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10(2004/07)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2004.03.06 新加坡 金門會館
【行孝篇】 活佛師尊慈訓
夫孝 天之經也 地之義也 民之行也
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 其更為百行之原
精而極之 亦可參贊化育
而人間第一事 教民親愛莫大於善
子曰 今之孝者 是謂能養
至於犬馬 皆能有養
不敬 何以別乎
故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 是謂悖禮
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 是謂悖德
事親之際 處必和氣
心現愉色 動婉容以得其歡
為人之子出於心之至誠 報親恩於萬一
永言孝思 孝思維則
人人皆親其親 長其長 則天下平
【天元佛院經訓研習心得】 小企鵝
當得知在5/22、23大屯區有舉辦經訓研習時,後學即使想去,但因工作緣故,也無法順利成行。可是卻在21日下班前才得知週六不用上班,後學當時真是欣喜若狂,趕緊回去整理行李,便上山去了。到了天元佛院,感覺彷彿作夢似的,居然可以來到這夢寐以求的聖地,而且是那麼的不輕意,所以後學便暗下決心,一定要滿載而歸。
第一天晚上,佈置好明天的上課場所,就各回寢室休息去了,養精蓄銳好準備迎接第二、三天的精彩課程。隔天一早起來,就是咱們最敬愛的韓爺爺的課,講得真是精彩,不過由於後學才疏學淺,只聽得懂大概一部份而已,所以只記得韓爺爺說過:大家要有「耐心」,要從基本做起。這句話對後學而言真是受用不盡。後面也有曾炎釧點傳師、張再興講師及林麗寶講師的課。這幾位資深講師所講的內容,只能用「精彩至極」來形容。
晚上藉著綜合座談,來解除心中的疑慮,可以讓你我清楚的知道修、辦道的方向,進而讓道應用在日常生活之上。接下來的是茶敘談心時間,當然是要聊聊今天所學所得。看了孔子傳後,是不是很感動呀!所知道和真正去做的有沒有一一去實踐呀!想想以前的我,現在的我,思考怎樣去完成將來的我,有什麼不圓滿的,要改進呀!大家彼此分享心得,真的是好快樂哦!
第二天,一大早便踏著鳥語花香來尋跡訪湖。一路上,看著湖上的蓮花,真是美不勝收,姊妹們彼此說說笑笑,彼此拍照留念,這趟遊湖,好似飯前的開胃菜,輕鬆又愉快!接下來就是享受美味又營養的早餐了,用過後,大家就準備再去充電了。聽了林講師的「承上啟下、微理細節」,真正體會道原來就在日常生活當中,再聽「聖訓導讀」,李泰山點傳師,用那淺的的辭藻,再用那極具磁性的美妙歌喉引領我們進入聖訓的意境中,令人流連忘返。
到了後面的心聲回響,聽到了多位前賢的分享,讓後學有感同身受。到最後是大家一起合照,為這兩天精彩課程留下美好的見證,劃下圓滿的句點。這雖然僅是短短的二天課程,卻對後學的人生,產生莫大的啟示作用。相信只要大家有心,將這份對道熱誠的心意傳達下來,好好渡人、成全人,將使道場更圓滿。
【新芽】 守謙
一顆種子播種入土,需要細心的照顧灌溉與施肥,才能成長萌芽然後破土而出,而栽種於心田的菩提種子,更加需要照顧呵護。每一盞心燈傳承慧命,更讓人間光明溫暖,每一顆菩提種子蘊藏慈愿悲心,亦是初發心之菩薩。
沐浴在浩瀚的天恩師德及老前人、前人大德之下,台中高中部發展迅速,著實讓許多前賢驚訝,這實是眾多前賢努力付出與護持的成果。回想最初在光慧開始合班上課,而後進入分班運作,轉眼間高中部成立已過兩年多的歲月。六月是畢業的季節,而學界各研究班亦在六月陸續舉行畢班, 前人老慈悲指示在九十三年六月十二日下午,中部學界道場聯合畢班於光慧崇德佛院,台中、彰化、雲林三個道場共六百六十六位班員參加此次聯合畢班。
由於班員眾多之故,台中、彰化道場於大佛堂內上課而雲林道場則先在光慧樓五樓上課。第一堂課是觀賞【發一崇德2003年大事記】影片,回顧崇德道場於去年度重要大事,如:崇德菩薩館落成、國內六大道場同步達標準道場、大狀元讀經會考,小狀元兒童讀經會考…等。第二堂課則由謝點傳師傳題【天職的意義與殊聖】,為班員解說擔任天職的意義所在及其殊聖可貴之處。第三堂課則由馬點傳師為大家講述【道場的盛況】,略說目前崇德道場國內外發展之情況。
在課程結束後雲林道場班員也回到佛堂內,一同等待 前人老大德歷臨佛殿為大家慈悲勉勵,前人老一一慈勉各道場大專部與高中部班員,也期許各位班員領受辦事人員、講員、講師之天職後更要好好代天宣化立愿了愿。隨後在獻供之後由 前人老慈悲親自監愿,新民班班員立辦事人員愿,至善班班員立講員愿,以及此次有十一位前賢領受講師之天職。此次畢班在立愿謝恩完後依慣例,發給各班全勤班員一顆蘋果,象徵平平安安與期勉將來好好修個果位,而學界聯合畢班也在此結束。
畢班必非結束而是另一個階段的開始,記得在第一次中南部高中法會時,活佛師尊臨壇對在場辦事人員說道,這些班員是老師從小就暗中默默呵護關懷,現在將他們交給你們了。恩師祂老人家將這一份責任交給了大家,是對我們的看重與期許。現今這些菩提種子已萌發新芽了,未來更加得細心呵護其成長茁壯,在活佛師尊所批【傳承】訓中訓裡有幾句慈訓,「是以君子必積學於己;修身全德而備道場之需」;「使命接繼精進其業,勉負其任傳承永續乎」,這些亦是大家的目標與使命,在此也期許台中高中部未來能更加成長茁壯,培育更多的白陽天使小濟公,代天宣化利益眾生。
【故鄉的家書 ∣ 末後修辦關卡】
【考驗篇】
考不動你的心,就不叫考卷;不令你身心受煎熬的,就不叫煅煉。
過得了關,就回到性命的源頭;過不了關,就走到人生的盡頭。
∣∣ 南極仙翁
(二)感恩,是化解惡因緣的良方 月慧師母慈語
◎修道人要有修道人的品格,要用真誠的行為,來表現你真實的人品,來讓你的「業力退」、使「魔障息」。所以,當有人反對你時,莫要起怨心,你更要感謝他,惡因緣才會化掉;進一步,你更要為他設想,那你就有能力突破塵緣了。
◎記得「謙虛」,以身示道,做給眾生看;同時要「恭敬」別人,讓他人覺得你修道不簡單,有品格、有道德,用你最赤誠的心念,來突破一切不好的因緣,你們的道途才會走得長遠。
◎希望孩子們跟前方的人合成一氣,有事共同來擔,一道去突破,腳步一定要一樣。前賢就好像右腳,你好像左腳,所以走路要並驅。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同去面對,就沒有突不破的難關。不要逃避,要接受它,才能夠了因緣,再以赤誠的心去感動他,莫要擔心!當年你們老師的大悲樓都不能被拆,現在也一樣,只是怕你們在「應對當中出問題」。
◎要讓業力驅逐,就好像在剝自己的肉一樣痛。你的真心要受到考驗,有時業障現前,不只身體痛,而是內心的掙扎,那也是劫數。所以,平日裡要多看聖賢書,諸佛菩薩給的那麼多訓,都沒有看、沒有反省、沒有給自己充電,每天只有辦道,心都在動,從來也沒靜下來,哪能體會呢?久了,你會累,原動力會消失。所以才說:「信念能產生力量」,讓你往前走。希望你們要堅定信心,好好的往前走。
◎為什麼在修辦當中,還會有那麼多的考驗、毀謗與是非呢?這全都是你們的因緣。所以遇不如意時莫要怨,同時還要感恩上天給你這個機會,讓你了這一層罪。你們要用心去體會,修道才會快樂,辦道才會精神抖擻!
(三)天考人驗,只為正心定性 南極仙翁慈語
◎你有起心動念,想要財,天給你財;想要色,天給你色;但這不是佛在助化。
活佛恩師慈語
◎修辦道就和學做聖賢是一樣的,要立志成為人上人,讓自己在修道這條路上走得很好、辦道辦得更好,這一切全是為了要讓每一個人都能得道,受到啟迪啊!徒啊,當你在發揮志向的時候,遭受到困難、被阻擋了;你要修道,人家不讓你修道,偏偏要考你;人家罵你幾句,你就回過頭跟人家一起叫,那還會有德性嗎?你有在修道嗎?因為別人的阻撓,你就不修道了?因為這樣,你也不辦道了?
◎徒兒啊!修道是自己的志願沒錯,問題是你能不能貫徹?你要不要貫徹?還是遇到困難就退縮了?「我在這裡沒辦法發揮,人家說我不好,說我帶動不了道親,我不辦道了。」這樣是不是就表示自己的志願不夠堅定?太愛護自己、太愛惜自己,也太愛計較了?怕別人說自己不好,怕別人指責自己的錯誤,怕人家講你,怕人家覺得你不足。誰不是在修啊!哪一個不會被人講啊?
◎希望你們要以身作則,互相切磋琢磨;為下者敬愛上,為上者更愛下,以身示道,自己要勤勞。雖然有時受了一點氣,也要忍受一些委屈,但受氣、受委屈都是在造就你們,也是在修煉你們的心性啊!
月慧師母慈語
◎當講師不容易,毀謗也多。明明你已經很公正,你已經感覺自己不錯了,可是還是會有人嫌你,覺得你不好,你很為難,不曉得要怎麼做,才合上面的意、才能合天心、合人意?是不是?
◎上有前賢,下有後學,要做得上下都滿意,容易嗎?修自己的心還容易,處理人事最不容易,也最傷腦筋,是不是?若是因為這些不如意,就不做、後悔、退志了,這對嗎?不對。你們要更堅強、更迴光返照,想想到底是哪個地方做得不夠好,要從哪一個地方著手?
◎擔天職,上天要將千千萬萬眾生的性命交於你手上,你若沒有足夠的慈悲心、沒有擔當的勇氣、沒有使命感,上天怎麼能夠將眾生交在你手上呢?所以修辦道莫要害怕,心若害怕,則不得其正,這時所有的邪思、懷疑、嗔恨都湧起,就會擾亂你的心性,動搖你的信心。
◎有人嫌你,那表示上天看重你,上天藉人來提醒你,讓你改變你自己,讓你能夠進入聖賢之道;如果沒有人諫諍、提醒你,位居愈高,就愈沒有人敢來說你了。自己的毛病、脾氣一大堆,你把眾生都推向天堂,而自己卻一點也沒有改變,下地獄去了。這豈不冤枉?所以位居愈高,愈要低心,愈要平易近人才是!
【論語選讀∣禮義篇】 韓點傳師慈悲
(九)子曰:「能以禮讓為國平,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里仁13)
【概說】禮以恭敬謙遜為本,而有節文度數之詳,是我人生活的規範。故禮有節制之別,稱為禮節、禮制。管仲云:「夫人必先知禮然後恭敬,恭敬然後尊讓,尊讓然後少長貴賤不相踰越,少長貴賤不相踰越,故亂不生而患不作,故曰禮不可不謹也。」(管子五輔10)這就是說明用禮來改變社會尊讓的習俗。恭敬謙讓可以為立身之本,如治國者誠能講求禮讓為國,自可消除爭奪暴亂的現象,爭端亂象消除,自然大家和睦相處,社會就能和平安樂,國家則富強。所以用禮讓治國是沒有什麼困難的,否則彼此不能禮讓,競相爭權謀利,即使訂有再多的禮制,不能認真推行,國家自會亂象叢生,終至於滅亡。
【語譯】孔子說:「如能用禮法的謙讓來治理國家,那還有什麼難處呢?如果不能用禮讓來治理國家,雖然有好的禮制,又能怎麼樣呢?」按讓的反面就是爭,國有爭則亂而不治矣。此章言治國不能禮讓則必亂,徒有禮制,形同具文,奈何。
(十)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概說】君子小人之別,不僅就其社會地位,實兼及其為人品德修養,在論語裡君子有指君上與有德者而言。君子者以治人為職志,應以利他利天下為義,小人則孜孜矻矻惟己利是圖。善治人者,應致力於使人人各成其私,各遂其欲,大學云:「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就是此意。
所謂喻於利,就是僅為個人打算,因為人就要照顧自己軀體,而小人的生活目的,就只為衣食,所憂的就是饑寒,怎麼會不為自己打算,所以說小人眼中只看到一個利字,心中所存有的也是一個利字而已。
喻於義就不同了,不僅是為個人的生活打算,而更能擴及於他人,對人我作一整體觀,乃因為君子所重者,在於道德人格的修養上。而道德人格的修養,不可能封閉在一己之內而能完成的,它必須要超越過一己的生命範圍,以通達到他人的生命之中,而與之合為一體,所以必須視人如己而能愛物,因此他的行事一定要將他及物作為整體的考慮,心中才會安,這就叫義,否則只為一己打算,以致於有意無意地傷到了他人,會於心難安,所以孟子說:「行一不義,殺一無辜,而得天下,皆不為也。」如果因一己的衣食生存,與整體的生存有矛盾時,則基於整體的利益考慮,甚至寧願犧牲自己,以求安心。如此則表示君子心中時時刻刻皆以整體之利為利,故曰喻於義。
【語譯】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
(十一)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雍也25)
【概說】博學於文是求知,約之以禮是實踐。文是指易、詩書、禮、樂、春秋六藝之文,禮乃修身齊家治國的倫理實踐。是孔子教育弟子們的課程,如顏淵謂孔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子罕)周代的教育所學一是知識的,一是品德的。知識即禮樂典籍之類,品德即入孝出悌修養之理。知識要廣博,品德則要受禮的約束,否則擁有廣博的知識,而行為卻不能約之以禮,恐怕其言行有越禮犯分之過,其道德人格則不能挺立。故而博文約禮並重,乃能相輔相成,才不至於背離為學做人之道。這章可能是孔子見當時的士大夫、君子們,既不博學,又不守禮,故有此感慨吧。
【語譯】孔子說:「君子當廣博學習典籍的知識,行為再以禮的規範加以約束,也就不會違背正道了。」
【印尼行鴻爪】 秋玲
(一)處處是家處處佳
印尼之行前十天,每兩天一趟飛機穿梭各小島,趕幾場法會、複習班,很忙碌有衝勁;法會複習班結束,幫辦的點傳師、講師都飛走,只剩下我留在根達理昭德佛院,後二十天生活悠閒快樂像神仙! 自己住在偌大的東廂房,清靜無比;早晚獻香有人來一齊拜,三餐有人打點陪吃;星期三、日晚上我負責講課,其餘晚上帶他們唱善歌學華文、學上台操持學講課技巧!白天偶爾陪伴他們去成全道親外,每天除了寫日記寫上台講稿;眼前就是海,身邊就是山,在那兒沒看報紙沒上電腦沒看電視沒打電話,很多空閒可以在附近跑山走海做運動,幸福得不得了!
出遠門的我,是「出了家就忘了家」的人,抵達時打一次電話保平安,回家前打一次電話請家人接機外,一副「隨遇而安」優哉游哉態度!行程一到,說走就走,雖然他們一再挽留依依不捨,但是後會有期,我只表現「事來則應,事去則靜」的寬廣!畢竟「處處是家處處佳」,哪裡都有我容身了願的地方,海闊天空呀!
(二)九個奶的娘
剛到根達理昭德佛院,認識黑色茉莉;牠比一些印尼人幸運,可以住在佛院裡;跟我們一樣吃素,習慣佛院裡規律的生活,很溫柔很盡責!牠雖然只是不會說話的黑母狗,像聽得懂得華語,很識大體的樣子討人喜歡,可愛逗趣穿梭在我們的生活!
那些天法會忙得不可開交,卻傳來茉莉生八胎兒的消息:有白有黑很可愛的小犬,得天獨厚在佛院裡生下;一有空檔我們都爭相去探望,跟牠們說「哈囉」!溫柔的茉莉很懂人情事故,討好的眼神就像在感恩!很少養狗的我怕狗對狗很陌生,茉莉的親和力吸引我,開始學習安頓牠們飲食起居;我在想:瘦瘦的茉莉能餵飽八個孩嗎?觀察中,竟然發現茉莉有大大小小九個奶;一天中茉莉餵三次奶,每次會先把窩裡的穢物,以及小狗身上蝨蟲髒物吸乾舔淨,然後再躺下任由八個孩爭先恐後吸扯母奶,小狗還調皮的在茉莉身上走跳蹦撒嬌著,牠不覺得煩,反而一副陶醉的樣子!
晚上茉莉守在狗窩邊,不願陌生人靠近,一有什麼風吹草動,牠總是吠叫得很厲害,那天小偷來牠叫得很淒厲,只是我們沒有警覺性吧,害牠整天悶悶不樂的守在路中垂頭喪氣!牠也防阻貓和老鼠來窩邊,牠的絕活是抓老鼠,牠不吃老鼠肉,只把老鼠抓咬到後山去,以防止小狗被老鼠偷襲侵犯而已!很可憐殘不仁道的是:這兒的狗幾乎生出就有被斷尾巴的慘境,茉莉也不例外,所以即使牠高興也沒辦法看牠搖尾示好,很慶幸八隻小狗在我們的保護下免了酷刑!如今我回台灣來了,想念茉莉動人的母愛光輝,上天有好生之德,希望牠們不被遣走,仍能在佛院活得好好的!
【編後語】
九十三全國孝行獎在前陣子頒獎,有一件非常重要而且光榮的事蹟,忘了與大家分享,就是我們菩提禪院正惠佛堂的壇主之一:「何美瓊」壇主,獲頒孝行楷模!何壇主親自照顧其年邁行動不便的『婆婆』,二十四小時不離身,雖然很辛苦,但再怎麼累也不願請外籍看護,希望親自盡孝,其孝行堪為現代的媳婦典範,和這個時機本期刊登活佛師尊慈悲所批之【行孝篇】,本篇訓文主要在講孝之『行』,而感恩園106期所刊登之【孝源篇】所講的主要是孝之『源』,兩篇訓文相輔相成,各位前賢可將兩篇訓文一同閱讀,相信自能有另一番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