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相之體與用
解 實相之體,非寂非照,而復寂而恆照,照而恆寂。
實相的真理之體,既非空寂,也非光明遍照,不落於空,不落於有,遠離二邊。因為實相無相、無不相,實相,你說寂(空),不對;你說照(有),也不對。
實相理體不動,它本來有大光明之義,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說個比方,如一面鏡子,鏡子的本體不動,它光明遍照,人來照人,物來照物,隨緣能照相。水會動,照相的功能就不夠,水在動照相,照不清楚。鏡子照相的功能具足,是常照,因為它常寂,鏡子的本體從來不動。
實相理體就是這樣,它本體無相、無不相,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大乘起信論》的真如理體,就是實相,本體具足大智慧光明義、遍照法界義。真如、實相,就是我們現前一念心性,現前一念心性具足大智慧光明義、遍照法界義,但我們現在怎麼放不出光明呢?因為不停打妄想。妄想不分晝夜在動,白天在動,夜裡睡覺也沒停止,念念分別。寂是不動,念念分別,動就不寂,不寂就不能常照。
懂得道理,用功修行,動亂的心,叫它不要動,定下來,就開智慧,叫因定發慧,智慧是本性具有,叫無師智、自然智。無師智,釋迦牟尼佛只能告訴你修行方法,不能給你智慧,不是老師教給你的。自然智,是本來具有的,智慧一發,光明遍照法界。現在一天到晚打妄想在動,叫無明。本來光明遍照法界,打妄想變成無明,就是黑暗,光明放不出來了。把妄想徹底歇落下來,叫它一念不生,這時候寂而不動,寂而常照,馬上就放光出來。
解 照而寂,強名常寂光土。寂而照,強名清淨法身。
我們轉凡成聖成佛,證得清淨法身,清淨法身是正報,得有依報的國土,就是常寂光土。清淨法身、常寂光土,就是實相本體,實相的本體有寂而照、照而寂,兩個義理在裡面。
常寂光土,不動的意思,注重在寂。清淨法身,注重在照。照而寂,勉強取個名字叫常寂光土;寂而照,勉強取個名字叫清淨法身。這時候生出來佛的清淨法身是正報,依報叫常寂光土。
解 又照寂,強名法身。寂照,強名報身。
佛有法身、報身、應化身三身。法身為本有理體,清淨無相;報身為修得,果報之身
對著報身說,法身是無相,寂而不動,所以照而寂,勉強取個名字叫法身。佛修無量阿僧祇劫,功德修圓滿,得的果報之身,有光明遍照的意思,所以寂而照,勉強取個名字叫報身。
解 又性德寂照,名法身。修德寂照,名報身。
法身不是修成,是本性具有之功德,叫性德。
報身是修出來之功德,叫修德。
解 又修德照寂,名受用身。修德寂照,名應化身。
修德圓滿,證得報身,自己享受法樂,為自受用報身。
修德成佛,要教化眾生,所以叫應化身。
解 寂照不二,身土不二,性修不二,真應不二,無非實相。實相無二,亦無不二。
前面說了一個寂,說了一個照,就有二個;有了身、有了土,就有二個。有了性、有了修,就有二個。有了二個就是差別相,這裡再把它合起來。
實相理體,寂而照,照而寂。鏡子本身不動,寂;隨物顯現,照。鏡子只有一個,所以實相理體,寂照不二。
清淨法身,為法性身;常寂光土,為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都是實相理體,沒有二個。
實相理體就是佛性。先明白佛性,性德,(悟後)全性起修,而修德最終所證的還是性德,即全修在性。性修不二。為什麼大乘經要明白實相理體?如不明白佛性性德而盲修瞎練,所修的是心外求道,名為外道;終究無法成佛。
應化身佛是從報身佛變化出來,應機示現的,應機示現的應化身,就是報身,沒有二個。
實相都是一個實相,沒有差別相,沒有二個法,實相無二;實相是平等相,沒有差別之相,亦無不二」。實相本體無相,可是它隨緣生起來一切法,又無不相。
解 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
實相理體無二,亦無不二。依著實相理體,可以隨緣生起一切差別法。《阿彌陀經》極樂世界皆是實相理體。
西方極樂世界有依報的國土及正報的佛。正報也有差別相,有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而佛的報身,有自受用報身、他受用報身。
能所差別:
能說的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是阿彌陀佛;能度的是佛,所度的是眾生。
能信的是我們的心,所信的是淨土法門。能願的欣厭之心,為欣慕淨土,厭離娑婆;所願的就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執持的是身口意三業,所執持的是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能生的是淨土三資糧,具足信、願、行,就能生到西方;所生的是西方淨土。能讚西方功德的是釋迦牟尼佛、六方諸佛;所讚的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依正二報。
實相舉體有能有所,種種差別,統統依著實相正印所印。佛說的經有小乘經、大乘經,小乘經有三個法印,大乘經只有一個法印。
要用三法印,證明是佛說的,不然就是魔說的。
諸行無常。一切有為法都是無常的。
諸法無我。在一切法上沒有我(我執)。
涅槃寂靜。要證得涅槃,不生不滅寂靜的理體。
大乘經只有一個法印,實相正印,能印的、所印的,沒有二個樣子,才叫做印。以實相為印,證明是佛說的。一切大乘經都是講實相,能所差別,不出實相理體之外;不講實相的,都不是大乘經。