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91(2002/12)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立命篇】 活佛師尊慈訓
西元2002年三月十六日歲次壬午二月初三日紐約厚德壇
蓋有道之君子必立己之命
與其盡信算命甘於認命
不如積極知命勇於立命白陽天使
樂道以立命順天以膺命
居易以俟命守份以安命
平和以受命培德以佑命
居上者必慈於下而後眾心拱之
為下者必敬於上而後美事成之
上下謙和以達成共識
方可合作共事以成就大事
不計較於得失不比較於高低
不推卸於責任不執著於名相
須知
生命不可不善性命不可不修
使命不可不擔慧命不可不傳
切記勇於開創珍惜自己
心平路即平心廣路即廣
是故好生愛眾持之以道而立其命哉
【小河流的旅程】 靜思小品文
有一條河流從遙遠的高山上流下來,經過了很多個村莊與森林,最後它來到了一個沙漠。它想:「我已經越過了重重的障礙,這次應該也可以越過這個沙漠吧!」當它決定越過這個沙漠的時候,它發現它的河水漸漸消失在泥沙當中,它試了一次又一次,總是徒勞無功,於是它灰心了。
「也許這就是我的命運了,我永遠也到不了傳說中那個浩瀚的大海。」它頹喪地自言自語。
這時候,四周響起了一陣低沈的聲音「如果微風可以跨越沙漠,那麼河流也可以。」原來這是沙漠發出的聲音。
小河流很不服氣地回答說:「那是因為微風可以飛過沙漠,可是我卻不行。」
「因為你堅持你原來的樣子,所以你永遠無法跨越這個沙漠。你必須讓微風帶著你飛過這個沙漠,到你的目的地。只要願意你放棄你現在的樣子,讓自己蒸發到微風中。」沙漠用它低沈的聲音這麼說。小河流從來不知道有這樣的事情,「放棄我現在的樣子,然後消失在微風中?不!不!」
小河流無法接受這樣的概念,畢竟它從未有這樣的經驗,叫它放棄自己現在的樣子,那麼不等於是自我毀滅了嗎?
「我怎麼知道這是真的?」小河流這麼問。
「微風可以把水氣包含在它之中,然後飄過沙漠,到了適當的地點,它就把這些水氣釋放出來,於是就變成了雨水。然後這些雨水又會形成河流,繼續向前進。」沙漠很有耐心地回答。
「那我還是原來的河流嗎?」小河流問。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沙漠回答。
「不管你是一條河流或是看不見的水蒸氣,你內在的本質從來沒有改變?你會堅持你是一條河流,因為你從來不知道自己內在的本質。」
此時小河流的心中,隱隱約約地想起了似乎自己在變成河流之前,似乎也是由微風帶著自己,飛到內陸某座高山的半山腰,然後變成雨水落下,才變成今日的河流。
於是小河流終於鼓起勇氣,投入微風張開的雙臂,消失在微風之中,讓微風帶著它,奔向它生命中(某個階段)的歸宿。
我們的生命歷程往往也像小河流一樣,想要跨越生命中的障礙,達成某種程度的突破,往真善美的目標邁進,也需要有「放下自我(執著)」的智慧與勇氣,邁向未知的領域。
也許你可以試著問自己,你的本質是什麼?你緊抓不放的是什麼?你要的究竟是什麼?
親愛的朋友!希望你能了解生命中不一定只有一種形式,當環境無法改變的時候試著改變自己,只要你的本質不變你依舊是你,祝福你!
【故鄉的家書~回天的五項資糧】 活佛師尊慈訓
【德行篇】
(一)德性,是修身的根本
◎仁者無敵,一個人若有才而無德,便會遭來別人的嫉妒;如果能力強,德行就要愈齊全才行。一個有仁德的人,大家都會心甘情願地跟你在一起。道是本來面目,德是當然的行為,你要學習率性而行,把當然的行為做出來。
◎禮貌是一種個人的修養指標,涉及一個人的德行,也表現道的親切與尊貴。所以初步的功夫,要做到「非禮勿視」,道德經不是講「不見可欲,使心不亂」嗎?眼不見心不亂,慢慢的就習以為常了。這一切都要心正,從根本處下手。
◎修道要蘊含德性,而德性是什麼?那是誠於中形於外的表現。若真心想幫助他人,就不求回報,默默地去做,這才是真德性、真功德,徒兒啊!要記得「養德」啊!
◎修道是修什麼?「修心」。那麼心怎麼修?八八六十四卦裡哪一卦最強?是不是「謙」卦?修道人得學會第一個要「謙」。「謙」字有個什麼邊?是不是「言」?言,代表言語、言詞、表達,就是在言詞上表達要得體、要謹慎,由誠心敬意所講出來的話,那麼心真一切就真,心誠萬事就靈。你心真、心誠,你低心下,所講出來的話,不就是「謙」了嗎?
(二)身、口、意,三業要清淨
◎你們要有豐富的德性,就要有豐富的經驗,以便濟渡眾生的所需,你們也要有普渡眾生的大志愿,才有辦法德普人間。首先,脾氣要先改,身、口、意,三業要清淨。
◎老師我不是曾經說過嗎!徒兒傻傻沒關係,傻人傻到家就好是不是?修道辦道不是憑你的口才能力,不是在爭,在計較誰輸誰贏,誰辦的好,誰辦的廣,輸贏是在什麼啊?在「真修實煉」。您們常在口舌上爭輸贏,是不是啊?輸贏決定在誰啊?會講話的人?那有用嗎?從你們的「口」修起,好不好?
◎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底要如何做掃除工作呢?
一、掃地時,角落是最難掃的,而修道的小節也是最難注意到的,修道要修到連最細微小節處都注意到才行。
二、地要每天去掃才會乾淨,修道的功夫也是每天都要做。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義即在此。
三、地在怎麼掃,門窗緊閉仍會有灰塵。所以修道修心,就是要從心地上下功夫,從根本處著手,而不是只靠不去看、不去想、不去說、不去聽……來遏止。白陽的修道人都是在鬧市中修,故必須從根本處著手,真正由心地的修養、修持上來下功夫。
◎你們現在不是每個人都說要美化環境、美化家庭嗎?有沒有想過要美化心境?美化你自己和每一個人的心境,更進一步去美化你的整個人生。還記得求道時不是叫你們要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嗎?說好話是美化言語,做好事是美化行為,存好心就是美化你們的心境。美化面容,臉上就沒有嗔怒,滿面笑容,而不是在外表上做美容,相由心生,你的心是美的,面相就不會醜到哪兒去。簡單的講,就是去美化言語、美化行為、美化心境,再美化為更簡單的滿口好話、滿手好事、滿心的歡喜,再讓你的歡喜去感染別人。這根本要抓得住,而不是在枝末上用功夫,這就是心的作用。所以說,修道修心,要美化心境,這個心需純正,聽懂嗎?
◎守住你的耳朵、你的眼睛、你的鼻子、你的嘴巴,沒有一點知識的作用,全靠你這個心做為主人;但是你現在心邪了,六賊眼耳鼻舌身意全都造反了,才會淪落到四生六道中受苦。修道就是修這個心。心一定要純、要正,不可稍有偏差。
◎行善不為人知才是真善,如果行事能坦蕩磊落,還會畏懼背後讓人挖一個窟窿嗎?除非是心不平氣不和、疑神疑鬼!既不做虧心事,夜半當然不怕鬼敲門了。
◎修道要涵養氣質,切不可深藏心機,這就有愧於修道的名了,要記得「養德」,望徒兒們能朝這目標去做,修心、修身、修口、修意,修去一切不正的。懂嗎?
◎大家已經求了道,接下來所需要的就是一個「行」字!只有「行」,才能創造天經地義之德,才能成就聖賢仙佛之偉業,記住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有耕耘才有收穫』,這徒兒們也都知道。為師要講的是,每一位徒兒想要採收「成功歡笑的果實」,就要勤於耕耘。
(三)反省,可以終身寡過
◎末後修道要時時自我省察,一個能時時反省的人,才能知道自己的過錯。古時一日三省吾身的是曾子,他用三件事情來反省自己:
一、為人做事有否盡心?
二、對人是否信實?
三、求學有否溫習?
一個修行者,若能每天反省對人對事及對道的學習,能時時溫習,則可終身寡過。修道就是要「當思己過而不論人非」,這不是常講的嗎?「有過歸己,有功讓人」,你們有沒有這樣?
◎修道人要學習「聰者聽人」,而不是一味地固執:再學習「明者反觀」,聰明的人是不固執、多聽別人的勸導,靜的時候能存養省察,動的時候不亂我心,時時刻刻反觀自醒,反省一下自己的思想,有沒有合乎天理良心?反省自己的行為有沒有違悖天經地義?也就是說,一個好的人、成功的人,並不是因為他的聰明,而是因為他肯「多用心、多費心」,才成功的。只要你肯下功夫,與聖賢又有什麼兩樣呢?
【論語選讀~仁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六)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顏淵2)
按據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傳云:「晉臼季曰:『臣聞之出門如賓,承事如祭,仁之則也。』」出門如賓者,言待人接物應如接待賓客般恭敬有禮。承事如祭,即言處理政事應如祭祀神鬼般謹慎虔誠。「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管子小問篇引語(古籍)曰:「非其所欲,勿施於人,仁也。」韓詩外傳更引申之曰:「己惡饑寒焉,則知天下之欲衣食也;己惡勞苦焉,則知天下之欲安佚也;己惡衰乏焉,則知天下之欲富足也。知此三者,聖王所以不降席而匡天下。故「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朱子集註云:「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則私意無所容,而心德全矣。內外無怨,則以其效言。」程子曰:「孔子言仁,只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看其氣象,便須心廣體胖,動容周旋中禮,惟謹獨,便是守之之法…。」
劉寶楠引程瑤田的話說:「仁者,人之德也。恕者,行仁之方也。堯舜之仁,終身恕焉而已矣。勉強之恕,學者之行仁也;自然之恕,聖人之行仁也。能恕則仁矣,不以勉強者為恕,自然者為仁,生分別也。忠是仁的一體,恕是仁的具體而微,且近於應用。那麼忠恕相連之道,自然是仁道了。」行仁道也必要做到「敬和恕」,才能無怨。
【語譯】仲弓問仁,孔子說:「出門在外,態度要恭敬,好像接待貴賓一樣。役使民力時,要像接奉祭祀大典那樣慎重。自己所不喜歡的事,不要加諸在別人身上。這樣的待人處事,無論在國中或家中,自然就不會招致怨恨。」仲弓聽了以後就說:「我雖然不夠聰明,卻願意照老師的話去作。」
(十七)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朱子集註:「訒,忍也,難也,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發。」又說:「蓋心常存,故事不茍;事不茍,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孔安國說:「訒,難也,行仁難,言仁亦不得不難矣。」可見本章的「言」,不是普通的說話之言,而是言說仁道之言。史記弟子列傳云:「司馬牛急躁多言。」可能是孔子藉此而糾正其缺點,並加以教導之。所以仁者其言也訒,是說仁人說話是不輕易出口的。不輕易出口,並不是說話困難,而是做起來困難。說到做不到是可恥的,所以不隨便說話,「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逮也」。(里仁)隨便說話的人,是不做的人。說到做到的人,絕不會輕易出口。
弟子們向孔子問仁,孔子都是用最具體簡易而行的話告訴他們。循循善誘,因材施教,從不作高深的理論。司馬牛認為其言也訒太簡單了,懷疑孔子的話,故再問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孔子告以「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因為仁是很難做到的,怎可隨便說呢?禮記表記云:「仁之為器重,為道遠,舉者莫能勝也,行者莫能致也。勉於仁者,不亦難乎?」因行仁然後知勉仁為難,故不敢輕言也。
人類的感情溝通是靠語言,故而多因輕易脫口而出,不加深思,極易惹出是非。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或因一時衝動,未經思考的輕諾,事後才發覺無法實踐,落得個失信於人的苦果。甚者因語言之失,造成他人名譽人格的傷害,是多麼不道德的行為。由此可知「其言也訒」確實是做人應該注意的生活細節。每個人都能在日常生活當中,努力去實踐,何患不為仁人君子。
【語譯】司馬牛問仁,子曰:「仁人,說話是遲鈍的。」司馬牛說:「說話遲鈍就算是仁人了嗎?」孔子說:「做起來是不容易的,所以話不要說得太快。」
(十八)樊遲問仁………(子路19)
【概說】為人立身處世,待人接物,必須要恭、敬、忠,此乃仁者之心,非外物也。故其常居以恭謹為用,執事以禮遜為先,禮主敬也,交友宜盡忠,不可相欺,雖處夷狄不可棄,蓋乃仁心,我人之常心,雖至夷狄之地亦不可棄而不行也。不要因為夷狄之地,非禮義之邦,就不遵守禮儀,為此即非仁者之常心,則去仁遠矣。仁乃須臾不可離之道也。
【語譯】樊遲向孔子問行仁德的方法。孔子說:「日常家居要溫恭端莊,做起事來要認真不苟,和人交往要忠實無欺,即使到了尚未開化的國家,也不可放棄這麼做啊!」
【高中班心得記事】 守謙
『承接上天的薪燈,點燃圓滿的性燈,啟動和平的心燈,導引無盡的傳燈,一代佑一代,一燈傳一燈,讓慈悲溫暖有情,寬恕轉動真情,以道為燈源,續薪火圓世情。』這是九十一年十月廿六日,在中壢亞德壇所批【寸光化萬丈—無盡燈】之訓中訓,後學以此文來當作開端。
一代佑一代,一燈傳一燈,如此薪火相傳,可以說是道場高中班設立的目的,為能讓道場傳承永續慧命流傳,在前人老的慈悲下,由已經營高中班十年經驗的台北道場前賢的指導,及經驗的傳授,台中道場高中班從草創學習試辦,從最初的統一合班上課,現今進入第二階段分班上課教學,這學期在正鴻佛堂、正詠佛堂及和美天佑宮三處開課,集合學界、社會界前賢的通力合作,凝聚力量充分展現一個新的開始,落實前人老推動三界一元化的理念。
我們高中部是一支美麗的隊伍,雖然成立的時間只有短短一年,一路走來大家真誠付出,希望的是道中年輕一代的能成長能茁壯,除在學校之課業學習外,能外加由道場的整體帶動,從中涵養德性品格及人文素質之薰陶,同時為道中培育新一代修辦道之人才,承擔上天普渡三曹的責任使命,慧命的流傳與永續。
當看著新聞報導,時下的年青年飆車、嗑藥、流連於各種聲色場合,藉著種種外在刺激來填補內心的空虛,及為了滿足自身物質享受的不虞匱乏,以援交的方式獲得金錢也認為沒什麼大不了,是否感嘆世風日下道德風氣敗壞及年輕學子的迷失,天下溺援之以道,未來社會國家的根本在於這些新生代,如何的引導其往正確方向而走,如何的立己而行,進一步立身行道崇修盛德,變化氣質影響周遭眾人,為社會注入一道清流,這也是高中班努力的目標。
在十一月十七日,台中道場高中部於光慧道務中心合班上課,前人老慈悲特別撥空,為高中班班員慈悲講解【立志篇】短訓,這是活佛師尊今年三月三十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張氏佛堂所批示的訓文。前人老慈悲這篇訓文很適合班員,如內容所說讀書人要「立志」,而修道之士更要立志,『志在聖賢即為聖賢、志在凡夫即為凡夫』。
有遠大的理想報負,想成就大事就需先立其志向,立志要如鴻鵠鵬鳥可翱翔於無邊的天際,如騏驥良駒這樣的好馬可奔馳千里之遠,更要有聖賢仁人般的志向,以其德行教化於萬民,及仙佛菩薩的慈悲心志普渡於三曹。用悟道來立定其志向、用修身養性來崇高其志向、以勤學不怠輔助其志向、以堅毅不拔的心恆持志向,不因外境的變化而改其心,不因遭遇困逆而喪失其志,時常存著慈悲喜捨的心,博愛的胸襟及海納百川般的的涵量,才能夠做到高明而博厚。最後願能和天地合其德性、和日月一樣同其光輝、四季春夏秋冬接能合其時序,能和眾生合其善緣,而大道的傳承也能承擔任之。
後學想如果要有宏大之志向;那肯定得還要兼具器量、識量、智量、與德量這四量不可;記得老師曾說過:『只有奉獻沒有條件謂之慈,只有犧牲沒有自己謂之悲,只有義務沒有權利謂之喜,只有付出沒有佔有謂之捨』,這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也不可缺乏吧!能在高中班學習真是一件相當有福氣的事,也期望各位前賢能踴躍護持與加入,讓台中道場高中部發展得更好更鴻展,後學喜歡讀訓文,最後就以幾句老師慈悲的短句和大家分享。
心懷寬綽者有容納萬物之器量
立身涵博者有淵渟岳峙之德量
胸懷宏大者有繼聖立命之志量
道學廣集者有茹古含今之識量
氣節堅貞者有浩然壯毅之力量
【學修隨記】 秋玲
生命不是壓力負荷,它是歡悅、是活躍,不會厭倦而是讓人好好欣賞!
天地萬物之信美,可以覆蓋人間的悲歡離合,填平喜怒哀樂的情境;只是當了太久的人,我們很習慣生活在狹隘的胡同,讓生命顯得齷齪不順;然後驚覺缺陷和無奈,才趕緊叫自己要修要改、要圓滿!道在自身,道不用修,祇是借人借事洗心滌慮,恢復自然清靜回到自己的真面目而已!
日常生活中,人人都想妻恩子愛,父慈子孝,創造幸福美滿的家庭。建立家庭幸福美滿,你的愛只給父母給妻子給兒女和你的事業,這種小愛對你能力來說「綽綽有餘」;除了這些,我們還可以跟眾生的心合同,跟仙佛的性理契合,跟天地間五行相通,在天地中歡喜的「學習愛與生活」,啟蒙智慧後讓自己的能力倍增!
道場跟社會相同,有許許多多的疑難雜症,這些麻煩問題終究是因信心不足、理念不清而產生,更多的是人情瓜葛而離開!淡出道場的一波一波,是否「良禽擇木而棲」,隨緣隨喜隨功德;學修人潮來來往往,進來的更像洶湧波濤,緣在哪裡心在哪裡,道就在哪裡啊!
修行不是湊熱鬧,也不是自己好就好,更不是假藉修行名義只做做護庇福報而已;我們都是有使命來的,自身就是一個道場,有荷擔如來正法殊聖的力量行功了愿!當然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其實,道真正的宗旨除了修心煉性外,還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維護社會的安寧和世界的和平!
人所見的世面多,心性相吸,物以類聚而促膝話心;心能交融,語言能相通,情境就能相近相知,互相關懷互相啟迪可以博學多聞;最重要的是要有殊聖的道學心量涵養才能頂天立地,同心同德創造可愛的彌勒家園!
感動天地對我無限歡載,人們對我愛惡優缺的欣然接受;當然,我更喜歡把我的小愛化成大愛,無怨無悔無私的付出,讓愛變成一種習慣!回饋有情世界,包括可愛的你!
【善歌精選】 調寄:夢田
活佛師尊慈訓91.11.09花壇菩提禪院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將一顆種子播散肥沃田
灌溉啊細心照顧全
每個人心裡一畝一畝田
將一顆種子播散肥沃田
灌溉啊勤除莠草良田健
『經春風秋雨煉方開花結實滿
修道心似這畝田』
聖典灌溉毛病刪養心性
培育良田道花遍
結豐碩聖果滿園共襄慶歡
【哪吒師兄慈訓】91.03.21 中壢亞德壇
當你受傷無助的流淚 你是否感覺有一些孤單
當你歡喜快樂的時候 是否也想有人共分享
人生旅程有苦也有甜 交織一幅美麗的畫面
歲月刻畫時間的流轉譜出一首動人精采的詩篇
人生的畫布色彩自己填 美好時光不要留白
心中總有藍天 希望在心田
理想來實現 迎接挑戰
不畏困難勇敢地(走)向前
調寄:永遠的畫面
【編後語】
各位前賢大家好,轉眼又到歲末冬寒的季節,天氣變化大,出門可別忘了加件衣裳喔!編輯小組在此先向您預祝早年:「新年平安快樂!」十五日是大屯區首次舉辦的文藝日,就在我們溫馨的大家園『菩提禪院』舉辦,有多項活動,如書畫展覽等,而且有善歌比賽,我們隊伍已經勤練了一個多月,希望能有好成績,當然更需要您的加油鼓勵了!另外廿九日(日),點傳師慈悲希望大家能繼續充電,所以舉辦了一天的複習班!請各位前賢別忘了回來接受法語滋潤喔!等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