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道品—四正勤
解 四正勤,一已生惡法令斷,二未生惡法不令生,三未生善法令生,四已生善法令增長。
勤,精進。就是四種正當的精進。
已生惡法令斷。已經生起來的惡法,一定要下功夫把它斷掉。
凡夫的念有個特性,它無法持久,但有相續性,妄念遷流不斷。所以如果生起一妄念,若不及時阻止,轉眼間,會產生更多的妄念,而且更加劇,無法停止;進而產生行動。這即是起惑,造業。
修行下功夫,就是隨時保持一顆警覺的心,一起心動念,就能馬上察覺,而予以阻斷。而阻斷最好的方法,就是持名念佛,由心裡發出南無阿彌陀佛之意念,接著從口裡念出南無阿彌陀佛名號,然後再從耳朵聽進去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妄念很快止息。
未生惡法不令生。
惡法還沒生起來,你要防止叫它不要生起來。譬如你平常喜歡喝酒吃肉,已經吃習慣了,要改不容易。你還沒學會喝酒,不要喝酒,如此類推,一定要把惡法斷掉,還沒生的惡法不要生出來。
要令惡法不生,還是要從心念做起。所以要隨時憶佛念佛。剛開始時,如從事其他事情,很難能同時憶佛念佛,這時要提醒自己,事情一忙完,當下就要提起佛號念佛。
未生善法令生。善法還沒生起來,你要叫它生。
淨土法門雖然是念佛行門,但也要安排日課,督促自己每天還是要念佛修行。
每日十念。無論是慈雲懺祖的十口氣為一念,或是印光大師的記數十念,都應作為日常功課。
已生善法令增長。
你要精進,不能得少為足,已經生的善法,令它越增加越多。
淨土法門正行是念佛。淨土五經一論、淨土十要等,是正行也是助行;六度則是助行,宜量力而行。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合起來就是四正勤,前面二句是諸惡莫作,後面二句是眾善奉行。你修行用功,目的就是要了生死、成佛道。
諸惡莫作。不但大的惡不要作,小的惡也不要作。不要以為小小的惡法,作了沒關係,小小的惡法,會積少成多。所謂水滴雖微,漸盈大器。下雨時,屋簷往下一滴一滴的滴水,初看水很少,用盆子接久了,慢慢積滿一大盆水。
眾善奉行。凡是善法都要去奉行,不要以為這個善事很小,不重要,小的善事作多了,也能成為大的功德。就像小孩子用撲滿存錢一樣,慢慢裝,就把撲滿裝滿,善法作多了,就積功累德。
燒一枝香,獻一束花,是善法;拜一拜佛,念一句佛號,也都是善法。
不要以為善事很小不作,作久了就是大功德。所以勿以善小而不為,大善要作,小善也要作。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二句是修行我們的身口二業,我們造惡業,都是身業、口業造的,叫身口七支,七個部分的惡業。
身體,造殺、盜、淫的惡業;
口,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造這四種惡業。
身業、口業,是惡都不要作,身體不作惡事,口不說惡話。反之,身體盡作善業,口盡說善話,身口二業,都把它修好。
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凡夫的一念心是意,裡面有貪瞋癡,也要把意業清淨。也就是身口意三業都要清淨。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相傳,不是到釋迦牟尼佛才開始教眾生的。
講起佛法,越講越多;講起妙理,越講越高深。即使佛法懂得很多,講得頭頭是道,但不用功修行,終究不能了生死成佛道。修行用功要清淨三業,這裡教我們修行用功,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修這四正勤。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眾生,已得正定聚,自然斷惡,任運修善,故用不著再修四正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