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92(2003/01)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一月廿三日 台北 崇德佛院
【以身為教賦】 活佛師尊慈訓
所謂以言為教 不若以身為教
風行而草偃 上行而下效
故欲教化人心 引迷途歸正道
必以身作則 樹立儀表
儀不正 則失其準標
表不端 則亂其陣腳
是以今之白陽修道人
承天之命 繼師之志 養聖之心
培善之氣 辦佛之事 了己之愿
必溫恭朝夕 執任有恪
亹亹穆穆 為紀為綱
入則篤行 出則賢交 以身為度尺
左準繩 右規矩
思天而敬人 服義而行信
外寬而內正 恤幼而恭老
尊師而重道 承上而啟下
則必可生以身為教 德化感召之效
【文藝日花絮報導】 編輯小組(守謙)
「揮寫白陽的詩篇,彈奏生命的樂章;人生的畫布色彩自己填,德性涵養基礎,建立在自身本有的仁心上,發揮仁心的作用在於詩書禮樂的教化,在平時忙碌修辦道之餘,若能再加藝術之薰陶更可增長本身氣質,及心性的修養。」
因此道場前賢有了文藝日策劃,在十二月十五日於菩提禪院,舉辦了台中道場大屯區第一次的文藝日,靜態方面主要展覽道親的書畫作品,一樓佛殿為主要展覽區,旁側講堂則規劃為青少年作品展覽區,同時以多媒體簡報展示近期青少年班之活動狀況,二樓佛殿則是由四位書畫家老師,現場為道親揮毫筆墨。動態方面主要為大屯區九個系列的善歌比賽,下午則是道親個人才藝表演。
文藝日當日,清早就聚集許多的道親,大屯區各系列參加善歌比賽之隊伍,積極的進行比賽前最後的練習,以及對比賽場地熟悉適應,期待能有最出色的表現。節目的開始先由菩提禪院兩位讀國小的小天使,小毅和小展(林金標講師的雙胞胎公子)表演二胡演奏,接下來由大屯區青少年界活動組,帶動唱【浪花一朵朵】及【朋友歌】這兩首歌,將現場氣氛更加炒熱。在韓點傳師及沈國慶教授簡單致詞後,開始重頭戲善歌比賽,善歌比賽指定曲方面,分別為【發一崇德之歌】、【道之宗旨】、【五大原動力】及【我們都有一個家】,供各隊選擇,自選方面由各隊自行選曲。
首支登場隊伍為正緣佛堂系列,以【道之宗旨】揭開了善歌比賽的序幕,讓在場道親專注聆聽,自選曲為輕快的【桃花過渡】,讓人感覺輕鬆愉快。第二隊參賽隊伍是有備而來的正和佛堂系列,除了整齊明亮的服裝,每位前賢更是都戴上了白手套,其第一首曲為【前人的愛】,悠揚的歌聲外加生動的肢體語言,隊伍變換過程中同時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玫瑰花,更令人為之亮眼。第二首歌為節奏感強烈的【我們都有一個家】,在音樂前奏時先由兩位乾道拿著寫有正和佛堂的旗子飛舞躍動,再由前排乾道打出一段武術動作,同時整體唸出今年度精神指標裡的『學道越學越和氣、修道越修越歡喜、講道越講入性裡、辦道越辦越契機、行道越行越中矩』,之後進入正式演唱,歌唱當中還有配合歌詞之動作變化,真是深具實力的隊伍。
繼正和佛堂之後輪到出場的是菩提禪院系列,身為地主隊雖佔地利,但面對前支隊伍的深厚實力也是倍感壓力,尤其也將演唱相同的歌曲【我們都有一個家】,連續相同的歌曲對比印象可是很強烈,不過地主隊也非省油之燈,沒有三兩三豈敢上梁山。前曲音樂開始時祕密武器之一登場也,小毅和小展再度現身,這次可不是拉二胡演奏,而是身穿跆拳道服開始表演跆拳打場,真是文武雙全。不同於其餘對伍中規中矩的正式服裝,地主隊隊員以年輕居多,服裝是橫條紋的輕便服裝外加搭配牛仔褲,更顯年輕活潑。歌唱過程當然也是有手勢變化,尤其在歌曲最後更是聲勢震撼,分段展現自行研發之陣勢後,最後突然「喝」的一聲同時出拳,氣勢嚇人。
第二首歌【訂做一個天堂】音樂開始後,隊伍變化成心形演唱,同時一位隊員以手語演出配合,在結束時以階梯型態來讓聽眾得以完整看出心形,同時間底下的小天使軍團,開始拿出心形氣球給大家,兩個大型心氣球由舞台來放出,林金標講師也開始朗讀出:
『以慈悲喜捨之心來圓生命;以忠恕博愛之心來圓眾生;
以謙和平等之心來圓心緣;以懺悔感恩之心來圓報身;
以智仁勇義之心來圓道德;以浩然坦蕩之心來圓三界;
以應無所住之心來圓自性;以忠誠和諧之心來圓道場;
以犧牲奉獻之心來圓使命。』
同時拉下隱藏於舞台兩端之紅布條,上面書寫著:『用心付出來建設一個天堂、認真投入來邁向標準道場』作為收場。
『天使的心發出一份光,送走人間的淒涼;高昂的心激起大力量,帶給人生有希望…』這首道場耳熟能詳的歌曲【但願】,是由正仙佛堂系列帶來的自選曲,不過想不到第九隊出場的正真佛堂系列自選曲也是這首,兩隊表現各有巧妙不同。沒有多變化的陣容及動作,純粹以柔和美聲來表現,正駿佛堂系列在具有合唱團指揮經驗的許兄文澤帶領下,首先帶來了指定曲【道之宗旨】,接著演唱台語歌曲【徒兒良言聽】,師徒作伴親情做靠岸;輕輕相依偎風吹也未寒……,走在修道的路途上,縱然有風有雨甚至徘徊在迷惘的十字路口,人情與義理之間難以抉擇時,是否真能看清方向金線緊握呢?歷經智慧的考驗人事的變遷能否不退道心?路雖坎坷難行,但活佛老師會永遠陪伴徒兒走在修道的旅途。
法會上前賢們常常會唱【記得與師有約】這首歌,而正茂佛堂系列就以這首歌來參賽,記得我們有約;約在紅塵這段緣,我們乘愿而來也得要了愿而歸才行,人世間走這麼一回可不能白過,我們都是活佛老師的分身,是一群小濟公,繼師志承師德更得要替老師分憂解勞。第七隊登場的是正美佛堂系列,自選曲帶來的是【展翅高飛】,就在今天歸隊從此展翅高飛,人生方向已然明確,更要效法聖賢仙佛之志,渡四海有緣入佛門化天下九六齊歸根。在現場古箏與胡琴的優美伴奏之下,圓明佛堂系列登場,且坤道更著一襲粉紅素淨之古典服裝,更添增一分幽雅,國樂的伴奏下演唱出【慈母淚】,更是扣人心懸讓人傷懷,三山坡一別娘親,塵世流轉已六萬年載,不見親兒回鄉豈不讓慈母淚滿顏。
在九支隊伍登台演出後,最緊張的時刻來臨,前三名會是哪幾支隊伍呢?評審統計的成績終於公佈了,冠軍「菩提禪院」、亞軍「正和佛堂」、季軍「圓明佛堂」,得到獎牌的隊伍無不興高采烈掌聲不斷,同時拿著獎牌和各位點傳師一同合照,紀念這美好的一刻,人生的美在於歷程而非目的,不管有無得名,各隊也是努力為這一刻寫下歷史的見證。
用過中餐後開始開放卡拉OK點唱,同時穿插道親的才藝表演。正和李泰山點傳師本就擁有溫柔的嗓音,在道親的應邀下也上台高歌一曲,同時還有一群前賢拿著彩球伴舞同樂。才藝表演方面有道親展現花式扯鈴,也有古箏獨奏,另外圓明佛堂陳定輝講師在比賽時拉胡琴伴奏,下午則換表演口琴吹奏。相當有氣質的正駿辜俊彥講師,同時也是一位國文老師,在詩詞吟唱表演時;身穿禮衣同時吟唱一曲【定風坡】,聲音清脆繚繞令人為之一振,博得滿堂喝采掌聲鼓舞。
二樓佛殿現場由任思衍老師、盧炳文老師、林金定老師及何木火老師四位坐鎮,現場為道親揮毫書寫,應年關將至林老師和何老師為眾前賢書寫春聯,在這一次文藝日中,林金定老師有一作品令人讚嘆不已,其中一幅書法作品以論語內容書寫,文字圍成馬車圖和至聖先師四個字,旁邊另一幅作品同樣內容但圖形文字相反,包含裡面的論語內容,每一個字都以相反字型寫出,一正一反互相對照猶如照鏡子一般,這不知得花多大功夫與耐性才能完成,相當令人印象深刻。任老師和盧老師則為眾道親書寫所想要的文字或圖案,行雲流水般的揮毫書寫,這些都是累積幾十年功夫而來的,每位道親得到老師們的墨寶,無不感恩與滿心歡喜。
整個文藝日活動在下午三點多圓滿落幕,感恩每一位參與活動的前賢,及所有在幕後默默付出的辦事人員,不管是交通組、炊事組、策劃人員及所有作品參展者,感謝您們無為付出,祝福所有的前賢『了愿快樂』!
*註:老師慈悲要徒兒們將「辛苦了」改為『了愿快樂』!
【故鄉的家書∣回天的五項資糧】 活佛師尊慈訓
【戒律篇】
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
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一)以戒為師,不致放逸!
戒律要守,就不是做給人家看的,而是作給自己看。你們修道是圖個表面功夫而已嗎?別人看得到的界限,就做得戰戰兢兢,別人看不到的地方,就鬆懈的很,這就是表面功夫,對不對?
戒律要好就要謹言,一個默語戒都守不好了,更何況其它的戒律!火候、愿行要怎麼行啊?火候不煉,心念就更難守了喔!
懂得佛規禮節嗎?能一一遵守嗎?每次都要你們念十五條佛規,因為念久了,印象就來,有深刻的印象,才能讓你們記住,不致臨時抱佛腳。要知道,佛規不是只有在佛堂才要守,出佛堂要不要守啊?
不管作什麼事情,不管大事、小事,一定要有誠敬的心,就像你們的叩首,有沒有誠敬的心在叩呢?如果沒有,有叩跟沒叩是一樣的。徒兒們的雜念太多了,連叩個頭都不能專心,胡思亂想,這就是誠敬心不夠的原因。戒律的作用,不就在收心,收攝那個妄動的心嗎?
(二)盡心守分,也是一種戒律
你能盡心盡力,就不愧於天地,因為盡心才能與天地相容,如果你無法盡全心,就沒辦法做天下事,就連吃飯也沒辦法安心。道在日常啊!吃飯是基本的道理。我們立足於天地之中,就要行乎自然,才能達到圓滿。在這之前,你要學會尊重生命,也就是尊重他人。生命的本源就在天地中,你不盡心,怎能知曉本性的奧義呢!
修道一點也不麻煩,既不耽誤時間,又不影響家庭,你如果在人世間不能像天堂一樣,到哪裡都會有麻煩、爭執、困擾的事發生。做人啊,就是要守本份,仙佛也是由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就如同種田的要專心種田,上班的要專心上班,不可種田的想要做老闆,做老闆的想當總統。既然你們想成仙成佛,就要把基礎打好、菩提樹要種的深,風來就不會倒。
凡事專心的去做,才會成功,如同吃飯必須專心的吃,才能吃出滋味,做任何事都專心,那就是「道」。由此看來,做事與修道是不會互相衝突的,把你在佛堂修道的經驗用在生活中,就能聖凡兼修。
修道並不是說天天跑道場就是修道,也不是說上台講道就是修道,當然也不是一味地緊跟前賢身邊就是修道!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跟隨前賢或跟為師跑、代天宣化,這可能嗎?當然很難啦!有凡才有聖,有聖,凡才會如意。修道可別儘湊熱鬧、人云亦云,要懂得守住自己的崗位、職責,該做的事就趕緊去做,毋需多擔心「我一天沒跟上,就沒有功德」,功德不是這樣來的!問心無愧地做事,坦坦然然地做到「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才合乎道。
修道最主要在於「用心」與否?其實,道就在日常生活當中,有人去行了,就有所體悟,若能一方面看、一方面講、一方面聽、一方面行,心中自有體悟、昇華。你們都是善良的人,可惜的是,知道道好,就是不知道要修啊!
(三)克己,是戒律的起步!
我們學聖賢之道,第一個是「克己」的功夫不能讓。什麼是克己?克制自己一切的慾念雜想。不是你本份該去想的叫「妄想」,所以要用克己的功夫來對治它。
如何克己呢?一、冷靜。這不是一次就能冷靜下來,是要慢慢、要功夫的。二、意守玄關。三、凡事都是自己的錯,所以要並用三寶。四、將心比心。五、替換定律。不急不緩,做到中庸之道。六、反求諸己。凡事先想一想,仔細思考是不是自己的錯?修道是要對自己有所要求,而非讓仙佛來要求你們。
常言道:「聖賢過多,愚人過少。」為什麼聖賢會說自己的過錯很多呢?因為修道就像煮菜,廚師炒個什錦大雜燴,上菜了,這色香味俱全,但是好不好吃呢?火候功夫怎麼樣,這就得看功夫到不到家了。修道不能像只有外表看起來漂亮的菜,但是內在怎麼樣?味道香不香呢?營不營養?咱們講的是實質的東西,不做這個外相,所以修道得用心去體會。
當你們有了習性時,就很難生存了,人與人之間也很難和平相處了,你也會變得很難入境隨俗。所以「修道」兩個字就是「化性」,而不是忍氣,忍氣會厭氣、會散氣,所以要化性,把它化掉,化解掉脾氣、毛病和個性。 【論語選讀∣仁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九)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27)
【概說】剛就是剛正不阿,毅就是強忍。凡對事,是就是,非就非。一切求諸公理良心,不受外在的力量壓迫,與物質的引誘。剛毅不阿的人,橫逆加諸身時,就能作到頭可斷,血可流,此志不可屈的節操。
要能剛毅不阿,首先要寡欲,甚至於達到無欲。司馬光說:「君子寡欲,則可直道而行。」歷來的忠臣烈士,莫不剛正不阿,方能成仁取義。反過來說多欲的人,則一定不剛。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亦欲,焉得剛。」因為欲望多的人,嗜於物質的貪圖,因而影響了心志,結果百鍊的剛化為繞指柔。
木訥;木者質樸無華,質樸正直的人,實事求是,遵循仁義去作,不求仁聞。孔子最不喜歡表面功夫的人,故曰:「巧言令色,鮮矣仁。」王肅說:「巧言無實,令色無質。」孔子痛惡令色,就是喜愛質樸。
訥:說文言部:「訥,言難也。」也就是說話遲鈍,不輕易出口。其原因一種是口才遲鈍,不善於表達。一種是有口才而不輕易開口。孔子所說的訥,在論語中是偏重於不肯說的。如「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在論語中甚多類似的語句。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顏淵)「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憲問)仁人君子不隨便說話,並不是說話困難,而是怕說了做不到,那是可恥的事,所以不隨便說話。木訥本身雖不算仁,但是能做到慎言的功夫,就已仁了。
【語譯】孔子說:「剛直無欲,堅毅果敢,質樸而不多言,具有此四種美德者則近於仁矣。」
(廿十)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8)
【概說】關於「殺身成仁,捨生取義」,孟子言之甚詳。人之生命所以異於動物的生命,除了同樣具有肉體軀殼外,更主要的是人知道生命的精神價值。此價值孟子以義稱之,他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也。生我所欲也,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我所惡也,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人要活得有價值有意義,就要定奪在仁義上,離開了仁義道德,就和其他生物沒有什麼不同了。人的生命只是一個有限的歷程,不在他經歷的長短,而在他生命的過程中,有沒有發揮其最高的生命價值。顏淵短命,位列聖賢就是一例。故志士仁人,當生與仁不能並存時,則應自我選擇,勿求生以害仁,應殺身以成仁。但有殺身不一定成仁,亦有成仁而不一定殺身,是故志士仁人之死與不死,當審乎仁不仁,非謂仁必死,亦非謂死則成仁。管仲不死,以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至今受其賜,是成仁不必殺身也,故當審慎察之。
【語譯】孔子說:「志士和仁人,不會為保全生命,而傷害了仁德。卻肯犧牲生命而成全仁德。」
(廿一)子曰:「民之於仁也,甚於水火。水火吾見蹈而死者矣,未見蹈仁而死者也。」(衛靈公34)
【概說】水火及仁是人生的必須要素,孟子曰:「民非水火不生活。」(盡心上)是知水火乃人生存所必須者,是外在的物質。但若人而不仁則非人矣,是內在的。人總是重視外在的物質生活,而忽略了內在的精神修養,因小人但知水火之重要,為追逐物質的享受,而競競業業奮不顧身,導致為財而死,為貨而亡,故孔子曰:「曾見蹈水火而死者…。」仁乃是做人的基本修養,發自於內的良知,其本身就是純善的,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人格道德的價值所在。人之一生全力行之,只有增加人性的光輝,絕不會因行仁過度而招致災禍,或因而死亡者,所以孔子說:「未見蹈仁而亡者也。」若求仁得仁,殺身成仁乃全而歸之之義,不可言蹈仁而死也。孔子曰:「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君子於一飯之頃,猶不可違仁。故曰:「甚於水火者」在此。無水火只是傷害人之身,而不仁則失其心,是仁有甚於水火,不可一日無者也。
【語譯】孔子曰:「人民對於仁的須要,比水火更重要,我見人民因蹈水火而死者,但未曾見到蹈仁而死的呢!」
(廿二)子曰:「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35)
【概說】孔子教人勇於行仁,仁是內在的精神力量,要見之於行,不可徒托空言,行仁是不可緩的,凡仁之所在,不以尊師的緣故,而有害於仁,蓋事師之禮,必請命而後行。孔子恐門人拘於禮,於行仁時有所妨害,故示弟子們,唯獨於行仁時,當行則行,不必禮讓師長來做。實則仁之所在,雖君王父兄之言亦可不恤,況於師乎。
【語譯】孔子說:「當行仁的時候,對師長也不必謙讓。」
【永遠感謝那一顆饅頭】 網路文章
我是一個別人眼中的私生女,從小受到很多的歧視、取笑,但是這些不愉快的事早已不存在我的腦海裡,我只記得…
第一次遇到她,是在一個兒童圖書館裡,她在那裡當志工,看到她很專注又樂在其中的模樣,我問她:「小妹妹,妳還是學生吧?」
「對啊!我現在念xx高職啊。」
「喔!那妳為什麼會來這裡當志工呢?」
「因為在我小時候很多的叔叔、阿姨也都是這樣照顧我的…。」從她回答時那種雀躍的神情,可以看出她對這份工作充滿著信心與榮耀感。
「其實我是一個別人常瞧不起的私生女,到現在都還不知道我爸爸是誰。聽我媽說懷了我以後,他們原本預定要結婚了,可是他在一次到國外洽商後,就沒再與我媽聯絡了。後來也聽說他在美國結婚,有了家庭、小孩。」從她有記憶開始,就與母親相依為命,她母親受到一次感情挫敗的打擊後,從此不再踏入男女情愛的世界,一心地只希望將女兒好好撫養成人。她母親是一個很堅強的女性,她要證明一個弱女子在家庭親情上也能有自己的一片天。
「母親原先在一間紡織工廠當女工,後來紡織工廠外移到東南亞,決定將台灣廠關閉後,我媽媽頓時失去了工作。只有小學學歷的她,找工作相當地困難,一直到現在,都只能以打零工為生。」雖然家境很清苦,但是小女孩道出她們的處境時,卻流露出很幸福的笑容。
「我們母女兩人省吃儉用,一個月的花費不到五千元,媽媽打零工賺的錢已經足夠我們過餘裕的生活了…。」
「那你的功課好不好呢?」
「窮人家的小孩沒有將時間用在娛樂的權利,所以我花很多的時間在課業上,我的成績是還可以啦…,因為我媽媽連識字上都有點困難,所以都是家扶中心的阿姨來教我功課。小時候,他們為了要我用功念書,每次來,如果看到我作業寫完,都會帶糖果給我吃,那一段時光,我永遠難忘…。」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她一直惦記著過去別人給她的恩惠,因此她要將這份感謝用愛再散播出去。
她很細心地教每一位小朋友認字及書中的大道理,她教導小孩的神情與姿態讓人很難與十七歲小女孩聯想在一起。我突然想起以前書上看過的一段話:「年輕人奮戰的姿態是最美的。」這一幅景象的確很美,裡面包含了愛心、親情的流露,也涵蓋了感恩、惜福的真心。這一次的邂逅帶給我很大的震撼。
我走到另一旁,問一些天真的小孩子:「你們覺得那個大姐姐怎麼樣啊?對你們好不好呢?」
「大姐姐都會教我們功課喔!」
「大姐姐還會教我們玩遊戲。」
「大姐姐還會請我們吃糖果。」
每一位小朋友都爭先恐後要講大姐姐的好。小孩們的回答聲彷彿又勾起她小時候的回憶,她轉過身來對我們微微一笑。
「因為我是一個別人眼中的私生女,所以從小受到很多的歧視、取笑,但是這些不愉快的事早已不存在我的腦海裡,我只記得那些阿姨們的愛心,她們無微不至地照顧我。當人家給我們九個拳頭和一顆饅頭的時候,我們應該要去感謝那顆饅頭…。」
在我離開圖書館前的那一刻,她與我分享了這段話。
在我們的一生當中,一定會受到不少的輕視與取笑,但也一定會有人給你愛心與溫暖,縱使前者比後者多,但是我們要永遠感謝那一顆充滿愛心與溫暖的「饅頭」。
善歌精選 新年讓大家多唱唱歌!
【茫茫到覺醒】(台語) 活佛師尊慈訓
(調寄:茫茫到深更)91.09.07 雲林土庫 興濟宮
紅塵味鹹酸甜 起起浮浮度稀微 好強鬥狠 費心機 無天理
人生茫茫無仁義 用心計較甲人比 越頭看 一生孤單心傷悲
天地中 人站起 頂天立地 尚可貴 平安知足 修善行
尚福氣 慈悲心腸 喜捨情 溫暖人間 愛相隨 越頭看
一生心中愛的光輝 手牽手來要珍惜 人生在世用智慧
感恩一切 祝福心 心尚美 萬物和合互扶持
團結創造彌勒院 有你我 尚知己 心相依
【愛徒牽繫】 活佛師尊慈訓
(調寄:母親的手 )26.10.2002新山 崇慧佛院
銀燭秋光寒風起 坐看繁星佈滿著天際
倦鳥知歸今得棲息 誰家雛燕聲聲啼
憶昔故鄉各分離 多少不捨離別依依
寸寸相思何處寄 觸景傷情兒隔萬里
琴聲悠悠彈奏著相思曲 請那明月將思念代傳遞
千江之水映千江月 綿綿師意愛徒牽繫
琴聲悠悠彈奏著相思曲 請那明月將思念代傳遞
千江之水映千江月 綿綿師意愛徒牽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