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經文分三大分。
解 入文分三:初序分、二正宗分、三流通分。此三名初善、中善、後善。序如首,五官具存。正宗如身,臟腑無闕。流通如手足,運行不滯。
佛經經文分三大分,是從晉朝道安法師開始的。
道安法師發覺佛經無論長短,有一定規矩,都有序分、正宗分、流通分,當時有很多法師反對,質疑佛經從頭到尾是一部經,為什麼要分三段?說他割裂佛經,罪過無邊。
直到唐朝玄奘法師,從印度取經回國,翻譯出來親光菩薩造的《佛地經論》,方知印度早有佛經應分三分之說,大家認為道安法師有先見之明,因此轉毀謗為讚歎!稱之為彌天高判,後人才依此分科解釋經典。
《阿彌陀經》經文分三大分,每一分都是最好的經文。序分在初,叫初善;正宗分在中,叫中善;流通分在後,叫後善。
解 故智者釋《法華》,初一品皆為序,後十一品半皆為流通。又一時跡本二門,各分三段。則法師等五品,皆為跡門流通。
解 蓋序必提一經之綱,流通則法施不壅,關係非小。後人不達,見經文稍涉義理,便判入正宗。致序及流通,僅存故套。安所稱初語亦善,後語亦善也哉。
序分是一部經的綱領,流通分能使法布施不會壅滯。序分與流通分對於一部經,有很大的關係。
解釋經的人,不瞭解序分、正宗分、流通分,同等重要。看見經文稍微牽涉到義理,就把它判為正宗分。佛說的經,是初善、中善、後善,把序分與流通分,視為故套,裡面沒有講道理,則與佛說的初善、中善、後善的道理不能相合。
其他的註解,除了六種成就是序分,下面都叫正宗分。蕅益大師把《阿彌陀經》除了通序外,另外分了一段別序。把六方佛以下統統判為流通分,因為他認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