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法門—持名念佛為正行,餘為助行。
解 然諸經示淨土行,萬別千差。如觀像、觀想、禮拜、供養、五悔、六念等,一一行成,皆生淨土。
一切大乘經開示淨土的行門,有很多種。如觀像念佛、觀想念佛、禮拜念佛、供養念佛:
觀像念佛。《般若三昧經》,開示觀佛的像念佛。
觀想念佛。《十六觀經》開示。
禮拜念佛、供養念佛。《普賢行願品》開示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
五悔、六念。圓瑛老法師《講義》的解釋與蕅益大師的意思不太相合,只能參考。五悔有二種:
《講義》依真言宗解釋五悔,為《普賢行願品》的十大願王。
禮拜:禮敬諸佛,稱讚如來。
供養:廣修供養。
五悔:
懺悔:懺悔業障。
勸請:請轉法輪,請佛住世。
隨喜:隨喜功德。
回向:普皆回向。
發願:常隨佛學,恆順眾生。
蕅益大師依天台宗解釋五悔:
懺悔,你要念佛求生西方,天天要懺悔。
勸請,請轉法輪、請佛住世。
隨喜,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
回向,回向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發願,發四弘誓願,引導前面四種悔。
第一種叫懺悔,下面四種怎麼也叫懺悔呢?因為下面四種都能消除業障,所以叫五種懺悔法門。
六念:
念三寶:念佛、念法、念僧。
念戒。清靜身心。諸惡莫作。清淨三業。
念施。要念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普濟有情,眾善奉行。
念天。小乘與大乘的念天不同:
小乘:念長壽安樂,生到天上好修行。
大乘:念第一義諦天,要常常思念中道第一義諦。
跟圓瑛老法師《講義》的解釋不大相同,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