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16(2005/0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以德化人】訓中訓
活佛師尊慈訓
以德化人者 心悅而誠服
以身作則者 枝榮根穩固
以信處事者 成棟樑砥柱
以智輔弼者 展駿業鴻圖
以仁為本者 精使命任務
以義篤行者 繼聖人賢儒
以禮實踐者 能移風易俗
以道援溺者 開萬世鴻福
以志鞭策者 傲冠於群俗
以善培德者 福慧自具足
以心感格者 明善復性初
【菩提二十週年感言 】 陳麗水講師
時光飛逝,歲月如梭,蒙沾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在聖慈大仙與韓點傳師兩位老人家的英明帶動下,歷經開創、播種、灌溉、耕耘及苦心經營。菩提禪院已由稚嫩、青澀的青少年, 進而成長、茁壯至圓熟豐潤的成年人了。二十餘年來,班班法會、各種研究班成就了無數眾生,發心修道、辦道、無形之中也讓菩提禪院的生命內涵不斷提升,漸漸成為台中道場不可或缺的莊嚴佛殿。
回憶往昔初入菩提之門,乍見兩位老人家,心中有些許的敬畏與惶恐,但卻打從心裡的喜歡親近倆老,更有著一種妙不可言的感覺在心頭盪漾不已。尤其是聖慈大仙和藹的笑容及親切的言語,一下子就讓後學那顆忐忑不安的心平靜了下來。隨即又聆聽倆老對後學所開示的人生大道理之後,內心更加的篤定,這是自己尋找已久的光明大道,千萬不可錯失良機,再度迷失自我,於是就這樣踏上了修行的路,與兩位老人家結下永世不渝的深厚因緣。
學道修道的過程中,聖慈大仙為眾生無怨無悔付出了一切。凡事無為付出、不求回饋,就是披星戴月、疲於奔波勞碌,亦從不叫累喊苦。依然櫛風沐雨、焚膏繼晷、馬不停蹄,從不休息。此種為道犧牲奉獻,任勞任怨,只有眾生沒有自己的慈悲襟懷,深深烙印在後學的心中,也烙印在每一位道親的心底深處。
更讓後學永難忘懷的是,民國七十九年,後學承蒙前人老慈悲,即將提拔講師天職之前夕,聖慈大仙特別慈勉的一段話,她老說:「當了講師之後,就如同是道場的兒子、女兒、媳婦一般,隨時隨地都要聽師調遣,代天宣話不遺餘力,有命不違、無命不自專,時刻戒慎恐懼、戰戰兢兢不可大意之,尤其更不可愩高自大,自以為了不起,否則就辜負天恩師德、愧對天職。」短短的一席話,猶如醍醐灌頂,強而有力,永遠銘記在後學心底,念茲再茲,莫敢忘懷,在修辦的人生旅途中,對後學有著莫大的助益與警惕。
聖慈大仙用她老生命中的光和熱,散發出慈母般的愛,溫暖了每一位道親的心房、滋潤了每一株乾涸的靈苗,蘊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禾苗,就連臥病在床的日子,她老都不放過可以成全道親的機會,那怕是請人代傳訊息、甚或寫信筆談鼓勵,無所不用其極,直到她老生命的火炬燃燒殆盡方休。此種至情至聖的菩薩情懷,也讓後學想起了偉大的師尊和師母、老前人和前人,他們何嘗不是為了弘揚大道,救渡眾生、犧牲奉獻,忍人所不能忍、為人所不能為,一路上,艱辛坎坷、歷盡滄桑,本著忍辱負重、披荊斬棘、不畏橫逆的開道精神, 才能擁有今天一片浩瀚弘觀、圓熟豐盛的大道場。而吾輩修道人,實在太幸運了,真可謂「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此恩此德,殺身亦難報萬一,走筆至此,內心百感交集,不禁潸然淚下………。
如果說聖慈大仙猶如慈母般的關愛照顧著道親,那麼韓點傳師就猶如慈父般提攜教誨著道親,他老望之儼然,即之也溫,凡事以身示道、諄諄訓勉、耳提面命,從日常生活、事業到聖業,無一不關懷備至,宛如家中的活菩薩一樣彌足珍貴。他老博學多聞,飽讀四書五經,講課深入淺出,發人深省,教導後學更能因材施教,適才適用,讓道親個個都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完全發揮自己的長才,樂在道中,法喜充滿。
他老常對道親慈悲:「身為一個修道人必定有修道人的氣度與涵養,尤其是身擔天職的壇主、講師和點傳師,除了要有深度的修養,更要有豐富的學養,方能展現修道人應有的氣質與風範……………」。總之,他老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實在太多太多了。就是用筆墨也難以形容的盡,堪稱修道人之表率。
適值二十週年,僅藉感言抒發個人情愫並自我期許再發大愿,重新出發、全力以赴,同時也期望在天恩師德的護庇下,配合前人老的集體領導、整體帶動,並在韓點傳師揮動的旗幟下、團結一致,圓成一氣、力創三多四好,達標準不稍歇、更要邁向模範,以報答天恩師德。
【故鄉的家書 ∣ 末後修辦關卡】
【懺悔篇】
不聞過,是最大的毛病;不知恥,是最大的恥辱。
聞過則喜心領受,力行改過方賢哲。
——— 濟公活佛
(一)真心懺悔,可消六萬年業障 濟公活佛慈語
◎你們每天唸了懺悔文,可是又有幾個真正的懺悔呢?愿懺文都會唸,可是對道真盡心了嗎?先別談六萬年的業債,就算一算你們這輩子造了多少罪?光這一輩子就算不完,何況是六萬年來的呢?這輩子你所犯的你都知道,上輩子所犯的,你都知道嗎?你們都不知道。如果真要六萬年都算的話,這張懺悔表文根本都寫不下。
◎所以要體會上天的心,為什麼六萬年的業障,只在這張表文上寫出來就算了?上天最主要是看你的真誠,看你的一念真心,你若真心懺悔,六萬年來,以前你不知道的同樣可以一筆勾消,了解嗎?
◎你們如果對道沒盡心,第一點就對不起父母,而在對不起父母之前,你已經對不起 老了。沒有 老給你靈性,你能活到現在嗎?沒有你父母給你肉體,你能夠修道嗎?你對不起上天的 老、對不起生身的父母,那麼,你對得起自己嗎?上天給你肉體,是要讓你去善用它,不是讓你來人間遊戲。可是你得知道老師是怎麼去暗釣良賢的,這遊戲得要真遊戲,不要在人間假遊戲,遊完了,你就忘了自己,到時理天也回不去,怪誰?怪你自己。
◎不聞過,是最大的毛病;不知恥,是最大的恥辱。聞過則喜心領受,力行改過方賢哲。所以當你有公平的心,知道錯時會自省,對了也會堅持做下去。我們不但對別人須有公平心,也須以公平的心來衡量自己。
三天院長慈語
◎一懺不敬天地太驕傲,二懺不禮仙佛拜草草;三懺不孝父母缺人道,四懺不友兄弟禮讓消;五懺不惜五榖福氣掉,六懺奢侈浪費不厚道;七懺不知廉恥不害臊,八懺不修和睦意見鬧;九懺不為公眾為己好,十懺造謠是非口舌繞。
◎一懺立愿不了鄉難到,二懺聖凡不分罪過高;三懺修道只有重外表,四懺不把前嫌事忘掉;五懺錢財沒有管理好,六懺不愛後學愛心少,七懺奉承前賢虛偽貌,八懺不尊前賢不禮貌;九懺空口無憑火氣爆,十懺私下勾心與鬥角。
(二) 徹底反省,調整身心 韓大仙慈語
◎反省就是要你改過,時時要調整自己的觀念是否有正確?自己的心念是否起心動念?所以說渡己,就是渡你的私慾、貪心、嗔心、癡心;如果你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也不順眼,對每一件事怎麼看都不順眼,這不是別人有偏差,而是你的心有問題、有病了,所以應該調整的是你,而不是別人。每個人的心都有病,是大是小,唯有自己最瞭解。要怎樣來治心病呢?要用真理來滋潤你的心,來解開你的心病。
南極仙翁慈語
◎修道慎獨的功夫最難做到,是不是?要能做到正心,才能夠誠意,要真心一顆,才能得到上天的青睞。講話只會迎合奉承諂媚的人,心不能夠正,只會巧言令色,這樣的人能夠表現出誠意嗎?修道若是帶著假面具,久而久之,面具會自然而然地掉下來,當別人看到你的真面目是如此地醜陋,這時並不是眾生捨棄你,而是你自己羞愧見眾生,自我放逐。
◎現在的修道人,常常把眼光放在別人的身上,一但事情發生了,有錯誤了,也不知道要趕快找補救的方法,只會慌慌張張找個罪魁禍首來治他的罪,一點點的包容心都沒有,一把無明火,把萬里的功德林都燒了。修道地位愈高、天職愈高,火就愈大,這就像新官上任三把火。
◎要知道,修道人不是當新官,天職愈高,就愈要看重自己的天職,建立起你完整美好的人格。
◎修道人不怕犯錯,只怕你有錯不知改,只要懂得悔改,並且不貳過,上天必能真正的赦免你。一旦懺悔的真誠心失去了,儘做形式上的懺悔是沒有用的,上天沒有辦法赦免你;你要學習不再犯同樣的過,否則,到最後會變成錯、罪,變成來生來世的因果輪迴。
【論語選讀∣君子篇】 韓點傳師慈悲
(六)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4)
【概說】君子為人公正無私 ,對人的態度比較尊重與同情,故其處世比較周到,解決事情比較圓滿,小人則不然,由於他的生活範圍只知有己,因此無法有同情心,更無心去了解別人、同情別人,他分判事物都以自己的角度來判斷。他待人的態度也就依自己的好惡為準則,與己相同就同之,否則就反對。於是很自然的結成一夥小集團,互相依靠,像這種黨同伐異的行為表現,就是比了。君子以仁心去愛人,不需再靠黨援,而小人無仁的自覺,內心時存歉疚,不得不挾群體以自重,而無仁心去愛人,君子小人之別在此。
【語譯】孔子說:「君子以忠信相親,而不阿黨營私。小人結黨營私而不依忠信。」
(七)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17)
【概說】人類是喜好競爭的,幼年時媽媽會和鄰居的小孩比讀書的成績好壞,是否讀明星學校?時時都在爭面子。社會上也是競相爭逐,大都為了名利,不顧人格和風度,各種卑鄙的手段,發揮得淋漓盡致,使得道德倫理幾乎淪喪。孔子在此章提示人在競爭的時候,也要保持彬彬有禮的君子風度,不失謙遜的美德,射禮是很嚴肅的儀禮,古有大射之禮,天子諸侯在舉行祭祀之前,讓群臣比賽射箭,射中者得參與祭祀。但在舉行射禮過程中,也是很有禮貌的,揖讓而升,下而飲,全是遜讓的禮儀表現。尤其飲,是勝者讓不勝者喝酒,配合音樂,賓主盡歡,同唱「騶虞」之詩,而後結束射禮。射禮包括了禮、樂、武三項活動在內,嚴肅中有輕鬆,是莊諧並重,在和諧的氣氛中一較勝負。所以孔子稱為君子之爭。
【概說】孔子說:「君子對人沒有什麼競爭的,如果有,就是在射禮的時候了。參加射禮的人,相互揖讓,然後走上堂前進行比賽,射完後又揖讓而下堂,得勝者又很禮貌的向負者敬飲罰酒。禮貌非常周到,雖是競爭,仍然保有君子的風度。
【愿力與業力∣范講師遊天堂】 范聖杰講師
【求修辦道因緣】(一)
後學誠惶誠恐來這邊跟大家學習,相信在場每一位道親,都自許自己是一位修道人!後學以前也是信誓旦旦,覺得自己是一位標準的修道人,可是後來才知道,我的「修道人」只夠格在佛堂裡面!就是我們進到佛堂像個修道人,出了佛堂就不敢保證是不是符合一個修道人了!所以今天後學來這邊,一方面是跟各位前賢做個見證,另外一方面借由後學修道、辦道的經過,希望可以帶給各位前賢一些啟發。
◎被嚇到才求道∣緣到了,再躲也沒有用,所以要珍惜。
當初後學是在台北陳前人的道場求道,也正好在淡江大學讀書。後學是彰化人,到台北來讀書,有一天寒流來襲,後學想出去外面買東西吃,剛吃完東西準備入睡的時候,就有人敲門,因為敲得很用心、很用力,聲音足夠把後學驚醒,後學就探頭一看,看到一位穿白上衣、藍褲子的學長,後學就問他找誰?他說找後學室友○○○在不在家?後學說他上課還沒回來。看到學長全身淋濕,原本想請他進來喝杯熱茶再走,沒想到這位學長很大方走進後學房間,進來之後就喝茶聊天。學長問後學有沒有信仰啊?相不相信靈魂?當天晚上那杯茶就喝了兩個小時,茶喝完了,主題還未聊到,學長就問後學:「學弟,你明天晚上有沒有空?我明天晚上再來找你。」第二天晚上學長又來,學長就問後學知不知道人身上有一個地方,是我們靈性出入身體的門戶?後學一直未猜中。學長問我想不想知道?後學說想知道,他說:「你必須要求道,求道必須要吃素、繳功德費、立愿....。」後學聽了有一點心動,但還沒到行動的地步,所以當然還是婉拒,就說:「機緣未到,佛緣未俱足。」學長說:「沒關係!我明天再來。」
所以第三天晚上學長又來了,後學不好意思趕人,就坐下來繼續聊。第三天聊的就多了,從社會聊到道場,還聊了各組線,當時後學只是半懂而已。學長說:「在這附近,有幾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住在一起,叫做伙食團,也有佛堂,那邊有很多人對你的問題比較能夠詳細的解答。」所以邀後學前去看看,後學就和學長一同前往。當天晚上佛堂剛好在研究《孟子》一書,後學就找個位子坐,他們剛好是在互相討論,所以他們討論的內容後學都聽清楚了,但不懂其意思。後來學長們就竭盡所能希望後學求道,當然後學也竭盡所能的拒絕,現在想想真是佛緣不夠!就在氣氛略為冷的時候,突然有一位學長,他剛退伍,就啪一聲的打一下桌子,大聲說:「你要求道就來,不求道就離開,佛堂是辦道的地方,不是你逞強鬥智的地方。」後學便嚇一跳,純粹的恐懼,因為後學只有一個人,他們有十幾個人,所以後學當下馬上說:「我要求道。」
後學當初求道真的善根少了一點,是被那位學長一啪之怒嚇到才求道的。答應求道之後跟辦道的日子還有一段時間,這中間剛好都跟朋友一起去吃飯,朋友是信佛教淨土宗,就常跟後學講要戒殺、慈悲...,所以後學就跟他一起吃素,吃到第七天,學長說地區有辦道,後學就去求道,後學就把一個禮拜僅有的五百塊錢生活費,拿去當求道的功德費。
求完道之後發兩本善書,一本是彌勒真經,另外一本是何仙姑傳,後學就拿這兩本善書在看,看到何仙姑傳時,完全不懂講什麼?就打電話給學長:「學長你這本書是什麼書,我為什麼看不懂,為什麼有哈哈、哼哼、嘻嘻、嘿嘿?」學長就說:「這樣吧!你要不要挑一天來我們佛堂住個一、兩天,我們幫你講解一下。」後學說:「好吧!」既然求了道,後學就想知道到底是怎麼樣?後來有一天,學長他們就開了一輛車子,還有六、七輛摩托車來拜訪後學,學長說:「學弟!晚上來我們佛堂住要不要?」我說:「好呀!」學長他們有六、七個人就開始動手搬東西,把後學所有的家當全部搬上車,載到佛堂去,後學就去佛堂住。
隔天,後學就跟學長說:「學長,我要回去了,可不可以幫我載行李?」學長說:「可是佛堂現在沒人,你要的話就要自己搬。」後學就問:「那佛堂有沒有位置,我可不可以暫時住在這裡?」學長說:「好!可是問題是樓下沒有位置,要住樓上,樓上屬於佛堂的,佛堂的佛規禮節比較嚴。」後學說:「好!沒關係,就住佛堂。」後學接近道場、住佛堂,可以講更是百分之百被騙來的,因為學長跟我說住一天就好,結果我一住就住四年,大學四年的時間都住佛堂。所以,人的緣有時候就是這樣,緣到了,再躲也沒有用,因此更要珍惜。
◎引保師的成全—只要道真、理真、天命真,不管你是什麼因緣進來的,終究會慢慢萌芽。
後學當初因為害怕、膽小才來求道的,而住佛堂還是被騙、不得已、委屈才住下來的,可是只要道真、理真、天命真,不管你是什麼因緣進來的,終究會慢慢萌芽。很多次後學想搬離開佛堂,認為佛堂不適合我,我還有其它的人生規劃!再加上遇到家人反對、不諒解、朋友的疏離,或因渡朋友求道,朋友不來,就吵架、隔閡等,所以產生了很多衝突。後學一直很感恩,因為我們都是一路被人家督促、鞭策而成全出來的,尤其是後學的引師,他知道後學喜歡看佛經,有一次看到後學一直在翻一本佛經,他就偷偷買下來送給後學。所以有時候不見得要在道場行財施,你看哪一個需要成全的,你去幫助他,這個也叫做財施;後學很感恩引師,因為沒有他,後學大概沒有法子走到今天。
後學就開始學習渡人、吃素,後學心想:「既然要吃素,總要下定決心,吃一輩子了。」所以後學就認為一定要有原則~讓大家來監督我。有一天後學到學校,在老師還沒來之前,偷偷跑上台拿著麥克風:「各位同學,我有事情要宣佈!我從今天開始要吃素。」同學就講:「你的頭殼壞掉了?」每一個人都講:「你不可能,你一定不能堅持。」所以大家都在猜我大概只可以吃十幾天,可是沒想到後學就真的這樣吃素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衝動呢?最主要是後學從小就是單親,三歲時母親就歸空,來道場後,發現道場有這種「家」的感覺,帶給後學很大的震撼,所以後學很希望自己能夠融入在裡面。
當初後學是怎麼被成全起來的呢?學長他們只要出去渡人,就帶後學一起去,因為這樣子,他們也沒有花很多的心力來關心說:「范兄,你最近有什麼煩惱?你是不是有什麼?....」不用!當我們智慧慢慢增長,煩惱就會降下,前提是你的慈悲心要發,怎麼發?走到眾生裡面。所以那時學長們成全後學的方法最簡單,也就是道場一直在講的「辦道」。
◎求老師幫忙渡人∣你有這個心,就有這個力!
剛開始後學舉薦了許多好朋友、同學,帶他們來道場求道,因為彼此都信得過,所以很容易求道,可是後來就愈來愈難渡了,當後學覺得人難渡時,就想:「我們求道時,不是有燒一張表文嗎?我的名字在上面,應該是要這樣子他們才會來求道。」後學就自作主張,開始把想要渡什麼人的名字全部寫在一張紙上,然後把佛燈點起來,學點傳師跪在佛前唸:「濟公活佛慈悲!後學我要去渡某某人。」就一個一個唸給老師聽,求老師慈悲!然後就燒上去,一樣把那一張紙當作表文一樣燒上去了。當初後學發心渡人,心想:「同班同學與我有緣,有緣不渡他就表示自己失了本份。」所以才把同學的名字寫一份燒給老師。
後學把名字寫一寫燒上去,說也奇怪,你有這個心,就有這個力!後學把幾位不求道同學的症狀寫清楚燒上去跟老師講。比方說:這個人是無神論,我跟他講道,他不聽;或者是某個人很想要求道,可是他的家人反對,我就寫清楚跟老師講。結果有的同學說;「我昨天晚上有作夢,夢到你耶!然後你不知道在跟我講什麼,嘴巴不知道在講什麼。」然後我就跟他講說:「我一直想請你來求道,我就請我們這邊的仙佛跟你講,你看,這是仙佛托夢耶!」結果也有人來求道。還有同學在上下學途中騎摩托車或搭車時,聽到耳邊有人跟他講話,說:「你等一下要去找范聖杰」,他一看沒人!到學校之後就走來對後學說:「剛剛很奇怪有人叫我來找你!」他原來不相信鬼神的,但也來求道了。
後學記得印象很深的,就是有一次有六個同學答應來求道,結果等到辦道那天,他們就打電話說臨時決定要出去玩,不來求道了。後學正覺得很難受的時候,竟發現那六個同學怎麼就在樓下?後學趕快跑下來問他們說:「你們不是說要去玩,怎麼跑回來這裡?」原來是他們一大早六點多就出發,結果發現不好玩想回去,不知怎麼就繞到一個很偏僻的地方,覺得累了,想在那邊休息一下,竟然那個地方是佛堂!後學才說:「我就住這邊啊!要不要上來?」所以就趕上來求道。這種巧合,就叫機緣,希望大家要將這個機緣把握住。
【仙樂飄飄】 活佛老師慈悲
2003.07.27 古晉 誠德壇
偶然 相聚並非偶然
多少的情緣天地一線 難得有今日相見
春露秋霜時局變 誰能夠預算
間關千里道念永堅 一切隨順因緣
盡心力 矢志不變 盡心謀 成事在天
多少夜繁星點點 刻劃著整個夜晚
月兒永陪伴 師徒心相連
任天涯至海角 心靈燈世界照亮
調寄﹕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