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序—通序—引大眾同聞—聲聞眾—列上首名
解 (戊)三、列上首名
經 長老舍利弗(此云身子)、摩訶目犍連(大釆菽氏)、摩訶迦葉(大飲光)、摩訶迦旃延(大文飾)、摩訶拘絺羅(大膝)、離婆多(星宿)、周利槃陀伽(繼道)、難陀(喜)、阿難陀(慶喜)、羅睺羅(覆障)、憍梵波提(牛呞)、賓頭盧頗羅墮(不動利根)、迦留陀夷(黑光)、摩訶劫賓那(房宿)、薄拘羅(善容)、阿㝹樓馱(無貧),如是等諸大弟子。
解 德臘俱尊,故名長老。身子尊者聲聞眾中,智慧第一。目連尊者神通第一。飲光尊者身有金光,傳佛心印為初祖,頭陀行第一。文飾尊者婆羅門種,論議第一。大膝尊者答問第一。星宿尊者無倒亂第一。繼道尊者因根鈍僅持一偈,辯才無盡,義持第一。喜尊者佛之親弟,儀容第一。慶喜尊者佛之堂弟,復為侍者,多聞第一。覆障尊者佛之太子,密行第一。牛呞尊者宿世惡口,感此餘報,受天供養第一。不動尊者久住世間,應末世供,福田第一。黑光尊者為佛使者,教化第一。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善容尊者壽命第一。無貧尊者亦佛堂弟,天眼第一。此等常隨眾,本法身大士,示作聲聞,為影響眾。
上首,上座、大學長,指大阿羅漢等十六位尊者。
長老,德臘俱尊的意思,功德很長,戒臘很老。
戒臘,出家人不是以世俗的年齡來論定,是從受戒後結夏安居那一年算起,初夏的比丘是第一年的戒臘,二夏是第二年的戒臘,功德和戒臘又長又老,稱為長老。
舍利弗。舍利子,身子,鶖子。智慧第一。
因為舍利弗的母親身相端正,所以名為身,舍利弗是身的兒子,所以名為身子。鶖是鳥的名字,舍利弗母親的眼睛,像鶖鳥眼睛那樣美麗,所以名為鶖子。
印度的風俗和中國不同,中國人稱父母的名字有忌諱,若取與父母同名字是大不敬。印度則相反,用父母親的名字來取名,才是最尊敬、最光榮。《心經》上將舍利弗,叫舍利子,就是舍利二字沒有翻譯,弗字翻為子。
大阿羅漢皆有智慧,舍利弗在這些聲聞眾中,智慧第一,為其特色。
目犍連。目蓮。神通第一。
大阿羅漢皆有神通,目犍連在這些聲聞眾中,神通第一,為其特色。
大迦葉。飲光尊者。頭陀行第一。結集經藏。
過去有一個討飯的女子,每天都到佛前去禮拜求佛加被。禮拜時,看見佛臉上的金脫落了,心裡很難過,心想如果有錢,一定要為佛裝金。她發了這個願,馬上就有感應,走在路上,撿到一枚金幣。她找到的打金師傅,即迦葉尊者的前身;打金師傅深受感動,就隨喜功德,不要工錢替佛像裝金。第二生,貧女和造金師都感得果報,身上有光明;到釋迦佛成佛時,他們的善根成熟,同時出家,男的叫迦葉比丘,女的叫迦葉比丘尼。
我們看到所造的釋迦佛像,旁邊有兩位侍者,年輕的是阿難尊者,較老就是迦葉尊者。迦葉尊者抱拳不合掌,因為他曾為佛親手裝金,十指的光明特別大。若是合掌,光明刺眼,來禮佛的人,眼睛會睜不開。因此佛開方便,令他抱拳,不必合掌。
一日,佛於靈山會上,拈出一枝金色缽羅花示眾。時大眾默然,惟尊者破顏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這叫以心印心,傳佛心印,拈花微笑的公案。釋迦佛涅槃後,迦葉尊者是禪宗第一代祖師。
初禪第三天大梵天王,自認為是娑婆世界造物者。四面佛(神)。
飲光尊者精進用功,衣食住終身修持十二種頭陀苦行。其他的佛弟子,在不冷不熱,初冬的季節行頭陀行,最多二個月,但是迦葉尊者終身修持頭陀苦行。
梵語頭陀,抖擻,即抖擻精神。
講十六尊者的公案故事是給我們作榜樣,假如你是個大財主發心出家,但是害怕出家生活太苦,這是大錯誤,你要跟迦葉尊者學。戒律上記載,他家裡有一塊毛織品放在地板上,用釘子釘了一吋深,再拔起來,那塊毛織品絲毫無傷,足以證明他家裡無價之寶很多。但是他出了家,什麼寶都不要,終身行苦行,才能當第一代祖師。有的人出家以後,跟人家講他在俗家時怎樣享受,說這話他以為很光榮,實際正證明自己沒有道心,為什麼要出家?不知道出家是苦行嗎?出家後要能擔起苦行的擔子,才能弘法利生。
五位迦葉:
大迦葉。飲光尊者。禪宗初祖。
迦葉三兄弟: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迦葉。
十力迦葉。
迦旃延。文飾尊者。論議第一。
文飾尊者,摩訶迦旃延尊者,說話很有文采,造的文句都很文雅,南天竺國婆羅門種出家。跟印度的外道講道理,沒有外道能辯贏他,稱論議第一。
拘絺羅。大膝尊者。答問第一。
摩訶俱絺羅,舍利弗的舅父,他的膝蓋很大,稱大膝尊者。他一問一答,百問百答。
離婆多。星宿尊者。無倒亂第一。
是父母祈禱星宿而生。說的佛法,決定不會顛倒錯亂。
周利槃陀伽。繼道尊者。義持第一。
因為他母親生他哥哥的時候,是在道路旁生的;生周利槃陀伽的時侯,也是在道路旁生的,所以稱為繼道。根據印度當時的風俗,出嫁後的女子生產時,都要回娘家生。以前交通不便,全靠走路,他母親娘家離得很遠,快要生產時才回去,還沒有走到娘家,孩子已生出來了。若不瞭解印度風俗習慣,一定懷疑他母親,為什麼都在路旁生小孩,原來是不得已的。
繼道尊者,就是周利槃陀伽,他哥哥先出家,後來他也出家。釋迦佛當時規定出家弟子,每天必須背誦一個偈子。周利槃陀伽因為根機愚鈍,偈子總是背不出來,哥哥譴責他說,你如此愚笨,不能出家,還是還俗去吧!佛憐愍他,派他作佛的侍者,拿掃帚掃地。佛叫他背誦掃帚二字,周利槃陀伽笨到連掃帚二字都背不起來,記得掃就忘了帚,記得帚又忘了掃。釋迦佛大慈大悲,不但沒捨棄他,反而權巧方便誘導他。後來,以一把無相掃帚,把見思煩惱,掃得一乾二淨,證到阿羅漢。且能攝持義理,通達一切佛法,得到無礙辯才。
這個公案也是給我們作榜樣,你想學佛法,當然要有智慧;但是眾生的智慧都是前生修來的,如果愚癡無智慧,只要肯發心修行,也會開智慧,因為般若智慧本來具足,是根本治。周利槃陀伽連一個掃字都念不好,也能得到無礙辯才;我都只要用功修行,有智慧的能證阿羅漢,愚癡的也能證阿羅漢;不用功修行,再有智慧也沒有用,變成世智辯聰。
難陀。喜尊者。儀容第一。
喜尊者,難陀尊者,是佛同父異母的親弟,是佛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生的。淨飯王繼娶摩訶波闍波提夫人,生了小孩後非常高興,取名為喜,後來佛度他出家。
釋迦佛一丈六尺高,難陀比佛低四寸,一丈五尺六寸高。釋迦佛具有三十二相,難陀有三十相,一舉一動與佛差不多,威儀、容貌特別莊嚴。稱儀容第一。
阿難。阿難陀。慶喜尊者。多聞第一。禪宗二祖。
慶喜尊者,阿難陀尊者,中國話叫慶喜,是佛的堂弟,斛飯王的兒子。在佛成道之日生,出家就給佛當侍者,佛法聞得最多。稱多聞第一,為禪宗二祖
羅睺羅。覆障尊者。密行第一。
覆障尊者,羅睺羅尊者,佛的兒子,因為有閉覆的障礙,在母親的肚子裡六年才出生。他修行時別人沒有看見,但是別人證阿羅漢,他也證阿羅漢,稱密行第一。
因為羅睺羅前生是個修道人,自己住在山洞裡修行。一次打坐的時候,有一隻老鼠跑來跑去,擾亂他用功,想把老鼠打死,又不能犯殺戒。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拿一種帶刺的東西,把老鼠洞堵起來,老鼠被困在洞裡無法出來。經過六天,他才想到老鼠被困在洞裡,沒有東西吃,會餓死。心裡越想越不安,就拿開帶刺的東西,讓老鼠出來。因為這個因緣,以致有閉覆之障,投胎到母親肚子裡,被關了六年才生出來。
憍梵波提。牛呞尊者。受天供養第一。
牛呞尊者,憍梵波提尊者,牛呞是牛吃草的樣子。憍梵波提五百世以前是個小沙彌,看見一位老比丘牙齒都掉了,吃飯時嘴巴很難看,就在旁邊大笑說,看你吃飯的樣子,好像牛吃草。老比丘說,小沙彌,你可別亂說啊!我是個阿羅漢,你毀謗我將會墮地獄,要趕快求懺悔!小沙彌一聽說是阿羅漢,心裡很害怕,就趕快向老比丘求懺悔說,我說的是玩笑話,沒有惡心要毀謗您,請您饒了我的罪。他當下求懺悔,僅僅免了墮地獄之報,來生來世連轉了五百世的牛,果報轉完了,今生才轉到人道來。加上多生的善根成熟,見佛得度,也證了阿羅漢,可是還有餘報,吃飯時就像牛嚼草的樣子。大眾僧一起吃飯,看見他吃飯的樣子都會發笑,但笑了就有罪過。於是佛對他說,你不要在人間受人供養,你去受天人供養吧!因為天人有五種神通,一看知道你前生前世的果報,不敢毀謗、取笑你。稱受天供養第一。
菩薩畏因,眾生畏果。菩薩知道造善因得善果,造惡業得惡報,所以不敢造惡因。眾生造惡業的時候不害怕,等得了惡果報,害怕為時已晚。大家聽了這個公案要起警策之心,不要隨便造口業,雖是說一句玩笑話,招來的果報太嚴重了。身口意三業,統統不要造惡業,造了惡業都有果報。
賓頭盧頗羅墮。不動尊者。福田第一。
不動尊者,賓頭盧頗羅墮尊者,不入涅槃,久住世間。
末法時代有齋僧供眾,這位聖僧要來應末世眾生供養,福田第一。在大陸上齋堂,擺一個空的位置,位置前面也擺著碗筷,添飯菜。要是不瞭解公案,不曉得那位置是什麼人坐的?那是聖僧位,賓頭盧頗羅墮尊者的位置,因為末世有人打齋,他就來應供。
迦留陀夷。黑光尊者。教化第一。
黑光尊者,迦留陀夷尊者,皮膚很黑,而且黑中發光。有人需要聽佛法,要請佛到家裡吃齋講開示,佛就派黑光尊者代表佛去說法,決定能完成使命。他曾經教化一對夫婦同證聖果,他最會說法教化信徒。教化第一。
劫賓那。房宿尊者。知星宿第一。
房宿尊者,摩訶劫賓那尊者,他父母為了要生兒子,祈求房宿星,等兒子生出來後,就取名為房宿。他的天文學很好,什麼星星都知道。知星宿第一。
薄拘羅。善容尊者。壽命第一。
善容尊者,薄拘羅尊者,有慈善的容貌,並且持不殺生戒,所以得長壽的果報,活到一百六十歲。壽命第一。
阿㝹樓馱。無貧尊者。天眼第一。
無貧尊者,阿㝹樓馱尊者,佛的堂弟,是甘露飯王的兒子。他在九十一劫之前,是個種田不多的貧窮農夫,適逢饑荒之年,天旱不下雨,田裡收成不好,普通人都沒飯吃,出家人要托鉢化飯更困難。他曾經以一碗稗子飯,供養托空鉢的比丘,該比丘已證辟支佛(小乘聖人有二種,一種是阿羅漢,一種是辟支佛),當晚他回家時,突然有一隻兔子跳到他背上,抓不下來,他驚嚇不已,原來是一隻黃金兔,當時馬上轉貧為富,從此以後感得九十一劫,都是大富人,不受貧窮之報。
佛住世的時候,他的善根成熟,遇佛出家,但聞佛說法時,常打瞌睡。佛呵責他:咄咄何為睡,螺獅蚌蛤類,一睡一千年,不聞佛名字。咄咄是呵斥之語,因為受佛嚴重的呵責,大生慚愧,發憤精進,七日七夜,不眠不休,致雙目失明。佛憐愍他,教他修持樂見照明金剛三昧,而得天眼,能觀三千大千世界,如觀掌中菴摩羅果(像台灣水果番石榴),看那麼清楚,故稱天眼第一。
在阿㝹樓馱尊者用功的公案裡,我們瞭解到,用功不能太緩,也不可太急。
《四十二章經》:弦緩如何?對曰:不鳴矣!弦急如何?對曰:聲絕矣!急緩得中如何?對曰:諸音普矣!佛言:沙門學道亦然,心若調適,道可得矣。於道若暴,暴即身疲。其身若疲,意即生惱。意若生惱,行即退矣。其行既退,罪必加矣。但清淨安樂,道不失矣。
用功像彈琴調絃一樣,絃線上得太鬆,彈不出聲音。若上得太緊,一彈線會斷。要不鬆不緊,才能彈出好聲音來。所以你們聽經時不用心聽,一直打瞌睡,太緩了。假若你受了呵責,七天七夜不睡覺,把眼睛弄瞎了,太急了。太緩太急都不如法,要不緩不急用功,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十六尊者裡面,有佛的親弟難陀、佛的兒子羅睺羅、二個堂弟阿難陀、阿㝹樓馱,其實佛的家人,除了淨飯王因為要料理國事不能出家外,其他的人統統出家。淨飯王不能出家,佛給他授三皈五戒,當優婆塞。佛的母親摩耶夫人,在他生下來七天,就別世生到忉利天,等開地藏法會,佛到忉利天說法,才報母親的恩。佛成道以後把他的繼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及妻子耶輸陀羅也度出家。實際他父親四兄弟:淨飯王、白飯王、斛飯王、甘露飯王,每位王都有二位兒子,佛把四王八子統統度出家,僅剩淨飯王沒出家。由釋迦佛把家人都度出家,可以知道我們學佛,以出家為究竟,各位如因緣成熟,希望大家能出家。
這十六位尊者及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本來都是親證法身的大菩薩,來示現作聲聞弟子,在法會當中成為影響眾,給大眾作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