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89(2002/10)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立行篇】 活佛師尊慈訓
西元2002年三月廿三日歲次壬午二月初十日 波士頓 恆德壇
修道人要立己之行 因言而世為天下法
行而世為天下則 動而世為天下道
慎己之行不亂己腳步 戒慎恐懼以保其真
溫恭和樂以見其容
切記
真修以真行 篤敬以修行
和諧以力行 志恆以踐行
切記
行為不可不端 行止不可不正
行事不可不慎 行道不可不恆
白陽使者
博學之 審問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篤行之
求身施 心施 言施 面施 慈悲喜捨行
盼望眾賢契
發其知 盡其能 以立其行乎
【銅鑼聲】 小品集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輕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聲。
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氣的皮球。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 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 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卻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呢!當手中只一顆酸檸檬時,你也要設法將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共勉之。
徒兒的明燈(十二)上篇 老師慈悲
老師深深的祝福
◎為師的祝福是沒有止盡的,只要徒兒們有心修辦,上天自然暗中給你們幫助,給你們撥轉,所以不管遇到任何困難,不要低頭、要抬起頭、挺起胸、勇敢的向前行。凡事都有得商量,不要說我很孤單,沒有人知道我的心,其實只要你有心修道,處處都有你的知己。
◎徒兒啊徒兒!趕緊清醒,天時不早了,不要再留戀這個世間,為師在這裡祝福你們,希望你們平平安安,也希望你們快快樂樂,也希望你們把為師的話記住,你們的面容為師都記得,為師最怕的就是你們把為師忘記,屏山等待是為什麼?你們何時才能回到我們的故鄉,何時為師才等得到你呢?
◎為師一年一月、一日又一日的在等待你們,所換來的只是傷悲,所換來的只是一場空的歡喜,你們希望為師這樣嗎(不希望),為師是希望我所換來的是真真正正的歡喜,我所付出的是希望我的徒兒都可以回去理天,你們好好珍惜自己。
◎為師我不會講道理,只希望能夠把一點真誠散播下去,告訴你們修道真好,修道精神永在,修道人人敬佩。他們如果沒有修道也只是一個小小的人物,今天他修道了,全省各地大家都認識他,歡迎他。這是因為道的尊貴,才能讓一個的生命發光發亮,因此你們不要小看自己啊!有一顆虔誠的心,上天就會加諸於你們力量,也會護持你們的每一天啊!所以不要怕眼前沒有什麼,日後可不得了啊!
◎每一位仙佛菩薩在做的時候,從來也沒有想到日後會受到這麼多人的朝拜、供養,這是一點一滴的付出,不求回饋,所以能夠成就,如果在付出的時候,還要求人家回饋,心裏就會很痛苦,所以要無怨無悔。
◎為師我班班法會到這裡,總是希望把快樂帶給你們,總是希望把你們的信心啟發出來,為師沒有什麼特別要求,只希望你們好好加油、好好努力,人生是你們自己的,不是為師我的、不是他們的,而是你們自己可以掌握的。所以為了你們,要給自己祝福、給自己加油,為師也祝福你們天天都是這麼充實、這麼圓滿。圓滿自己、圓滿別人,寬恕別人、包容別人,改掉自己不要要求別人太多,要求別人就是給自己製造困擾、製造痛苦啊!能夠處處要求自己的人,他的生命才會快樂,他的眼光才會遠大。所以修道人就要與眾不同,既然已入佛門,就不是凡夫了。因此你們志向要確立,方針要遠大。為師我會在你們身邊給你們加油、打氣。
◎希望為師我的擔子,徒兒也能夠好好地接續下去,薪火必須要傳遞,才能夠不熄滅你的心,你的精神也要傳遞下去,子子孫孫,千秋萬世。希望你們全體的抱負都非常堅定,好好地維繫下去。棒子由你們接下去,不要掉了,要把它接的好好地、穩穩地,天命的傳承不是兒戲啊!每一班關係太大、太重要了。
◎不僅是只有坐在這裡的人,日後他們發心,影響更大,所以希望你們每一天、每一刻都是戰戰兢兢,悌勵自己,為師我祝福你們快快樂樂的,自己要肯定自己、自己要成就自己,不要依賴著別人對你的肯定,也不要依賴著別人來成就我們。其實道場對我們都是非常地寬容,非常地疼愛啊!做錯了,道場不會馬上就不要、不接受,而是我們自己心裡難過。所以要在初發心之時,就要好好地探討,好好的明白,不要讓心裡的癥結,愈來愈大。
◎送你們一首「祝福」,希望你們天天快樂為師希望來日再見到你們時,你們還是如此精進,如此地有勇氣。凡事不要以為錯了就是不好,錯了才是給我們一個借鏡。所以或許這個「祝福」,給你們唱得有一點為難,可是為師希望,為師的真心祝福,你們能記住。有時候,別人或許做得不是那麼好,可是要記住人家的心是誠的、是真的就好了。
◎為師希望你們能夠好好的修、好好體悟、好好的辦,不要光辦不修不能夠圓滿,內外一體、內聖外王一齊做。好不好呀!為師祝福你們,各個愈來愈圓滿,各個愈來愈有智慧,人生的路途愈來愈順利。一步將走,反而更愁帳,雖然千言萬語依依不捨,但是也無奈,只是盼望我徒兒,解師心,行師志,迷時師渡,悟了自渡,自己的成就自己做。希望以後有機會再見面,像現在一樣的談話,好不好呀(好),不要忘了為師呀!為師不會忘了你們的,再見!
◎徒兒啊!男兒有淚不輕彈,為師也不是愛哭的仙佛,但是屢屢下凡,為師總是帶著沉重的心回去。為師帶著無限的希望,希望徒兒們別讓為師失望,好不好啊?為師有淚往肚裏吞,徒兒們擦乾眼淚化為力量,代為師渡眾生,為你自己行功立德,為師就安慰了,最後祝大家道成天上,名留人間。來日回到南屏山上,與為師見面與 老母團圓。希望下次再見徒兒時,真正瀟灑自在~
◎未來的里程上要我們自己去開創,為師我能幫的只能幫到這裡而已。走不走辦不辦,還得要看你們自己。有太多的眾生需要渡,有太多的苦難需要你們去救,全靠為師我一個人怎麼做呀?要是為師我能夠的話,又何必意切切,心急急的來盼望徒兒們個個誠心修道,辦道呢?你們看久了,修久了或許不以為然,但是當你們一口氣停的時候,你們就知道了,但是知道已經來不及了。為師希望你們能夠「來得及」,不要總是嘆「來不及」。已經很晚了(當時為晚上十一時廿五分),徒兒們!好好珍重再見了!徒兒們!「後會有期」希望下一次見到徒兒的時候,依然如故,好不好(好),再見!
◎所以,任何事情,事事物物還是需要看淡。所以,今天不管你得到好與壞,要記得隨緣。你隨緣的時候,會比較安然自在一些。你追不到一定要隨緣,很多事情你還想追求,就不要追求得太多,把心放得太多,因為人的心總是貪心不足。你要讓貪心的心止掉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慢慢的去學習,讓它不要那麼貪,讓它隨緣,而自在那麼一些。
◎希望我的徒兒自己個個都能保持善良的心,去朝見 老,希望你們都聽懂我的話,也希望能照你們的目標去走,好好去守你們自己的愿,好好去守你們的心,好好的守你們自己想走的路,希望以後見到你們的時候,個個都是自在的靈性。活活潑潑的,不是外表,是活活潑潑的靈性,好好去應用它。希望給你們一個承諾,你們也給我一個承諾,希望返回你們自己的面目,把你們失去很久的真心再找回來。
◎今天我很瀟灑的來,也希望很瀟灑的走,你們留給我一個機會,也留給你們一個機會緩衝,人真的需要緩衝,不要咄咄逼人,也不強求自己,讓自己太有壓力感,對別人也是一樣,如果讓別人喘不過氣,就是你造罪啊!因為別人受你的影響而沒有辦法真正的面對事的來龍去脈,不能面對自己好好做一個抉擇。所以任何事情,任何時間你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要看輕你自己,要給自己信心,給自己一份鼓勵。
◎走在人生路上,每一個人都不見得有很好的朋友,很好的知音可以訴苦。但是每一個人都有很好的朋友—「自己」,所以要自我鼓勵。受到挫折、困難了,能夠一直叫別人幫助你嗎?別人不一定了解你,但是你內心深處有一股正氣可以幫助你,最了解你的是你自己,希望你們發掘自己潛力,好好去做,不要再拖延,好好保重自己的身體,不要糟蹋自己,不要糟蹋上天給你的一切能力。
◎讓我們一起來感謝,感謝天地給我們的一切,感謝所有的前賢給我們安排的一切,感謝我們有這個緣份能夠來這裡。做任何事情,你能夠有所感謝,而不太計較,你的心就會比較快樂、必較自在,希望你們能夠平平安安,心也能夠平平安安,但願下次能夠見到你們,也但願見到你的時候,你們也能夠真正瀟灑自在了!
【論語選讀】 韓點傳師慈悲
(十)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21)
【概說】朱子集註:「知者達於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於水,故樂水。仁者安於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於山,故樂山。動、靜以體言,樂、壽以效言。動而不括故樂,靜而有常故壽。」
知者,因知識廣博,識理通徹,心思流暢似水,所以樂水。仁者篤道敦厚,志節堅定,不為外物所動搖,似山之不可撼,所以樂山。知者動,仁者靜,是言明樂山樂水之作用。知者樂,仁者壽,似言從「知」「仁」的功效而言。皇疏:「樂水,樂山,為智仁之性,動靜為智仁之用,樂壽為智仁之功。」韓詩外傳:「夫水者緣理而行,不遺小間,似有智也;動而下之,似有禮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命者;履險致遠,卒成不毀,似有德者;天地以成,國家以寧,萬物以平,品物以正;此知者所以樂於水也。夫山者,萬物之所瞻仰,草木生焉,萬物植焉,飛鳥極焉,走獸休焉,四方益取焉;出雲道風,從乎天地之間,天地以成,國家以寧,此仁者所以樂於山也。」
【語譯】孔子曰:「知者愛好水,仁者愛好山,知者好動,仁者好靜,知者達觀進取,所以常快樂。仁者無慾,不役於物,故能長壽。」
(十一)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雍也28)
【概說】此章是子貢想從事功方面來達到仁的境界。故孔子教導他,就近從心身方面求仁,不必捨近求遠。能近取譬,這句話的意思是「能就自己的境遇以譬況他人,多為他人設想,則近取諸身,遠取諸物,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仁,是不待在外的事功,而求其內在的自足,另一方面卻在仁心的發用上,能通向天下的眾生。
子貢是否有感於聖道難期,而士又當以天下為己任,於是乎想以事功來達成聖域之境,所以他請教孔子,若能力所及,能博施於民,濟助眾生,算不算是達到仁呢?孔子回答:「何事於仁,恐怕是聖王之道吧!堯舜尚不敢說做到完美呀!」
因為一個仁者,要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必須要靠每個人的自覺,醒悟仁心,因為「為仁由己豈由人乎哉」、「欲己立先立人,己達先達人」,這是「仁心」的發用,但是就讓堯舜在世,恐怕世間的眾生,也不能每一個人都能由自己的修養,來達到自立自達的境界。故博施濟眾是愛人的行為,善心的表現。而真正啟發自性仁心之流露,必須依賴大的德性化導才可。故孔子說:「能近取諸身以譬況他人,這才是真正實踐仁德的正當途徑。」若依博施濟眾的外王事功發揮,此種行為是否真的出自於真實的仁心呢?有的沽名釣譽,如此而行也不能喚起眾生自立自達的仁心覺悟。
【語譯】子貢說:「假如有這樣的人,廣博的施捨恩惠給人民百姓。並且能夠救助大眾的困難,您看如何?可以說是仁德的人了嗎?孔子說:「那豈止是仁德的人,這簡直可稱為聖人了。向這樣堯舜恐怕都做不報的罷。一個仁德的人,自己要力身於世,便讓別人也立於世。自己要想達到理想目標,也讓別人達到理想。能從己身作為比方,去瞭解別人,多為他人設想,那可說是實踐仁德的最好方法了。」
(十二)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29)
【概說】仁的實踐,並不是高遠不可攀、不可及之事,而是隨時都呈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只要一念自覺,仁,當下即呈現出來。孟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之端也。」即此意。然而行或不行是個人意志問題,人可行仁,也可不行仁,是自由意志,由自己主宰。所以說仁是欲行和不欲行的問題,而不是有沒有的問題,自我覺悟就有仁,不自覺悟就沒有仁。仁心有時顯現,有時不顯現,只在自我一念之間,一念仁,仁即至,是內在自發的,非是外求而得的。
所謂聖人傳道,並不是老師把道交給弟子,而是要弟子們自己下工夫,以求契接此道,道本在天地你我之間,只要你自覺,當下即是,孔子以生命體會此道,體現此道,使後世有志求道之士知所嚮往,雖然其殫精竭慮,一再提示,然而還是要從各人自己生命中,向心中去求道,而不能只在語言文字中去求,一意的模仿聖人的外表形象,將無法達到聖人的領域。
我輩修道之士,知「道」之寶貴者有之,然真心如顏子、曾子以仁為己任者又有幾人?均借俗事纏身為由,貪戀紅塵假景是實,借故而不肯樂道修道者眾矣。讀了上面的經文,當有所領悟,速速回頭,快馬加鞭,莫待到時想修想辦,而色身不給你用,徒喚奈何!
【語譯】孔子說:「仁是那麼高遠的嗎?如果我想要求仁,仁就來到了。」
【熟能生巧】 智慧集
「天才?絕對沒有那種東西,有的只是用功,方法和不斷的計劃。」~羅丹
古代有一個人名叫陳曉容,他的箭術很準,被喻為當代的第一神射手。有一次,他在靶場練習,旁邊站很多人觀看;一個賣油的老人,挑著一副油擔,也在旁冷眼旁觀。陳曉容果然射藝非凡,不但箭箭命中目標,而且力道十足,支支穿透箭靶,引此大家都一齊拍手叫好。只有這個賣油的老人微微點了幾下頭,表示出他並不十分佩服。
陳曉容見狀,便轉頭問這老人:「你也會射箭嗎?」
「我不會射箭」老人搖頭答道,「不過你雖射得很好,但也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依我看,只是手法純熟罷了!」
陳曉容有點發怒了,便說:「你這老頭子,不會射箭又這麼小看人,真是豈有此理!」
「先生請不要發怒!」賣油老人不慌不忙地說:「我是賣油的,也從杓油上得了一點小經驗,現在請你看一看吧!」賣油老人把一個盛油的葫蘆放在地上,用一個銅板放在葫蘆口上,然後用油杓子將油從錢眼裡瀝下去。瀝下了許多油,可是一點也沒有沾到錢眼上。
「你看!這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只是手法純熟罷了!」賣油老人抬起頭來,笑著對神射手說。從此以後,陳某再也不敢以射箭自誇。
◎默想:熟能生巧,勤能補拙。有天賦的人或許不多,但人人都有潛能。充分的發揮所長,必能有所成就。愛迪生承認自己或許是天才,但那卻是九十九分的努力加上一分的天份而來的!我們都還可以再加點勁,再多努力一下!
【論我相、眾生相】 青離
近幾個月來,研讀金剛經等經典,略與所悟,想與眾大德分享筆者的觀感,請不吝指教,不勝感激。
在研讀金剛經等眾多佛經中,常遇到的字句就是我相、眾生相,能了解此義,就大略能了解眾多佛經的本意,我相就先從我開始,我是誰?誰是我?二、三十幾年前的襁褓中的我是我自己嗎?目前鏡中所見的我是我自己嗎?還是未來白髮蒼蒼的我是我自己呢?是,也不是。若二、三十幾年前有人稱你為叔、伯、姑、姨,你可能無法想像,等你白髮蒼蒼,卻有人讚美你:「小朋友,好可愛喔!」你也無法想像,為何如今等你為人父母,有人稱你為叔、伯、姑、姨,卻甘之若飴,就是時間在慢慢轉化了你,也轉化了你的心境。
新陳代謝是另外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它不可能一夜之間把你全部新陳代謝一遍,但自年少到成長,我們不知新陳代謝多少遍,我們可說是死了多少次,又重生多少次,在不知不覺中,我們接受了目前的我。在破我相的執著中,筆者特舉例李鐵拐大仙的故事。
李大仙成仙前是修道精進的翩翩美少年,一日,元靈出竅至天宮聽道,忘了回轉的時辰,以至於原先的肉身壞死,不得已屈就另一剛死去的又老又醜的跛腳乞丐,但不失其志,仍精進不已,最後證道成仙。我們說是原先的翩翩美少年成仙呢?還是後來我們常在八仙圖看到的又老又醜的跛腳乞丐成仙呢?不,都不是!若是的話,我們就著於相。若在當時,李鐵拐執於我相而失志,不精進求道而墮落、失志,那八仙圖中就少了此一號人物了,而再次墮落輪迴之中,所以證道成仙的是在臭皮囊之內的元靈,而不是每日相見的肉體、臭皮囊。現今世上有許多因先天或後天殘障的同胞們,不只自力更生,還奉獻社會,令健全的我們豈不汗顏。
了解了我相,眾生相就不難了解。在母親懷胎十月中,筆者不知我們的元靈是何時進駐在我們的身體上,出生之後,我們有了你我、男女、美醜、貧富……等之分,我們只是恰巧附在此肉身上,就如累世之前,我跟如今相比是男變女、美變醜、富變貧……等等,所以我與眾生原是一同,只是附於不同的肉身,才有你我之分,所以能悟此道者,我即佛,佛及我,眾生即佛,佛即眾生。
六祖求道之初,首見五祖時,不只被師兄弟視為南蠻,連五祖也覺得南方人無大根器。另又請江州別駕張日用書偈於迴廊壁上時,也被看是做粗活的小毛頭和尚,但在前之時,回五祖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在後之時,回張別駕曰:「欲學無上菩提,不可輕於後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另請寫明心見性之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麈埃?」我們有時會輕視一些我們自認不如己之人,認為他們較低下,如:職業、職等、知識程度、生活水準……等等,而著於眾生相,我執太重了些,眾生不是和佛成對比的,而是和我執成對比的,因佛是不捨眾生的,眾生是未覺性之佛,六祖:「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
有時不只要離相,還要離境,亦即要拋棄我執、人我之分,也不要一直沉迷、深陷於不可自拔的情境當中。人都有困頓、失意的時候,或有感情受創、痛失親人的時候,若能跳脫自我的小牢籠裏,你會發現世界比想像中大,自己只是萬生萬物之一而已,世界仍依然在運轉;若從歷史洪流中看,與此時此刻甚至此生相比,簡直是微乎其微,人生在世也只數十寒暑,何必區區苦十分?格言:「你笑!全世界跟你笑!你哭!只有你一人在哭!」可做為參考。
【活佛師尊慈訓】 91.05.18 高雄 慈德宮
落雨聲 歸暝攏陪著我 誰知影 像阮的珠淚聲
等待的我 一個人在畏寒 寂寞的心晟講乎誰聽
你講你 像斷翅的鳥隻 飛抹行 甘講是你的命
故鄉的山 永遠攏站治那
春夏替換永遠不變的靠岸
翻過山嶺甲溪岸 為著啥人 行到滿身汗
秋風露水凍心肝 恁若知情 好好認理行
你講麥眾生渡化紅塵是暫住
世間事早就看透抹去拚輸贏
誰知恁 誓言一件件來變掛 目屎啊 阮是流抹乾
你講你 像斷翅的鳥隻 飛抹行 甘講是你的命
故鄉的山 永遠攏站治那
春夏替換永遠不變的靠岸
翻過山嶺甲溪岸 為著啥人行到滿身汗
秋風露水凍心肝 恁若知情 好好認理行
你講麥眾生渡化紅塵是暫住
世間事早就看透抹去拚輸贏
奔波走闖性命過一半 為著啥自己不知影
你講麥眾生渡化紅塵是暫住
世間事早就看透抹去拚輸贏
誰知恁誓言一件件來變掛 目屎啊 阮是流抹乾
越頭看 只有孤燈伴 調寄:落雨聲
【註】:上一期請您用心去看的妙訓『竹圖』,是否看出端倪?
有位前賢EMAIL回覆,而且正確喔!不多說,就此公佈解答
:『正法眼藏天命在,三期普渡一脈開』!您答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