們可以實際行動來幫助孩子舒緩壓力,譬如: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一段時間、從旁協助孩子完成作業及提升讀書效率、與學校老師談論孩子在學習和人際關係方面的問題。
三、家庭的壓力:
如果父母關係不和諧、父母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手足間關係不佳,這些都會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壓力。因此,在此呼籲所有疼愛孩子的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的面前吵架或有暴力行為;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應尊重孩子學習的意願和性向發展;在處理手足間問題時,應採取公平合理的方式。如此,才能降低孩子來自家庭的壓力。
四、社會環境的壓力:
當孩子收看電視新聞中有關社會案件、遊行抗爭、交通事故,及環境污染等報導時孩子的心中不免對自己所生存的環境產生壓力,開始擔心自己的人身安全。此時,做父母親的除了應藉機教導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外,也應告訴孩子:如何正確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及如何為自己生存的環境盡一份心力。
總而言之,當我們開始為孩子減壓的同時,也應注意孩子的行為道德規範,並且教導孩子學會尊重生命。*本篇節錄自真愛通訊第二期87.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