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37(1998/06)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
雲心似禪 韓大仙慈悲
無盡飄雲煙波路 時轉乾坤歲華逝
風來疏竹驚倦客 志斷塵緣金剛悟
來如春夢不多時 去似秋雲無覓處
把握盛年建功勳 金彩光耀現明珠
浮生若夢似飛鴻 江海波濤英傑送
瞬經百秋方凝眸 千古史事水流東
悟盡成敗轉頭空 唯修禪心性明德
寒雲天外妙音璇 直超聖境脫塵紅
不行不能知 林盟益
從國中開始,作文題目就常有「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等,回想起來,那時所寫的這論說文章,好像也洋洋灑灑地寫得頭頭是道,直到現在想來,才發覺是一種不著實際而「無病呻吟」的文章。
在尚未深入參辦三曹普渡大事之前,於每週二小時蜻蜓點水般的研究班中總感到修道、辦道是一件和諧而暢通無阻的樂事然而,投入之後,尤其在這一、兩年之中,才發覺自己從前根本是「不知」,不知什麼是「寒徹骨」;不知什麼是「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更別說「動心忍性」是什麼滋味了。如今,真的稍有體會和感觸了!體會到「困於心,衡於慮」,「徵於色,發於聲」是什麼樣的味道。王陽明夫小所言:「行之切者,知之深」真的一點也不錯。
常聽前賢們說:上天隨時隨地藉地藉人藉事考驗你。後學終於經歷一、二了。一個修道團體中,要將來自四方理念作法不同的人導入同一目標而達團結一致,必須經過一番的切磋琢磨才能做到,而這過程中之甘苦,非親身體驗者不能領會百分之一。而這些淺淺的感觸真的令後學發現天恩師德的浩大以及老前人、前人來台開荒的艱辛。但是,後學無法將之形諸於筆墨,即使強而描述之,對於毫無感受之人看來,也許視為言不由衷的誇大、歌頌。「人之有德慧術智者,存乎疢疾!」「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早在兩千多年前,孟子就已將這真理表達得淋漓盡致了,後學何必畫蛇添足?
每當道務停滯不前,每當人與人之間相互試煉,總是想起師尊所言:「順境之中流走了多少大佛祖、大根器之人」?以及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此便能稍微惕勵自己。又翻閱菜根譚:「天薄我以福,吾厚吾德以迓之;天勞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補之;天阨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我何故。」不覺油然生出一股正氣推動自己向前走。若有人問:「修道苦不苦?」後學答:「有的!但會有雨過天青、苦盡甘來的時候!」這些滋味點滴唯有行之切者方知之深,不行就不能知。
聖經證道之三
*一指點的印證:
玄關妙竅是超生了死不二法門,自古不輕傳。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又說:「玄牝之門,為天地根。」佛曰:「正法眼藏」「靈山塔」。儒家說是:「明德」「至善寶地」。隱隱約約,似有非有卻又不指明。聖經也同樣若實若虛地指點,令人自悟自解。創世紀第二章第7節說:「天主用地上的灰土形成了人,在他鼻孔內吹了一口生氣,人就成了一位有靈的生物。」我們知道,胎兒成長鼻子最先形成,我們也稱開創者為鼻祖。上帝同樣在泥人鼻孔吹氣,才成為有靈性之人。這表示鼻子與靈性出入的門戶有關。
馬太福音十九章耶穌告訴門徒說:「駱駝穿過針孔比富人進天國還容易」關於這駱駝穿針孔,神學家費盡心力去考驗與研究,仍爭論未定。馬太福音第七章節也說:「你們要從窄門進去,因為寬門和大路導入喪亡;但有許多的人從那裡進去。那導入生命的門是多麼窄,多麼狹,找到它的人的確不多。」路加福音十三章又說: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吧!因為將來有許多人要想進去而不得入。上天慈悲,回天之路本應大開歡迎之門,豈有狹窄之理。駱駝的忍辱負重懺悔前非,來世終有聞道之時,若為富不仁,終將貪戀紅塵,離道愈遠,這個窄門,這個針孔,即已指出明師指點之所在。
我們知道,耶穌被釘之時,羅馬行政當局不知甚麼原因,臨時決定將兩個盜賊同時送去行刑,這真是巧妙的安排。要我們緊記左右是二賊,中間站著不朽的生命,其中一個還埋怨說:「你不就是基督嗎?你就先救自己然後救救我們吧。」另一位則懺悔地斥責他說:「你受同樣的死刑,還不畏懼天主嗎?我們受死刑是應該的,是我們應得的報應,他卻沒有犯過罪。」隨著對耶穌說:「主啊!當你到了你的國裡,要想起我來。」耶穌回答:「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就必與我同在樂園裡。」強烈暗示,二賊容易迷失,必定要回光返照,即能與主同在樂園。
耶穌受難,第一個讓人想到十字架,這十字架的玄秘,路加福音第九章有記載:耶穌對眾人說:「誰若願意跟隨我,該棄絕自己,天天背著自己的十字架跟隨我。」這話值得我們深思,十字架的苦刑在當時祗用於奴隸或卑賤的人,以示對他們的羞辱。(具有羅馬公民身份之上等人,死刑是砍頭。)耶穌基督要門徒天天背十字架,當然不是要徒弟們天天去受苦刑,而是要他們背起自己身上的十字架,亦即二賊中間的無形十字架。要天天背著,也就要二六時中,時時刻刻守住這十字真人。
舊約以西結書(厄則克耳)第九章第4節也提到耶和華的命令:「凡因城中發生的醜惡事,而悲痛哀號之人(亦即具有慈悲心之人),要在他們額上劃一個十字。::要將老人、少年、處女、嬰兒和婦女全都殺盡,只是凡有記號的人,不要走近。」是不是也告訴我們,祗有善人才能聞道,也祗有這十字老中佛光,才能救命,凡此都是或明或暗提示明師指點之所在。
附帶一提,壇經裡頭有段五祖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鋼經的公案,聖經裡也有件類似的情況,我們知道洗禮是入教的必要儀式,耶穌也在約翰手中領洗,他的弟子,也曾為人付洗。這洗禮本來是一種苦老儀式,通常是自己浸洗。到了施洗者約翰,才強調贖罪施洗的重要。而約翰的洗禮也與別的完全不同,其不同點在
約翰親自參與洗禮。至於他究竟怎麼做,我們並不知道。甚至到了聖保祿,他在以弗所教會(厄弗所)說,這樣的洗禮是不夠的,所以就奉耶穌的名,再重新付洗。
根據這段史實,西方宗教歷史家乃假定「當時受洗是依照一種我們現今無法查考的儀式來進行。」今日洗禮儀式已簡化為在頭上注水,在額上劃十字。而古時情形祗好成為一段公案,讓我們去想像大道單傳獨授的情況。
訓文與顯化
仙佛常批訓,扶鸞借竅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眾生迷智有別,為要隨緣說法,才有鸞訓、借竅等教化方法。可惜,今日常為世人懷疑。卻不知在西洋也借重過此種方法,宗徒大事錄(使徒行傳)第十章第一節提到意大利外邦人科爾乃略受天使指引來向聖伯多祿(聖彼得)求道,依當時戒律,伯多祿接見了他並與他同桌吃飯,是污穢而違背戒律的,於是上天乃用借竅來指點迷津。同一章記載:「伯多祿(彼得)還在說這話的時候,聖神降在所有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訓禮與伯多祿同來的信徒,都驚訝聖神的恩惠也傾注在外邦人身上,因為聽見他們說各種語言,並頌揚天主。」這聖神降在外邦人身上,使他們說各種語言,正是借竅的景像,用來破除古猶太人的規律迷信。
同一篇第二章第1節就寫得較明白:「五旬節一到,眾人都聚集一處。忽然天上來了一陣響,好像暴風颱來,充滿了他們所在的全座房屋,有些散開好像火的舌頭,停留在他們每人頭上,眾人都充滿了聖神,照聖神賜給他們的話,說起外方話來。」這情景正是仙佛或鬼魂借竅的景像。聖經對明顯借竅的記載並不多,若論顯化,就不勝枚舉了,聖保祿由一位迫害基督徒攻擊基督的異諯邪說者,竟然歸為基督門徒,並且開創大片聖業,也是靠耶穌的顯化以渡迷津。
人間天堂
今日我們得明師指點,天榜掛號地府抽丁。聖約翰在提到來日審判時,也有類似說明,默示錄廿章十五節:「凡是沒有記載在生命冊上的人,就被投入火坑中。」路加福音第十章節說:「七十二門徒歡喜地歸來向耶穌稟報降魔之事,耶穌說:你們不要因為魔鬼屈服於你們的這件事而喜歡,你們應當喜歡的,乃是因為你們的名字已經登記在天上了。」由此觀之,這天榜掛號的印證乃是千真萬確的了。不過身為活佛弟子,也應了解所謂天堂,本在人間。創世紀裡,亞當、夏蛙在伊甸園,本來悠然自得,無羈無束,不分善惡,沒有是非,祗因妄動塵心,偷吃禁果,才被放逐而墜紅塵。正說明菩提自性本來清淨,祗因妄念,分別善惡,才有煩惱與生死。六祖引用佛言:「隨所住處恆安樂」「隨其心淨即佛土淨」,也就是處處是伊甸,伊甸在眼前。但心清淨即是自性西方。願這娑婆世界,早日化為蓮花樂土。(本篇完)
*附註:十誡
◎除了天主(耶和華)以外,不可有別的神,不可雕刻或祭拜偶像。◎不可妄稱上帝耶和華的名。◎當紀念安息日,守為聖日,不可作任何事。◎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人的房舍。◎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奴僕、婢女、牛、驢及其一切。
*時下流行的ΕQ雖然重要,但有更重要的MQ(道德智商)喔!
以下為您收錄二篇不錯的美德智商,讓我們共同來推動它吧!
青春之歌一:MQ不及格
阿興是臺北明星學校的明星學生,不僅功課好,又獲選特殊才能獎,也因此有機會參加某企業研發工作。
阿興對於該公司的先進軟體愛不釋手,便利用機會一部份、一部份的盜拷回家,最後被該公司發現了。他非旦不覺得侵犯了他人智慧財產,還理直氣壯說:「我只不過在利用資源,而且這種行為到處都有人在做!」原本該公司有意栽培阿興,就因他缺乏良好的品行和忠誠,便取消了與他的合作關係。
給為人父母們:在激烈競爭的社會,孩子必須有過人一等的智力和自我調適及人際關係的互動能力;但若我們的孩子唯利是圖,枉顧為人應有的美德,想要有大發展是很困難的!因為這樣的孩子,無法取得別人的真誠對待與信任。當孩子有這一類行為時,不是一味責備孩子,而是真誠與他一起來調整人生價值觀,把他生命中認為最重要的名利、地位、財產、物質的享受,能和快樂健全的身心滿足,做一些質疑和思考,他有正確的信念才能導引自己走向光明的未來。
給年輕的朋友:每一個人在生命中認為「重要」的都不盡相同,我們可以選擇財富地位做我們的生命目標,但不是追求這些目標就可以拋棄一切,重視IQ、EQ之外,我們絕不能輕視道德MQ,否則我們擁有再多,一切都將化為烏有喔!
青春之歌二:品德比能力重要
望子成龍的父母,現在除了重視孩子的課業之外,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品德!
推廣道德智商MQ概念的白曉燕文教基金會,最近與世新大學民意調查研究中心合作一項:「臺灣一千大企業用人調查」,報告發現企業用人最優先考慮的是屬於MQ的「德性」(佔百分之五十五),其次才是屬於IQ的「才能」(佔百分之二十四),屬於EQ的「相處」(佔百分之十三)。
天下雜誌最近一項「企業晉用員工的首要考量」調查也指出,臺灣的企業取才關鍵,已從「能力」轉為「態度」,最重視的是工作態度、敬業精神、團隊合作;而專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反而是次要的。在美國很多名校,現在招生除了要求好成績外,也要求品行優良!四分之三的大學新鮮人做過義工,並認為將來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有理想、有益社會。
家庭教育的重心就是美德教育,美德教育最好的方法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則。所以,父母平時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有不良的示範,要常帶孩子參與社區服務和公益活動,從小培養小孩子一顆善良的心!做一個有益社會的人。
(註:本文出自聯合報五月十七日第三十三版家庭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