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一日至七日者,勀期辦事也。利根一日即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亂,鈍根僅一日不亂,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
勀期,是定一個日期,來辦往生西方的大事。因為眾生的根性不等,大別有三種根機,
上根利智的人。
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執持一天,就得到一心不亂。
得到一心不亂,能定七天,心都不會打一個妄念。
下根的人。
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執持到七天,就得到一心不亂。
得到一心不亂,只能維持一天,過了一天就出定,心裡就動念頭。
中根的人,不一定。
或者執持阿彌陀佛名號到若二日,或者到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得到一心不亂。
得到一心不亂,能定六天,或五天、四天、三天、二天,不一定。
過去翻譯經典的大祖師,知道中國人喜歡文字簡略的根性,所以佛陀,翻譯為佛;僧伽,翻譯成僧;菩提薩埵,翻譯成菩薩。「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這段經文,應該翻譯成:「執持名號,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亂。」用「乃至」二字把中間的文字省略,清楚簡明,才合中國人的根性。為什麼要這樣囉唆的說到七天呢?看蕅益大師的解釋,才知道這裡很重要,因為眾生有上中下三種根機。
按因行上解釋,你要是上根利智,若一日執持彌陀名號,得到一心不亂;你要是鈍根的人,必須若七日執持彌陀名號,得到一心不亂;若是中根的人,執持彌陀名號二、三、四、五、六日,有七天的不同。
再按果解釋,得到一心不亂,能定七天,是利根。只能定一天,是鈍根。中根,乃至六天、五天、四天、三天、二天,不一定。因為按上中下三種根機,及得念佛三昧的定力上講,一定要說明白幾天,所以這段經文不能簡略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