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秦 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 譯
三藏,指經藏、律藏、論藏。古時候法師,通經者稱為經師,通律者稱為律師,通論者稱為論師。經、律、論悉皆通達,方可稱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梵語,中國話叫童壽,12歲就大徹大悟,講經弘法,不異於高壽的老法師,以童子的年齡,而有老法師高壽的德行。
鳩摩羅什法師是翻譯大乘經典非常著名的一個大譯經師。當時道宣律師由於持戒精嚴,感得天人的護佑,並與這些來護戒的天人有些諮詢、問話,以後寫成一本書叫《感通錄》。
道宣律師曾問天人陸玄暢,《金剛經》《法華經》《阿彌陀經》等大乘經典,有很多種翻譯,但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經典常能廣為流傳,且越受持越覺得殊勝,是何原因?
陸玄暢說,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經典,是以悟達為先,相當於意譯。即先通達並把握住經文的義理,得佛遺寄之意,是經由得到經典當中佛的真意來加以翻譯的。
鳩摩羅什法師來歷不凡,從毗婆尸佛,七佛以來都是作譯經師的。鳩摩羅什大師所示現的是獨步閻浮,他所證的本,屬於三賢位,十住、十行、十回向,所以是法身大士;同時又獲得文殊菩薩的指授刪定經文,所以所翻譯的經典就會最好。
@自序—序法門—總序多門
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雖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
諸佛,即推本尋源過去現在未來一切諸佛說法的根本問題。諸佛憐憫、護念迷而不悟的眾生,依不同根機,而說不同法門。佛令眾生歸到本源的心性上,沒有二個道理;可是眾生根機不一,佛說的法門不只一種。
@自序—序法門—別顯淨宗
解 然而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
《大乘起信論》叫勝方便,在一切方便法門當中,是最殊勝方便的法門。
@—別顯淨宗—信願持名
解 又於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
《阿彌陀經》之持名念佛,有三個綱要,要有信心,要有願力、要持名號,就是信願行三字。求其最簡單、最容易、最穩當的法門,沒有超過持名念佛。任何人都會念南無阿彌陀佛,念佛就可生西方,不致空過,功不唐捐。
@—別顯淨宗—信願持名—信願持名一法,普被三根
解 是故淨土三經並行於世,而古人獨以《阿彌陀經》列為日課。豈非有見於持名一法,普被三根,攝事理以無遺,統宗教而無外,尤為不可思議也哉!
專講淨土法門的有三部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阿彌陀經》。祖師大德研究後,推崇並單獨把《阿彌陀經》訂為每天必做的功課。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觀經》。觀想的法門。
修行方法是觀想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正報莊嚴。
觀想、觀像法門,適合利根人。煩惱淡薄,心容易寂靜,有堪能性,能夠觀察很複雜、很微細的境界。
攝受利根人,不容易昏沉也不容易掉舉。
因為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對於上根利智還可以,中下之根則不容易修;而持名念佛並不是單利下根,對於上中下三根都能夠得到加被。
《佛說無量壽經》。持名;兼帶要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發菩提心,修六波羅蜜,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較適合初發心出家人,發起大悲心,修六波羅蜜。
年紀要大一點的出家人,身心的羸弱,較不易。
在家居士,要發菩提心,但心中所緣是家庭,妻子、兒女、先生等境界;較難發心廣泛的攀緣無量無邊的眾生及修習六波羅蜜。
《佛說阿彌陀經》。深信切願執持名號。
無需修行其他的方便法門;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只要以這樣的行持,直接跟彌陀感應道交。
三根普被。適合上(利)根人及中、下(鈍)根人修。
一般人一生中無時不造業,甚至五逆十惡,於臨命終時才猛然覺悟,心生懺悔,即使有機會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但已來不及發菩提心、修諸功德(地獄相現前);更何論觀想、觀像的修行。但如宿世善根成熟,遇善知識開示念佛法門及聽聞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而且能立即信受,憶念彌陀的名號,乃至十念,即能轉地獄的火成金蓮華。
《阿彌陀經》屬於有門,持名念佛,屬於事相修行。
攝事理以無遺。一句佛號具足事理。一心不亂,有事一心、理一心,不是單講事相,含攝有理性在裡面。
統宗教而無外。宗指禪宗,教指教理。
禪宗,不出淨土法門之外。若人但念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
教理,天台宗把釋迦如來一代時教,分為藏、通、別、圓四教,橫該八教,豎徹五時,一代時教,不出一句佛號之外。
尤為不可思議也哉。淨土法門,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可以含攝事、理,總括一代時教,真正是不可以心思、不可以言議的無上法門。
@自序—序註疏—序古疏
解 古來註疏,代不乏人,世遠就湮,所存無幾。雲棲和尚著為《疏鈔》,廣大精微。幽谿師伯述《圓中鈔》,高深洪博。蓋如日月中天,有目皆睹。
杭州雲棲寺蓮池大師著的《阿彌陀經疏鈔》《疏鈔》,疏鈔,疏通經義,恐眾生看不懂,又作鈔解釋疏。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代祖師,因當時蓮池大師已經圓寂,蕅益大師在他塔前禱告受菩薩戒,所以是蕅益大師菩薩戒的得戒和尚。為示尊重,以所住的寺院稱其名,為雲棲和尚。
幽谿大師著的《彌陀圓中鈔》《圓中鈔》,幽谿是地名,天台山幽谿高明寺是傳燈大師的道場。因為出家輩分,蕅益大師晚一輩,所以稱傳燈大師為師伯。傳燈大師以圓中之理,闡釋蘇州北禪寺大佑法師所著《彌陀略解》,稱為《彌陀圓中鈔》。
解 特以文富義繁,邊涯莫測,或致初機淺識,信願難階。
初發心,知識淺薄的人,看不懂,信心願力發不起來,無法深入淨土法門,信願持名。
@自序—序註疏—正述作疏緣起
解 故復弗揣庸愚,再述《要解》。不敢與二翁競異,亦不必與二翁強同。
解 譬如側看成峰,橫看成嶺,縱皆不盡廬山真境,要不失為各各親見廬山而已。
蘇東坡遊廬山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廬山風景很好,橫著看成山嶺,側著看成山峰,縱然都看不盡廬山的真面貌,但是已經處在廬山之中。
比喻蓮池大師著的《阿彌陀經疏鈔》,傳燈大師著的《彌陀圓中鈔》,雖然沒有把《阿彌陀經》的道理解釋完,但解的確實是《阿彌陀經》正當的道理。我蕅益著的《要解》,也不敢說把《阿彌陀經》的道理解釋完,但解的是最切要的道理。總之,三部著作雖然沒有看盡廬山的全部面目,但確實都看見廬山的真正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