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問:但聞諸佛名,而未持經,亦得護念不退耶?
問:像我們聽講《阿彌陀經》,諸佛的名字,我都聽過。但是沒有受持《阿彌陀經》,這樣能不能得到諸佛的護念,得到不退轉呢?
解 答:此義有局有通。《占察》謂雜亂垢心,雖誦我名而不為聞。以不能生決定信解,但獲世間善報,不得廣大深妙利益。
答:這個義理有局部的道理,有普通的道理。
《占察善惡業報經》用雜亂染垢之散亂心念佛,雖然誦我的名號,不能算聞;因為不能決定生信心,決定解悟。
用散亂心念佛雖然有功德,只是獲得世間的善報,不能得到廣大深妙成佛的利益。
解 若到一行三昧,則成廣大微妙行心,名得相似無生法忍,乃為得聞十方佛名,此亦應爾。
假若我們念佛得到一行三昧,就是得到一心不亂,我們的心就變成廣大微妙心。修行人能得到一心不亂,證得了相似無生法忍時,才算聞到十方佛名。用普通散亂心,不算聞到十方佛名,一定要證得了相似無生法忍時,才算聞到十方佛名,這裡也是應該這樣解釋。
卍 天台宗把佛的位子,分成六個步驟,叫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
理即佛。一切凡夫都有佛性。[佛性本具]
佛性是個理體,經上講,一切眾生與佛無二無別,按佛性之理就是佛,那是在理上講。
我們所具有的實相妙理,跟佛所具有的實相妙理,無二無別,所以在實相妙理上講,就是佛。
名字即佛。我們所具有的實相妙理,跟佛無二無別,為何還是凡夫呢?[聽聞妙理]
因為我們有煩惱。三界以內的見、思二惑,三界以外的塵沙惑、無明惑。把三界以內、三界以外的煩惱斷盡,就成佛。
解釋清楚了,還沒有修行,叫名字即佛。
觀行即佛。[起觀想行]
解釋清楚了,煩惱還沒有斷,要斷煩惱,還得修行。
用觀想修行,起觀想的行門,叫觀行即佛。
相似即佛。再進一步,有了真實的觀行,能斷煩惱,先把煩惱降伏後斷掉,就證得無生法忍。[煩惱伏斷]
修行修到三賢位的菩薩,沒有完全證得無生法忍,叫相似證得無生法忍。
三賢位的菩薩,看自己的佛性,等於隔雲望月,隔著雲彩看著月亮的影子,看不清楚,這時叫相似證得無生法忍。
分證即佛。[分證法身]
登地以後的菩薩,破一分無明,親證一分法身,等於天上的雲彩退了一分,月亮沒有完全看見,確實看見一分。
雲彩再退,又看見了一分,分分證得,這叫分證即佛,指登地以上的菩薩。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八地、九地、十地的菩薩,到了等覺菩薩,還是分證即佛。
究竟即佛。[究竟成佛]
把最後生相無明破盡,這時候才是真正成佛,叫究竟即佛。
無生法忍。指對無生法得了忍功,忍是安忍、忍可。我們學佛是學無生法,一切法本來不生,本來不滅的道理。
修行證得無生法時,安住不動,叫安忍。
在安忍之中,徹底明白無生法之理,叫忍可。
安忍,屬於定;忍可,屬於慧。有定有慧,定慧一如的境界,叫無生法忍。
相似無生法忍。修行用功,到三賢位的時候,證得相似無生法忍,才算聞到十方佛名。
解 故須聞已執持至一心不亂,方為聞諸佛名,蒙諸佛護念,此局義也。
《阿彌陀經》聽聞受持這部經,執持阿彌陀佛的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念到一心不亂。這時候才算聞到十方佛的名字,才蒙到諸佛的護念。
這個道理講得高深,但這只是局限一部分的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