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園166(2009/03)
(部分資料網路分享而來,若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改進~ 謝謝!)
=======感恩==知足==惜福==祝福==造福==幸福=======
壹、儒教聖經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識,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太甲曰:顧諟天之明命。
易經: 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天君泰然,百體從令。
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論語: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中庸)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為道而遠人,忠怒違道不遠。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而聞也。
貳、佛教聖經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袛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食時 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第一分)
須菩提問: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第二分)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第十分)
佛言如是我聞,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燃燈佛即不與我授記…以實無有法,得阿耨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燈佛與我授記…(第十七分)
偈曰: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第二十六分)
偈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第三十二分)
參、道教聖經
清靜經:
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道德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明,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有物渾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天,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大天,大地,大王亦,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之大無可形容,我們得此一點,才知三教聖人所證悟的不出此玄竅也,今以三教聖人經典印証這一點,才可証明天道門師天命真道不假也)
國境之南-善歌版-師的愛
活佛師尊聖訓 調寄:國境之南
也許你覺得累 也許你想流淚
也許 有些挫折讓你意冷心灰
請你相信我會 讓你不再傷悲
為你默默的祝福 願幸福快樂常相隨
不要說修道太難 輕易就放棄
懷抱著最初的那份感動
願你能展開那翅膀 迎著風勇敢的飛翔
乘風破萬浪 朝著那道曙光 瀟灑自在徜洋
願你能拋開 昨日傷 將所有的淚水收藏
用喜悅的笑 取代了那憂傷
用熱情的心 融化了那冰霜
存感恩 使命擔當 師永遠在徒身旁
路很寬 在你修道辦道的路上
黑暗中 師的愛 將為你放光芒
活佛師尊慈訓:(感恩喜悅的心) 為師今天送給你們一個《喜根》!希望徒兒們,都能夠心存喜歡之心、感恩之心,來回報自己的根源。希望徒兒們,能學聖賢仙佛的這顆,廣大慈悲的至愛,愛我們的同胞,愛我們自己,愛我們的周遭社會,愛我們自己的國家。 人之初、性本善,人本來就有一顆善良的心,但因為有時候,個人的貪慾、個人的執著,迷昧了這顆晶瑩剔透的善心,所以為師要你們喜愛,就是要你們去恢復、去珍惜這個善良之心,你能夠恢復自然之心,才能表現出《善根》。 因為每個人的心境、體會不一樣,每個人的修道歷程,所受到的、所經歷到的也下一樣,為師希望你們,能夠去珍惜每一種滋味。凡事都没有一帆風順的,生老病死,每個人都會經歷。凡事都有個根源,萬物都有它的因緣存在,你要如何結善緣、種善因,都操之於你。 崇仁文教基金會(臺中道場的新家) (一起關心道務中心的重建進度) http://www.chongren.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