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86(2002/07)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承擔篇】 南極仙翁慈訓
2002.01.19 吉隆坡道場 崇德佛院
處世不可少磨煉 玉磨成器 鐵煉成鋼
不經險峻風波之苦 不知坦靜之福
不到極逆之境 不知平日之安
不經難處之事 不知適意之巧
不涉江海 不知波浪之闊
不登山岳 不知蹊徑之幽
不精研道學 不知義理之妙
辦事不可不謹慎 存心不可不寬舒
持己不可不嚴明 與人不可不謙和
人之好剛以柔克之 人之用術以誠感之
人之使氣以理屈之 天下則無難處之事也
不自重者召辱 不自畏者召禍
不自滿者召福 不自大者博聞
善養浩氣則博大 善養正氣則高明
容人所不能容 忍人所不能忍
自古賢哲勤於學而立其志
脩者為己 脩身以求進 以補之不足也
為眾以行道利世 行善以立德
行小善則小德立 行大善則大德立
減一分私心 增一分公心
擔責任之者 皆需戰戰兢兢 臨深履薄
有作為者器宇不凡 有受用者鋒芒不露
有才性和定屬大才 有智氣和定屬大智
盡心則無愧 平心則無偏
處逆境乃是煉心之境 處順境乃是修心之境也
【天地禪院】 修道故事
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滿地都是寫了字的廢紙。「怎麼啦?」老和尚問。「寫不好。」老和尚撿起幾張看:「寫得不錯嘛,為什麼要扔掉?又為什麼哭?」「我就是覺得不好。」小和尚繼續哭:「我是完美主義者,一點都不能錯。」「問題是,這世界上有誰能一點都不錯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你什麼都要完美,一點不滿意,就生氣,就哭,這反而是不完美了。」
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紙撿起來,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鏡子,去洗了臉;再把褲子脫下來,洗了一遍又一遍。「你這是在幹麼啊?你洗來洗去,已經浪費半天時間了。」老和尚問。「我有潔癖!」小和尚說:「我容不得一點髒,您沒發現嗎?每個施主走後,我都把他坐過的椅子擦一遍。」「這叫潔癖嗎?」師父笑笑:「你嫌天髒、嫌地髒、嫌人髒,外表雖然乾淨,內心反而有病,是不潔淨了。」
小和尚要去化緣,特別挑了一件破舊的衣服穿。「為什麼挑這件?」師父問。「您不是說不必在乎表面嗎?」小和尚有點不服氣:「所以我找件破舊的衣服。而且這樣施主們才會同情,才會多給錢。」「你是去化緣,還是去乞討?」師父瞪了眼睛:「你是希望人們看你很可憐,供養你?還是希望人們看你有作為,透過你度化千萬的人?」
老和尚圓寂了,小和尚成為住持。他總是穿得整整齊齊,拿著醫療箱,到最髒亂貧困的地區,為那裡的病人洗膿、換藥,然後髒兮兮地回山門。他也總是親自去化緣,但是左手化來的錢,右手就濟助了可憐人。他很少待在禪院,禪院也不曾擴建,但是他的信眾愈來愈多,大家跟著他上山、下海,到最偏遠的山村和漁港。「師父在世的時候,教導我什麼叫完美。完美就是求這世界完美;師父也告訴我什麼是潔癖,潔癖就是幫助每個不潔的人,使他潔淨。師父還開示我,什麼是化緣,化緣就是使人們的手能牽手,彼此幫助,使眾生結善緣。」
小和尚說:「至於什麼是禪院?禪院不見得要在山林,而應該在人間。南北西東,皆是我弘法的所在;天地之間,就是我的禪院。」
【徒兒的明燈】(九) 活佛老師慈悲
【老師衷心的期盼】
◎師盼望什麼呢?師最大的盼望就是把真理佈滿天下,把有緣佛子都能夠得到真道,了脫生死,更希望眾生呢?都能夠上了法航,駕法航,渡了更多的眾生回故鄉。眾生好像一粒粟米一樣很渺小,天地之遼闊,但是呢?眾生短短的生命像一個個體那麼小,很像海中之一粟,那海中一粟就會隨波逐流,隨著苦海流浪。
◎希望徒兒讓你的心和大家的心連在一起,將你的真誠感化每一個眾生,用你的雙手接引受苦的眾生,用你的愛心保護每一個人,用你的口講出很好的話,讓大家能夠解脫,用你的行動表現出來,用你的一舉一動來代表「道」。
◎每個人都有理想,每個人心中也都有抱負,徒兒們要挺起你的胸膛,展開你們的心扉展開志向,為師希望你們身心都很健康,都是正正常常的,雖然平凡,但是平凡中見偉人是不是呀,不要小看小處,會凝小功就能立大功,以小的事件好好去完成它,好好的用心、真心真意去完成它,你會建一件小事,日積月累就能成件大事。君子要做大事,每個都是君子之風範,君子之胸襟,為師器重徒兒們,希望徒兒們個個都能自重自愛。
◎為師希望能夠救你們的性命,不希望只有暫時讓你離苦,希望你們永遠脫苦得樂,所以為師對你們肉體形象上的,不想多做解答,因為這是你們自己必須要承受的,能夠讓別人代替你們嗎?不行。希望你們自己多想想,多看看好不好。要自己先解脫,不是我叫你解脫,就好了。
◎今天老師最大的希望是大家要好好修道,好好走完你們這一生該走的路,人生不怕走得慢,只怕你不走,站在原地。只要你肯做,事事都有成功的一日。回去後要好好修,好命歹命不要怨嘆,一切上天自有安排。煩惱的是自己,痛苦的也是自己。希望徒兒看破世情,好不好?
◎相見時難別亦難,回去之後好好行功立德,以行為來表現你們對為師的思念,如果你們願代師宣道渡人,希望你們快馬加鞭往前走啊!時機不早了,午未交加快到了!今生修今生了,今世不修待何時啊!你們大家都有愿力啊,不要怕愿擔你身,責任加重,這只是一種行為形式上而已,只要你肯依著愿去走,不怕老天會虧待你,明去暗來,人虧天補呀!入我門者不窮,出我門者不富,今天既然邁入佛門,就要修的徹徹底底,晶瑩悌透,返回理天去,不要再流連凡間啊!
◎希望我的徒兒們,我們相處的時間,不在於它的長,也不在於它的短,因為我們師徒有緣,若不是幾世累積下來,為師也沒有這個機會與徒兒們結這個善緣啊!想不想,希不希望,下次我們師徒再見面啊,為師希望我的徒兒們修道真的修得快快樂樂的、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修道為師希望你們,先把你們的阻礙,內心的阻礙,先把它搬開,這樣才會順,你真正以天心,以公心一片,為師相信你們都沒有什麼考驗。
◎希望徒兒們你們記起你們的使命,好好去走,好不好,為師我常在想這麼多徒兒,我如何一個個都照顧到?只有請徒兒們原諒為師。希望徒兒們來日能依著光明的路去走,不要讓你們的心再流浪了!
◎希望徒兒們的心像星星,像月亮一樣,不論眾生在那裡,只要眾生需要光明的時候,打開自己的光明給天下的眾生,永遠的照亮眾生,只要大家有心,縱然是小小的星星,一樣能照亮所有的人,一樣能牽引所有的人。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知道嗎?珍惜自己的生命,不要讓自己白活,存好心,做好事一定要記住。望今後我的徒兒心不亂,路不歪,能明心見性,希望你們可以抓住你們的心,抓得定,心若定,咱們所走的路就不會歪掉,不會偏掉,知道嗎,心若定,路不歪,你們就可以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才可以回理天,記住為師的交代,每個徒兒好好保重,希望為師以後來佛堂還可以看到你們,好不好?
◎希望你們好好辦、機會是自己拿的,躲在角落,有時候不是不好,可是你要看是什麼事情,是不是啊!你現在擔任什麼職務,就該辦什麼事情。為師希望你們走的步伐,縱然是惶惶恐恐的也要把它走完,好不好啊?修道的路不好走,可是念頭更重要啊!把持得住,就是你的啊!把持不住,就墬落,了不了解啊!
◎老師的心累了,誰能體會呢?誰能分擔呢?期望你們進而能辦、退而能修,就像為師所言:「修道修心、辦道盡心、修己救人」,可一定要「有始有終」。
【做老師的愛徒,不是迷徒孽徒】
◎為師來了是有時間的限制的,因太多眾生,都需要為師我去看看他們。傻徒兒呀!咱們師徒如父子,你進了我的門,從今以後就是我的徒弟了,知道嗎?所以,我必須叫你們一聲傻徒弟啦!為什麼要給你加一個「傻」字呢?因為,世間的人都自以為聰明,為師怕你們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是傻傻的好,傻人當仙佛去了;聰明的,到時候要是不修道,你成鬼去了。
◎每一班有每一班的機緣,每個人有的機運個個都不同,需要你們慢慢去品味去體驗,希望在這短短數拾年間,你們能夠真真體會到,不要過了幾年後,又有一件消息傳入你耳中,想渡你來求道,說我幾年前曾經求道,你求道沒修道,也是一樣,你開過法會,沒有進修也是一樣,不要辜負你們自己,時間有限,時機過了,就什麼都沒有了,天時也容易轉變,不可能永遠都跟現在一樣。
◎像台灣的經濟發達,四十年前跟四十年後不一樣,你們大家要好好體悟,想想現在年輕只有十八歲,但四十年後就五十八歲,你可以保證你可以活過四十年嗎?你可以保證活過五十年嗎?人生無常,好好去體悟,一切的道理都在日常生活之中,而為師今日所講的,也希望你們慢慢去體悟,不要辜負自己,你們都是高徒,對不對(對),高徒要有高徒的一番作為,不要做一個迷迷糊糊的糊徒,當糊徒不好。
◎我們要修口德不要亂罵,要互相邀請來聽到修道,慈悲喜捨給人家方便。「好」是一乾一坤、一陰一陽,陰陽調和才能運行,三陽普渡佛門大大開,乾坤才能夠進入佛門。聽這麼多道理要吸收消化來成全人,不知修道是迷徒。知道修道就要登堂入室不要當門外漢。修道反道敗德是孽徒,修道悟道醒悟是愛徒。老師不要迷徒也不要孽徒,老師要的是愛徒。愛徒就是真正得意,是為師真正高興,真正珍惜的徒兒。
【每一個人都是老師最愛的徒兒】
◎既然是一個修道人,就要做個實實在在,刻苦耐勞,腳踏實地修道人,而不要濫竽充數,為師不是在責備徒兒,為師只是愛之深、責之切,怎麼說你們也是為師心坎裡最疼愛的,為師要捨捨不掉,懂不懂!訓文都留給你們,為師也該走啦!你們累為師捨不得,千言萬語一句話,希望我濟公的徒兒,各個都能夠成龍成鳳,你們個個都能夠成才成器,為師只要你們好。
◎要為師做什麼,為師都願意,你們的一切事就是為師的事,誰叫咱們師徒如父子。好好的再做下去,你們只要把你們初發赤子之心能夠保持著,相信天下無難事,任何一件事都能夠迎刃而解,凡事盡了人事之後,再則聽天命,一切都由上天來做主,一切順其自然,強求人意者非道,人心用事者非道,著形執象者非道,惟有秉持慈悲心、天心、佛心、公心,才能夠修道辦道,徒兒們懂嗎?這些都留給你們,會不會唱這首歌,送為師走。
◎為師最怕的就是和徒兒一起高高興興之後又要與徒兒分離,雖然為師最怕分離,但是卻又不得不離開,所期許的就是你們每一個人,都能好好的行功立德,修己渡人,盡你自己的本份,守住你們的根本,不要忘了你們個有使命在身,能好好盡心,不要浪費這一段大好時光。聚散總是無常,分離的時候難免心傷,難免會捨不得,回想剛剛我們師徒一同歡樂的時候,為師是多麼捨不得你們離開你們,希望你們記住這一刻,多加精進,多加努力。
◎這時候為師想再多說什麼,也說不出來了,希望你們心裡都跟為師想的一樣,只要你們心裡記住為師,為師永遠都不會忘記你,再好再壞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為師最愛的徒兒,不管你們怎麼樣或是你們出班之後,早已把為師遺忘,為師永遠都不會把你們忘記,為師會深深的記住你們每一個人,當然有歡熱就會有悲傷,與徒兒的感情越深,為師越捨不得走,總要一再的叮嚀、交待。
◎每一次臨壇、每一次的相聚,都是高高興興,但要走的時候,總是傷心,為什麼為師傷心呢?你們有沒有去想過?是不是就是因為這樣一個師徒的情,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所以即使你們不記得為師了,為師還是一樣愛你們。
◎別了我的徒兒們,咱們師徒相聚時間短暫,但不知此時咱們師徒別離,何時才能再見?但若我徒堅持一志,個個能夠堅強,牢守你自己的愿,把你人生的路走的平坦、走的平穩,為師就心安,那為師就覺得快樂。時時刻刻為師都會在你左右,縱然你看不到為師,但是為師永遠牽掛著你,因為我愛你們,因為你們是值得我牽掛的人!徒兒們,好好珍重你自己,為師走了!
◎不要遇到任何事就怨天尤人,沒有一個人會故意去陷害任何一個人;也不要任意去猜忌,猜疑別人的出發心。人都有一顆善良之心,你沒有去溝通,你怎麼知道他的出發點是要陷害你,所以我們彼此將心比心,互相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一想,也許他的動機是善意的,沒有惡意。就是因為我自己有了猜忌之心,有了懷疑之心而造成代溝,因為你不以真誠之心去相對。
◎為師今天這番話不是只對新道親,也不是針對在座各位,包括他們旁邊,包括他們前面的點傳師、講師、操持的人,包括他們旁邊帶班的人,都有同樣的弊病。為師也是這麼歷煉來的,前面他們雖然拿著麥克風,站在前面講,他們就十全十美嗎?其實也不盡然,所以要看清自己的地位好不好,為師不分徒兒的高賤,為師的心對徒兒都是一視同仁的。
◎因為為師愛徒兒,因為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為師的「最愛」,希望你們不要破滅你們在為師心目中的最愛。為師從來沒有對徒兒們失去信心,希望徒兒們也不要對為師失望,當然,你要對為師沒失望,你自己要先建立信心,為師今天一再要求的一再講的,也只有這個理念而已。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再看一看你們每一個人,每一個徒兒都是那麼可愛,最令為師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們的信心到現在還不穩定,最擔心的就是你們出班了之後,就忘了今日,忘了你今日的發心,忘了你的初發心,希望你們初心永保,才能夠成道,好不好,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為師最愛的徒兒,為師不願意失去任何一個徒兒,即使你根本就不相信為師來借竅是真的,僅管你認為這是一場遊戲,或者是一個夢,或者是你人生旅途一個小小的漣漪,但是為師卻付出全部的愛心,全部的誠懇,都付在你們身上,都給了你們,接不接受在於你們,希望你們好好的珍重。
◎希望咱們師徒下次重逢的時候大家都更有成就,好不好。也許今天為師我言重了些,希望徒兒們不要傷心,也希望徒兒們能夠接納為師我,離別總是難捨的,難捨又奈何!咱們時空的相聚還是要各分東西,但是師徒的心永遠相繫,永遠不更改,你們永遠都是為師的最愛,希望徒兒們也是自己的最愛,好不好!
【老師永遠不放棄任何一個徒兒】
◎雖然大家相遇的時光,就這麼不經意的過去了,但是我們要好好珍惜這一份難得的緣,好好的在這茫茫的世間裡盡一份力量,成就自己拯救別人,好不好?雖然時間有限,即使為師想再多留一會兒多說一些,但是時間不允許。雖然每個徒兒的心不一定都跟老師一樣來完成使命,但是為師不會放棄任何一位徒兒。修也好,不修也好,既然我們有這個緣,為師就不放棄你。希望你們不要遺棄為師,好不好。
◎希望你們以後不斷的衝出重重的難關,不斷的成長,以有限的生命發揮無限量。好好愛惜自己,好好的發揮你們自己,認理實修,為師在屏山等著你們,不要一去不回頭,為師時時刻刻在等著你們,即使你們迷失的時候,為師也不曾放棄你們。
◎每個人都是為師的愛徒,都是為師最好的徒兒,為師從不放棄任何一個徒兒,希望徒兒們也不要對為師不理不睬,希望我們師徒一起共創未來,一起肩挑使命,一起把這三曹的大任扛起,你們都是很有責任心的,都是很有抱負的,為師器重你們,為師希望徒兒都能看重自己。
◎雖然有人存懷疑的心,儘管你懷疑也沒有關係,老師也不生氣,一樣的包容你,因為你們都是為師心愛的徒弟,都是為師日久所惦記的,都是為師一心想要成就的人,所以要自愛,為師更愛你們,你們有所成就,為師更替你們高興,但是呢?如果你們墮落了,自暴自棄了,為師只能替你們流淚,替你們惋惜。
【論語選讀】 韓點傳師慈悲
☆☆仁篇☆☆
《論語》,這部書可說是一部論仁的書,因為在本書中所論述的不論政治、人倫、道德、教育,以及孔子的生平際遇,及弟子們的生活種種,真可說是千頭萬緒,然而皆是以仁德為中心,諸德行亦莫不依「仁」為出發點,也全都包括在仁的德目之中,在論語二十篇內,論仁的即有十六篇之多,共計五十八章一0七個字之多,其中「巧言令色,鮮矣仁。」首見於學而,重出於陽貨,除去此重複者,尚有五十七章一O六個仁字,可見仁是論語中最重要的中心德目,也是孔子一生行道的中心目標。
仁既是孔子思想的中心,而它所包含的又廣大無邊,所以它的解釋就有種種不同的說法,其中當然以孔子自已解釋的最為恰當了,他說:「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中庸20)「仁者人也」就是要人好好的做一個人,所以孔子不談天上的神,也不談地下的鬼,只談世間的人,整個學說就是教人頂天立地,堂堂正正的做一個完人。
仁是一個人圓滿人格的表現,人格必須在群居的社會中才能表現出來,只有生活在社會上,和人來往接觸,纔可能顯出人格,沒有人格就是不仁,人格圓滿就是仁,古人所說的「慎獨」,「不愧屋漏」並不是說人在獨居時不作惡,所以可貴是人在獨居時尚且不做惡,與人群居時當然更不會作惡了。否則深山老僧,面壁入定,就能稱他為仁人君子了。
(一)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3)
【概說】「巧言令色」原見尚書皋陶謨「……能哲而惠,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子是否引述尚書之言而以「鮮矣仁」釋之呢?朱子說:「巧好,令善也。好其言,善其色,致飾於外務以悅人,則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又引程子的話說:「知巧言令色之非仁,則知仁矣。」因為仁重在躬行實踐,外表的儀文辭令,是不能說是仁者,當一個人對你花言巧語,脅肩諂笑,一定有目的,所謂口蜜腹劍、笑裡藏刀,這種人怎麼會有仁心呢?
巧言的人極易混淆黑白顛倒是非,在他的言語中,有辦法將錯的說成對的。善惡是非的標準都沒有了,當然不可能是有仁德的人。
【語譯】孔子說:「一個人說好聽的話,表現出討人喜歡的臉色,是很少有仁德的心。」
(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
【概說】朱子注禮云:「敬而將之以玉帛則為禮,和而發之以鐘鼓則為樂,遺其本而事其末,則豈禮樂之謂哉?」這是說明敬是禮之本,和是樂之本。人要先有「敬」「和」的心意,然後通過玉帛鐘鼓表現出來,才是真正的禮樂。如果沒有敬、和的心意,只是借玉帛、鐘鼓玩弄一些技巧花樣,空有外表的形式,而無敬、和的內涵,那就是「遺其本而事其末」了。而敬、和的心意是由仁德出發的,敬是尊敬別人,和是與人和樂相處,正表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達到了美好的狀態。人要先有仁德之心,然後才能發出敬、和的心意,於此才有真正的禮樂,所以仁是禮樂最根本的基礎。
禮記儒行篇:「禮節者,仁之貌也。歌樂者,仁之和也。」正和此章相符。
【語譯】孔子說:「一個沒有仁德的人,禮對他又能奈何。一個沒有仁德的人,樂對他又能如何?」
(三)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里仁1)
【概說】民風習俗不是一時養成的,孔子曰:「善人為邦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矣。」(子路11)又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任。」可見易風移俗之難,須要經過三十年,甚至百年,方能有成。所以孔子在此章告誡我們,即然有里邑具有仁厚的風氣,則人人知禮重義,居在這樣美好的里邑之中,不惟可以養德保家,亦可以善教子孫,雖子孫不肖亦不至於被小人引入匪類,辱宗敗家。故人若定居,當擇仁里而居之。如擇里而不居於仁里,則其為無識之人不待言。故古今之人,皆推孟母三遷,即稱其智。
朱子集註曰:「里有仁厚之俗為美,擇里而不處於是焉,則失其是非之心,而不得為知矣。」鄭玄集解說:「里者民之所居,居於仁者之里是為美,不處仁者之里,不得為知。」皆說明人要用自己的智慧,選擇有仁德之風的鄉里居住下來,使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都因環境的薰陶之下,成為仁人君子,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呀!
【語譯】孔子說:「鄉民居住的地方,有仁德的風俗,實在是美好的事,選擇居住的處所,不知道選擇有仁德風俗的地方,如何是個聰明人呢?」
【改變生命的旋律】 秋玲
人是學習的一部機器,它日夜不斷在反覆學習當中,為的是能創造一些適合自己也適合別人的產品;這些產品來自於好基因,創造一番奇蹟,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從很簡單的方程式無中生有;但是從有回到無,卻是非凡人所能理解的變數!
習慣是一個美麗的陷井,姑息自己是司空見慣的錯誤;走在背道晦暗中,只說負面話,自傷傷人,不願突破又抗拒他人的幫助和改變。
其實暫停一下抗拒,補捉一下思緒,省視心境檢視問題;「人生不如意事時常八九」,當事情來時,不要驚慌失策亂了方寸;先調整自己的情緒,才能瞭解事實的真相,把自己變得柔軟些,我選擇適當的話和緩局面,把「應該」說成「可以」嗎?把命令和要求的口氣改為輕聲細語的請求,事情容易解決!
天下無難事,看自己是否願意調整和改變,每天自我要求─看書、寫心、放鬆,照鏡子練習說話:我很好,我很優秀,我愛自己也會愛別人,好棒哦,我在改變又快又好!這樣的心情很happy! 想辦法讓別人發光發亮,你的熱忱會帶動人群,也會帶來好運;美好的助緣,是心靈的潤滑劑,如果肯展現最佳的一面讓人欣賞,也是功德無量!
生命真的很簡單:「付出什麼,就回報什麼!」你所給出去的,都會再回到你身上來,我們瞭解了生活的模式,並且選擇改變;但願自己是思想和語言的實行者,我用感恩的心情改變自己,迎接美麗的人生!
【讓我們一起來賞識孩子】 宜真
近日,閱讀大陸教育學家「周弘」所著的?賞識你的孩子?一書,猶如當頭棒喝,驚醒夢中人,對於曾經為人師表多年且初為人母的我,更是如同醍醐灌頂般,豁然開朗。事實上,周弘先生提倡「賞識教育」,鼓吹家長們以幼兒學步的經驗,用正面而肯定的方式,看待自己的孩子,並且堅決相信孩子的能力,因此他發揮「賞識」理念,教養早聾的女兒『婷婷』,一路以優異的成績自遼寧師範大學畢業(廿十歲時),並進而在美國蓋勞得特大學攻讀心理諮商碩士學位,更以此教育模式造就許多傑出的聾生,證明賞識教育的威力。
曾經,閱讀過許多教育學家的著作,也上過許多相關的教育課程。但心中總是遺憾,雖然多數的教育理念有其值得推廣之處,但礙於這些觀念可能來自於國外,總會被人扣上「文化差異」的大帽子,而將其抹煞。然而周弘先生以大陸普通工人出身,且並未受過高等教育的中國人身分和背景,提供給我們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這對於同文同種的台灣同胞而言,無疑是一大鼓勵。如果周弘能,那相信我們也能,這樣的信念,使我心情為之一振,忍不住要把這樣的訊息分享給我周遭的人。
行文至此,看倌們可能對於賞識教育,仍感覺模糊,其實所謂的賞識教育,我個人的解讀,可用六字真言表示,那就是「肯定﹑讚美﹑感激」。為人父母者,「肯定」孩子的能力,以周弘的作法,就是把孩子看作是天才,這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比馬龍效應」,你看待自己的孩子是個天才,孩子自然就會呈現好的一面,甚至激發出個人潛力。反之,如果你認為自己的孩子愚笨,那麼孩子就怎麼也聰明不起來,因而常有家長責罵小孩,生性惡劣,將來長大一定是壞蛋,果不如然,孩子也就順著父母的期望成為作姦犯科的惡人!所以肯定孩子,正是賞識教育的精神所在。
「讚美」則是賞識教育的利器,以周弘的作法,就是讓孩子嚐到被稱讚的甜頭,即使孩子的表現不佳,仍可就其表現較好的部分,加以放大鼓勵,這樣一來,孩子自然有信心,也就能有所進步。
「感激」則是接受孩子的個別差異,如同周弘生下聾女,不但不怨天尤人,反而以更積極﹑樂觀的態度,給予女兒正常的對待方式,使得女兒身心能夠健全發展,甚至懂得惜福,把快樂帶給他人,所以家長們應該以幼兒學步時,堅信每個孩子學習狀況雖有差異,但每個孩子絕對有能力學會走路的心態,來看待自己的小孩,甚至能以感激的心,感謝上蒼賜給我們一個小菩薩,來成就我們,讓我們一生更完整﹑更美好。因為孩子如同一面鏡子,可以幫助為人父母者更了解自己,所以「感激」正是賞識教育的正確態度。
總之,我在此野人獻曝,鼓勵為人父母﹑師長,一起來閱讀「賞識你的孩子」這本好書,我深信教改可以由我們每個人做起,台灣的教育可以有長足的進步。
【編者註:這本書真的很棒,每位前賢都應讀過,不只用來賞識孩子,也可用來賞識父母、夫妻、兄弟姊妹、親朋好友等等,彼此若能互相賞識,大家都會活在受肯定、讚美、快樂的日子裡。本書定價300,為了推廣有出版公益本(每本只要二折60元),有需要可傳真訂書,FAX(02)2929-1145,上游出版社,請註明收書人姓名地址與聯絡電話,書到再劃撥書款即可!】
【活佛師尊慈悲】 91.06.01 台北 崇德大樓
用等候 只為了履行承諾 用等候 不論那黑夜白晝
用等候 伸出溫暖雙手 化做千百億萬個我 滿足賢徒所求
喚賢儔 為師等候了好久 喚賢儔 能找回自己的我
用心守候 信心提起前走 人生舞台粉墨登場不變依然是我
再回首 心路走出漸寬闊 放下所有 知道該往哪裡走
是堅毅 心變得成熟 用真心 心燈更光爍
*屬於你 過去現在和以後 重拾起沐浴天恩的感動
道場中 造化出人人成就 慧命傳承一道同風刻畫出春秋
屬於你 屬於你 是自己用真修創不朽
調寄:屬於我 (On My Own)
【通往理天的路】 活佛老師慈悲 91.04.20 嘉義 賀德壇
放開手中的孤獨 曙光就在不遠處
翌日將出 驅散那迷濛朝霧
自性光輝的熱度 照亮前方的路途
那是一條通往理天的路 道是我們指引的地圖
用信愿將懷疑驅除 行出你心中的體悟
那是一條通往理天的路 讓生命從現在特殊
不做名利的凡夫 渡盡眾生踏上那歸途
調寄:通往溫柔的路
【編後語】
老師慈悲曾說:「凡修道之人,皆乘愿而來。」我們身為白陽修士,應擔負起三曹普渡之重擔,替老師分擔責任,刊頭短訓「承擔篇」值得各位前賢細細品味。刊頭插圖「道德號火車」、頁尾的「成功人形圖」為同一組妙訓圖檔,老師希望每位徒兒們均能夠承擔起責任,好好的學修講辦行,成功的踏上歸鄉的旅途。
頁尾兩首善歌,活佛師尊在法會上曾交代,文字雖然淺白,卻是老師的心底深切的盼望,各位前賢望能細細體會歌詞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