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此等道品,依生滅四諦而修,即藏教道品。依無生四諦而修,即通教道品。依無量四諦而修,即別教道品。依無作四諦而修,即圓教道品。
再總結起來,以上三十七道品分為七科,七科道品再分成藏、通、別、圓四教,依著淺深再解釋一下。初聽大乘經典法相不熟,覺得很麻煩,聽熟就不麻煩了。不解釋,你以為三十七道品是小乘法,那西方極樂世界的鳥,演說三十七道品作什麼?
天台宗把一切佛經判為藏、通、別、圓四教,三十七道品通藏、通、別、圓四教。
依生滅四諦而修,即藏教道品。
藏教是小乘三藏教,屬於小乘教的道品。小乘教的道品,修的是生滅四諦,有生有滅。在西方極樂世界,小乘的生滅四諦用不著,可是我們現在用得著。
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後,到鹿野苑度五比丘,初轉四諦法輪,就是生滅四諦。兩種是世間法的道理,叫俗諦;兩種是出世間法的道理,叫真諦。諦是真實不虛的道理。
俗諦,世間法的道理,有苦諦、集諦二種。苦是苦果,三苦、八苦等無量苦。苦果是從集來的,集就是貪瞋癡的煩惱。
貪瞋癡的煩惱,是前生前世造的,造的不是一點點,造了很多的煩惱,匯聚起來叫集諦。
集是招感性,聚集起來有一種招感力用,能招感苦果。
苦是逼迫性,逼迫身心,使你難過。你造了業,逃不出因果的範圍,因為造了業因,有一種招感的力量,非得苦果不行,所以世間的苦果是從煩惱集起的。
真諦,出世間法的道理,有滅諦、道諦二種。
滅諦,滅是寂滅,把生死滅掉(不生不滅),證得涅槃,叫滅。
道諦,要把生死滅掉,就得修道。簡單說就是修八正道,廣說是修三十七道品。修三十七道品,一定可以把生死滅掉,證得寂滅。
修道是出世的因,證得滅是出世的果,合起來是出世間的真諦,是為出世間的因果。
生滅四諦,有生有滅。
生,苦的因。一念不覺,無明一生起來,就生起枝末無明貪瞋癡等煩惱,都屬於集諦。
生,苦的果。集諦一生起來,起惑、造業、受報,有了三障煩惱,一定要生苦果。
滅,出世的因。現在發了道心修三十七道品,來滅除貪瞋痴煩惱,修持佛法讓道諦生出來。
滅,出世的果。藉由佛法的修持,把集諦的煩惱滅掉;長揖三界,不受後有,將生死的苦果了斷。
沒修道之前,苦諦、集諦無法滅除,故滅諦不現前。現在道諦已生出來,就可把苦諦、集諦滅掉,證得滅諦。這是小乘家講的道理。生滅四諦法,有生有滅;先說苦再說集,先說滅再說道。苦集滅道,都是先果後因。為什麼因果顛倒過來呢?這是佛說法的權巧方便,所謂凡夫畏果,菩薩畏因。
凡夫害怕果,菩薩害怕因。普通的凡夫,要讓他學佛法,要讓他知因果的道理與事實。
如先跟他說因,說有前生,前生前世造了很多的業,他認為是迷信,不相信;但是他今生今世受了一些苦頭,這是他自己親證的或自己看到的,自然就會相信,所以這時先對他說今生今世的苦果。
苦果是果報法,一定有個苦因,就是集。這時再跟他說,因果通三世,如是因如是果,因果不滅的道理,讓他知苦斷集。
凡夫眾生接受因果輪迴的道理後,接著跟他說要如何脫離苦果,出三界六道輪迴。
出世間法,先說滅,滅是涅槃之果。釋迦牟尼佛自己作證明,已證得涅槃,已了生死,一點苦都沒有,眾生相信了就仰慕滅。
仰慕滅不是天空掉下來的,你得修道,才能證得滅,所以叫慕滅修道。
對凡夫說法,先說果,後說因,叫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有人說佛教是悲觀主義,因為佛初度眾生說法,就說苦,一天到晚說苦,想不到的苦,都給你說出來,人生沒有一點樂趣,悲觀消極,什麼事都不愛做,如果都像你們佛教徒,世界不是大亂嗎?
把世界大亂推到佛教徒身上,這是邪知邪見的人說的話。首先,這是愚癡,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苦;其次,這是顛倒,因為他以苦為樂。本來是苦,他硬要樂觀,認為他的智慧比釋迦牟尼佛還高,這叫愚癡顛倒的人。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除了苦還是苦,苦是苦苦,樂是壞苦,不苦不樂是行苦。佛是依自己脫離苦海的經驗,將事實真相、離苦得樂之法,以大悲心來告訴我們、教導我們、救度我們;佛是不會害眾生的。
以上講到生滅四諦,苦集滅道,世間、出世間兩種因果。現在社會上邪見的人很多,我們佛教徒談起因果,他們認為是迷信。因果二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事實,不是迷信;不是談玄妙之理,縱然談到出世間法玄妙之理,還是講因果。
在印度,辯論叫因明學。得先講因果,不合因果的規則,不許辯論。講理,可以講到出世間法,三界以外去。講到世間法,得舉出譬喻來,舉不出譬喻,理站不住,不許辯論。因果是法律,叫因果律,無論是世間法或出世間的法,都不能違背因果的原則。
譬如相信上帝、天國的存在,得建立一個原理出來。世間法沒有無因之果,但上帝、天國是如何產生的,都沒有說明,只說有上帝、有天國的存在;這就是無因之果,說不出來原因,既然無因,就沒有果,生天國只是理想國般的空話。哪裡有個果呢?
佛教中阿彌陀佛及西方極樂世界是實有的;與耶穌教的上帝、天國,是宗教神話創造出來的,是大不相同。阿彌陀佛在久遠劫前,當法藏比丘的時候,在世自在王如來面前,發了四十八個大願,經無量劫修行累積的功德,才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如是因,得如是果,不是無因之果,跟上帝天國大不相同。
我們信了淨土法門,要生西方,信願念佛,是生西方的因,結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有因有果;跟耶穌教信了生天國得救,是截然不同的。
淨土法門光信,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信了之後還得發願,還得念阿彌陀佛,有了信心、願力、持名之行,具足信願行三資料,加上阿彌陀佛的大悲大願,感應道交,才能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大事。
信願行三資糧,缺一不可,這是生西方的因,沒有因,怎麼能得果?不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叫我們去,就去了。那麼娑婆世界老早沒有眾生了,這是與因果律相違背的。
因果二字,是佛教的大綱,佛教講十法界,四種聖人、六道凡夫,都有因果,什麼因,得什麼果。因果錯亂,就不是佛說的法。
依無生四諦而修,即通教道品。
通教是大乘的初門,通前面的小乘,通後面的別教、圓教,所以叫通教。
大乘的初門講空的道理,一切法都是從因緣生,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看著有這個法,如幻如化,都是作夢的境界,就像變幻術的人變出來的,根本就沒有生,哪有滅呢?
所以世間法苦諦、集諦,沒有生,也沒有滅,因為凡夫世間法是幻化的。出世間法滅諦、道諦,也沒有生,沒有滅,因為出世間法也是如幻如化的。所以生死涅槃,猶如昨夢,不生不滅,通教修的三十七道品,就是這樣修的。
依無量四諦而修,即別教道品。
別教是別為菩薩的大乘教,不同於前面的通教,也不同後面的圓教。
別教講的四諦,解釋無量的道理,
苦諦,無量的苦。三界以內的分段生死,無量無邊;三界以外的變易生死,也是無量無邊。
集諦,無明煩惱,也是無量。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都是一念生相無明產生的,無量無邊。
滅諦,別教大涅槃有無量的功德,滅諦也是無量的。
道諦,所修的佛法,六度開成萬行,萬行開成無量的法門,法門無量。
別教四諦是無量的,三十七道品就變成無量的道品。
依無作四諦而修,即圓教道品。
圓教的四諦法,講無作四諦,苦諦是生死之苦,集諦是煩惱,滅諦是涅槃,道諦是菩提。
圓教講的道理,一切法不是造作的,是在法身理體上任運自然具有,最高講到生死即涅槃,煩惱即菩提。
苦諦生死,就是滅諦涅槃;集諦煩惱,就是道諦菩提,用不著你來造作,叫圓教的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