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捨究竟,即不取捨
解 厭穢須捨至究竟,方無可捨。欣淨須取至究竟,方無可取。故《妙宗》云: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
《心經》: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諸法空相,真空理體,不生不滅,沒有生滅法;不垢不淨,沒有垢與淨。大乘經的心中妙理,是不垢不淨;有取有捨之心,就是差別妄念,不能證得諸法空相,無差別的實相理體。
《圓覺經》:若諸菩薩悟證圓覺,以淨覺心,不取幻化及諸靜相 ……」。要證得禪那,不能有取有捨之心;要取一個禪那,絕對取不到,因為那是個分別心,所以不能取不能捨。
淨土法門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取捨之心,要捨離娑婆,欣求淨土,這跟《圓覺經》講的道理正好牴觸,所以修淨土法門的人,對於蕅益大師闡述的這段道理,要特別細心體會。不然,看到《圓覺經》講不能取不能捨,就不要念佛了。
《心經》前段所述,是照見五蘊皆空,證得諸法空相以後的境界。我們凡夫五蘊法沒有照空,諸法空相不能現前。我們現階段還在生滅法中,還在垢淨法中,還在增減法中。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佛的境界,不是我們的境界,不能以佛的境界,當成自己的境界。
《圓覺經》講不取不捨,是修禪那下手的方便;念佛法門,要取要捨,這是下手方便不同。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修禪的時候,應該不取不捨;修淨土法門,應該大取大捨,一定要捨穢土,取淨土。
娑婆世界是自心感得的染污果,一定要厭離、捨離它。大乘經典說,捨到究竟處,才能無可捨。所以不能捨這樣,不捨那樣,要把娑婆世界全部捨得乾乾淨淨,這時候才無可捨;娑婆世界的東西捨不得,就仍會被染污法綁住。所以捨,要大捨,捨到究竟處,就無可捨了。
欣樂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要一心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取到究竟,生到西方。往生淨土後,照見五蘊皆空,證得諸法空相;心淨,佛土就淨,則無可取。
《觀無量壽佛經妙宗鈔》: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取、捨到極處,與空宗講的不取不捨是同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