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重玄義
解 將釋經文,五重玄義。
五重玄義。
釋名:以能說所說人為名,二土果人。
辨體:以吾人現前一念心性,為諸法實相之體。
明宗: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
力用:以往生不退為力用。
教相:大乘菩薩藏攝。
蕅益大師當時學教,中國佛教大乘有八大宗派,無法抉擇應該學哪一宗,因此用紙捲成一捲一捲,在佛前禱告拈鬮,結果拈的是天台宗,因此教理學天台宗。因為他觀察當時中國佛教各宗派之間,門戶之見甚深,互相詆毀;為不加入鬥爭,他不承認自己是天台宗的子孫。但還是用天台宗的宗法解釋經典。
自古以來,解釋一部經,有兩種方式,一是天台宗的五重玄義;另是賢首宗的十門分別。
初學的人看五重玄義,或十門分別,會感覺看了半天,還沒解釋到經文。但是久學的人,一看就瞭解是用天台宗,或是賢首宗的家法解釋經典。
無論五重玄義或十門分別,在解釋一部經之前,都先提綱契領,解釋這部經玄妙的義理,再進一步解釋經文,使聽者容易明白經文的要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