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06(2004/03)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再造福==必定會幸福=======
2003.02.22 新加坡 金門會館
【孝源篇】 活佛師尊慈訓
人謂天下惟孝至難
予謂天下惟孝至易
何謂也 此為天性所素具
及于父母 謂之孝
兄弟 謂之悌
同族 謂之敦睦
朋友 謂之信義
鄰里鄉黨 謂之慈善
一名一物 不忍毀傷
一絲一粟 不忍拋棄
一草一木 不忍殘害 謂之公德
初基不固 其源不清
故 孝為百行之原也
初本不立 無以植其體
經曰 立愛自親始 立敬自長始
孝悌之至 通之神明
行孝道 非惟鄉人重之 官司敬之
天地鬼神亦將佑之
立行孝樹典範名揚千秋
*菩提禪院廿週年慶特別報導(一)
各位前賢大家好!繼去年台中道場達到 前人老所訂的標準道場後,今年更是我們菩提禪院的大日子喔!就如標題所述『菩提廿週年慶』,我們的大家園,在點傳師的慈悲帶領下,已經邁入廿個年頭了!
轉眼間邁入三月份,距離廿週年慶的日子也越來越近了,慶祝活動暫訂在八月份舉辦;所以,最近由點傳師慈悲帶領著菩提道務、班務多位講師壇主及前賢們,一起積極規劃整個慶祝事宜,希望能讓這個特別的日子,帶給大家更多的回顧和對未來的憧憬與展望,當然這一切都需要您的配合與投入,歡迎各位前賢提供相關資料或給予建議,這樣會對整個活動更有意義。
目前活動內容暫訂有:
一、【靜態節目】內容有:菩提沿革(VCD及簡報檔展現)、聖慈大仙行誼,以及出版廿週年慶專刊;
二、【動態活動】:表揚活動(對菩提禪院盡心盡力付出,功不可沒的前賢)、表演節目(包含老、中、青、少的節目,更有泰國道親專程來台表演節目喔!)、紀念品製作及義賣(有:徽章、領夾、項鍊、別針等);活動時間由下午開始,傍晚有謝恩聚餐,及精彩的晚會;內容豐富又精彩,是不是感覺非常棒呢?連編輯小組的我們都很期待慶祝活動的到來,讓我們一起來參與吧!
【一起向諸葛亮學習十堂課】 網路好文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今山東省沂南縣)人,是中國三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及軍事家,也是古代著名的智者。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對於為學做人有精簡而且具體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在今天的科技時代,原來仍然有其參考價值。年青時聽人說:「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時空,歷久常新。」初時不知所以,現在覺得所言甚是。讓我們一起向諸葛亮老師學習十堂課,在變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諸葛亮給子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志無以成學。
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第一課:寧靜的力量
「靜以修身」、「非寧靜無以致遠」、「學須靜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才能夠 修養身心,靜思反省。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的計劃未來,而且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的環境。現代人大多數終日忙碌,你是否應在忙亂中靜下來,反思人生方向?
第二課:節儉的力量
「儉以養德」。諸葛亮忠告孩子要節儉,以培養自己的德行。審慎理財,量入為出,不但可以擺脫負債的困擾,更可以過著紀律的簡樸生活,不會成為物質的奴隸。在鼓勵消費的文明社會,你有否想過節儉的好處呢?
第三課:計劃的力量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忠告孩子要計劃人生,不要事事講求名利,才能夠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靜下來,才能夠細心計劃將來。面對未來,你有理想嗎?你有使命感嗎?你有自己的價值觀嗎?
第四課:學習的力量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諸葛亮忠告孩子寧靜的環境對學習大有幫助,當然配合專注的平靜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諸葛亮不是天才論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學習的結果。你有否全心全力的學習?你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課:增值的力量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忠告孩子要增值先要立志,不願意努力學習,就不能夠增加自己的才幹。但學習的過程中,決心和毅力非常重要, 因為缺乏了意志力,就會半途而廢。你有否想過,一鼓作氣人多,堅持到底人少的道理?
第六課:速度的力量
「怠慢則不能勵精」。諸葛亮忠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夠快速的掌握要點。電腦時代是速度的時代,樣樣事情講求效率,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慧,也一樣不謀而合。快人一步,不但理想達到,你有否想過,有更多時間去修正及改善?
第七課:性格的力量
「險躁則不能冶性」。諸葛亮忠告孩子太過急躁就不能夠陶冶性情。心理學家說:「思想影響行為,行為影響習慣,習慣影響性格,性格影響命運。」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種種平衡,要「勵精」,也要「冶性」。你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質嗎?
第八課:時間的力量
「年與時馳」、「意與歲去」。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意志力又會隨著時間消磨,「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時間管理」是個現代人的觀念,細心想一想,時間不可以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多也不少,惟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請你想一想,你有蹉跎歲月嗎?
第九課: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諸葛亮忠告孩子時光飛逝,當自己變得和世界脫節,才悲嘆蹉跎歲月,也於事無補。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夠臨危不亂。想像力比知識更有力量。你有沒有從大處著想,小處著手,腳踏實地,規劃是人生呢?
第十課:精簡的力量
以上諸葛亮寫給兒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簡地傳遞了具體的訊息。我相信精簡的表達源於清晰的思想,長篇大論的內容,容易令人生厭,精簡溝通更有效果。你懂得言之有物地精簡溝通嗎?
*從以上的十堂課之中,您能夠找到一點啟發嗎?在逆境中,我們衷心替您打氣,可以與好友一同分享您的喜悅。也希望在這瞬息萬變的百忙社會之中,靜下來,好好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在改變中不斷改善,衷心祝福您。
【故鄉的家書 ∣ 真佛只論家常】
【如何經營您的道化家庭?】(五)上
若能以道齊家,你就是一個有道的家庭、神仙家庭。
∣ ∣ 南海古佛
(五)體念親心,即時行孝道 濟公活佛慈語
◎有句話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父母有生你、養你、教育你之恩,所以得要報答。咱們理天還有一個老,所以要真主人當家,真主人當家就應該做該做的事,改毛病去脾氣,盡好為人子女的責任。
◎你們這些年輕輩的,為師告訴你們,所謂的「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是有形有相看得到的孝,在反方面來講,你們的父母生給你們一個四肢健全、五官都好的身體,你如果不立身行道,就是不孝,聽得懂嗎?你要看一看,想一想哦!你的眼睛、你的耳朵、你的嘴巴、你的牙、你的腳,是不是所做的事情全都合乎道了?
◎父母在時,趕緊行孝道,到雙親不在了,就行道以揚名於後世,把父母的名聲顯揚出來,就是盡了大大孝。父母親還在時,不是只有盡口體之養,有好吃的東西,給父母親吃,這算盡孝了嗎?好東西給父母親吃,固然是可喜的事,但重要的是,要有一顆尊敬的心。可別儘是口說,有沒有把它行出來?不要坐而言 ,要起而行,只是說說,那你根本就沒有完成這件事喔!
◎你們現在很多人不想待在好的環境中成長,偏偏喜歡往那不該去的地方去。想想,身為父母的,都是望女成鳳、望子成龍,你一旦步入了黑暗,這一生的前程又怎麼找得回來?怎麼對得起父母?父母的恩了了嗎?報答了嗎?人生沒多少年,今天睡前把鞋子脫下,能保證明朝穿得上這雙鞋子嗎?這是你要覺醒的時候了。
◎老吾老以及怎麼樣?(以及人之老)。好,是什麼意思?(先孝敬自己的父母親,然後再去照顧別的老人),那你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還是只會老人之老?你在道場做一個模範棟樑,回到家裡後又怎麼樣了呢?是不是出外行王道,在家行霸道?你們是不是這麼做呢?現在你在這裡行王道,前面的人要你坐挺你就坐挺,要你反省你就反省,百分之百的遵從,百依百順,然而,回到各自熟悉的環境之後,是原形畢露呢?還是恢復本來?(原形畢露)。那我們還堪稱為一個修道人嗎?尤其你們現代人,更要注重孝道。以往當父母的養十幾個孩子都不嫌苦,現在生得少,更需要做榜樣給後輩看。水滴同源,慎終要追遠啊!不能讓父母墜落地獄,而自己回理天去獨享樂啊!
◎你們都知道「百善孝為先」,你修道不顧家庭是錯誤的。所謂「一子得道,九玄七祖沾光;一子成道,九祖昇天」,你父母在世時,為何不渡他們呢?現在有沒有一個心想渡父母?有,可是不知從何渡起?(要從我們自己修身養性、自己的品德修養做起,感動我們的長輩、我們的親朋好友。)這些話說起來都很容易,只是許多當子女的,就是很奇怪,無法對自己的父母親和顏悅色,怎麼辦?繼續發脾氣嗎?不知道怎麼做的話,就想想你來佛堂的時候,人家是怎麼侍奉你的,你就怎麼回去侍奉他們,還要同樣的真心真意,這樣才會有效果。
◎還有,當父母不明理時,你們也不能把他們拋在一旁,說他老頑固就不理他啊!不行,要先讓他感動,你讓他們感動,他們就會覺得「嗯,不錯!」他就慢慢的願意來佛堂啦!父母有不明白的地方,我們要以道理來輸導他,千萬不能以瞧不起的口氣去教他,要以和和氣氣、恭恭敬敬的心來引導。為人子女的要敬愛自己的父母親,就算住得與父母親較遠,也要有一份敬愛、感恩、孝順父母的心,不管父母在任何遙遠的地方,他們還是能感受到你們的那份孝心。
◎想想看,你們今生今世對父母親是否真的盡孝、順從了?曾否忤逆你的父母?想想吧!是誰生你、養你、教育你?這一切的一切,是誰給你的?
◎再想想,你們曾經想過爸爸媽媽的心聲嗎?你站在他們的立場想一想,為師希望你們好好地反省自己,才不枉費這一世來修行。希望你們反省過後,更能夠把你的表現、你的感受帶回家,獻給你們的父母親。
◎要知道,身為父母親的,一輩子都為兒女忙到長大成人才肯放下,這時為人兒女的,有沒有撥一點時間陪在父母身邊,聽他們講一些以前的事,講一些他心裡面想要對子女講的話,有嗎?你們有這樣對待你們的父母嗎?
◎你們都是吃過苦的人,知道過去生活的苦,如果你們現在跟年輕的孩子說你們以前是怎麼吃苦過來,他們會相信嗎?時代變了,雖然過去的生活很苦,但是痛苦也已經過去了,只不過有人活到這個年紀,依然為兒女做牛做馬,在那裡拼死拼活地受盡折磨。既然你願意如此的為兒女,那你所受的一切辛苦,就不要埋怨什麼,只要你回頭想想:以前的你是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今日的結果、今日的情形,不就正是「手抱孩兒,方知父母時」嗎?
◎常言道,烏鴉也有反哺之時,為何做一個萬物之靈的人,怎麼反而不如禽獸?總是為了一些私利而忘了該做的事情。現在你已經知道如何盡孝,雖然你們年紀大了,父母也已經回去了,但是你這一世如果好好做,一樣可以庇蔭你的父母。徒啊,趁現在還有這個肉體,就得好好去修、去辦。
◎乾道賢徒們!你們若是身為人家的女婿,是否把岳父岳母當成是親生的父母?有的賢徒一遇到什麼困難,比較沒講理的人,就把岳父母的弊病全抖出來,你可知,你的把柄也因此而落在人家的手中?讓人家說濟公的徒弟怎麼是這個樣子的?拜什麼佛啊?那為師就不敢聽了!這是什麼呢?是敗了佛的名譽,也敗了你們自身的名譽,知道嗎?
◎若對方沒修道、不明理,你再怎樣,也不要跟他一般見識,要寬宏大量,心要像海闊天空!你們不是要學老師嗎?要學就要學得起啊!不要只學了一半,老師我是大濟公,你們卻變成濟私了,知道嗎?所以本身的修為是最重要的。
◎另外,妳們坤道修道不是挺自然的吧?妳們能夠握緊佳期,趕上末後一著,完全是祖先有德、前世有修,縱然是結了婚,也要跟乾道一樣,把妳們的公婆當作自己親生父母般地孝順。好嗎?
◎人生意義在哪裡?賺錢嗎?人生以賺錢為最有意義嗎?所謂的人生意義、生命的究竟,如果不來探討的話,你會清楚嗎?有可能連孝順父母的事,你都不清楚喔!要知道,父母要拉拔一個孩子,可真的是費盡了千辛萬苦,這其中的歷程,不是身為子女所能明白的。
◎人間有苦有樂,是相對待的,而盛衰興亡轉瞬間,哪一件事情是你的啊?往往在你身邊最親近的,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溜走。所以,要好好把握你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想想,父母親的恩情,就如天之高、海之深,報得完嗎?為師希望你們好好的行孝,等到父母回去了,想行孝的機會都沒有,「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不是很可歎、很可惜的一件事嗎?這是人生一大悲事啊!所以趁父母親還健在,好好的行道、好好的行孝,假使父母親不在,我們就行大大孝 ∣「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這「孝之終」,就是孝的最高境界。為師希望你們能夠體而力行,知道就趕快做,不要做後悔的事好不好?
【論語選讀∣忠信篇】 韓點傳師慈悲
(十一)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惑也!(誠不以富,亦祇以異。)(顏淵10)
孔子對子張講忠信,徙義,是崇德。因為忠信是為人所不缺少的根本,徙義是自我人格的提昇。時時檢點自己,不斷的改變自己,改過遷善,其德行自然日益提昇。荀子大略篇云:「君子之學如蛻,蟠然遷也,故其行效…。」即言人能徙義同。
其愛惡不以情遷則不惑,如一任私心,則不得其正,即惑矣。欲辨其惑,當先知何者所以為惑,而後可辨之。孔子以人為例,生死本非吾之所能掌握,愛之則欲其生,惡之則欲其死,是私心不得其正,是理不明,惑之甚也。當知此所以為惑,則可知辨惑矣。
【語譯】子張問如何增進崇大自己的德行,和辨明疑惑的道理。孔子說:「一切行為要以忠信為主,好的道理或事情,就要去學去做,這便是增進崇大德行的方法。愛他就希望他生,厭惡他時就希望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這就是迷惑了。
(十二)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衛靈公5)
孔子教人,依人而導之,循循善誘。子張比較浮華,此問意在行於外若何,孔子則反於身而教之,特別告誡他要言忠信,行篤敬。所謂行者,求諸己而已,使言則忠誠而信實,行則篤厚而敬謹,如此則可通行天下,否則即使在自己出生的家鄉,也是行不通的。
荀子修身篇:「體恭敬而心忠信,術禮義而情愛人,橫行天下,雖困四夷,人莫不貴。」說苑敬慎篇:顏回將西遊,問於孔子曰:「何以為身?」孔子曰:「恭敬忠信,可以為身,恭敬免於眾,敬則人愛之,忠則人與之,信則人恃之,人所愛,人所與,人所恃,必免於患矣。」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與此文義同,可做為參考。
【語譯】子張問如何才能處處通達能行的方法。孔子說:「一個人說話能夠忠誠信實,行為能夠篤厚恭敬,雖是在異邦,也可行得通。如果說話不忠誠信實,行為不篤厚恭敬,就是在自己家鄉,恐怕也是行不通啊!這忠信篤敬的觀念要隨時隨地的注意不忘,站立的時候,就好像忠信篤敬都排列在前面,坐在車上時,好像它們就倚在車前的橫木上,隨時謹記不離,這樣才能到處通達能行了。」子張聽了以後,就把孔子所說的話寫在自身的大帶子上面,以免忘記。
*天恩師德,仙佛慈悲顯像「印尼法會須空圖」,可至正和或菩提網站下載! 2003.12.於寶光組
【仙樂飄飄】 活佛師尊慈悲
2003.08.23 印尼 巨港 尊信壇
不是我不怕寒霜歷雪 不是我不知浪子心絕
不是我願意裝瘋賣醉 只是我不忍心徒兒受罪
誰能夠了解針刺心扉 誰能夠體會欲哭無淚
誰能夠承受那兒女不歸 屏山上空對月心力交瘁
捨不得好徒兒 花花世界壯志磨滅
苦海浪隨屢造罪業 如何超凡入聖闕
捨不得好徒兒 千山萬水救徒脫劫
再苦再累師也不畏 只要徒覺醒真道追
調寄:忘了我 語寄:捨不得
*編後語:
各位前賢好!相信您這一陣子,您應該有看過或聽過上面這幅『法會虛空圖』的顯化圖片,不管您是否聽過,讓編輯小組再次向您說明,首先真的要非常的感恩,這是去年底,仙佛慈悲在印尼寶光組的「光(廣)法壇」開法會時的顯像,仙佛慈悲請一位有陰陽眼的畫家(從小是信奉基督教),將法會的虛空景象呈獻給大家!
班員外圍有護法大仙保護,四大法律主則在前後左右,天空左側有八仙到壇,右側則有五教聖人,正上方則有老仙翁與地藏菩薩,而整個白色區域(包含整個佛殿),是南海古佛慈悲灑下的甘露水,護法大仙外圍的白色區域則是是班員的祖先,因沾光而『跪著』聽道,最外圍黑色輪廓手指向前的,則是班員累世的冤親債主,要向班員索討業障。
其中最令人感動的莫過於, 活佛老師與師母,為了讓班員好好聽道,因此從上方蓮臺下來,『跪』向冤欠,祈求能讓班員好好聽道後,以能明理行功立德來償還業障!這樣的恩澤如何報答啊!就如初入道場時,前賢對我們所說的情景真實呈現,這樣的殊勝,不好好感恩、精進,真的是愧對天恩師德與祖先的盼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