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記
民國65年道源長老講於志蓮精舍 施旺坤敬記
一切佛經,及闡揚佛法諸書,無不令人趨吉避凶,改過遷善。明三世之因果,識本具之佛性。出生死之苦海,生極樂之蓮邦。讀者必須生感恩心,作難遭想。淨手潔案,主敬存誠。如面佛天,如臨師保。則無邊利益,自可親得。若肆無忌憚,任意褻瀆。及固執管見,妄生毀謗,則罪過彌天,苦報無盡。奉勸世人,當遠罪求益,離苦得樂也。
恭錄自《印光大師文鈔三編卷四:靈巖山寺念誦儀規題辭》
懸談
今天要講的是《佛說阿彌陀經要解》(以下簡稱《要解》),這是蕅益大師親自註解《佛說阿彌陀經》,有關經的題目,下面會解釋。先講「要解」二字,「要」是最重要,「解」是解釋。為什麼要跟諸位講《佛說阿彌陀經要解》呢?因為《要解》是《阿彌陀經》最重要的註解。
再說《阿彌陀經》的重要,我們佛弟子學佛的目的,在了生死、成佛道。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說法49年,講經三百餘會,所說的法門很多,所謂:八萬四千法門,門門皆可入道。入道就是了生死、成佛道。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是應機說法,你是什麼根機,就跟你說什麼法門,當下你就能了生死、成佛道。
佛涅槃以後正法、像法時代,依著其他法門也可以入道。
@末法時代,唯依念佛,得度生死。蒙阿彌陀佛接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世界
《大集經》說:「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現在是末法時代,眾生業障深重,善根淺薄,依著其他法門修行,百千萬億人,難得有一、二人入道,只有依著淨土法門,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萬修萬人去,所以淨土法門,是末法時代應機的法門。
淨土法門就是念佛法門,念佛法門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持名念佛。歷代祖師提倡持名念佛,就是出自《佛說阿彌陀經》,因此要修持名念佛法門,需要研究《佛說阿彌陀經》;而研究《佛說阿彌陀經》最好的註解,就是蕅益大師著的《要解》。
但是要解的文字簡略,所含的義理很豐富,不好瞭解。想懂這部《要解》,我介紹兩部註解:一部是圓瑛法師著的《阿彌陀經要解講義》(以下簡稱講義),一部是寶靜法師著的《阿彌陀經要解親聞記》,看這兩部就可以懂得《要解》。
懂得《要解》,《阿彌陀經》就完全懂得了。道源發現上面兩部註解好,所以倡印,希望大家請回去看,看了以後再來聽講,收穫更大。將來研究好,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自己得到利益,依著兩部註解講給人家聽,可以利他。
[果東註:念佛法門有: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
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姚秦」是譯經的時代。當時有兩個秦國,歷史家分為前秦、後秦。尤恐不顯明,加上國王的姓以資分別。前秦的國王姓苻,稱為苻秦;後秦的國王姓姚,稱為姚秦。
「三藏」是指經藏、律藏、論藏。古時候法師,通經者稱為經師,通律者稱為律師,通論者稱為論師。經、律、論悉皆通達,方可稱「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是梵語,中國話叫童壽,因他12歲時就大徹大悟,講經弘法,不異於高壽的老法師,以童子的年齡,而有老法師高壽的德行。「譯」是翻譯,這部《阿彌陀經》是在姚秦時代,由貫通三藏的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清 西有沙門 蕅益智旭 解
「清」是清朝。「西有」,這位法師是依著《阿彌陀經》取的別號,即西方有個依報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個正報阿彌陀佛,《阿彌陀經》是妙有法門,不談空,只談有,故稱西有。
「沙門」,是梵語,出家人的通稱,翻成中國話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之意。
「蕅益」,是這位法師的字,蕅通藕字,為生蓮之因,蓮為蕅之果,信願念佛,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利益,所以叫「蕅益」。「智旭」是這位法師的法名,「智」是智慧,「旭」是太陽剛從東方升起。學佛要先求智慧,有了智慧,能破無明,好像太陽升起,能破長夜的黑暗。
「解」,《阿彌陀經》是蕅益大師解釋的,他是淨土宗第九代祖師。在註解這部經之前,他先寫了一篇序文,先解釋這篇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