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11(2004/08)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六月廿六日 發一崇德道務中心 崇德佛院
【活佛師尊慈訓】
祝福自己 迎接覺悟修行
祝福眾生 迎接見性理明
祝福身心 迎接平衡安寧
祝福靈性 迎接智慧晶瑩
祝福生命 迎接圓滿豐盈
祝福當下 迎接歡喜真情
祝福世界 迎接溫馨和平
祝福宇宙 永遠讚嘆光明
【時代青年的使命】 前人慈悲
從歷史上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民族英雄、大時代豪傑,與聖賢仙佛令人歌頌景仰的偉大聖業流傳千古,也看到禍國殃民的敗類令人唾棄,而遺臭萬年。
因為他們人生努力奮鬥的目標不同,成就當然就有天淵之別,有人重視精神生活的提升,有人重視名利與物質的享受,有人想不勞而獲、投機取巧,有人兢兢業業、篤實履行、有人無為真誠的奉獻,有人大愛無私的付出…等等,不同的發心與奮鬥,自然有不同的結果。
所以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有理想目標,要知命立命,甚至改造命運,才能有高尚人格,達成真善美的人生。所以一個有為的青年必胸懷大志,籌劃出大格局的人生遠景,立下寬大宏願,那麼如何立定志向呢?我現在來分析人格成功與失敗的現象,提供各位參考:
一.壞人:這種人,品性敗壞,喪失人格,常做出傷天害理的事。例如:鬥毆、勒索、偷竊、賭博、強盜等等。
二.凡人:這是一般的凡夫俗子,他們的人生只知追求個人物質享受,不立功德,對社會人民沒有貢獻,空過一生,死後與草木同朽。
三.好人:他們為人處事,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別人有困難,竭心盡力的幫助,維護公德,這樣的人我們稱為好人。
四.君子:所謂的君子,要能以天心為己,不起貪心妄想,尊敬年長的人,慈愛孤苦貧弱,能有寬闊的胸襟,富貴不驕慢,貧賊不改節,雖然外在環境多變化,仍然堅守他的志向與崗位,這樣的人,他的一生受人敬仰,愛戴。
五.賢人:所謂賢人們具有超群的智慧,才德兼備,他們在某方面的思想行為,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例如:孔門七十二賢,死後都能配享聖廟,受人頂禮。
六.聖人:他們具備大智、大仁、大勇,啟發眾生良知良能,以真誠的愛心,關照眾生的苦樂,奉獻他們的生命教導眾生,他們的思想,言論像一盞永恆的明燈,永遠照亮世人的心,他們的言行作為猶如堅固磐石,屹立不搖,千秋萬世受人瞻仰,是天下眾生的導師。
青年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是社會的中流砥柱,各位都是年輕力壯的有為青年,應該要早日確立自己人生的目標,珍惜時光,精進學業,在道學上更應立志更上一層樓,訓練培養自己,效法古聖先賢、仙佛菩薩濟世救人的精神,成為一個具有道德有學養,有專業能力的現代優秀青年,希望大家對自己有一份崇高的期許,超越層層障礙,邁向光明前程,創造成功圓滿的人生。
【故鄉的家書 ∣ 末後修辦關卡】
【考驗篇】
考不動你的心,就不叫考卷;不令你身心受煎熬的,就不叫煅煉。
過得了關,就回到性命的源頭;過不了關,就走到人生的盡頭。
∣∣ 南極仙翁
(四)逆境,是為了選拔聖賢! 南極仙翁慈語
◎現在上天在選賢拔聖了,選什麼呢?選「忠孝節義」之人,如果忠孝節義當中,都做不上一個字,能當為神仙嗎?夠資格嗎?如果你是一個圖私利的人,有面子回天見老嗎?只為了自己的私利,試問你們要利益眾生什麼呢?
◎考不動你的心,就不叫考卷;不令你身心受煎熬的,就不叫煅煉。考驗始終要來,過得了關,就回到性命的源頭;過不了關,就走到人生的盡頭。
月慧師母慈語
◎辦道要具備三達德「智、仁、勇」。智慧是圓滿覺性的顯現,不是小聰明,也不是只有才學與才華,而是在你累功積德當中,不論遇順境、逆境,都能不斷的學習,每當經一事後,就長一智,如此的逆境讓你學到更多、體會更多,也因為你的煩惱,才顯出你的慈悲心、提昇你的心境、看出你是真正為眾生做事的棟樑。世人也常說:「家貧方能顯孝子、賢妻,國亂才能顯忠臣。」所以,在困難當中才能選拔出聖賢。
◎要救別人,先要救自己。把你自己照顧好,你才有能力去照顧別人;要把你自己修好,才有辦法去引導人。當然,現在的時機不比往常,現在要在辦的當中同時修好自己,縱然沒達到十全十美的好,也要在辦道當中,藉機會來磨煉自己、考驗自己、造就自己。
◎如果你只能在順境當中,就很難成長,很難獲得經驗,也沒辦法對事物有所體悟。所以愈歷練要愈成熟、愈穩重、心志愈堅固、志向愈遠大、犧牲愈勇敢、奉獻更無畏,這才有看頭。
◎尤其愈修要愈回到無為的心,從有為慢慢到無為。縱然一時沒辦法達成,但願在修辦的日子當中,藉用每一個環境、每一件事物、每一個人、每一個過程,來修煉自己、提昇自己;如果沒有人要考驗你,那你就要找機會來鍛鍊自己,要不然你會退步!
活佛恩師慈語
◎你們可能會想:既然給我們來到人間,給我們修道辦道,可是為什麼又要降考?所謂「不考不成佛」,不考不能分出真假啊!若你遇到考驗而能考不倒,才能生死逃;考不倒,才能名列前茅;考不倒,才是佛家寶;考不倒,才是功夫高;考不倒,才是價值高。所以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如果你們是好人才,為師希望你們能夠用你們的才華、用這世的生命,來為眾生奉獻、來行功了愿,將來才可以歸位。如果你們的才華較弱,老師也不嫌棄,希望在因緣的促使之下,可以仰仗 老的慈暉之光、諸佛菩薩的愿力,一次又一次的把你們引導,以便改變你們的因緣、了你們的罪業,即使今世不成,也希望你們來世能再修,將來也有達到證果的一天。
(五)有歷練,才能改變 月慧師母慈語
◎這是一個修煉的地方,如果你們在家裡脾氣很不好,來到佛堂,雖然還是有一點牽纏與不如意,但是在同修與前賢的相處下,你們比較會壓抑脾氣,由這裡可以慢慢改。如果你們的環境沒辦法影響你們,愛發脾氣就發脾氣,愛講是非就說是非,起心動念隨慾而起,那你就是時時在造罪啊!
◎所以你們莫要感覺來到佛堂很拘束,在你們還沒來之前,就要先穿得整整齊齊,進到裡面又要坐得端端正正,這些就是「修」的功夫。人要改變、要達到圓滿,都要環境來造就,若沒有環境就很難成就了。所以火候煉不好,還是要改;如果你們動不動就發脾氣,那麼,你的慾火會燒心,就會常生病。所以你們的毛病脾氣若能改,漸漸養成泰和之氣,你們的身心一定會健康。
濟公活佛慈語
◎你若有大無畏的精神,無論順考,還是逆考、顛倒考、財考、智慧考、情色考,均能關關考過。我們好人不遭劫,只會遭-考少,考過多少,就定多少品蓮;過多少關,就成就多少。為師從來不嫌棄我的徒兒,只要你們累劫中還有那麼一點點善根,為師一定救到底。所以我的徒兒,你們不能隨便說人家冤業重,有些人真的執著很深,勸不醒,但是,他們也都是你們的兄弟,你們這個時候辦道正好可以立大功大德。你今天為什麼常常受人家侮逆?為什麼常常受人家毀謗?為什麼常常不如意?因為過去做得不好。不過沒關係,上天永遠疼惜受苦受難的人,既然不好,我們得要靠修道來扭轉,利用劫來刷洗我們累
世的劫、罪、過、錯,以前我們衝不破的,此次白陽要給他衝破,是不是?以前突不破的,現在得要看破,行不行?
(六)天鼎地爐,任考不倒 濟公活佛慈語
◎現在是天鼎地爐的時候,考卷一張一張來,你們可要堅強下去,好好的寫,不管是家庭考、病考、瘧疾考、財考、喪失兒女的考:再怎樣的考都不能毀道;再怎麼的考,都不能退道心。將來會有什麼瘧疾,或什麼病誰都不知道!但是現在多吃蔬果就好,我們修道人不要儘吃一些千奇百怪的東西,清淡中就有真味,口味是會腐蝕人心和胃腸的啊!
◎白陽時期為天鼎地爐,人在其中修煉。天什麼時候考過你們?什麼時候煉過你們?這當中都是在增加你們的火候、啟發你們的智慧,讓你們在修辦道的旅程當中,讓根基紮得更穩,將來能夠接引更多的佛子。
◎三期末後,財考為重;道降火宅,色考非輕。我們不怕考,真金不怕火煉,你們是不是真金,要煉過才知道。今天天鼎地爐,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有太多的道理,需要自己去體會,需要自己去察覺。你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千萬不要生怨悔,不要徬徨,不要失措,你們得要先想想,怎麼跟命運搏鬥?要怎麼去應付?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無數的劫、無數的難,有的是我們累劫來就有的,你今天要是把你的前冤前債給了完,還要受九九八十一劫才能配列聖佛。
◎其實你們對道一直都很有信心,是不是?你們相信明師一指是真,也相信道真、理真、天命真,只是為人事問題而退了心。為什麼一點點人事就抹煞了所有的真啊?難道這一點點假色身,就可以抹滅我們的靈性嗎?
◎你們今天得天獨厚,能處在這樣的環境,要存著感恩、報恩之心,才能擔當大事啊!要知道末後世事難預料,可是徒兒別怕,一切老天在作主啊!只要人盡心、盡事,一切聽天命,不要為了人事的問題,而擾亂了徒兒的修辦道精神啊!
◎累世來的油垢的確很難洗,沒有一點腐蝕性怎麼行?受了傷的心,得要療傷癒合,想想看,呂法律主受幾考啊?想想孔子至聖先師受的考,苦不苦啊!你看,他講道時的樹都要被砍掉,走過的路都要被掃過,人家以他為恥,這樣的痛,痛不痛?當你一片至誠,一片好心,被別人誣陷、毀謗的時候,你還要振作、承受、接納,只求我不辜負人,不求人家不辜負我。咱們得做到「無所求」好不好?
◎不要再對為師我開空頭支票了,三期末後所立的愿要兌現,是不是?徒兒存著與師共患難之心,師徒同舟一命,好不好?只要有一個兄弟姐妹退縮不前,請徒兒們發慈心悲愿去救渡他們啊!
老師前頭走,徒兒後頭跟。千魔萬考徒兒都不要害怕,怕的是徒兒對為師無信心啊!只要徒兒有事,為師時時刻刻,無所不在你身旁啊!希望徒兒敞開心胸,修道路途會更平坦,再加上一個平實的心,才能面對末後的考驗啊!
【論語選讀∣禮義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二)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泰伯2)
【概說】這章所言之禮是指合理的行為規範,也就是「禮節」。一個人待人非常恭敬,然其舉止行為未達於禮,則有卑屈之偏,有失儀態,徒勞無功,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秋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長)即此意也。
做事謹慎是美德,然若不合禮,往往因過份的小心,戰戰兢兢的去做,讓人看到就好像你有畏懼的心態,怕怕之感,做事畏首畏尾的樣子,則難當大任。勇敢是三達德之一,不以禮節之,徒有匹夫之勇,任意施為,極易有犯上暴亂的行為表現,子曰:「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者也。」為人任事只逞血氣之勇是不足取的。正直而言,讓人覺得你不給人留面子,更重者說你心太狠了,不夠意思,如<子路篇>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孔子之意,父子互隱,即其過失不加以聲揚之謂,蓋父子一體榮辱與共,豈可互揭瘡疤,故孔子不以攘羊證之為直耳。
《禮記》仲尼燕居曰:「敬而不中禮謂之野,恭而不中禮謂之給,勇而不中禮謂之逆。」陽貨篇:「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這都是告訴我們禮的重要。恭、謹、勇、直,都是美德,如不依禮節之則勞、葸、亂、絞矣。
俗云:禮多人不怪,然禮之失節,則有虛偽造作的儀態顯露出來,而成為一種奸詐的行為,是君子所不為也,故人之修為需以禮成德,禮者天理之節為德之準則,不得有過與不及也就是說條理不紊,不許有率性苟且的舉止方謂之禮。
【語譯】孔子說:「恭順而無禮節,則徒勞而失儀,謹慎而無禮節,往往因過份小心而顯得畏怯,勇敢而無禮節,便近於暴亂,直爽而無禮節,便顯得尖刻,容易傷人。」
(十三)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泰伯8)
【概說】詩、禮、樂三項都是孔子教學的重要科目,這一章是分別說明它們的功用,也就是讓學者了解何以要學它們的緣故。詩主情,禮主敬,樂主和。古時候詩、禮、樂是密而結合在一起的,詩本是樂章,詩經的詩皆配有樂曲,所謂風、雅、頌即是由樂調而分的,而在行禮時又必須唱詩奏樂,或更有配合著舞蹈,所以孔子常常「禮樂」連說。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又大戴禮記衛將軍文子篇言:「吾聞夫子之施教也,先以詩道之以孝悌,說之以義,而視諸禮成之以文德,蓋入室升堂七十有餘人。」按孔子當時庠序之教,殆以盡廢,諸侯卿大夫皆世襲其祿,無教育無學養。孔子於退隱洙泗,略因古制教弟子們,以詩啟發其心志,以禮使其明乎道德仁義,然後以樂觀其成。現在的社會是競爭的社會,生活在緊張忙碌的環境中,壓力是免不了的,如能多讀一些詩歌,多學一些禮節,多聽一些有益身心的音樂,讓你的生活工作能得到一些調劑,將身心的壓力放鬆一些,自可增加一些生活的藝術情趣。
【語譯】孔子說:「詩,可以鼓舞人的意志。禮,可以端正人的行為,使人立身於世。樂,可以涵養高尚的性情,使成為一個完人。
【高中部立德班心得感言】 台中道場 林孟蓁
這兩天立德班讓後學感觸很多,這都要感謝前人您老慈悲為我們開設立德班,我們才有機會參加這麼殊聖的活動,立德班以寓教於樂的方式,讓我們瞭解道的好處、道的奧妙。活動內容真的很精彩,有動有靜,上了很多堂寶貴的課,還有有趣的活動,讓後學受益良多!像是「因與果方程式」、「面對挑戰、提升AQ」這些課我都覺得很棒!在「因與果方程式」讓我瞭解因果真的是很可怕的!所以要時時心存善念、說好話、做好事、種善因,才會得善果。「面對挑戰、提升AQ」這堂課讓我學到:「如意不如意,都是自己的心意。」「只要有我在,一切問題都不在。」點傳師講了很多名言佳句,希望我們充滿自信、樂觀進取,讓後學有所體悟、、。「慈悲喜捨萬眾一心」的闖關遊戲真的挺好玩寓教於樂!大家一起同心協力為自己的隊伍爭榮譽,那樣的拼命、向前衝,就像一家人一樣,那感覺真好!
晚會活動更是精彩,尤其是「紅蜻蜓」讓後學想起了小時候,那懵懵懂懂的過去,心頭不禁一陣酸,小時候總是天真的、無憂無慮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長大了,煩惱也逐漸增長,對於人生不禁多了幾分的感慨.....不過我相信,只要認真的學修講辦行,一定會讓自己的人生增添美麗的色彩!還有蓼莪這個節目讓後學想起爸爸媽媽,在家有時候都會讓爸媽生氣,看的這個節目,或者上了有關孝道的課程,都不禁讓後學覺得很難過,也很慚愧,父母能陪在我們的身邊能有多久的時光呢?人家也說也兩件事不能等:一是『孝順』、二是『行善』,沒錯!不要等到想要孝順時卻沒人可以孝順,那後悔也就來不及了!
後學有時會回憶起一路學道的的歷程,還有渡人的經過,由於本身就生於修道家庭,所以爸媽也希望後學能多渡人來求道,一開始後學都不太敢向別人開口,所以渡也只渡一兩個,自從參加了高中班後,不知怎麼的,竟然愈渡愈多人,不知不覺中已經十多個了,雖然跟一些前賢比起來,還算小數目,不過能渡到人,後學也就很高興了!這都要歸功於高中班的講師們用心的帶領,真的萬分感謝!才能讓後學對道更精進!
最近渡了一位基督徒,他本身就生於基督教家庭,一開始後學覺得沒什麼希望的,但因為他常常出車禍,所以後學決定把道的好說給他聽,一開始他還不太能接受,後學就說很多基督徒也是有來求道呀!而且求道又能逢凶化吉、消災避難,還拿了基督徒求道後所畫的顯畫圖(法會虛空圖)給他看,他終於答應了,但就在求道的那天,他失約了,讓所有人都白忙了一場,但後學還是鍥而不捨,也跟他說後學的親身經歷,他總算是來求道了!而且是在風雨交加的颱風天。後學真的替他感到高興,也十分感動!
後學也在班上渡了一些同學,一次都兩個,因為一次太多人會意見很多,可能到最後都不來了,我就跟同學說道的好,也說求完道媽媽能載你們回家,所以他們就答應了,到家裡媽媽還煮很豐盛食物來招待他們,還泡茶切水果的,後來在渡其他人時,已求道的同學就跟們說,去那裡很好喔!有好多好吃的東西!於是其他同學也就來求道了,真的好高興!尤其是剛求道的同學竟然幫忙渡人!好感動!
『渡人就是要用一顆熱誠的真心,去感動別人!』
後學從小到大頭部經常受傷,在國二那次車禍更是嚴重,頭部還縫了三、四針,目擊者都說能活下來真是奇蹟!其實這都要感謝仙佛慈悲,讓後學活下來,大概是仙佛還要後學在凡間辦事,多渡一些人吧!才沒在那時候把後學帶回去......所以,後學一定要更努力的為道務打拚!才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
道真的很好!每次看到前人老年紀那麼大了,還為道務奔波勞累,更親自為我們主班,讓後學ㄍ一ㄥ在眼眶中的淚水還是決提、、止也止不住了。我們要學習前人老那份精神,跟著前人的腳步走。最後,再次感謝前人您老,開設立德班,為我們做萬全準備,讓我們無後顧之憂,真的感謝您!並祝您老「聖躬康泰、道務弘展」!
【墳墓上的竹籃子】 網路文章
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阿公與兒媳、孫子住在一起。他從年輕時就勤奮做工,多年來辛苦勞碌,好不容易把兒子養育成人,兒子成家後認真工作,他終於可以待在家享享清福。起初,兒子感念父親養育之恩,對老阿公很孝順,早晚都向老阿公請安問好。
但是,一年年地過去,老阿公年紀愈來愈大,變得很衰弱,兒子辛勤維持家計還要奉養體弱多病的父親,逐漸感到厭煩,心想:「爸爸又老又病,事事都要人照料,一點用也沒有。反正他再活也沒幾年了,不如早點把他送走,免得拖累家人。」兒子親手編織一個很大的竹籃子, 然後殺了一隻雞煮給老阿公吃。老阿公說:「雞養大了能拿到市場賣錢,何必特地殺了給我吃呢?我只要吃點剩菜
可以了。」沒關係,您吃飽一點,我想背您到山上去。」
老阿公高興地說:「你真乖啊!我好久沒到山上去玩了。」老阿公坐在竹籃子裡,兒子背著他上山,小孫子也跟著去。到了山上,兒子把老阿公抱起來,放在樹蔭下,請他好好地欣賞景色,然後就帶著自己的孩子離開。下山後,孩子問父親:「天色很晚了,我們什麼時候去接爺爺回來?」「爺爺不回來了,要一直住在那?」「那怎麼可以?爺爺病得那麼重,天氣又這麼熱,爺爺沒人照顧會死掉的。」「爺爺老了, 沒有用了,不必管他。」孩子想了一想,說:「就算爺爺沒用了,那個竹籃還有用啊!我們去把它撿回來,將來等您老了,我也可以用它來背您上山。」老阿公的兒子聽了大吃一驚,如夢初醒!
他想起父親多年來含辛茹苦養育他,而他竟將父親遺棄在荒山上!他趕緊拉著孩子跑回山上,可是來不及了,老阿公已經斷氣了!
兒子滿懷懊悔、痛哭流涕,將老阿公背下山來埋葬。他在墳墓上種植青草,將竹籃蓋在草上,然後淚流滿面地說:「爸爸,您在這裡安息吧!我種這些草,用竹籃子蓋起來,讓您比較涼快些。」從此以後,用竹籃子蓋住墳墓上的青草,成為當地的風俗,藉此警惕代代子孫要知不可忘本。父母為孩子不知要耗費多少苦心,為人子女者應該深切感念父母恩德,盡心盡力孝養父母,使父母能夠歡喜安心地走完一生。飲水思源是為人處事的根本。我們因為接受父母養育、師長教導、兄弟姊妹照顧、社會人群相互扶持,以及天地萬物的滋養,才能夠生存在世間,若不懂得知恩報恩,就是徹底失敗的人。
【仙樂飄飄】 調寄:守候
活佛師尊慈訓 (新加坡 金門會館 06.03.2004)
點燃心燈 光明自性 照耀未來 反省過去
段段的人生 步步棋境 前方路視清
行穩健 踏實無悔心中 世如一場夢
夢中幻影好美似真境 陶醉海市蜃樓不知醒
逐夢戀紅塵 流浪生死 累劫名利爭
不知各使命 為師心不忍 立愿來救拯
*皇降慈命 大開普度
師徒聖道弘 擔起弘法利生的使命
當頭棒喝警 晨鐘暮鼓聲聲震愚蒙
- 5 -
領悟得覺醒 復其本自性 九六慈航登
白陽時期 收圓時候 記得你的使命愿立 繼續往前走
莫要回頭 遇風雨無阻 心堅定 不畏荊棘克服(回*)
修道路上 師伴左右 為徒加油打氣 把那傷心都趕走
徒要記得 掌握前程路 師永遠為徒默默守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