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52(1999/09)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常安自在」訓中訓 活佛老師叮嚀慈語
八十八年三月六日樹林瑩德壇
世事浮華皆是霎那 人生短暫何以為常
自古亂世水火難融 人心惶惶何以為安
萬般形相終是無常 毋為名利你我相殘
應內外坦蕩無欺 仰不愧天俯不怍於地
如日月皎潔無染 自性光明脫塵俗
智者達觀自覺覺他 行事以敬以誠
則無罣礙自在矣
活佛老師白話訓:
要懂得珍惜!你眼前所擁有的一切,不要等到將來,後悔莫及,總希望我們走到終點的那一刻是無悔的,沒有任何遺憾的。所以,你們現在就要付諸於行動,跨出最艱難的一步,往後的路程將會很順利。我們不怕慢,只怕你站著不動,每一個人的前程都要自已去把握,別人不可以去決定你的未來,命運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要掌握好自己的未來,那是最重要的。修道是要修回我們當初來到人世間的那一顆赤子之心,恢復我們的本性,然後回到我們的家鄉。學道是要讓你知道去學習做人的道理,每一個人都是善良的,他會做壞事也是因為環境的影響,所以要去學習好的。
要好好的去修道,雖然大家都還年輕,我們不知道未來的路是怎樣的,只希望你們用心的去走,珍惜當下,珍惜每一分鐘,我們不在乎明天會怎麼樣,人生短短只有幾十年,這幾十年如果你能好好的去利用,好好的去開創,你的精神將永遠留在人世間。否則就算你活到一百歲,但是你所做的事沒有利益眾生,這一百年來你就白走了。所以我們不在乎長短,我們只在乎有沒有價值、有沒有意義,這很重要!
只要你當下體悟,那當下所收穫的就是你的,常常聽到你們說天堂地獄一念之間,你當下的想法,你當下的所做所為有利於眾生,是快樂面的你就是處在天堂,不需要愁到以後;如果你處處鑽牛角尖,處處找困難,那你當下就是處在地獄當中,內心的一個掙扎,難不難受?做不了決定的時候,最苦的是自己。所以做任何一件事都必須認清真理的去做,不要一味的去跟著別人走。在走的當中要認清目標,要認清自己走的方向,確定是不是正確的,這樣我們才不會白走。
看看大家,都是高學問的,學問個個都比為師強,為師憑什麼會站在這裡,只是一顆心。為師只是因為「這顆心」,「這顆心」讓為師來到凡間,渡化有緣的人。只要你們有那顆心,不管你們學歷多高、多低,那顆心最重要。以我們真誠的心去走進人群、去了解眾生的心、去體會眾生的心、去引導他們。
講了再多也是希望徒兒們了解,雖然你們懂了,但是要付諸於行動,知行要合一、要一致,這樣才能走出一片美好天空。去圓你本身的這段緣,去緣你與眾生的這段緣,去了你該了的愿,去立你該立的功德,一步一步的去走,不急不躁,總會有走到終點的時候。修道不抄捷徑,按步就班,我們要走得心安理得,我們要走得自自然然、瀟瀟灑灑、無牽無掛,那你就成功了。
崇德學院八十八年畢班心得報告 黃茂林
後學感謝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點傳師慈悲,給後學有這個機會,來報告參加崇德學院二年來進修的心得,這二年來研習過儒、釋、道之精華經典,有中庸證釋、孟子、維摩詰所說經、道德經等經典,由韓點傳師、李點傳師、王講師及負責講師等之精闢講解,以深入淺出,來詮釋說明,讓我們有所體悟,契理契機而去修持。
首先是中庸證釋、孟子,由王講師講解,他服務於教育界,飽學經書,精通研習儒家的思想,又在道場上這麼多年,秉持家風,犧牲奉獻,無為付出,而融會貫通。中庸最重要的一個字是「誠」,誠者,天之道,中是儒家之心法,是天地之中心,是我們的本性;心法是修心的方法,三綱領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我們要依循本性中五常之德去實踐,達本還源。再來是講解「孟子」,孟子主張「性善論」,人性本善,聖人能夠盡良知良能的本性,用四端之心去擴充,足以保四海,仁是我們的良心,義是我們要走的正路,孝是仁德的本性,仁是無形的,人是有形的,合起來是道,仁是誠於中形於外,說道不是道,行道才是道。要我們有存養工夫,培養浩然之正氣,求其放心,反求諸身,勸在位者,施行仁政,不行霸道,仁者無敵;而民者,要遵行義理,讓本性流露出來。
其次是維摩詰所說經,由台北李點傳師慈悲,他以善巧方便的方法,來詮釋佛理,猶如維摩詰居士開示一般,不只是要保證我們崇德學院畢班,也要保證將來我們可以成佛,否則點傳師很不甘願,也願在四生六道中,說法渡化眾生,讓後學聽得很感動,也是值得學習之處。相傳維摩詰居士是金粟如來之化身,以不可思議解脫法門,來輔助釋迦牟尼佛渡化眾生。維摩詰居士為何生病呢?他生病是智慧生、是示現、是方便,並非是身體不調和之果報病,而是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要以清淨、平等、覺悟之心,來去除這些煩惱,心淨即國土淨,所以要示疾、要開道場,佛叫十大弟子及菩薩們去親近他,去接近道場,但無一勝任去問疾,因為他們過去著重於「事相」之理解和修行,至文殊師利菩薩問疾及請示如何入「不二法門」,在在顯示維摩詰居士,辯才無礙,有不可思議之妙智慧。罪性本空,性本空寂,平等不二,通達一切萬有,以般若方便法,證悟本體,得到無礙自在解脫,但眾生還是在六道中輪迴生死不已,有無量苦逼受束縳,煩惱一天未解除,就一天不得解脫,因此維摩詰居士以般若和方便來教導;般若是通達一切法性空,體念真如法性之妙智,而方便是以悲智雙運來化導眾生。
維摩詰居士所說之道場,是直心、深心、菩提心、四無量心、六渡等等之事、物、我,依報是隨著正報而轉,心要與大自然之環境融入,和合而為一體,今天垃圾太多,需要去尊重它,不要用對立,所有萬事萬物,也是應視為一體,做到你我不二,色空不二、生活不二(佛、我不二)、物我平等,如海一滴,具百川味,淨土的原因是功德,穢土的原因是罪惡,這些都是由我們自性所散發出來的,要迴歸自性,流入自性三寶,畢竟脫離苦海,到一真法界,做到事無礙,理無礙、理事無礙,使自性圓滿、恢復本來清淨之面目,那心淨即國土淨(唯心淨土)。
再者是道德經,由韓點傳師慈悲,他老人家之修持及道學充實,是大家有目共睹,後學是屬於菩提禪院,於此不方便過於稱讚。老子是主張「弱道哲學」,是形而上,以柔勝剛,以弱勝強,要我們學習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今世人在急功近利的環境薰習之下,為著生活、物質,而操其心,勞其形,甚至有的不擇手段,謀取物質和財富來享受,並有暴戾現象不斷發生,這樣摧毀了固有文化和精神堡疊,喪失了人類本來的面目和真實行為,因此要認理實修,「尊德性、道問學」。參悟老子之道,應去除我執和世俗之思想,少私寡欲,使身心近於真空境界,以無為、無欲,見素抱樸,到達返樸歸真。
今前人老英明睿智之領導,道務宏展,國內外十七個道場,有光慧道務中心,崇德、崇仁、崇禮、崇義等四個文教基金會,創辦社會教育(進修班、崇德學院、養生養慧班),心靈改革,十組運作及三界一家,在集體領導,整體帶動之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在道場上不會失業;而在進修班上之研究,給我們認識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去修行,知道「道真、理真、天命真」,也培養了很多人才,體悟一切佈施供養,以法為最,而法之佈施,又以培訓人才,弘法利生者為最殊勝,所以可知前人老的福德和功德有多大。
今天我們身為白陽修士,更應力行前人老提倡的三多四好,積極代天宣化,渡化眾生,廣渡有緣佛子,齊步走,同步行,萬眾一心,祈求天命永昌,慧命長存,在道場永續經營之下,必定可以邁向一條康莊大道,再一次感謝天恩師德,老前人、前人大德,讓我們共同努力,早日達成標準道場之理想,締造溫馨之彌勒家園,以報答天恩師德於萬一。最後,恭祝前人老聖躬康泰,道務綿綿,各位前賢一切吉祥,平安如意,謝謝!
黑道大哥 李讚
一到下班時間,整條化成路總是車水馬龍,機械的聲音、鼎沸的人聲喧囂雲上。西下的太陽發著虛無的光傾淌下來,上下氣流交蒸,呈現各種人間百態的變相圖。
陳老板揮著汗水將最後一紙箱堆上貨車,他重重的吐了一口氣準備收工。雖然他是紙工廠的老板,但是他從不以老板自居,跟著員工們一起工作,切割、裝綑、甚至送貨駕駛,打理一帶頭打拼;使得他給員工的感覺一點也沒有老板架子。他最後把所有的機器巡視過後,就關掉總開關,轉身要關大門時,突然聽到路上一陣緊急剎車的聲音!
一輛計程車駛過路旁的巷口,剛好巷內也衝出了一輛機車,這輛機車反應快速,馬上以流暢的蛇型狐度避過了計程車的衝擊,但是不知道是速度太快,還是一時心驚,機車閃過計程車之後,仍以蛇型方式前進,就在十公尺外滑倒了。
機車騎士本來還自鳴得意,自己純熟的技術能避開這危險的撞擊,沒想到最後還是滑倒,儘管他並沒有外傷,卻惱羞成怒,走過來劈頭就指責計程車司機。誰知道這位司機也沒有任何回應,只是雨眼瞪著他看!騎士見他不為所動,一時火大便破口大罵,當他罵出第一聲三字經的時候,司機按奈不住也回了他一句,並隨手抄出一支大板手,怒目直視往騎士站處走過去。
陳老板見狀,馬上衝了過去,站在司機之前直呼:「問講先生、有話好說!有話好說!」「這個小子不知好歹,不給他一點教訓,我是白混了!」司機此時也怒氣騰騰,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態勢。
騎士看到司機拿出了傢伙,突然也楞住連退了幾步,陳老板極力推阻司機前進的動作,並勸著說:「大家都是出門在外,會發生這種事誰都不願意,彼此讓一步不就都沒事了嗎?」
司機生氣地說:「讓一步?我已經讓了一大步,這小子還得寸進尺,簡直不可原諒!」
陳老板推著他的肩說:「算了啦、算了啦、都快吃晚餐了何必再惹事端呢?」
「你如果再擋我,我就對你不客氣了!」
這時路旁已圍了一大群看熱鬧的民眾,陳老板見司機怒不可遏,更加奮不顧身地阻擋著,說時遲那時快司機板手一揮,陳老板看到眼前黑影一閃,一條血皙從他的髮際前額流了下來,司機看到陳老板流血了總算停下了腳步,他楞在那兒手足無措。
圍觀的人群則指指點點,其中有一個婦人站出來說:「人家是好心給你勸架,你怎麼反而把人家打傷,你看血流得這個樣子,到底講不講理啊?」
「就是嘛!就是嘛!」群眾的指指點點,反而使司機成了理虧之人。
陳老板用手帕摀著傷口,向著群眾說:「沒關係的!沒關係的!」
陳老板轉身走到機車騎士那邊對他說:「你快走呢、快回家去呢!」
「可是我的車身毀損了就這痛算啊?」騎士還很不甘心的說。
「車身毀損了?」
「你看!車身的漆磨掉了一大片。」騎士指著說。
「陳老板、不要管他去死,像這麼貪心的年輕人不要理他!」民眾又有人高叫起來。
陳老板嘆了一口氣:「哎呀、好吧,你回去修理,修理好看多少錢,你再來跟我拿,這一家紙廠就是我的。」陳老板順手一指。
騎士瞥了紙廠一眼,掉頭便騎上機車走了,就在此時,正有一雙忿怒的眼睛盯住在那機車車牌。陳老板轉身又走到司機那兒說:「大家沒事就好,打擾你的時間了。」
司機疑惑的表情望著陳老板說:「你為什麼要這樣呢?真是搞不懂這個社會還有你這種人!」說完,也是轉身開車離去。
一個星期後。陳老板的紙廠來了一個訪客,衣著整齊、邊幅光潔,一進來就喊著:「陳老板還認得我呢?」原來是那位司機先生,陳老板頗感意外,但馬上笑臉迎前,熟切地招乎著他。
「什麼!你要來應徵?」陳老板驚訝地問著。
「是啊!我早就不想開計程車了,何況車子也是我的。那一天看到陳老板挺身而出義氣凜然,令我打從心裡佩服!而且我一直想找一份安定的工作,不要再這樣東奔西跑像隻無頭蒼蠅,如果紙廠還有缺人,希望你老板能用我。」
「這:::,」
「陳老板拜託你啦!我是誠心誠意的,我真的很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不過,紙廠的工作滿辛苦的,」
「辛苦!我不怕吃苦,什麼苦我沒吃過?」「那你得安份守己、認真工作才行。」
「好、沒問題、沒問題。」
「原來你叫蔡敏吉,那我就叫你阿吉好了。」
「好、謝謝老板。」
就這樣阿吉進入了陳老板的紙廠工作。
阿吉為人豪氣爽直,做起事也努力實幹,與同事們說起社會經驗滔滔不絕,所以很快就打入同事的圈子,頗投大家的緣。
「阿吉、你來那麼的社會經驗?」同事問道。
「你們還在割紙板的時候,我就已在江湖上稱霸一方了。」
「哦、是嗎?聽說你那一天在工廠前和一輛摩托車相撞,後來有沒有怎麼樣?」
「哼、那個傢伙已經被我的弟兄修理過了,還敢怎麼樣!」
「修理過?」同事們從此就懷疑著阿吉的來歷。
有一天,陳老板邀請阿吉到家裏吃晚餐,算是老板的一種迎新方式,陳老板的住家就在工廠樓上,所以也甚為方便。在餐間陳老板看阿吉的舉止豪邁中帶有霸氣,陳老板問說:「你看起來跟一般人不同!」
「那老板覺得我這個人如何?」阿吉問。
「我看:::你這個人以前想必鋒頭很健吧!」
阿吉突然伸直腰桿,瞪著大眼問題:「那是怎麼”健”呢?」他話一問出,立刻引起陳老板一家人噴飯大笑。
「這個:::我就不知道,只是一種感覺罷了。」
「老實跟老板說,我以前坐過牢的,」
「哦:::,」陳老板一家人又以驚奇的眼光望著他。
「而且我還是黑道上的大哥呢!」阿吉立刻收斂的說:「但是老板你放心,自從出獄之後,我已經洗手了,五年多來我規規矩矩的工作,實實在在已經成為一個善良百姓。我進來紙廠工作,也是真的想學習陳老板的風範,陳老板的名聲在我來公司之前就已打聽出來,在這附近一帶,大家都說陳老板是個大好人。」
「請不要這麼說,」陳老板也靦腆起來說:「我不會在意你的過去,你進公司後表現得很好,好好的幹下去吧!」
幾天後,陳老板聽到一些有關阿吉的傳聞,他馬上叫阿吉來問:「上一次跟你撞車那個青年,你是不是對他怎麼了?」
「沒有怎麼樣啊!只是給他一點教訓而已。」
「你給他什麼教訓?你憑什麼教訓他?你說,你給他怎麼樣了?」陳老板一時生氣起來。
「我:::就給他幾個耳光,要他說話小心一點。」
「你:::你怎麼可以做這種事,我奮不顧身來阻止你們爭吵,怕的就是以後會衍生事端,沒想到你會做出這種事,」
「我只是給他一點點小小的教訓而已!」
「什麼小小教訓!滔天的大罪都是起於小小的爭端,你沒有聽說過『星星之火,可以潦原』嗎?」
阿吉看到陳老板一付氣極敗壞的樣子,就說:「老板啊哪!你放心,有什麼都由我阿吉一人承擔,跟老板絕對沒有關係。」
「住口!我陳某人頂天立地,怎麼會有你這種員工。人在社會本就應該以和為貴,不是互相報復,今天你傷害他,明天他傷害你,冤冤相報,永無寧日!今天晚上我陪你去找他,你必須誠心的向他賠罪,希望這件事情能從此了結,你願不願意?」
阿吉聽到陳老板的一番話頗為訝異,為何小小的事件,他會把它看得這麼慎重呢?他內心嘀咕了一下,便說:「好吧!但是我自己去就好了,老板你不用去。」
「好!那你自己去,但是一定要去,你不可以再欺騙我。」
後來,阿吉並沒有去,陳老板事後才知道他騙自己說已經去道過歉了。陳老板當時還很欣慰的拍著他的肩膀說:「很好、去過就好、去過就好。」
這一天,陳老板拿了一本書給阿吉看,一看書名「地獄遊記」,他心想這種書寺廟、車站多的是,以前從來沒有正眼瞧過他一次,既然是陳老板的好意也不得不接受。回家後,他偶而翻起那書看了一回,覺得不可思議,於是又繼續翻下去。就這樣過了三天,他把整本書都看完了。他只有一個心得:「是真的嗎」?
他將書還給陳老板就問說:「老板、我以前曾幹過不少壞事,是不是我就會下地獄?」
「不是這樣說的,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你有心改過,追求光明美善,那你就是在天堂。」
「可是我脾氣毛病還是很多,實在是很難改。」
「沒有什麼很難改的,但看你想不想改?在道場仙佛曾指示我們這些話,我抄給你看:
忘貪常足則充實自在
忘瞋常平則感恩心懷
忘痴常適則智慧如來
忘迷常悟則光明無礙
忘苦常樂則心門大開
你可以試著學習”忘”的功夫,這些話也許你不是馬上明瞭,慢慢去體會,必然會有所領悟。」
陳老板拿另外一本書,「天堂遊記」給阿吉看,過了三天,阿吉如實的將它看完。
陳老板又問:「看完有沒有什麼心得?」
「我覺得地獄是個苦境,沒有一個人想去,但是大部份的人都得去;而天堂是個樂土,大家原想去,可是大部份的人想去也去不了。」
「不是去不了,而是心念有沒有時時去修正。之前抄給你的一些仙佛的話就可以明顯看出,一個人如果都生活在「貪瞋痴迷苦」的環境裡,則他所見那像是地獄;反觀一個人如果都生活在自在、感恩、智慧、光明、開心的環境裡,則他所見都是天堂。」
「能每天有著天堂般的生活似乎不太可能。」
「只要你有心,沒有不可能的!現在有一條脫離地獄、直入理天的路,你願不願意走?」
「當然願意啊!」於是陳老板就將求道的事,詳詳細細的說給阿吉聽,阿吉聽得猛點頭說:「老板,執快帶我去求道呢!」
「那我們就說好,星期日的下午三點在台北的民生東路口相等,你可不能黃牛哦?」
「不會啦!對了,你說功德費這是一仟元先給你。」
「不是給我,那一天到了佛堂,你再拿給掛號人員。」
「老板你先拿著,如果那一天我不能去,你就幫我捐給佛堂。」
「這::,」陳老板的眉頭閃過一絲不安的氣息說:「怎麼可能不能去,都已經說好了?」
「我是說”如果”::。」 「好吧!好吧!」
星期日,那一天下午雷雨大作,雨水唏哩嘩啦拍打著地面,撲責在車身上、屋頂上及馬路上,就像是老天對世人的怒吼。
陳老板躲在騎樓下,過三點卻仍未見阿吉的人影,大雨不停地打斷他的盼望,好像勸他趕快離開?雨水很快溢過路面,流進了騎樓,他試著打電話到他的住宿處,卻是沒有人回應,他一直等到五點才悵然離去。
隔天,上班的時間並沒有看到阿吉來工廠,陳老板很納悉:阿吉沒有來求道,是他的因緣未成熟,怎麼沒有上班,也不說一聲?會不會出了什麼事?到了晚上,陳老板又打電話到阿吉的住處,卻傳來一則令人驚駭的消息:「阿吉死了!」
他的室友說「星期六晚上,阿吉在浴室洗澡,好久都沒有出來,我們幾個弟兄破門而入,看到他全身赤裸仆倒在地,而且口吐白沫,兩隻眼睛瞪得大大的,送去醫院,才知道是瓦欺中毒。我們已經通知他的家人,也有法醫來驗過屍,我們是好弟兄,我們都覺得好難過。」
陳老板聽到這個消息,整個人完全僵住了!他想到已經改過自新的阿吉,已經答應要來求道的阿吉,連功德費都繳了!竟然::,他沒有辦法接受這樣的安排,痛不欲生的踫在桌上大哭起來,口中一直唸著:「為什麼不求完道再說?為什麼不求完道再說::?」
那一天晚上,陳老板噙著淚在日記上寫著:
「阿吉,你已經還清了你的債,你可以清清白白的重新開始了!」因果,就是自然恒常不滅的定律,人雖能參贊天地卻無法改變因果。世間各種現象皆是人心的顯現,貪欲的心則呈現煩惱、瞋恚的心則呈現忿怒、愚痴的心則呈現迷惑,心的清明空淨常被無明的雜草所掩履,以致無法反映出事物的實相,將心中的雜草連根拔除,才有煩惱即菩提的徹悟。勇於接受因果的事實,何嘗不是超越因果的方法!
阿吉,我在人間當為你祈福,當白雲從天上飄過,盼你傾聽,那是我為你衷心的祝福,願你早日得聞正法,方不枉你我相知一場。」
於是,陳老板就把這段祈文拿到頂樓燒了。他看到,風、依舊不管人間是非對錯,肆意地吹拂,祝福的字隨著風,飄呀、飄呀、不知道是飄去何方::。
如何引導孩子接近佛堂(下)
有一次,跟一個平日對修行禮佛毫無興趣的朋友聊到「行善可種福田;行惡將遭惡報」的天理時,他竟答以:「如果一個人不做惡,只是因為恐懼遭到惡報的話,那基本上這個人已非善類,不做壞事、不傷人,這是做人的本份啊!」你說,這個人根基如何?佛緣如何?這樣的人,雖不好佛禮佛,但卻具佛知佛見啊!難道我們又要說他是「佛緣」未成熟嗎?讓我們不妨以「距離覺悟遠或近」,來取代「佛緣深或淺」的形容好?
可見當我們在成全有緣人或教育孩子時,要用心感受他們的認知理念(因緣根基)如何?他們「距離覺悟」是真比我們遠嗎?仙佛曾經慈悲:「知來者是後學」,尤其今值末後一著之時,在過去幾世修習不同的五教聖人門,亦難免於今齊聚人間共赴盛會,千萬不要因為自身對道的真諦未悟透,對道的內涵未實踐,卻反一味要求他們依樣畫葫蘆地修行。也許他早已破相明理,迴小向大,你卻要他看重顯化(除非要他藉此來成全人);「迷人口說,智者心行」,也許他對道已至「心行」階段,你卻要他聽咱們「口說」階段的人說教;這不僅是為難他們,怕是因此反而扼殺了他們原本對真理的正確認知,那就罪過大了。
六、另外,也有些父母可能會認為:「修道固然重要,但孩子的課業也很重要,若能把書讀好,將來可以回饋給道場的可能更多」。其實,這個想法值得誠懇的省思:真的是時間、心力無法安排出來嗎?還是心態上認為此非當務之急?要提醒的是:這五濁惡世是個大染缸,而人性又是易於趨惡,難於向善,晚一點明理,自然要增一分破除無明的因難,而這份「因難」將來是大人與孩子都要共同去承受的。當我們所要渡的人告訴我們目前沒空,晚些時候再求道時,我們的內心不都浮現一句不好意思說出口的「人生無常喔!」不是嗎?
最後,對於會埋怨父母過度忙於道務的孩子,不妨與他分享一則觀念~在一本關於環保的書中的序言裡曾提到:如果有一個母親,他是公婆眼中的好媳婦,也是先生的賢內助,她能煮得一手好菜,又總是把家裡打掃得窗明几淨,你說,這個媽媽能得幾分?後學認為只有六十分。如果這個媽媽除了以上的優點外,同時也能做到敦親睦鄰,也懂得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她的EQ(情緒智商)、MQ(道德智商)也都很高,你說這個媽媽又能得幾分呢?後學認為只有八十分,仍未達「一百分媽媽」的標準。
因為在作者眼中,這個媽媽雖然盡職,努力地將她的巢穴築構得溫暖舒適,但也許她忽略了,她賴以築巢的這顆大樹,已被蟲蛀得即將傾頹了,她卻一點兒也不自知。所以,不妨以此跟孩子分享~爸媽於工作職責外又奔忙於道場辦道渡人,就是希望我們賴以築巢的大樹平安穩固;因此我們代天宣化,希望一傳十,十傳百,讓這股社會清流廣為流佈,以便淨化人心,雖然我們仍不是一百分,因為我們在家庭環境與生活照料上,仍多所疏忽,但至少,我們做的是「務本」的事,因為大環境的祥和安寧,才是根本。
當然,即使跟孩子分享了這個觀念後,他們可能還是不能打從心底接納這個理由,或者是理智上接納了,但情感上仍不願被理智說服。那麼就只得配合咱們平常的一言一行於給他們的感受嘍!不過,人與人間的因緣本就詰屈難測,「討債還債,無債不來」,若是在一番深刻而嚴謹的自我檢視後,已然盡心無愧,那就只能盡本份而後釋懷放下了!不要因此而造成修辦上的障礙,也許外頭尚有諸多有緣,亟待咱們引渡,已然努力卻徒勞無功的部份,就只能交給上天去撥轉嘍!這類的無奈際遇,這類教人有苦難解的因緣,正是「人生苦海」的寫照啊!(本篇完)
人生皆有一失 (本篇節錄自網際網路)
在一個講究包裝的社會裡,我們常禁不住羨慕別人光鮮華麗的外表,而對自己的欠缺耿耿於懷。但就多年觀察發現,沒有一個人的生命是完整無缺的,每個人都少了一樣東西。有人夫妻恩愛、月入數十萬,卻是有嚴重的不孕症;有人才貌雙全、能幹多金,情字路上卻是坎坷難行;有人家財萬貫,卻是子孫不肖;有人看似好命,卻是一輩子腦袋空空。每個人的生命,都被上蒼劃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卻如影隨形。
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但現在我卻能寬心接受,因為我體認到生命中的缺口,彷若我們背上的一根刺,時時提醒我們謙卑,要懂得憐恤。若沒有苦難,我們會驕傲,沒有滄桑,我們不會以同理心去安慰不幸的人。我也相信,人生不要太圓滿,有個缺口讓福氣流向別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擁有全部的東西,若你樣樣俱全,別人吃什麼呢?也因體認到每個生命都有欠缺,我也不會再去與人作無謂的比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猶記得我那可稱為台灣阿信的企業家姑媽,在年近七旬時遁入空門前告訴我:「這輩子所結交的達官顯貴不知凡幾,他們的外表實在都令人豔羨,但深究其裡,每個人都有一本很難唸的經,甚至苦不堪言。」所以,不要再去羨慕別人如何如何,好好數算上天給你的恩典,你會發現你所擁有的絕對比沒有的要多出許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雖不可愛,卻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會快樂豁達許多。
編後語
春風春雨落花經眼,又已邁入秋天的季節!兔年(一九九九年)的到來,讓許多人雀躍,也讓許多人心生憂懼。雀躍的是難得遇到跨世紀的時刻;更難得的是遇到跨千年的時刻,如今又遇到了千禧年種種,早已成為談論的焦點,大家似乎都等著有甚麼玩意出現,就算是慧星撞地球,就算是千禧蟲作怪將會弄得天下大亂,大家似乎也老神在在;甚至還有人說要定期受孕、定期生產,好生下一個千禧寶寶。再加上明年又逢中國的龍年,真是國恩家慶雙喜臨門!這些人總以為趕不上潮流,不沾點新創意,就是呆子就是石器時代的人。
憂懼的人則以為千禧年是個大好大壞的年,既光明又黑暗,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病毒等等天災人禍,都好像很難避免;於是就傳言滿天,搶購物資,做一些奇怪的事情,搞得人心惶惶。這些人深怕不趕快未雨綢繆,準備些乾糧食物,有一天真的要回到過去,人人都要鑽木取火,過石器時代的生活了。
修道修心、修心修念,上述兩種人都是看好戲的心態,自私自利的典型。日子好壞都要過下去,如何因時處順,趁著有用之身、有用之時做最有用之事,才是最重要的!同時,身為一個修道人,必須心心念念都在未得渡上岸的眾生身上,哪有時間閒情去想那麼多事呢?就算生命只剩下五分鐘,仍然要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把內心的貪嗔痴掃除。孔子說:「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各位前賢,一切秉天應事,更積極渡人成全人,把握這最末後的時機,動則渡人、靜則內省,真的何懼何憂!
加油!再加油!
感謝天恩師,讓我們的「菩提快樂成長營」如期圓滿落幕,大大小小都玩得不亦樂乎,也讓他們更體會大人們的用心良苦,希望明年再接再厲,繼續第二屆、第三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