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05(1995/10)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大轉法輪 南極仙翁慈示
一、轉生命之法輪:用生命之能,轉出永恆的光輝。
二、轉心念之法輪:用樂觀之心,從逆境中提昇自己。
三、轉理想之法輪:用恢宏之理想,轉出成功的一頁。
四、轉眾生之法輪:用博愛的心,轉變頑厲的眾生。
五、轉道場之法輪:用精密之規劃,轉出周詳之運作。
六、轉因果之法輪:用正信正念,度一切苦厄,斷一切業障,轉脫六道輪迴。
七、轉自我之法輪:用自性良知,轉自我之執障,除私慾,明理以求造極。
八、轉智慧之法輪:用般若觀照自性,轉識成智,利益眾生。
九、轉命運之法輪:用真心修道,盡心辦道,行功了愿,積功累德,轉向光明人生。
十、轉世界之法輪:用道援引天下眾生,發揮彌勒悲願,轉娑婆世界為彌勒家園。
心語遙寄 黃江汶
弱冠聞道,及長涉世深,多少輕狂與矛盾。在天堂與惡魔的拉鋸戰裡,..我們由無
知的莽撞,到衷心感謝!從畏懼猜疑中,啟信、願行!於各班期中,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循循善導,漸漸明理...多少人的犧牲奉獻,才有今天!
吾本性剛才拙,與物多忤,將非﹃至道﹄不可挽化,如欲美善,不獲﹃真理﹄如何而
可?環顧左右,多少共學,砌磋有得,琢磨日富,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此中美
盛,非筆下所能形容。無數的﹃稀有個性﹄風雲際會於此,至善豈虛至?同沐浴在天恩師德
的浩蕩裡..悠然無為的心態下!在敬贊德美之餘,及一片片祝福聲浪中,..遙想靈山,
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爾賦詩,誠然曰:﹃遙遙望白雲,懷古一何深﹄哦!
假如這是我收成的日子!試問:我究竟在哪些已遺忘的季節裡,在哪些田地中播了種
!面對一顆逐漸成長茁壯的道苗,各個信心十足,昂然奔赴道途!欲任重道遠且不餒地!真令我深自慚徨的呀!..如果時光能倒流,我將與諸君,共同歡唱直到天旭,這也難怪﹃菩提﹄之中多妙諦呀!
因為這信心和了解,使我毫無畏懼地侃侃而談!暢述既往!那會像當初之怯場?雖然您們一直那麼虔誠,并常懷著感恩之心呢!值此豐收的季節裡,讓我們以赤子般的孺慕心情,重投入天恩師德的懷抱,重溫一下天人的清美,當萬慮坦然并存誠時,獻上一句最誠摯的『祝福』!
訓文 :正語「八正道之三」
中華民國八十三年歲次甲戌八月十九日 靈妙天尊慈訓
八仙韓湘子
疊疊層巒映紅霞 緩緩徐風吹我家 鶱鶱成群歸巢搭 牧童正吹群仙槎
殊勝緣會意不差 研理究典根基紮 七情六慾苦根拔 求得真性傳佛法
□調寄:楚留香□
吾倆
八仙韓湘子
靈妙天尊 同奉
中命 來至奉天宮 隱身早把
皇中參叩了 再問我的徒兒們 各安好
生死流浪的那一種旅途 嚐盡萍轉蓬飄無根的酸楚 歲月悠悠遞嬗
春秋無數 風塵瀰漫 遮斷來去之路 啊啊 日近遲暮 疲憊心湖
思緒飛舞 啊啊 徬徨躊躇 故徑模糊 欲尋何處 那雲和樹陪我
一起承受餐風露宿 我雖沒有哭 只願歸期有數 ︻其 一︼
歸期茫茫的那一種漂浮 不由心灰意冷萬念俱了枯 時運替轉六萬
年一倏忽 忽聞家鄉 娘金線引渡 啊啊 一指了悟 欲歸何處
從此清楚 啊啊 天恩厚篤 心有所屬 法喜勝殊 那雲和樹陪我
一起踏上回家的歸途 路雖走的苦 只願能返故都 ︻其 二︼
踏上歸途的那一種感觸 那種澎湃狂喜 真情的流露 那怕過程有
所障礙擋阻 種種磨難我都含和忍辱 啊啊 拭去淚珠 傾倒顛仆
我不屈服 啊啊 卸下纏縛 心物革除 明我天賦 那雲和樹陪我
一起邁出堅毅的腳步 我絕不認輸 只願能復本初 ︻其 三︼
□調寄:另一種鄉愁□
﹃正語﹄訓中訓:
前人建樹流血汗 撫今追昔法前賢 夙興夜寐大道辦 白陽修士非一般
振臂一呼乾坤喚 齊向道中受真傳 世途頓明離黑暗 秉持正語佛音宣
為道犧牲與奉獻 馳騁義路做標杆
註:正語訓中訓之前三字﹃前人建﹄,接在﹃正思惟﹄訓中訓最末。
晚風徐徐月色明 溪畔漣漣柳絮影 相逢彷似夢中程 晤言面對訴衷情
千山峰迴何尋覓 萬水多情伴我行 曇花皎潔逝匆匆 流星瞬間幾知冥
警醒覺象渡迷童 仰天空嘆遇疏成 望盡天涯問君處 怎奈思量悲成空
遠水孤帆迎風吟 憑寄離情深重重 天遙地遠隔如屏 濟公衫褸淚和聲
□調寄:葬花詞□
本訓
緣得人身貴清操危言危行度每朝
感化無知事理教一臂之力如浪濤
含蓄不露己靈巧振振慈心氣度高
休休有容遠驕傲般般白陽好英豪
今人撫髀圖溫飽此一修道白一遭
辛酸汗珠淌多少無非棄道辦訾謷
淵源血脈何能了修士覺心道守牢
細水流長遍全島信者緣者大道朝
雙林樹下真人找郎見如來寐安陶
間不容髮撫今追昔法前賢夜撐篙
廣佈聖語善引導普渡弘任夙興挑
九六原人還鄉道皆大歡喜一步超
不屠殺諸牲口為懷慈悲做標榜姣
步離黑暗犧與牲宣勞鑿路立杆標
遠相離幻秉正奉音獻有義之塵囂
新民明德道持久佛法馳騁周三曹
眾生頓悟奧妙正語清淨口業平消
是故非法不言告修持道途不造謠
力疾乎乾坤老少規矩做人世運好
佛光一盞日照耀向道中受真傳寶
三陽開泰金雞報一齊迎向彌勒橋
不離一貫宗旨抱召喚良心天鐘敲
三緘其口無煩惱坤乾慎言行規條
正語言世德性茂俎豆馨香日月昭
做人之道人格要健全(三) 韓點傳師慈悲
孟子曰:﹃仁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即是說仁是人心本質天性,不仁便不足以為人,合而言之道也,即合仁與人便是道,意思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呈現出仁心時,必能實踐道德,天道是無形的,即在人們的生活實踐中而成為有形體的,故人之踐仁,就是以人彰顯道,以人心顯道 心,此時可說是仁心、人心、道心皆是一理流行。仁字由二人合成,即是由真人︵靈性︶假人︵肉體︶合而為人。周子通書云:﹃二氣五行化生萬物。﹄肉體之形成,乃由陰陽五行生化而成,故曰:二五成形,然若無先天心靈性投入,仍不能達其用,故曰三五成性,此性乃人心本體,虛靈不昧,賦予人身方有肉體之用,體用合一,人才能生。壇經云:﹃性在身心存,性去身心壞。﹄︵疑問品︶即明示人的肉體內有靈性存在時是人︵仁︶如靈性和肉體分開時則非人也︵不仁︶。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吾人生在世間應當頓悟此理,在這短暫有限的生命過程中,能夠體悟身性的真假,能夠借假修真,力行仁心,率性而行,率性即是道矣。
孔子一生努力實踐的目標是﹃仁﹄,他認為做人就是行﹃仁﹄,一個人做人好壞是以﹃仁﹄為標準,在孔子心目中,﹃仁﹄不是建立在理論的體系上,而是著重在實踐的行為中,凡德不兼備或行仁不夠徹底的,孔子皆不許其為仁。孟武伯問孔子,他的弟子中子路、冉求、公西華是否為仁,孔子皆不以為是,因為仁是德之本,也是德之原,孔子視為非常的崇高,非徹底實踐,實不足以稱仁。顏回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克己就是約束自己,要求自己。楊雄云:﹃勝己之私謂之克。﹄︵法言︶克除自己之私欲,約束自己的身心,不要違背於禮,人一旦能做到此種境界,天下自然皆稱為仁人矣。樊遲問仁,孔子說:﹃愛人﹄。這就是說明仁的最高境界就是﹃愛人﹄。又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此﹃立人﹄﹃達人﹄也都是愛人的表現,幫助眾人在行為上站得住,並能達到理想的﹃仁﹄的境界。
這種愛人的行為,就是仁者應該力行實踐的道德規,實踐此道德規範的方法,在論語中敘述甚詳,茲略為例舉數則以敘心如下:
一、意志方面
要堅強不移,人生要確立自己所要努力的目標,所要求的方向。就必須要有堅強不移的志向,陽明曰:﹃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凡儒家論修養,無不以立志為要。荀子曰:﹃志意修則驕貴,道義重,則輕王公,內省而外物輕矣。﹄︵修身篇︶傳曰:﹃君子役物,小人役於物。﹄此之謂也。這就是意志堅定的人,重道義輕富貴名利,所以說意志對於人格的修養,是非常的重要的,因為意志是個人立身處世的原動力,意志薄弱的人,遇到艱困危難,即心灰意冷,萎靡不振,做事不能全始全終,落個半途而廢。
孔子曰:﹃志於道,據於德。﹄︵述而︶就是讓我們人生有追求的目標,有生活的規範,依據此道德規範目標而行,堅其意志,誠恆不移,自能達到役物,而不為物所役的地步。孟子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都是堅強意志的表現,古今偉人成就大業言大功之輩,莫不皆有堅強的意志,歷盡苦難折磨,因其持志堅定,方能克服惡劣的環境,而得到最後的成功。故我輩欲效法聖賢,自然對意志的修養,要特別注意了。
戶外聯誼活動後記 編輯小組 謹記
秋高氣爽,天氣晴朗的十月一日,大屯區道親們舉辦了一項別開生面的戶外聯誼活動,也給會場-臺中高工增添了熱鬧氣息。此次活動共約千餘人參與盛會,菩提禪院系列道親在 韓點傳師慈悲領導下,參加的人員非常踴;除了參與活動的選手外,場外加油打氣的前賢亦融入在活動的歡笑中,勝利的歡呼聲更是此起彼落不絕於耳。
首先上場比賽的是小天使的〞唐伯虎點秋香〞,健康活潑的菩提小天使們首傳捷報,拔得頭籌,接著有大轉法輪、拔河、排球、躲避球、大隊接力等多項競賽亦
有佳績。活動中令人回味無窮的莫過於”三代同堂”的趣味競賽,看到許多三代同堂的修道家庭們,同心協力、溫馨感人的場面,這不就是彌勒家園的展現嗎?
此次聯誼活動,共計有九大系列參與,咱們菩提禪院隊表現優異,共獲六項冠軍、一項亞軍、二項季軍等多項殊榮,充份表現出團結合作的精神。但願全體前賢
們亦能將此默契融入修道辦道的聖業中,共同攜手引渡更多原佛子,榮登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