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09(2004/06)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戊寅十月初十日 花壇 菩提禪院
【立德篇】 南極仙翁慈訓
君子德立 一德立而百善從之
以德為重 睎高慕先哲 敦品勵行
古云不恆其德 則無所容也
故而當涵蘊高尚之品德 方有高尚之人格
高尚人格備之 亦可臻享高尚之人生
欲提昇人生之境界 全須德行下功夫
凡立德乃修身之本 貴樸質 不貴繁華
貴實心 不貴空泛 貴實踐 不貴言說
立德踐言行全操清 斯則富矣
何必玉帛之崇乎 然終始唯一時乃日新
珠藏川自媚 玉韞山含輝
大丈夫又豈可無此之蘊藉
若能如此者 實可展現天地之真
充實天地之善 更能完成天地之美矣
【 歸程 】 陳聰信講師
人人本具佛性,人人本來應成佛,唯落塵世,昧於凡情,競逐物慾,致靈明本性為塵所昧,為垢所染。欲復本來,唯賴神恩及本身自覺。聖經記載著:天主以自己肖像製造了人類,並賦予人管理伊甸園中種種的權柄。但人卻禁不起魔鬼的誘惑,食下了善惡果,違背了上帝的誡命,被驅逐出伊甸園;但上帝又許下了諾言,派遣先知、智者,框正群生,並以祂的愛子示現為人,最後並為人類救贖,並甘願被釘十字架,應驗了聖經上的記載,天主的安排。
「人人本具佛性,本來成佛」,古德在開悟覺醒後,碌碌忙忙於人間,濟化群黎,心智障礙者亦具佛性,以庸弱之姿,弩鈍之質降世,可謂愚頑,但如從另一角度做思,或許是造物者眾多巧妙安排中,另一種示現,為了成就你我的德業,他們乘愿倒裝,佛經記載著許多大菩薩,為了讓釋迦牟尼佛圓滿與婆娑世界這段因緣,並讓眾生開悟,就選擇怒鈍之姿,庸弱之徒示現,再證再修,最後還其本來,其目的欲令眾生早日覺醒,還其本來。吾輩有幸耕於此園圃,當有如是肯定庸弱弟兄本具佛性具足圓滿,如給予適切教化,其靈根妙用,將有發芽綻葉之機,而行於此領域,更應以古德之志之行,來成就圓滿您、我、他示現今生今世之不易及悲愿。
依報隨著正報轉,在神的國度是圓滿具足莊嚴,而在婆娑世界因惡慾橫流,災殃劫數頻頻,在多年薰修過程中,較少聽到因人禍而招惹天災的教化,但多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後,有些神職人員,在聖經分享中會特別強調,我們應悔改並想想現今的災劫其警示,做惡禍降臨,舊約記載者,諾亞方舟,索多瑪城等,無非不是這描述教化,這次災區集中在山區,山區的人們習染比都市少,他們心性比城市人來得純樸,但震央卻發生在偏遠的山區,應劫的是純真善良的一群,我們不禁問上帝為何要做這樣的安排?是警世?是醒世?是應劫?亦或另有所其所惕?亦納深思。
災劫後在祈福追思法會中,似乎找到了答案,一群菩薩他們以其寶貴的生命頂劫救難,更以其親人的血淚、哭泣、哀嚎,來喚醒沉迷的您我的注意及警惕,災後的救援重建,感人的一面,大家慷慨解囊深人災區救援,證明人心本來是善,寶島的您我還有希望,心智障礙者其心性大多是一派天真,遠離了人世間巧詐惡行,但他們卻以庸弱之姿,憨憨之態示現,在上帝巧妙安排中亦不得而解。眾生溺援之以道,在正常人的眼光中他們是一群待提攜,待引導的一群,願在您我清醒時刻,法聖賢之悲愿,投入濟渡群黎的聖業:「愛的工程」,援之以道,示之以教化,也願在你我昏沉墮落之時,祈求上天再給我們機會,引領我們為塵世間的不圓滿,盡心盡力,歸向圓滿、永恆。
鈍根者現之以動,利根者示之與法,人人本具佛性,圓滿具足,在累劫的塵緣中,原本光陀陀ˋ華灼灼的真如本性,已為塵污。就像乞者行乞於人間世,築夢紅塵,輾轉琉璃,錯把他鄉當故鄉,不思歸鄉認主。在上帝巧妙安排中,您我降生塵世之時,就給我們真如智慧妙用無窮,只要我們好好應用它,不只返鄉有餘,塵世間的受用絕對夠。
佛經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富人之子臨行,其父在其衣襟上藏有一顆價值非凡之寶珠(牟尼珠)。欲其於遠行時如遭遇困頓之際,可以運用。但富家之子經雨露風霜摧殘後,卻忘了那顆如意珠,致行於市井,過著顛沛困頓,忘記原本面目的生活。有一天忽然為富人發現,富人告知他:兒子在你臨行之際,我不是給你那顆寶珠,你怎麼不會加以運用?
三界火宅幻生幻化的假景虛華,您我競逐,不思當初您我東降之大願至為塵緣所縛,而迷戀不思返鄉,偕同先賢認主,為到能引領眾生出迷津,乃告知您我房子已著大火,危及性命,但眾生不解,紅塵事務受用無窮,為何做斯語及教化,佛陀乃以羊車、馬車、路車之諭引導眾生,不要他鄉當作故鄉,在化城品,當眾生中措停止不前時,告知眾生過了此城,還有彼城,出了彼城,還有其他更具圓滿之城,眾生也在其引導之下覺悟,歸向理庭。
師所示徒所契,當機與不當機,臨濟德山棒喝亦皆權變,欲令學修者契機見性,百丈侍馬祖,看到一群雁子飛過來,馬祖問百丈,那是什麼?將何適?百丈不解其意,馬祖乃捏其鼻,百丈乃解其旨趣,原來馬祖所指的是,返求自家主人翁;百丈卻為指所惑、雁所迷。而黃山谷侍黃檗,黃檗言「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參其意,山谷卻落入文字之思辯,不能契師意。一日師徒步行於林間,忽聞花香,山谷乃領悟師意。
造物主給我們的在聖不增、在凡不滅,師所指,徒所契,權變通達,亦皆會心。吾輩遊於啟能園地,教化過程當有所深思惕勵,學員不能契機、契義,何嘗不是您我之失?佛經記載以槃荼下愚之質示現,在佛之教導薰修下見性,更於宴食際,以神通力警醒那些貢高我慢之同修。願於教化過程中能有所啟迷與歸覺。
「高高山頂上,清月照寒泉,水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在修習過程中莫為雲所掩,莫為水中月所眩,只要盡心當有所穎悟,就像夾岸桃花風雨後,馬蹄何處避殘紅,在您我行經的陸上,因著您我的用心,已佈滿了桃花,禪機綠意,手拈來即可契機、契意,最後:
願以聖賢之教誨:「善能分別一切法,於第一意諦而不動」|「覺悟諸法皆空,才能享自由自在之境域」您我共勉。
【故鄉的家書 ∣ 末後修辦關卡】
【考驗篇】
考不動你的心,就不叫考卷;不令你身心受煎熬的,就不叫煅煉。
過得了關,就回到性命的源頭;過不了關,就走到人生的盡頭。
∣∣ 南極仙翁
(一) 平和心境,方能應對考驗! 南極老仙翁慈語
◎現今的修道人,修道喜歡有「心理準備」。如果有一天考驗來、遇到危險時,是否有時間給你做準備呢?哪一天道不辦了,皇將天命收回去了,有沒有時間讓你做準備?什麼叫做「事先準備」?一切在還沒有發生前,你就要完全準備好了。
月慧師母慈語
◎修道有苦也有考驗,當你受考驗的時候,還有同修扶持、前賢鼓勵,機緣更好的話 ,還有仙佛來勉勵,讓你有信心,讓你東山再起,讓你不再對人生灰色,讓你好像在生死的邊緣當中,又活過來了。相反而言,在修道的旅途當中,有前賢愛你、看重你,偶爾也會對你嚴厲一點、講話口氣重一點、操辦道務煩心,又給你臉色,你就很難過、很灰心,覺得這個道,只是這樣而已嗎?是不是?
◎你們會認為道場沒溫情、遇挫折沒人安慰、沒人來解開心中的愁、擔當這個職責,好苦啊!也好累啊!是不是?人心啊,是脆弱的,有時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堅強,實際上卻相當的脆弱,因為你們沒有哪一個人可以在嚴厲的環境下成長啊!所以儒教思想要以仁義的愛給眾生,五教聖人都一樣,用愛給眾生。要知道,你們現在所碰到的困難,也許以後的人也會碰到。
◎師母不敢責備你們,更不敢對你們講很重的話,只因為怕你們受傷害。你們就好像幼苗的種子,要有人來鬆土、灌溉、澆水、天天去看護它,需要有空氣、溫和的陽光來普照你,還要有人早晚去看看你這一顆種子,發芽了嗎?水份夠不夠?有沒有成長?發芽之後,又怕你被風吹雨打;太陽太大,又怕你給晒焦了;水太多,又怕你淹死;風太大,又怕折斷你的葉。所以幼苗最難照顧,付出的愛心也要特別多。
◎修道雖然講根器,但是也要有人照顧。是不是?因緣比較不好的,更要用愛心去關照,不是只有一次、十次、百次或千次,而是要不斷、不斷地給他愛,一直讓他的因緣成熟。
◎好比你今天能擔天職,這是在累劫中有愿力,才會不斷地在因緣流轉當中,有上天藉環境來考驗你、造就你。無論是心或身,都不斷不斷地受鍛鍊,直到你的心境達到某一個階級,才能讓你擔起一個重責。這個職責,不是用來炫耀自己,而是借用這個天職來利益眾生,借這個天職來成就你自己。
◎徒兒的心痛嗎?難過嗎?辦道的旅程當中遇到了挫折,灰心嗎?還存有希望嗎?還是一次失敗就放棄了?一次的打擊就爬不起來了呢?爾等嘴巴說不是,心卻已經喪失了那一股信念。徒兒不說,師母也明白,人畢竟是人,對道的理路還沒完全明白,遇挫折難免會喪失信心。
◎每一個道場在起步時,人才還沒有穩固,上天會借人才來幫辦道務。也許他還不是完全的圓圓滿滿,那麼你身為引導的人,就要去包涵他、牽引他、指導他、關心他;當你交給他重責時,你莫要讓他自個兒去承擔,他怎麼做,你居上的人都不瞭解,那道場就會出問題。辦道是件不平凡的事,眾生的業力,不是單靠一個人就可以擔得起,而是要靠每一個人發大心愿來共同擔當的。所以,遇到不平的環境,要先平和你的心境,莫要混亂,上天會給你加靈,這時你就知道如何應變!
【論語選讀∣禮義篇】 韓點傳師慈悲
(六)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八佾18)
春秋時代可說是禮崩樂壞的時代,當時事君的人,多簡傲無禮,或是僭用禮樂,皆是以臣干君,可說是君弱臣彊。孔子不願見禮失之墜,所以他遇事必依禮而行。故事君盡禮即盡事君之禮,不敢有所違犯。但是一般的人臣,平時對於禮疏忽,習以為常,看到依禮而行的人,就認為是向國君獻殷勤。孔子是事事依禮行事的,不管別人如何,如他所說:「拜下,禮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無從下。」(子罕3)這就是孔子維護禮制的行為。
【語譯】孔子說:「事奉君上,應盡其所當然之禮,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卻有人反以為是向國君諂媚。
(七)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26)
居上為政的人,主於愛人,故以寬容為本。如果在上位的人沒有仁愛寬容的心,如何治民?禮主敬,喪主哀,皆是指心之所存言。禮以敬為本,為禮不能存敬謹之心,喪以哀為本,臨喪不能盡哀痛之情,皆是失其本,本即亡。居上雖有號令之施,威儀之禮,進退之節,臨喪雖有哭泣,皆末也。故曰吾何以觀之哉?並非不去觀,而是其本原已失之,又有何可觀的呢。此指其所行得失,寬、敬、哀三件事皆是告知事事務本,也就是說事事先有本質,再談形式,沒有實質,徒具形式,那又有什麼價值呢?
【語譯】孔子說:「在上位者,沒有寬宏的度量,行禮時沒有敬意,居喪時沒有哀戚之情,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得失可看呢?」
(八)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10)
︻概說︼為人立身處世,應天下之人、事、物。沒有絕對的可,也沒有絕對的不可,因君子修身以道,純然天理,心無私欲,故其處天下之事物,無偏頗厚薄之別,必以義來衡量,孔子示人應事之準則,勿過於固執,天下之事物,雖無定形,但事事皆有其定理,君子之於天下事,遵循其理,唯義之所在而與之相從。
處理任何一件事情,應因時制宜,通權達變,沒有一定不易的可,亦沒有一定不易的不可。可與否既不是固定的,所以可與否不可固執,某一件事,某一辦法,在某種情形下或某一對象可以收到相當良好的效果,因而認為其方法是無往不利;另一辦法,施於另一情形下的另一對象,未收到良好的效果,便認為此一方法是無往而不害的,如此以偏概全,便有所執著了,故應活潑玲瓏,情形與對象若有所變時,前此所用的方法亦應隨境而遷,所以孔子有見於此,力戒執著,而主張毋固。
︻語譯︼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不一定非如此不可,也不一定非不如此不可,只是以義禮為依歸。﹂
【溫柔心是天堂 用智慧裝扮自己】 網路文章
握有好牌的人,常常不是永遠的贏家;拿到爛牌的人,往往反敗為勝。晚上開車回家的路上,聽到廣播正在訪問一位女作家,這位作家雖然有著濃濃的香港口音,但談話的內容卻十分吸引我的注意。
她說:「其實我們認為的弱點,也許將來是我們的優點。像我覺得我的長相很平凡,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很自卑,每次跟班上女同學和別班的男同學出去玩,比較漂亮的女同學一回來就可以收到好多追求者的情書、電話,而我始終被冷落在一旁,沒有男孩子多看我眼,更別說和我約會了。我經常覺得孤單,只好在書裡面尋找安慰。不知不覺,我讀了很多的書,更沒想到我竟然成了一個作家。而我有一位漂亮的同學,從來就不缺男絯了的追求,可是後來我聽說她被人騙了,還不幸成了妓女……」。
她娓娓地說著,我靜靜地聽著,感覺心有戚戚焉。在這樣一個物質豐盈的年代,我們會羡慕別人長得漂亮、英俊,我們會羡慕別人出生在富裕人家,我們會羡慕別人擁有名利和權位。覺得自己渺小,覺得自己是隻醜小鴨,幻想著自己能一夜之間變成富有、而且美麗的天鵝。於是我們拚命賺錢之後,想讓自己變很漂亮一點、瘦一點,於是把大把大把的鈔票和時間,無怨無悔地奉獻給瘦身美容公司。我們學會了用各種外在條件來虛張自己貧乏的內在聲勢。我們不會羡慕寫得一手好詩但沒有錢財的詩人,我們不會羡慕一個充滿愛心卻穿著簡單的社工人員,我們不會羡慕一個懷有理想卻一貧如洗的政治人物,我們也許會欽佩他們,卻不會想步上他們的後塵。
我佩服那些有操守、有愛心、有美德的人,但我還是渴望成為美麗、多金、有名的人。至於有沒有智慧學問?不是挺重要的。 這位女作家讓我的思緒翻飛了起來…… 我想起了好多好多了不起的人物,他們有著很大的先天弱點,後來反而因為這些弱點,迫使他們認真地思考生命,然後來個大逆轉,弱點成了他的動力,反敗為勝。因為拍電影「美麗人生」而得獎的義大利導演|羅貝多.貝里尼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上致詞:「我要感謝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一個貧窮的童年。」我被他的話深深撼動。是啊!我們會感謝別人幫助我們成功,感謝老天爺讓我們抽中彩券,卻不會感謝上天給我們困境。
這世上有太多的事,是我們不願意碰到的,像是挫折、失戀、病痛、年老。但很抱歉,只有躺在黃土中的人才能遠離這些威脅。只要我們一口氣還在,這些討厭的東西會等在那裡迎接你我。忘了是哪一部電影,劇中的媽媽和小孩經歷了許多災難和折磨,最後化險為夷,兩個人緊緊相擁,年約十歲的小男孩帶著天真疑惑的神情問媽媽:「媽媽!傷心已經結束了嗎?」媽媽溫柔慈祥地回答:「不會的,還會有別的傷心。但不要怕,傷心是人生在教育我們。」是的,傷心是人生在教育我們。我們看那些有名有錢的人,他們是否就免於傷心的權利?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的卡列拉斯,不是已經攀到了世界的顛峰嗎?但他並不是天之驕子,他還是罹患了令人聞之色變的「血癌」,最後他憑著無比的意志力戰勝了病魔。他回憶:「我以為病痛之後,我就會變成一個全世界最有智慧的人,但很遺憾,我還是會為一些跟血癌比起來真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生氣和傷心。」你看,從鬼門關繞了一圈回來的人,也沒有「傷心豁免權」。我們對傷心和弱點有了宿命的悲哀,但上帝不會這麼惡劣,他讓我們懂得一件事:握有好牌的人,常常不是永遠的贏家;拿到爛牌的人,往往反敗為勝。
像這樣的證據,到處都有,不相信可以去問問你家附近那個賣蚵仔麵線卻擁有好幾棟房子的老板娘。 那位女作家若不是握了一張不怎麼好的牌,她不會那麼努力去讀書,充實自己;她若是生了一副美麗的臉龐,約會都來不及了,哪有時間去之乎者也! 當然,不是每個不漂亮的人都會用功充實自己,而每個美女都沒腦袋,這還是要看自己有沒有機會想通這一層。我記得在我乾女兒襄襄出生那一天,我寫了一首詩給她,裡面有一句話:有一天妳將亭亭玉立,願妳能用智慧來妝扮妳的美麗。凡是願意用智慧來妝扮自己的人,在我眼裡都是「亭亭玉立」。
心靈小品:「心中的風箏」
*信仰是對不可見之物的愛,也就是對看似不可能或被認為是不可能存在之物的信賴。*
一個晴朗的早晨,有兩個小孩子,
看見一個大哥哥站在草地上。
一直抬頭望這天空,小孩覺得非常奇怪。
於是問他說:「大哥哥你站在這裡看什麼?」
他回答道:「我正在放風箏。」
小孩懷疑的問:「你在放風箏?可能嗎?
我們根本看不見你的風箏在哪裡。
天空中啥麼都沒有阿!
他說:「我也看不見他,但我手中握這線,
我能感覺到他拖曳的力量。
所以我能知道風箏的存在及他目前確切的位置。
【默想】:
或許你正在人生的道路上艱苦的奔波,
沒有人知道你所持守的理想和壯志,
但是你自己最清楚。
這一個火熱的理想正強而有力地的牽動你的心,
引領你繼續堅持到底。
【仙樂飄飄 調寄:至少還有你】 活佛師尊慈訓
2002.09.15 花壇 北玄宮
風雨中佇立 面對著自己漫漫逆旅走出孤寂
全是歲月的痕跡 刻畫人生所為何事
猶如驛站依稀 不在意 終是謎
*大江已東去 過去重拾起
回首前程再次發現 人生學問的奇蹟
本來悲歡各種際遇 生旦淨丑換替 為圓滿成就自己
#放下 人情中起伏不定情緒
找回了真理 踏實二字珍惜 你就在這裡
就是生命的奇蹟 擔起白陽戲
人才齊聚一起 告訴你自己 培德如水不息
真理在那裡 就在生活中傳遞*(永傳遞)
你我當下即是 殊緣齊聚一起
期盼賢徒認理 才會穩定走下去
穿越時空距離 相助賢契功德積
莫忘記心中有佛不離 永不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