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035(1998/04)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謝謝!)
======================================================
修道修心
將污穢心換清淨心。
將我相心換公正心。
將虛榮心換道德心。
將人相心換和平心。
將迷糊心換不苟心。
將虛偽心換誠實心。
將散亂心換禪定心。
將愚痴心換智慧心。
將驕傲心換謙恭心。
故事集 天堂與地獄
有一位太守,去拜訪白隱禪師,請示是否真有天堂與地獄?或只不過是種想像或假設?並且請求禪師,帶他到真實的天堂與地獄,讓他能體驗一下。白隱禪師聽了,立刻就以最惡毒的話來罵他,使得太守非常驚訝!最後太守忍不住了,就隨手拿起一跟木棒,要打白隱禪師,一面打一面大聲罵著:「你算什麼禪師?簡直是個狂徒!實在是一個無禮的傢伙!」
白隱禪師逃到大殿的柱子後面,對著面露凶相追趕他的太守說:「你不是要我帶你參觀地獄嗎?你看,你現在的樣子,不就是地獄嗎?」經禪師這麼一說,太守頓然覺悟,立刻到禪師面前懺悔道歉。禪師見狀則說:「你看,你現在這種莊嚴、慈祥的樣子,不就是天堂嗎?」
天堂、地獄在那裡?天堂極樂當然在快樂的地方,地獄甚苦當然在很苦的地方。天堂地獄都在人間,當我們食宿無憂舒適,不就是天堂?當我們窮苦得連住都不安心,不就像是地獄?子孝孫賢是天堂,不肖不賢則是地獄;身體健康是天堂,病痛疾苦是地獄。極樂或痛苦都在我們心中,高興快樂的時候是天堂,難過悲傷的時候則是地獄。我們的心從天堂極樂到地獄痛苦,每天不知道要來回多少次呢!
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們的心快樂安住的時候,就是極樂天堂;內心痛苦無助的時候就是地獄。六祖云:「一念思量,名為變化。思量惡事,化為地獄;思量善事,化為天堂。」又云:「智慧化為上界,愚痴化為下方。」一個宅心仁厚的人,其所作所為心安理得,所過的日子便是心曠神怡;一個心術不正的人,其所作所為心狠手辣,所過的日子便心驚膽戰。故心可以支宇宙萬物,千高萬高不如心高,千大萬大不如心大。極樂和天堂在那裡?不要往別處找,迴光返照,從了解自己的「心」就對了!
活佛老師慈悲
每一個人從理天來到後天,多少會感染上後天的習性,一旦有了這個肉體多少會感染一下,。雖然說人的靈性和仙佛沒有兩樣,雖然從理天乘願而來,要來渡化眾生的,但是,當你成為眾生,有這個肉體時,你難免也會沾染眾生的習氣毛病。
如果不是藉由求道,聽道理,讓你自己本來的面目一點一滴的恢復,慢慢的使你想到自己使命的話,你會想要去了願,並且渡化眾生嗎?未求道以前,除了自己的家人外,你會想到眾生的事嗎?大概很少人想過喔!對不對?。所以說:要藉由佛堂有形的|如你們老前人﹑前人﹑點傳師的慈悲;無形的|如諸天仙佛的護壇,給你們加持,讓你們開智慧,一班一班的開下來,一班一班的參班,才使你們的本性一點一滴的恢復與流露,讓你們的習性毛病一層一層慢慢的剝落,你才會想到,原來這個世上要做的事還不只這些,還有更重要的事情等著你去完成呢!
感懷老前人~白水老人生平簡述
白水老人韓公道長,諱上恩下榮,於清光緒廿七年誕降河北寧河。公幼承庭訓,知書達禮,孝悌成性,允文允武;及長,深感國家積弱受外邦欺侮,乃立志研究實業以報國,發展大德隆織染廠,精明能幹,業務蒸蒸。民國廿七年,公勞累過度成疾,肺病吐血,群醫束手,藥石罔效;幸遇中醫孫先生引求大道,更蒙活佛恩師慈施妙法挽救,終於不藥而癒。公遂實踐諾言,拋家捨業,一心替天辦道救世救人。公以至誠發心而得緣隨侍一代明師幫辦一切聖業。
民國卅七年公臨時奉師母慈命率領後學來台開荒,歷經苦難,飽受天考人驗,公雖空乏其身,而以睿智卓絕篤實無畏之恆志,突破層層魔關,自強不息,日新又新,中部立基,南開北創,道務因而逐年宏展;近十餘年來,又由寶島傳至四海九洲,斯乃公永以天心為心、師志為志,而獲天助人助、萬仙共助也。公畢生體行孔孟大道,闡揚儒釋道三教心法,倡導五教合一。其大智如海、大德如山、大勇如瀑、大量如虛空;無私無我,行化十方,五、六十年鍥而不捨,造就海內外千千萬萬正人君子賢士聖哲。三年前正月蒙天丹詔含笑歸天,享壽九十有五。公在世曾編箴言集成、雨霖雜記、白水老人箴言集等。公尚創辦善言文摘、正德雜誌、善德雜誌、福山榮園集刊、光明專刊..等。
公歸空前數月,又召集有關道場合作而創辦光明集刊,闡述大道真傳儒門宗風,將長久發行。公來台自築茅屋於台中市三民路,臥薪嚐膽二十年後,遷衛道路而大展鴻圖,十年後至彰化開發福山榮園,同時開始拓展海外,歷十年乃選擇埔里開闢龍門山,興建光明仁愛之家及天元佛院,上報天恩師德下啟芸芸修士,成為朝聖莊嚴寶境。公又發願建造世界第一座白陽祖師紀念堂,感懷聖德庇蔭。公臨終前猶為後學購得白陽仙地,欲讓真修成仙者靈有歸處,其為後世著想可謂無微不至。
公數十年間為眾生迭遭牢獄之災,而無怨無悔,更助政府實行善政,以身示道,廣佈仁德,兼獲總統李登輝先生頒送最高榮譽「華夏一等」獎章,實際為道增光,此或上天藉以嘉賞其畢生奉獻無邊勳功者也。公紹古聖、繼諸佛,從心所欲,無為大化,其歸空以後,仍於國內外顯靈導迷,蓋乃至聖先師孔子之化身也。
聖經證道 崇德月刊
聖經包含兩大部份,一是「舊約全書」、二是「新約全書」,舊約是一部很特殊的經典,由於古猶太人極其嚴峻的政教合一特性,舊約聖經幾乎就是上帝誡命與猶太民族歷史的綜合,其內容簡單地說,是由上帝創造萬物開始,以迄耶穌誕生為止,以猶太人為中心,描述人類沉淪在世,流浪生死的經過,以及天主對子民們諄諄告誡與關懷根據聖經記載,天主與其子民有過兩次盟約。以色列先知摩西率領人民逃出埃及,渡過紅海來到西奈山,上帝藉摩西之口向以色列人頒布十誡,讓以人普遍遵行,上帝許諾將在適當時機,派遣一位救世君王來榮耀、並光大以色列,即第一次盟約,稱為「舊約」。迨至耶穌降世,宣揚天國福音,捨身為萬民贖罪,而有「新約」。
綜觀新約所包含的四大福音,宗徒大事錄、聖徒書信等,我們可以說,一部新約全書,實在就是耶穌基督一生傳道辦道的言行記錄。係門徒將他們師父在世之一言一行,講道訓誨予以記載綜合而成。這性質如同佛經與四書之編寫一樣,並無二致。
上天為渡化眾生,因時因地差遣五教聖人,隨緣各化一方。對猶太人而言,基督降臨是件長久期待的盛事。遠在舊約創世紀開始,上主即已一再隱晦暗示,聖王將臨,但對聖王形象,祗是模糊地描述,到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第3節,才有比較清楚的預言:「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他被藐視,好像被人掩面不看一樣,我們也不尊重他。」「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負我們的痛苦,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那知他為我們的罪過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因他受的刑罰我們得到平安,因他受的鞭傷,我們得醫治。」「他被欺壓,在受苦的時候,卻不開口。」
由這樣的形象(預言)來看,耶穌基督做為替民贖罪的羔羊,似乎是命定的。不過猶太人由於長久以來受到流亡、壓迫之苦,他們心目中的萬王之王應該是雄糾糾氣昂昂的武士,他將要引領猶太人,消滅各邦,君臨天下,來榮耀以色列,因此當耶穌領命前來謙卑低敬,信奉舊約聖經的古猶太人,完全加以排斥,拒絕接受這位天命明師。
天命本來就微妙難測,一無形象。耶穌一再自稱是(默西亞)彌賽亞「救世主」。約翰福音十四章第6節,耶穌告訴門徒多默說:「我是道路、真理、生命,除非經過我,誰也不能到父那裡:」已經明確的指出,未經領有天命的耶穌指點明路,即難悟出妙理,找回性命。有關耶穌一再治癒啞吧,治好瞎眼,趕鬼驅魔等顯化,無非就是天命的具體應驗。最重要的,我們可列舉三事,使這天命大彰於世。
今逢三期,上天開恩,六萬年的罪業,祗要悔罪三分,上天即慈悲七分。耶穌基督身擔天命,捨身就難,替萬民贖罪,任何信徒祗要虔心信奉,即十成開恩。顯示天命可貴。耶穌復活,是震撼古今的大事。東方雖也曾提到過達摩大師、六祖慧能在異地顯化,但都沒有耶穌復活來得神奇。他在復活後,尚與門徒們共同生活了四十天之久,方始真正繳命回天。藉此復活,更加印證天命的真實。
翻開耶穌基督的傳道歷史,以一位木匠的平凡身份,從西元二十八年元月受洗開始,到西元三十年四月為止,也就是從大約三十三歲到三十五歲,短短兩年半的傳道辦道,成為一代聖人,萬世景仰。試問,若非天命,何以致之?天命之貴也就在此。◎註:本篇將分三次刊登,敬請待續◎
菩薩行者-『引保師』須知
一、要知道『道』是救善男信女之靈性出苦海,回歸本位之真天道,而非只是勸人為善而已。
二、天時緊急大劫臨頂之際,凡我道親要快渡一般好人及開荒。
三、渡人要知求道人之心理、目的及身家是否清白,品行是否端正,因為渡一個人之能助道,是功德無量,如渡一個人謗道,則獲罪莫大,故切不可貪功濫渡。
四、若求道人之品行不端正者,即使是至好厚友亦不可渡。
五、渡人求道後,務須加以成全,鼓勵常來佛堂研究真理,行三施,發心吃素,速修速煉,不可半途而廢,如此方算救人到底,方是盡了責任。
六、渡人先看求道人有幾分誠心及忠厚信實否,再將大道寶貴說明,他能相信無礙,再辦求道儀式,如此求道至為相宜。
七、渡人求道勸他吃素方合道親,如一時做不到,亦要叫他隨時想辦法進行吃素,亦行奇功,補吃葷之過。
八、引保師如渡人要先來掛號,並將求道人之思想心理對點傳師或壇主說明然後聽信再求道。
九、修道之目標不外行功立德改過懺悔,作一善良君子。
十、引保師勸人求道要緊,自己修道更要緊,所謂正己成人也。
十一、行功不外財法雙施,有錢出錢,設法救人,有力者捨身辦道,犧牲一切均為大功。功大果位亦大,功小果位小,全憑自證。
十二、如財法雙施皆無者,勸他提早吃素懺悔,死守善道,千考不改心萬魔不退志,偷閒常來佛堂參辦打掃,招待道貌,行功或研究節及講解道義,幫助幫辦佛事,如此才算真心表夭,雖無大功亦可消災兔罪,誠感上天慈悲,雖無大果位,但天災能兔,靈性亦可保全,如此方不負天恩師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